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济源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出版时间:
1993年10月
目录
封面
济源市志
版权页
领导题词
图片
--
济源市行政区划图
--
济源市城区略图
--
愚公移山雕塑
--
王屋秋色
--
雾锁天坛
--
千年银杏
--
太行猕猴
--
高峡平湖—王屋山水库
--
枋口泛舟
--
五龙口温泉浴池
--
1、龙门飞瀑
--
2、奉仙观
--
3、济渎庙
--
延庆寺舍利塔
--
烈士陵园
--
天坛路
--
西城住宅小区
--
新蟒园一角
--
1、源园彩色程控喷泉夜景
--
2、市电视台发射塔
--
3、电视台机房一角
--
机场通航典礼
--
新建济源一中
--
济源宾馆
--
市图书馆
--
土地管理局办公大楼
--
外经委办公大楼
--
交通局办公大楼
--
建设中的济(源)阳(城)公路
--
天坛路南蟒河(溴水)大桥
--
龙飞王屋—王屋山水库三教渡槽群
--
人工天河—“引沁济蟒”渠
--
曲阳湖
--
黄金冶炼厂
--
玻璃总厂
--
电厂
--
第二耐火材料厂
--
省优产品粘土质耐火砖
--
省优产品焦炉用粘土质耐火砖
--
优质高档滑动水口砖
--
部优产品浇铸用粘土质耐火砖
--
焦作市铁路公司
--
铁路公司炼钢厂
--
第一耐火材料厂
--
第一钢铁厂(即磷肥厂)
--
水泥厂
--
化肥厂
--
开关厂
--
焦作市第二中药厂科技楼
--
黑加伦总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
焦作市阀门二厂
--
河南省轻工研究所附属五龙口纸厂
--
中国冰凌茶
--
中国天坛砚
--
红果系列产品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地理位置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境域变迁
--
第四章 行政区划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地震
----
第四节 矿藏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地貌形态
----
第二节 市境名山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特点
----
第二节 主要气象要素
----
第三节 主要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水系
----
第二节 水文地质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地 土壤
----
第一节 土地
----
第二节 土壤
--
第六章 植物 动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药材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状况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姓氏
--
第二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
----
第三节 节育措施
----
第四节 机构
--
第三章 民族
----
第二节 民族政策
--
第四章 华侨与外籍华人
第四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城市规划
----
第一节 总体规划
----
第二节 中心城规划要点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公用事业
----
第三节 城区房屋建设
--
第三章 城区管理
----
第一节 规划管理
----
第二节 市政公用设施管理
----
第三节 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
第四章 乡村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农村建设
--
第五章 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 公房管理
----
第二节 土地管理
--
第六章 城建机构
第五编 文物名胜
--
第一章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王屋山风景名胜区
----
第二节 五龙口风景区
----
第三节 黄河风景区
----
第四节 名木古树
--
第二章 古建筑
--
第三章 古遗址
--
第四章 古墓冢
--
第五章 碑碣
--
第六章 珍藏文物
--
第七章 革命纪念地
--
第八章 文物工作
----
第一节 文物的普查勘探与发掘
----
第二节 文物保护
----
第三节 文物利用
----
第四节 文物机构
第六编 政党·群团
--
第一章 中共济源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共在济源的重要活动
----
第二节 党代表会议和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党的组织与党员队伍
----
第四节 党务
--
第二章 国民党济源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济源县党部
----
第二节 县党部的主要活动
------
附:三青团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青年组织
----
第三节 妇女组织
----
第四节 农民组织
----
第五节 工商团体
----
第六节 科技工作者组织
----
第七节 个体劳动者组织
----
第八节 文艺工作者组织
第七编 政权·政协
--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代表选举
--
第二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市(县)级政府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政协
----
第一节 政协济源市(县)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机构
----
第三节 政协工作
--
第四章 旧政权
----
第一节 清代县衙
----
第二节 民国时期的参议会
----
第三节 民国时期旧政府
------
附:日伪济源县公署
第八编 政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侦破
----
第二节 治安
--
第二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法纪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监所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
--
第三章 审判
----
第一节 刑事案件审判
----
第二节 民事案件审判
----
第三节 经济案件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宣传
----
第二节 律师公证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五章 机构
第九编 民政·劳动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安置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第四节 婚姻登记
----
第五节 机构
--
第二章 劳动
----
第一节 劳动制度
----
第二节 劳动就业
----
第三节 劳动工资
----
第四节 职工退职退休
----
第五节 机构
第十编 军事
--
第一章 重大兵事纪略
----
第一节 古近代兵事
----
第二节 现代兵事
--
第二章 部队 设施 要地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第二节 驻军
----
第三节 设施和要地
--
第三章 兵役
----
第一节 募兵
----
第二节 志愿兵
----
第三节 义务兵
----
第四节 预备役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五章 军事机构
----
附:“杜八联”革命斗争简介
第十一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国民经济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计划编制
----
第三节 计划执行
----
第四节 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 商标与广告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市场管理
----
第五节 打击违法经营活动
----
第六节 工商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政策
----
第二节 工农业产品比价
----
第三节 物价监督
----
第四节 物价管理机构
--
第四章 统计 审计 计量
----
第一节 统计
----
第二节 审计
----
第三节 计量
第十二编 农业
--
第一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经济制度
----
第三节 生产条件
----
第四节 作物种植
--
第二章 林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采种育苗
----
第四节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六节 国营林场
--
第三章 畜牧养殖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畜禽生产
----
第三节 貂蜂蚕等养殖业
----
第四节 品种改良
----
第五节 畜禽疫病防治
--
第四章 水利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蟒河流域综合治理
----
第三节 引水工程
----
第四节 蓄水工程
----
第五节 防洪排涝
----
第六节 机井 机电灌站
----
第七节 山区人畜吃水和小流域治理
----
第八节 工程管理
--
第五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资源调查
----
第二节 农业类型区
--
第六章 农业机构
第十三编 工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经济类型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三节 私营工业
--
第三章 重工业
----
第一节 煤炭
----
第二节 电业
----
第三节 冶金
----
第四节 陶瓷与耐火材料
----
第五节 建筑材料
----
第六节 化学工业
----
第七节 机械工业
----
第八节 电子电器
--
第四章 轻工业
----
第一节 纺织 服装
----
第二节 造纸 印刷
----
第三节 医药
----
第四节 塑料制品
----
第五节 铁木工具
----
第六节 食品加工业
----
第七节 天坛砚
--
第五章 工业管理机构
第十四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交通运输
----
第三节 公路交通管理
----
第四节 交通机构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邮电设备
----
第四节 邮电机构
第十五编 商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商业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粮油购销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
第四节 工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五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
第六节 食品副食品购销
----
第七节 药品购销
----
第八节 棉麻购销
----
第九节 进出口贸易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集贸市场
----
第一节 城乡集市
----
第二节 村镇庙会
--
第六章 商业机构
第十六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概况
--
第二章 行业
----
第一节 工业
----
第二节 商农等业
--
第三章 产销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企业管理
----
第二节 行政管理
第十七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财政收支
----
第二节 财政管理
----
第三节 乡(镇)财政
----
第四节 财政监察
----
第五节 债券发行
----
第六节 财政机构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税制税种
----
第二节 税政管理
----
第三节 税收减免
----
第四节 税收检查
----
第五节 机构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储蓄
----
第二节 信贷
----
第三节 保险
----
第四节 金银收兑
----
第五节 金融机构
第十八编 人民生活
--
第一章 收入
----
第一节 农民收入
----
第二节 职工收入
--
第二章 消费
----
第一节 农民消费
----
第二节 城镇居民消费
--
第三章 储蓄
----
第一节 农民储蓄
----
第二节 城镇居民储蓄
第十九篇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制度
----
第二节 学校教育
----
第三节 教师
----
第四节 教育经费
----
第五节 教育行政机构
------
附:济源一中简介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普活动与科研成果
----
第三节 地震测报
----
第四节 科技机构
第二十编 文化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艺术
----
第二节 文学艺术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戏剧
----
第五节 图书
----
第六节 文化机构
--
第二章 新闻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新闻
----
第二节 广播电视
--
第三章 档案
----
第一节 文书处理
----
第二节 搜集 整理 鉴定
----
第三节 编研和利用
----
第四节 档案管理
----
第五节 档案机构
第二十一编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医疗
----
第二节 疾病防治
----
第三节 卫生保健
----
第四节 药政
----
第五节 卫生行政机构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气功
----
第四节 竟赛
----
第五节 体育设施
----
第六节 体育机构
第二十二编 宗教·民俗
--
第一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佛教
----
第三节 伊斯兰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二章 民俗
----
第一节 衣 食 住 行
----
第二节 礼仪
----
第三节 岁时
----
第四节 交往
----
第五节 俗信
----
第六节 陋习
----
第七节 家庭
第二十三编 方言
--
第一章 语音
----
第一节 声母
----
第二节 韵母
----
第三节 声调
----
第四节 音节
----
第五节 特殊语音
--
第二章 特殊词语
--
第三章 邵原片方言及其它
----
第一节 邵原片方言
----
第二节 其它方言
第二十四编 乡镇简介
--
济水镇
--
亚桥乡
--
克井乡
--
辛庄乡
--
梨林乡
--
轵成乡
--
承留乡
--
思礼乡
--
坡头乡
--
大峪乡
--
王屋乡
--
邵原镇
--
下治乡
人物
--
人物传记
----
聂政
----
张禹
----
徐有功
----
张廷珪
----
温造
----
裴休
----
卢仝
----
荆浩
----
傅尧俞
----
傅察
----
卫哲治
----
赵梦庚
----
郑霞波
----
张硕奇
----
党继新
----
苗既平
----
牛兰亭
----
袁良惠
----
薛子中
----
王承寿
----
成守谦
----
原有信
----
李式平
----
李如竹
----
尚宜元
----
于思礼
----
李宗轩
----
贺思铭
----
杨材藻
----
璩立勋
----
王家光
----
马明山
----
薛玉方
----
程远谋
----
曹永建
----
李传玉
----
郭茂忠
----
史毅
----
翟良超
----
杨廷佐
----
李连社
----
薛平华
----
赵守训
----
张化南
--
人物简介
----
四皓
----
张恢
----
李愿
----
陈省华
----
陈尧叟
----
陈尧佐
----
陈尧咨
----
史抗
----
郎敏
----
段国璋
----
刘漪
----
李珣
----
段维衮
----
李师舒
----
杨淑修
----
段廷棨
----
张汉三
----
朱金山
----
邹福隆
----
刘萱
----
席光国
----
杨廷桃
----
卫庚章
----
刘庭芳
----
张桂英
----
刘海蓬
----
郑聚富
----
王步云
----
孙渊鸣
----
李保和
----
李岳
----
孔全
----
王恒
----
卫乃修
----
孔少清
----
赵子青
----
李钟军
----
钟士炳
----
杨钧
----
李绪恺
----
常青
----
李正德
----
王同玉
----
李濂
----
苗芳书
----
苗迪青
----
杨放之
----
杨伯笙
----
李达九
----
史向生
----
段子俊
----
刘任道
----
刘让言
----
王志强
----
程跃吾
----
王乐天
----
杜李
----
吕英
----
翟明义
----
王立权
----
卢曙天
----
张高峰
----
张景禄
----
范玉合
----
李庆长
----
李庆禹
----
李钟玄
----
杨廷标
----
史宏泉
----
李洁生
----
傅瑄
----
李健
----
翟作军
----
王守志
----
郭波
----
苗扶中
----
杨力勇
----
杨廷柏
----
杨方勋
----
张君仁
----
尹钧
----
卢思英
----
郭扬
----
李天芪
----
袁星光
----
独庆夫
----
杨方泰
----
鲁林
----
杜建民
----
卫斌超
----
杨琦
----
樊仲生
----
郭茂兴
----
原洪
----
杜英
----
杜炳光
----
贺继忠
----
于存杰
----
晋静波
----
郭法珍
----
酒德和
----
张明达
----
卢维国
----
赵百芝
----
高德俊
----
田振平
----
郭正精
----
王继英
----
郭谨良
----
薛铁军
----
王乐廉
----
杨子江
----
李长根
----
李长铎
----
肖兴贵
----
王怀让
----
李继槐
----
李继亮
----
黄庭芬
----
成一
----
陈秀娥
----
王岩章
----
贾善才
--
人物表
--
人名录
附录
编后记
跋
济源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名单
济源市(县)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名单
《济源市志》编纂人员名单
彩图印刷赞助单位及负责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