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观点正确,以准确的资料,反映事物的真象。
目录
封面
昌邑县侨务外事志
昌邑县侨务外事志
序
编辑说明
图片
--
一九九二年昌邑县政区地名图
--
一九八六年县侨办侨联全体领导成员
--
一九九○年县侨办侨联领导成员
--
一九九○年县侨办侨联全体同志
--
由华侨捐资兴建的山东省华侨中学
--
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昌邑县华侨绣服厂生产大楼
--
华侨服务公司·旅游服务公司
--
由华侨捐资兴建的昌邑县华侨接待楼
--
由华侨捐资兴建的昌邑县华侨畜牧场
--
由华侨捐资兴建的昌邑县卜庄乡侨乡小学
--
徐洪亭为侨联题词留念
--
刘洪霄为昌邑县侨联题词留念
--
张锡恩为昌邑县侨办侨联题词留念
--
徐洪亭为侨办题词留念
--
一九八二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授奖状
--
一九八九年山东省侨办、侨联授奖状
--
一九八九年潍坊市外办授奖状
--
一九八七年潍坊市外办、旅游局授奖状
--
一九八八年潍坊市外办、旅游局授奖状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大事记
--
1853-1878年
--
1955-1959年
--
1960-1963年
--
1972-1979年
--
1980-1989年
--
1990-1991年
第二章 华侨
--
第一节 华侨出国
----
一、历史根源
----
二、社会根源
----
三、上北洋
----
四、下南洋
----
五、港澳台胞移居国外
----
六、国外投亲
----
七、华侨加入外国籍
--
第二节 艰苦创业
----
一、吃老金背包袱
----
二、合资经营杂货店、餐馆及其他行业
----
三、华侨经济的发展
----
四、华侨政治地位的提高
----
五、华侨文化教育
--
第三节 侨团组织
--
第四节 排华事件
第三章 侨联
--
第一节 侨联筹委会
--
第二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一、昌邑县第一届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
附第一届归国华侨联合会章程
----
二、昌邑县第二届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
三、昌邑县第三届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
附第三届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细则
----
四、昌邑县第四届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
------
附侨联驻会工作人员更迭表
第四章 侨务
--
第一节 侨务机构设置
----
附:昌邑县侨务办公室工作人员更迭表
----
乡镇侨务助理一栏表
--
第二节 侨务对象和他们的发展
--
第三节 接待与安置
----
一、侨胞接待
----
二、归侨安置
------
附:建国后昌邑县归国定居华侨统计表
--
第四节 保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
--
第五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
----
一、侨情普查 建立档案
----
二、侨胞侨眷集资 大力兴办企业
----
三、引导归侨侨眷发展商品经济
----
四、牵线搭桥 穿针引线
----
五、争取侨汇 支援“四化”建设
--
第六节 对归侨侨眷扶贫救济
第五章 侨胞贡献
--
第一节 支援祖国抗战
--
第二节 开展爱国活动
--
第三节 侨胞捐赠
----
附:1、华侨捐赠物品一览表
----
2、侨胞集体捐赠汽车名单
----
3、侨胞捐资情况表
--
第四节 捐资兴办“山东省华侨中学
--
第五节 捐资兴建昌邑华侨接待楼
--
第六节 捐资兴建昌邑卜庄“侨乡小学”
第六章 人物
--
韩其宽
--
刘洪恩
--
刘效扬
--
王殿麟
--
刘维泰
--
于瑞芝
--
张兴鲁
--
卢锡德
--
丁立通
--
胡慎德
--
吕志孟
--
徐洪亭
--
孙志祥
--
王文之
--
阎振玉及夫人秦瑞娥
--
阎振纲及夫人李秀琴
--
任铭东
--
高吉年及子高明堂
--
卢守恩
--
卢守伦
--
孙秀源
--
高德堂
--
高祥年
--
卢建奎
--
任松武
--
郑官亭
--
刘建业
--
徐学文
--
郭洪飞
--
张士义
--
王志远
--
孙继舜
--
李洪瑞
--
史全会
--
高文彬
--
唐洪信
--
张坤德
--
高省三
--
张坤发
--
张锡恩
--
郭进忠
--
黄增履
--
李忠成
--
傅云升
--
王同琴
--
王香圃
--
张镒书
--
徐云庭
--
王积贵
--
岳长寿
--
杨洁霞
--
徐作欣
--
徐有龙
--
王风光
--
邹礼和
--
王尊三
--
杨效愈
--
阎永庆
--
邢兆泰
--
魏德元
--
张立青
--
徐麟贵
第七章 外事
--
第一节 外事接待
----
附:昌邑县部分外事接待活动情况表
--
第二节 出国考察 洽谈贸易
--
第三节 援外
--
第四节 外援
--
姓氏首字笔划顺序检索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