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洞村志

龙眼洞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龙眼洞村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2002

出版时间: 2005年05月

目录

封面
龙眼洞村志
版全页
龙眼洞村志编纂领导小组
龙眼洞村志编辑部
审定单位:广州市天河区地方志办公室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图片
-- 杨资元:原广州市市长
-- 龙眼洞村地图
-- 龙眼洞形势图
-- 鹿步司图
-- 龙洞公园
--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在龙洞村文化体育广场。
-- 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林树森与村退休干部亲切交谈。
-- 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和政协代表一起视察龙眼洞森林公园生态林区。
-- 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视察龙洞文化活动中心。
-- 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杜佐祥在龙洞文化体育广场指导工作。
-- 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华视察龙洞步行街。
-- 中共天河区委书记杨建城在龙洞调研。
-- 天河区区长郑圣凯在龙洞调研。
-- 龙洞街和龙洞村的领导班子在研究工作。
-- 龙眼洞村牌坊
-- 龙洞村民委员会办公楼
-- 龙洞村中社、上社、西社、南社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合影
-- 2002年12月,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村称号
-- 2004年9月,荣获全国优秀小康村称号
-- 2001年3月,荣获广州市十佳农村文化室称号
-- 2004年,荣获广东省特级文化站称号
-- 2004年9月龙洞村副村长樊善广(后排右三、上图后排右二)参加全国城郊经济第四届第四次年会暨理论研讨
-- 1996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
-- 2001年9月,荣获天河区羊城之夏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 2002年1月,荣获天河区三年一中变工作嘉奖单位
-- 2002年度,荣获天河区文明单位称号
-- 2002年,荣获天河区基层文化工作先进文化室称号
-- 2003年11月,荣获天河区首届文化站汇演一等奖
-- 2003年9月,荣获广州市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 2004年,荣获天河区文明单位称号
-- 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篮球比赛,龙眼洞篮球队荣获第一名,全体队员合影。
-- 广州市天河区第四届运动会中国象棋比赛,龙眼洞象棋队荣获第二名,全体队员合影。
-- 广州市天河区2004年元宵醒狮大汇演,龙眼洞醒狮队荣获铜狮奖。
-- 龙洞村奖励参加2004年高考学生座谈会,全村考取大、专院校学生41人。
-- 龙洞村党支书记樊文广,材长樊志华给考取大学的学生发放奖金
-- 第二工业区(龙山工业区)2004年建成,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 第一工业区龙洞工业区
-- 第三工业区
-- 龙洞商业广场
-- 龙眼洞村民以股份制集资的汇东假日酒店
-- 北海新渔港
-- 新粤湘渔港
-- 龙眼洞村民以股份制集资建成的广东工业大学学生公寓
-- 龙洞人民医院是广州市第一间村属医院
-- 天顺达汽车维修销售服务中心
-- 龙眼洞汽配市场
-- 龙眼洞商贸城
-- 解放商用汽车服务中心
-- 龙涛超级商场
-- 一方自选商场
-- 鲜果市场
-- 鲜菜市场
-- 鲜鱼、鲜肉市场
-- 成杂市场
-- 龙洞步行街
-- 龙洞步行街是广州市农村第一条步行街,图为步行街繁华的夜景
-- 龙洞步行街喷水池夜景
-- 村内停车场,2004年,村民有大小汽车300余台。
-- 挖土机在作业,全村曾有挖土机300余台。
-- 手扶拖拉机是八、九十年代的主要运输工县,当时全村有手扶拖拉机30余台。
-- 叶菜田
-- 龙牙豆田
-- 瓜田
-- 80年代,龙眼洞村民种植柑、橙数百亩。
-- 龙眼洞村消防队
-- 龙眼洞村消防队在演习
-- 龙眼洞村消防队在演习
-- 龙眼洞村消防队在演习
-- 龙眼洞森林公园牌坊夜景
-- 龙洞汽配城牌坊夜景
-- 龙眼洞村牌坊夜景
-- 京珠高速公路龙洞入口
-- 广汕公路龙洞村口
-- 龙眼洞村迎福路东段
-- 迎福路西段
-- 富民大道
-- 迎龙大道
-- 龙眼洞村夜景
-- 迎龙大道夜景
-- 龙眼洞村口夜景
-- 28路车总站,从龙眼洞到沙河天平架。
-- 84路车总站,从龙眼洞到广州动物园。
-- 39路车总站,从龙眼洞到天河公交车站。
-- 龙洞中路在改造中
-- 改造前的龙洞东路
-- 2003年9月8日,天河区五套班子领导为龙洞旧村改造道路工程剪彩。
-- 安置楼——修建村内消防通道,拆毁村民房屋数百间,图内是为拆迁户新建的楼房。
-- 村民住宅楼——碧水层楼
-- 龙眼洞村鸟瞰
-- 园林别墅
-- 村民别墅
-- 别墅区
-- 龙眼洞森林公园牌坊
-- 龙眼洞森林公园林道
-- 龙眼洞森林公园山顶亭
-- 上社村中公园
-- 龙眼洞森林公园竹林小径。
-- 簕竹林,当年村民就靠这种筋竹抵御清兵。
-- 龙眼洞村文化体育公园
-- 龙眼洞村文化体育公园
-- 龙眼洞村文化体育公园雕塑
-- 大壶嶂,明朝村举人樊应元曾作诗。壶山鼎峙,是当时龙洞八景之一。日军侵华时,将石门古庙毁掉,现在只有壶
-- 尧子岭,明朝村举人樊应元曾作诗。尧子朝阳,是当时龙洞八景之一。
-- 火罗岭,明朝村举人曾作诗。火罗夜月,是当时龙洞八景之一。
-- 乌蛇坑水库,龙眼洞村民在50年代,用锄头、肩挑等人力建成,受益农田上千亩。
-- 民力陂,建国初期建成
-- 甘陂,是龙眼洞村最早的陂头之一。为争水,明、清时,常与邻村村民发生纠纷。
-- 百年樟树
-- 龙眼博览园一角
-- 建国后在林科所内种植的桉树
-- 龙洞小学是广州市一级学校。
-- 广州市第八十九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
-- 广东工业大学
-- 广东金融学院
-- 每年的贺岁杯足球赛都在村文化体育公园进行。
-- 龙眼洞村贺岁杯篮球赛,女子组比赛正在进行中。
-- 村有25—30米高杆灯6座,为村民的夜生活增添无限光彩。
-- 贺岁杯乒乓球赛正在进行
-- 贺岁杯拔河赛正在进行
-- 老年人在文化活动中心
-- 著名粤剧演员罗家宝在龙眼洞文化体育广场露天舞台演出后与龙眼洞粤剧组人员合影
-- 广东省粤剧二团著名粤剧演员曹秀琴在龙眼洞文化体育广场露天舞台演出后与龙眼洞粤剧组人员合影。
-- 著名相声演员黄俊英、何宝文在龙眼洞文化体育广场露天舞台演出。
-- 龙洞村投资80余万元建成的大屏幕电视
-- 龙眼洞粤剧组在演出
-- 村民在津津有味地观赏龙眼洞粤剧组演出。
-- 书法家陆正平在辅导村民学习书法
-- 村阅览室
-- 村健身房
-- 青年人学电脑
-- 龙眼洞村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土文物分布图
-- 1953年,村民樊钜球在铲山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文物——陶簋,曾在广州越秀山五层楼展出,现存北京的博物馆
-- 以上文物于1958年前在龙眼洞出土,原载在1958年广州博物馆的刊物上。
-- 2003年8月,村民樊衍元在瓦窑岗采集到的新石器时代文物——石斧。
-- 广州日报关于石斧的两篇报导。
-- 图是樊衍元在瓦窑岗采集到石斧的地方
-- 广东省博物馆和天河区文物普查人员在龙眼洞瓦窑岗
-- 建国前的舂泥墙瓦项房
-- 建国前的舂泥墙瓦顶房
-- 建国前的三间两廊青砖包皮垌瓦房
-- 建国初期的泥砖瓦顶房
-- 20世纪70年代的一偏一正瓦房
-- 20世纪80年代的间层水泥楼房
-- 民国13年(1924年),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匾——保卫桑梓,原挂在璞庵樊公祠内,后被侵华日军毁掉。图中
-- 樊氏大宗祠
-- 华阳樊公祠,建国初期是龙眼洞乡政府。
-- 璞庵樊公祠,曾是农民协会会址。建国后近50年是龙眼洞小学校址。
-- 西奥樊公祠
-- 景祚樊公祠灰雕
-- 景祚樊公祠壁画
-- 景祚樊公祠木雕
-- 景祚樊,贡士,元朝时任浙江衢州府通判。图为景祚樊公祠。
-- 璞庵樊公祠是清朝顺治七年龙眼洞村民抗清时的指挥中心。清兵破洞时杀害村民万余人,璞庵樊公祠被烧毁,图中
-- 新璞庵樊公祠外墙牌楼的牌匾——琼林
-- 万善堂又名石狮庙,是龙眼洞村五大神庙之一,也是唯一能保存至今的神庙
-- 大坑岩石桥
-- 一洞樊公祠外
-- 一洞樊公祠内
-- 至德学校旧址在一洞樊公祠南面,是当时番禺县最早的国民小学之一。
-- 一同樊公祠
-- 祠堂石狮
-- 1958年“大跃进”时期建的大饭堂
-- 横街窄巷
-- 木制打禾机
-- 石磨
-- 大壶嶂山上的日本碉堡,是日军侵华的罪证。
-- 侵华日军碉堡遗址
-- 图中密林深处是松岗窿杀头坜,日军侵华时,在这里杀害数百中国同胞。
-- 文天祥的老师朱澄墓
-- 许应嵘墓,俗称许家山是民国时期名人许崇清祖先
-- 原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主席胡汉民墓
-- 位于飞鹅岭的樊世安墓,龙眼洞樊姓均为世安后人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 新石器时代晚期
-- 唐朝
-- 宋朝
-- 明朝
-- 清朝
-- 中华民国
--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一章自然地理
-- 第一节地理范围
-- 第二节自然条件
---- 一、概况
---- 二、地形
---- 三、山岭
---- 四、山塘水库
---- 五、陂头
-- 第三节土地征用
第二章建置
-- 第一节建村历史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历年所获奖励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本地人口
---- 一、人口数量
---- 二、人口密度
---- 三、姓氏人口
---- 四、年龄结构
---- 五、文化结构
-- 第三节华侨及港澳台同胞
---- 一、移居情况
---- 二、落实华侨房屋政策
---- 三、对家乡的贡献
第四章姓氏宗族
-- 第一节樊姓
---- 一、樊姓溯源
---- 二、龙眼洞樊姓源流
-- 第二节其他姓氏
---- 一、谭姓
---- 二、凤姓
---- 三、马姓
第五章公共设施
-- 第一节路桥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街巷
-- 第二节交通
-- 第三节水
-- 第四节电和燃料
---- 一、电
---- 二、燃料
-- 第五节生活设施
---- 一、电信
---- 二、邮政
---- 三、金融
---- 四、医院
---- 五、市场和商场
---- 六、酒店食肆
第六章乡村建设与管理
-- 第一节乡村建设
---- 一、民房建设
---- 二、文明村建设
-- 第二节乡村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领导人更迭
---- 三、治安管理
---- 四、计划生育
---- 六、环境建设
---- 七、公益福利事业
---- 八、民政事务
第七章政治
-- 第一节党派与群众团体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三、妇女委员会
-- 第二节地方武装
---- 一、建国前地方武装
---- 二、民兵
---- 三、兵役
-- 第三节重大政事
---- 一、抗日战争时期
---- 二、解放战争时期
---- 三、建国初期
---- 四、公社化时期
---- 五、“四清”运动
---- 七、改革开放
第八章经济
-- 第一节经济综述
---- 一、建国前的经济概况
---- 二、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 第二节农业
---- 一、基本建设
---- 二、耕作技术
---- 三、农作物
---- 四、畜牧水产
---- 五、农业机械
-- 第三节村属企业及商业
---- 一、村属企业
---- 二、私营和个体企业
---- 三、供销合作社
---- 四、墟市
第九章教育
-- 第一节建国前教育
---- 一、龙山书院
---- 二、龙阳社学
---- 三、书塾
---- 四、至德学校
---- 五、龙眼洞乡村教育实验区
-- 第二节建国后教育
---- 一、幼儿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教育
---- 四、成人教育
---- 五、驻村高等院校
第十章医疗保建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卫生防疫
-- 第三节医疗卫生
-- 第四节合作医疗
第十一章文化
-- 第一节文体活动
---- 一、八音锣鼓柜
---- 二、文娱组
---- 三、业余粤剧团
---- 四、电影
---- 五、文化活动中心
---- 六、曲艺社
---- 七、抬色
---- 八、醒狮、武术
---- 九、球类、棋类
---- 十、体育运动会
-- 第二节文物古迹
---- 一、新石器时代遗址
---- 二、祠堂
---- 三、庙宇
---- 四、文物
---- 五、古龙洞八景
---- 六、墓葬
-- 第三节乡土文学
---- 一、方言
---- 二、农谚
---- 三、歇后语
---- 四、儿歌、民谣
第十二章社会
-- 第一节村民生活
---- 一、建国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风俗习惯
---- 一、节日习俗
---- 二、婚姻习俗
---- 三、其他习俗
事件专记
-- 一、清兵征粮焚村
-- 二、光绪年间霍乱流行
-- 三、同心堂与群义堂
-- 四、孙中山赠匾
-- 五、龙眼洞农民协会
-- 六、日军轰炸龙眼洞和龙眼洞抗日烈士
-- 七、松岗窿杀头沥
-- 八、忠勇堂与联合会
-- 九、力助樊昺昺(蛃)村兄弟解困
-- 十、东风派与红旗派
杂记
-- 一、牛虎血战
-- 二、烧(人罗)衣,吓老虎
人物
-- 一、本籍人物
---- (一)樊泰率众抗清兵
---- (二)甘相公掩护村民撤退
---- (三)樊殷重以貌保其身
---- (四)樊经浩带头守约
---- (五)樊芳圃化解争水械斗
---- (六)樊时煊带头筑湖解旱
---- (七)樊和协、樊时旺护村
---- (八)樊伯贤从医
---- (九)樊封传略
-- 二、外籍人物
---- (一)李汉魂义捐助学
---- (二)吴菊芳收养战乱孤儿
---- (三)蔡廷锴将军岳父—罗湘云
-- 三、革命烈士
---- (一)樊登成
---- (二)樊容彩
-- 四、本籍突出人物表
---- (一)进士、举人、秀才表
---- (二)社会人物表
---- (三)外出工作的领导干部表
---- (四)建国后参军人员表
---- (五)大学以上学历人员表
文献资料
-- 一、文件
---- (一)广州情况[2003]第36期
---- (二)龙洞村委会村务管理自治章程
---- (三)龙洞股份合作经济联社章程
---- (四)龙洞村学生公寓股份制章程
---- (五)龙洞村村规民约
---- (六)其他细则、规定
-- 二、史籍
---- (一)龙眼洞村抗清记载选录
---- (二)旧家谱族谱中村志选录
-- 三、报刊文章
---- (一)龙洞村两个文明建设变化大
---- (二)龙洞村富民之路大道朝天
---- (三)广州农村新鲜事——农民自建步行街
---- (四)打造都市新村庄
---- (五)龙洞社区建设一瞥
---- (六)龙洞首开先河为“农转居”人员“充电”
---- (七)龙洞村消防大演练侧记
---- (八)龙洞街文化站争创全国先进农村文化站纪实
---- (九)樊积庆回忆黄埔军校学习生活
---- (十)记天河区三等功获得者、龙洞小学校长徐小武
---- (十一)龙洞奇人郭纪勇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