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黑龙江地区古代道路交通发展的历史。
出版时间:
1988年12月
目录
封面
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
内容提要
黑龙江省公路交通史志编审委员会
《黑龙江古代道路交通史》编写组
总序
出版说明
序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唐代以前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的开拓
--
第一节 早期先民活动和部族分布
--
第二节 原始自然道路的形成
--
第三节 主要道路
----
一、拓跋鲜卑南迁的路线
----
二、夫余北部地区通往王城的交通路线
----
三、勿吉居地通往中原的朝贡路线
----
四、室韦居地通往中原的朝贡路线
----
五、北沃沮区域的交通路线
----
六、东部地区的邑落道路
----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唐代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的初兴
--
第一节 渤海朝唐的交通路线
----
一、长岭营州道
----
二、鸭绿朝贡道
--
第二节 渤海通往日本的交通路线
--
第三节 渤海通往新罗、契丹的交通路线
----
一、南海新罗道
----
二、扶余契丹道
--
第四节 渤海上京和近畿的道路
--
第五节 其它民族居住区的道路交通概况
----
一、黑水棘褐部族居地的道路交通
----
二、室韦部族居地的道路交道
----
三、乌丸、达末娄部族居地的道路交通
----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辽代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的演进
--
第一节 兴筑城堡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
第二节 开展市易促进道路交通
--
第三节 道路交通概貌
----
一、长春州、天福城一带的道路
----
二、混同江中游地区的道路
----
三、黑龙江下游和西北边远地区的道路
--
第四节 主要交通路线
----
一、鹰路
----
二、泰州至通化州的交通路线
----
三、长春州至鸭子河泺的交通路线
----
四、鸭子河泺至宁江州的交通路线
----
五、安出虎水完颜部居地至宁江州的交通路线
----
参考文献
第四章 金代黑龙江地区道路交通的发展
--
第一节 局部地区道路交通的变化
----
一、上京地区
----
二、泰州地区
----
三、西北地区
----
四、率·胡刺温之地
--
第二节 最早的驿道及其它主要道路
----
一、上京会宁府至雄州的驿道
----
二、上京会宁府至泰州的驿道
----
三、其它主要道路
--
第三节 道路交通管理及其历史作用
--
第四节 东夏国的道路交通
----
一、开元至南京的道路
----
二、开元至古州的道路
----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元代黑龙江地区的站赤和屯田道路
--
第一节 站赤发展的社会因素
--
第二节 驿道的开辟与站赤的设置
----
一、西祥州至失宝赤万户府的驿道
----
二、吉答至阿母哥的驿道
----
三、韦口铺至奴儿干城的驿道
----
四、西祥州至永明城的驿道
----
五、肇州至甫丹迷的驿道
----
六、其它驿道
--
第三节 站赤的管理和作用
--
第四节 屯田道路的分布
----
一、肇州屯田区的道路
----
二、蒲与路和茶刺罕屯田区的道路
----
三、剌怜屯田区的道路
----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明代黑龙江地区的驿道和卫所道路
--
第一节 道路交通的特点及民族区域间的差异
--
第二节 驿道分布及其管理作用
----
一、海西西陆路
----
二、海西东水陆城站
----
三、纳丹府东北陆路
----
四、驿道管理和作用
--
第三节 卫所道路的分布
----
一、嫩江流域的卫所道路
----
二、黑龙江流域的卫所道路
----
三、牡丹江流域的卫所道路
----
四、乌苏里江流域的卫所道路
----
五、松花江流域的卫所道路
----
六、海拉尔河流域的卫所道路
----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清代黑龙江地区道路网的形成
--
第一节 驿道发展的新格局
----
一、清代最早开辟的两条驿道
----
二、为雅克萨反击战开辟的驿道
----
三、为加强西部防务和地区管辖开辟的驿道
----
四、为加强东部边防和招垦开辟的驿道
----
五、黑龙江地区通往京师的驿道
----
六、墨尔根通往漠河的“黄金之路”
----
七、现唯一保存完好的宁古塔大石桥
--
第二节 驿运机构的设置和管理
----
一、驿运机构的设置
----
二、驿运的管理
--
第三节 边防边境道路的形成
----
一、立界碑,定察边制度
----
二、沿边卡伦和卡伦路
----
三、乌苏里江左岸及兴凯湖以南至珲春的边境道路
--
第四节 民间道路的大量出现
----
一、移民实边促进民间道路的发展
----
二、主要民间道路的分布
--
第五节 陆路运输及其作用
----
一、以车马为主的交通运输工具
----
二、邮驿运输和商营运输
----
三、道路交通促进土地开发和民族交往
--
第六节 驿站的衰落和废除
----
一、清末东三省裁驿设邮
----
二、黑龙江地区始设文报局
----
三、整顿文报和文报归邮
----
参考文献
大事记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