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全面清楚的记述了华蓥土地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6
出版时间:
1997年01月
目录
封面
编纂领导小组
总编室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地图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国土资源
--
第一节 自然概貌
----
一、地理位置、幅员
----
二、建置、沿革
----
三、地质
--
第二节 水资源、河流
----
一、自然降水
----
二、河流、过境水
----
三、地下水
----
四、水资源总蓄量
----
五、水能
--
第三节 矿产资源
----
一、铁矿
----
二、煤
----
三、矿泉水
----
四、其他矿物
--
第四节 社会经济资源
----
一、人口
----
二、劳动力
----
三、固定资产
----
四、水利建设
----
五、能源建设
----
六、交通建设
----
七、城市建设
----
八、教育与科技
--
第五节 旅游资源
----
一、旅游点
----
二、旅游设施
第二章 土地资源
--
第一节 地形地貌
----
一、地形
----
二、地貌
----
三、山地
----
四、丘陵
----
五、平坝
----
六、山峰、山口
--
第二节 土壤
----
一、土壤分布
----
二、土壤类型
----
三、土壤改良
--
第三节 土地利用现状
----
一、耕地
----
二、园地
----
三、林地
----
四、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
五、交通用地
----
六、水域用地
----
七、未利用土地
--
第四节 “四低”“五荒”
----
一、“四低”
----
二、“五荒”
----
三、分布
----
四、开发
第三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农业资源调查
----
一、资源调查工作
----
二、农业资源总量
--
第二节 农业区划
----
一、农业分区
----
二、部门区划
--
第三节 土地利用规划
----
一、用土地目标控制
----
二、农业发展用地预测规划
----
三、基本农田保护规划
第四章 土地开发
--
第一节 防护林建设
----
一、防护林建设规模
----
二、效益
--
第二节 改造中低产田土
----
一、常年改造
----
二、改造低产田土(包括低产林、低产园、低产水)
--
第三节 荒地开发(包括“五荒”)
----
一、零星土地复垦
第五章 旅游区开发
--
第一节 基本情况
----
一、天池湖旅游区
----
二、宝鼎旅游区
----
三、安丙族墓群
--
第二节 开发措施
----
一、天池湖旅游区
----
二、宝鼎旅游区
----
三、安丙族墓群
第六章 山地灾害与治理
--
第一节 地质灾害
----
一、滑坡
----
二、危岩
----
三、崩塌
----
四、泥石流
--
第二节 山洪灾害
----
一、天池湖
----
二、河流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
一、治理方案
----
二、工程实施
----
三、综合治理
--
第四节 采取措施
----
一、组织措施
----
二、宣传措施
----
三、技术措施
----
四、资金来源
----
五、协作配合
--
第五节 灾害监测预报
----
一、观测措施
第七章 土地制度
--
第一节 土地所有制演变
----
一、土地兼并
----
二、土地私有制形态
----
三、各阶层土地占有关系
--
第二节 建国后的土地权属
----
一、国有土地
----
二、个体农民所有制土地
----
三、集体所有制土地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一、土改
----
二、土地复查
----
三、颁发土地证
--
第四节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建立
----
一、初级社土地分红
----
二、高级社取消土地分红
----
三、人民公社
----
四、队为基础、三级所有
----
五、林权划分
第八章 土地田赋
--
第一节 田赋
----
一、清代田赋
----
二、民国田赋
--
第二节 农业税
----
一、公粮
----
二、农业税
--
第三节 其他税费
----
一、契税
----
二、耕地占用税
----
三、土地荒芜费
----
四、土地增值税
----
五、规费
第九章 地租与地价
--
第一节 清代
----
一、地租形式
----
二、地租率
----
三、基本地价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一、地租形势
----
二、地租率
----
三、押租、预租
----
四、“二、五”减租
----
五、基准地价
--
第三节 建国初期(1950—1957)
----
一、减租退押
----
二、废除土地租佃制度
----
三、禁止土地买卖
----
四、私人房产交易价格
--
第五节 “改革开改”(1978-1996)
----
一、标准地价
----
二、土地隐形市场基准地价
第十章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一节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改无偿占用为补偿征地
----
三、改单位自征为政府“统征”
--
第二节 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
一、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
----
二、清理土地隐形市场
--
第三节 土地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
一、土地市场的构造
----
二、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
三、控制土地二级市场
----
四、建立地产市场中介机构
----
五、宏观调控措施
----
六、地价评估
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清代、民国
--
第二节 管理体制演变
----
一、分散管理
----
二、集中统一管理
--
第三节 计划管理
----
一、制定计划指标
----
二、计划指标执行情况
--
第四节 土地使用权取得的方式
----
一、占用
----
二、征用
----
三、划拨
----
四、出让
----
五、协议征用
----
六、招标、拍卖
--
第五节 镇、村建设用地管理
----
一、用地情况
----
二、用地管理
--
第六节 城乡居民用地管理
----
一、农村居民用地
----
二、城(镇)居民用地
--
第七节 建设用地与复垦持平
----
一、建设占用地
----
二、开发复垦
第十二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建国前后地籍管理概况
----
一、清代和民国地籍概况
----
二、建国初期地籍概况
----
三、华蓥建区设市的地籍概况
--
第二节 土地调查
----
一、土壤普查
----
二、土地详查
----
三、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
第三节 土地登记
----
一、土地初始登记
----
二、变更土地登记
--
第四节 地价管理
----
一、地价评估程序
----
二、地价评估方法
----
三、地价评估机构
--
第五节 土地统计
----
一、初始土地统计
----
二、日常土地统计
第十三章 土地执法与监察
--
第一节 建国前概况
----
一、清代
----
二、民国
--
第二节 建国后的概况
----
一、1949年至1978年的概况
----
二、华蓥建区设市的概况
--
第三节 违法用地清查处理
----
一、违法占地清查处理
----
二、违法批地清查处理
----
三、干部违法占地建私房清查处理
--
第四节 日常执法监察
--
第五节 “三无乡镇”活动
--
第六节 土地行政复议与诉讼
第十四章 国土科技
--
第一节 职工专业培训
----
一、学校培训
----
二、岗位培训
--
第二节 科技著作
--
第三节 科技成果运用
--
第四节 土地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
一、档案建立
----
二、档案管理
第十五章 国土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清代和民国时期
----
一、清代
----
二、民国
--
第二节 分散管理时期的机构
----
一、民政科
----
二、生产指挥部
----
三、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
----
四、计划委员会
----
五、城乡建设局
--
第三节 国土局建立后的机构设置
----
一、华蓥市国土局
----
二、镇土地管理办公室(所)
--
第四节 事业机构
----
一、地产评估交易事务所
----
二、统一征(拨)用地办公室
----
三、市国土局内设其它机构
--
第五节 华蓥市国土局职工变动情况
----
一、国土局建立时职工名单
----
二、职工调动情况
----
三、国土局现有职工
----
四、现有乡镇国土员和助理员
附录
编后记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