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江口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880-1985
出版时间:
1994年05月
目录
封面
江口县志
版权页
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
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顾问
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江口县志编辑部
曾任江口县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图片
--
江口县政区图
--
江口县城全景
--
原省长王朝文在梵净山旅游区视察
--
江口县委县政府办公楼
--
县城集市贸易
--
江口大桥
--
龙津阁
--
双江镇福利院
--
县医院住院部
--
王家山电站机组
--
县水泥厂厂房
--
水泥厂机械立窑
--
县化肥厂磷肥车间
--
县打米厂机房
--
县毛巾厂验收车间
--
白水洞倒虹吸管工程
--
地落水库双曲拱坝
--
良种示范田
--
磨湾坝
--
烤烟
--
耕整机示范表演
--
苎麻
--
高级农业社成立大会
--
“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庆祝大会
--
江口中学物理实验室
--
江口中学生物实验室
--
城关一小教学楼
--
幼儿园落成典礼
--
实验幼儿园“六一”晚会
--
贵州省首届伤残人登梵净山竞赛
--
著名旅游圣地梵净山山门
--
梵净山旅游经济开发区渡假村
--
密林中的观音阁
--
梵净山“万卷书”
--
梵净山金顶释迦牟尼殿
--
梵净山金顶
--
梵净山蘑菇石
--
梵净山太子石
--
梵净山黔金丝猴
--
梵净山角怪
--
梵净山红腹角雉
--
梵净山云豹
--
梵净山大鲵
--
梵净山鸳鸯群
--
梵净山原始林
--
梵净山铁杉
--
梵净山长絮杜鹃
--
梵净山珙桐花
--
红号军起义根据地三元(屯土)全景
--
红号军起义根据地三角庄遗址
--
三十闹洞穴连棺古墓
--
民国年间江口县女校碑
--
红六军团西征经过的德旺桥
--
江口县1956年全体劳模合影
--
《江口县志》编辑部成员合影
--
江口县领导合影
--
《江口县志》审稿会全体代表合影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地理篇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春秋到元
----
第二节 明清时期
----
第三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章 区镇概况
----
第一节 双江镇
----
第二节 双江区
----
第三节 闵孝区
----
第四节 民和区
----
第五节 桃映区
--
第三章 地质地貌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地貌
----
第三节 矿藏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布
--
第六章 气候
----
第一节 气候要素
----
第二节 灾害性天气
----
第三节 物候
--
第七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三节 微生物
梵净山篇
--
第一章 历史沿革
----
第一节 山名演变
----
第二节 寺庙兴衰
--
第二章 资源
----
第一节 旅游资源
----
第二节 珍稀植物
----
第三节 珍稀动物
--
第三章 文物艺文
----
第一节 文物
----
第二节 艺文
--
第四章 考察管理
----
第一节 考察
----
第二节 管理
民族篇
--
第一章 民族概况
----
第二节 民族分布
--
第二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民族识别
----
第二节 扶持优惠
----
第三节 民族团结
--
第三章 风俗习惯
----
第一节 居住衣食
----
第二节 婚姻丧葬
----
第三节 信仰祭祀与禁忌
----
第四节 节日
----
第五节 社会款约
政权篇
--
第一章 元明清代政权
----
第一节 长官司
----
第二节 县公署
--
第二章 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 县政府
----
第二节 参议会
--
第三章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章 县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政府工作部门
----
第三节 政府工作
----
第四节 基层政权
党派群团篇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江口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务活动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江口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县委县纪委
----
第二节 县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委工作机构
----
第四节 基层党组织
----
第五节 党务工作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口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政协江口县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会议
--
第四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及活动
----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六节 商会同业公会工商联合会
司法篇
--
第一章 民国时期的警察司法
----
第一节 警察
----
第二节 司法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镇反
----
第三节 禁毒
----
第四节 治安管理
----
第五节 户籍管理
----
第六节 消防
----
第七节 监所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四章 法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人民陪审制度
----
第六节 案件复查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公证
----
第五节 法律顾问
军事篇
--
第一章 地方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 地方军事机构
----
第二节 驻军
--
第二章 兵员征集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的兵员征集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兵员征集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民兵训练
----
第三节 民兵活动
--
第四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红号军起义
----
第二节 刘满起义
----
第三节 民国时期贵州军阀在江口的战争
----
第四节 红三军及红六军团西征过江口
----
第五节 红二、六军团长征过江口
----
第六节 黔东事变在江口
--
第五章 江口解放及剿匪
----
第一节 江口解放
----
第二节 剿匪
劳动人事篇
--
第一章 劳动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劳动保护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机构及人员编制
--
第三章 职工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职工教育
----
第二节 职工管理
--
第四章 职工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制度与工资调整
----
第二节 福利待遇
国民经济 管理篇
--
第一章 计划统计
----
第一节 计划
----
第二节 统计
--
第二章 工商行政
----
第一节 集市管理
----
第二节 登记发照
----
第三节 经济合同
--
第三章 物价
----
第一节 物价制定
----
第二节 工农产品交换比价
----
第三节 物价指数
--
第四章 物资
----
第一节 物资购进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三节 物资管理
--
第五章 计量
----
第一节 度量衡制
----
第二节 标准检定
农业篇
--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互助组
----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三节 蔬菜水果
----
第四节 耕作制度
----
第五节 农业机具
----
第六节 病虫害防治
----
第七节 品种改良
----
第八节 肥料
--
第三章 林业
----
第一节 植树造林
----
第二节 森林抚育
----
第三节 森林采伐
----
第四节 林副产品
----
第五节 林政管理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家畜
----
第二节 家禽
----
第三节 水产
----
第四节 其他养殖
----
第五节 饲料草场及饵料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防洪排涝
----
第五节 人畜饮水工程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六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企业状况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七章 地方国营场站
----
第一节 农场
----
第二节 林场
----
第三节 畜禽场
工业交通建设篇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冶金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化工
----
第四节 机械
----
第五节 建筑材料
----
第六节 森工
----
第七节 食品
----
第八节 纺织缝纫
----
第九节 造纸与文化用品
----
第十节 其他工业
--
第二章 交通
----
第一节 建设
----
第二节 运输
----
第三节 管理
--
第三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四章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节 县城建设
----
第二节 区乡(镇)村建设
----
第三节 建筑业
----
第四节 环境保护
贸易篇
--
第一章 私营商业
----
第一节 兴衰发展
----
第二节 恢复改造
----
第三节 个体商业
--
第二章 公私合营合作商业
----
第一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合作商业
--
第三章 供销合作商业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
第四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五节 对外贸易
--
第四章 国营粮油贸易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粮食销售
----
第三节 食油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储运
--
第五章 国营商业贸易
----
第一节 盐业
----
第二节 百货
----
第三节 针纺织品
----
第四节 糖烟酒
----
第五节 食品
----
第六节 五金交电化工
----
第七节 石油燃料
----
第八节 饮食服务
财政金融篇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收入
----
第三节 支出
----
第四节 审计
----
第五节 公债及国库券
--
第二章 赋税
----
第一节 解放前的赋税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税务
--
第三章 金融
----
第一节 货币
----
第二节 民间金融活动
----
第三节 金融机构
----
第四节 金融业务
--
第四章 保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理赔
教育篇
--
第一章 私塾书院学堂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书院
----
第三节 学堂
--
第二章 初等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学前班
----
第二节 公办小学
----
第三节 民办小学
--
第三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第二节 师范学校
----
第三节 职业学校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二节 农民业余教育
----
第三节 刊授函授电大及成人自学考试
--
第五章 教育工作
----
第一节 教学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研究
--
第六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经费
----
第三节 设施
--
第七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构成
----
第二节 培训
----
第三节 待遇
文化篇
--
第一章 文化新闻事业
----
第一节 群众文化
----
第二节 图书发行及阅览
----
第三节 新闻报刊
----
第四节 广播电视电影
----
第五节 方言谚语歇后语民谣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学术活动
----
第四节 科技成果
--
第三章 医药卫生
----
第一节 机构人员及设施
----
第二节 防疫
----
第三节 妇幼保健
----
第四节 环境卫生
----
第五节 西医
----
第六节 中草医药
----
第七节 公费医疗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体育设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群众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文物名胜篇
--
第一章 文物
----
第一节 文物工作
----
第二节 古墓葬及历史人物墓
----
第三节 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
----
第四节 碑碣
----
第五节 革命遗址遗迹
----
第六节 文物藏品
--
第二章 风景名胜
----
第一节 峰丛石林
----
第二节 溶洞风光
----
第三节 名泉瀑布及水库风光
----
第四节 奇花古木
社会篇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变化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三节 人口构成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二章 民政
----
第一节 选举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优抚
----
第四节 救济与福利
----
第五节 农村扶贫
--
第三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物质生活
----
第二节 文化生活
----
第三节 社会新风
----
第四节 陋习劣俗
--
第四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道教
--
第五章 社会组织
----
第一节 帮会
----
第二节 宗祠
----
第三节 会馆
人物篇
--
人物传
----
徐廷杰 梅济鼎
----
胡瀛涛
----
张 健
----
陈 谔
----
文子全
----
刘秀夫
----
张兰芝
----
陈辉林
----
许世俊
----
陈泽云
----
肖富法
----
何嘉璜
----
张寿山
----
梅昌云
----
张和福
----
黄继禹
----
杨光燠
----
熊钦垣
----
杨胜栋
----
刘弟焕
----
黄先妹
----
朱沙一
----
敖印鹏
----
安彩莲
----
梅克实
----
杨秀涛
----
姚鸿显
----
何树平
----
武海儒
----
万伯益
----
聂文焕
----
徐发庚
--
名录一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名录二革命烈士名录
--
功臣名录
--
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名单
附 录
--
附录(一)光绪六年秋八月岑毓英请移铜仁安化于大江口大堡奏摺
--
附录(二)江口县人民政府布告 民字第1号
--
附录(三)江口县人民政府布告 民字第3号
--
附录(四)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复)
--
附录(五)江口县1986-199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
附录(六)江口县志编纂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