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间艺术志

山东民间艺术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山东古称东夷,是我国远古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史前时期,山东半岛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并达到了相当的文明程度。这一点既为《史记》等古史所记载,又为众多考古发现所证实。1981年,沂源县土门镇骑子鞍山发现的“沂源猿人”化石表明,最迟在四五十万年前,人类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了。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

目录

封面
山东民间艺术志
《山东民问艺术志》编委会
图片
-- 杨家埠木板年画《灶王爷》
-- 清代杨家埠年画武门神《神茶郁垒》
-- 清代杨家埠半印半画年画《麒麟呈祥》
-- 潍坊硬翅风筝《禹王锁蛟》
-- 潍坊板式风筝
-- 定陶皮影《女妖小花脸》
-- 高密扑灰年画《姑嫂闲话》
-- 烟台剪纸《踩高跷》
-- 鄄城砖雕
-- 胶东文革剪纸《红心向党》
-- 高密聂家庄泥玩具
-- 济南泥塑“兔儿爷”
-- 苍山县小郭泥塑
-- 惠民河南张泥玩具
-- 薛城洛房泥玩具
-- 菏泽面塑戏剧人物
-- 济南面塑戏剧人物《五虎上将》
-- 郎庄面塑
-- 烟台面塑
-- 即墨面塑
-- 潍坊布玩具《老虎》
-- 枣庄民间刺绣《虎头帽》
-- 菏泽民间刺绣《莲花帽》
-- 滨州民间刺绣《绣花鞋》
-- 滨州博兴蓝印花布
-- 嘉祥彩印包袱皮
-- 菏泽曹县戏曲纸扎
-- 博兴柳编
-- 滕州竹木玩具
-- 阳信民间锡器技艺
-- 胶东面模《月宫》
-- 肥城桃木雕刻艺术
-- 枣庄伏里土陶香牌子
-- “百兽图”演出
-- 著名山东快书艺人高元钧、杨立得、杨帆
-- “阴阳板”演出
-- 嘉祥县鲁西南鼓吹乐在第13届全运会开幕式上演出
-- 邹城平派鼓吹乐演出
-- 济南章 丘辛寨“芯子”演出
-- 济南大观园高跷队演员演出前上跷
-- 牛屯鼓乐演出

目录
第一章 美术
-- 第一节 年画
---- 一、山东年画的分类
---- 二、山东年画的制作工艺
---- 三、山东年画的主要题材
---- 四、山东年画的审美特征
-- 第二节 剪纸
---- 一、山东剪纸的主要分布地区
---- 二、山东剪纸的主要应用
---- 三、山东剪纸常见的题材
-- 第三节 皮影
---- 一、济南皮影
---- 二、泰山皮影
---- 三、山亭皮影
---- 四、泗水皮影
---- 五、定陶冯氏皮影
---- 六、临沂皮影
---- 七、黄墩皮影
-- 第四节 彩扎
---- 一、山东彩扎的主要类型
---- 二、山东彩扎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作品
---- 三、山东彩扎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征
-- 第五节 潍坊风筝
---- 一、潍坊风筝的历史和现在
---- 二、潍坊风筝的主要种类
---- 三、传统潍坊风筝的制作工艺
---- 四、潍坊风筝的放飞
---- 五、潍坊风筝的艺术特色
---- 六、潍坊风筝的主要流派及民间艺人
-- 第六节 泥塑
---- 一、惠民泥塑
---- 二、聂家庄泥塑
---- 三、洛房泥塑
---- 四、济南泥塑
---- 五、临沂泥塑
---- 六、郓城泥塑
-- 第七节 面塑
---- 一、烟台的面塑食品工艺
---- 二、曹州面人
---- 三、济南面塑
---- 四、郎庄面塑
---- 五、即墨田横喜饽饽
---- 六、威海豆面灯
-- 第八节 糖果饯
-- 第九节 民间玩具
---- 一、泥塑玩具
---- 二、面塑玩具
---- 三、布玩具
---- 四、竹木玩具
---- 五、博山琉璃玩具
---- 六、莒南纸玩具
---- 七、其他材料和形式的民间玩具
第二章 工艺
-- 第一节 印染织绣
---- 一、山东民间印花布工艺及主要产地
---- 二、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
---- 三、山东民间编织刺绣工艺及主要产地
-- 第二节 草皮条编
---- 一、山东的草编
---- 二、山东的条编
---- 三、山东的皮编
-- 第三节 银锡镶嵌工艺
---- 一、潍坊红木嵌银漆器
---- 二、威海锡镶
-- 第四节 陶瓷琉璃工艺
---- 一、淄博地区的民间陶瓷琉璃工艺
---- 二、淄博地区的琉璃烧削工艺
---- 三、枣庄的伏里土陶工艺
---- 四、东营佛头黑陶工艺
---- 五、薛家窑泥陶制作工艺
-- 第五节 雕刻工艺
---- 一、山东的民间面模工艺
---- 二、潍坊的桃核雕刻工艺
---- 三、鄄城建筑砖雕艺术
---- 四、潍坊杨家埠砖雕
---- 五、莱西葫芦雕刻
---- 六、聊城的蚰子葫芦
---- 七、嘉祥石雕
---- 八、莱州玉雕
---- 九、曲阜楷木雕刻
---- 十、肥城桃木雕刻
---- 十一、莱芜锡雕
---- 十二、泗水鲁柘砚
---- 十三、宁阳龟山砚
---- 十四、沂南徐公砚
---- 十五、临沂金星砚
-- 第六节 威海海草房民居建筑技艺
-- 第七节 毛笔制作工艺
---- 一、东营齐笔制作工艺
---- 二、莱州毛笔制作工艺
第三章 戏曲
-- 第一节 吕剧
-- 第二节 五音戏
-- 第三节 茂腔
-- 第四节 柳腔
-- 第五节 两夹弦
-- 第六节 柳子戏
-- 第七节 平调
-- 第八节 枣梆
-- 第九节 大弦子戏
-- 第十节 大笛子戏
-- 第十一节 山东梆子
-- 第十二节 莱芜梆子
-- 第十三节 东路梆子
-- 第十四节 四平调
第四章 曲艺
-- 第一节 山东琴书
-- 第二节 临清时调
-- 第三节 临清琴曲
-- 第四节 平调小曲
-- 第五节 山东八角鼓
-- 第六节 俚曲
-- 第七节 端鼓腔
-- 第八节 山东大鼓
-- 第九节 山东花鼓
-- 第十节 山东落子
-- 第十一节 山东渔鼓
-- 第十二节 胶东大鼓
-- 第十三节 山东快书
第五章 音乐
-- 第一节 民间歌曲
---- 一、民歌中的小调
---- 二、民歌精粹选介
---- 三、民歌中的劳动号子
---- 四、渔号与捕鱼
---- 五、秧歌中的演唱
---- 六、鲁南五大调
---- 七、蒲松龄俚曲
---- 八、民间儿歌
-- 第二节 民间器乐
---- 一、山东鼓吹乐
---- 二、鼓吹曲精粹选介
---- 三、菏泽弦索乐——碰八板
---- 四、王殿玉与擂琴
---- 五、青州挫琴
---- 六、山东筝乐
---- 七、山东柳琴
---- 八、诸城古琴
---- 九、王露与《玉鹤轩琵琶谱》
---- 十、博山锣鼓
---- 十一、牛屯鼓乐
-- 第三节 宗教音乐
---- 一、山东佛教音乐
---- 二、道教音乐
-- 第四节 古代乐舞
---- 一、齐韶乐舞
---- 二、曲阜祭孔乐舞
第六章 传统舞蹈
-- 第一节 载歌载舞
---- 一、海阳大秧歌
---- 二、胶州秧歌
---- 三、鼓子秧歌
---- 四、柳林秧歌
---- 五、高密秧歌
---- 六、梆鼓秧歌
---- 七、平调秧歌
---- 八、廖庄秧歌
---- 九、荷花秧歌
---- 十、莱西秧歌
---- 十二、即墨秧歌
---- 十三、平阴秧歌
---- 十四、小趟子
-- 第二节 鼓·灯
---- 一、磁村花鼓
---- 二、羊抵头鼓舞
---- 三、八卦鼓舞
---- 四、花鼓锣子
---- 五、蹦伞
---- 六、福寿灯
---- 七、逛荡灯
---- 八、月宫图
---- 九、九狮图
---- 十、四蟹灯
---- 十一、猫蝶富贵
---- 十二、手龙绣球舞
-- 第三节 祭祀·征象
---- 一、打唱板
---- 二、三皇舞
---- 三、独杆跷
---- 四、蹉地舞
---- 五、闹海
---- 六、担经
---- 八、百兽图
---- 九、绣球灯
---- 十、抬花杠
---- 十一、阴阳板
---- 十二、芯子
---- 十三、高跷
---- 十四、双旱船
---- 十五、烛竹马
---- 十六、龙灯·扛阁
---- 十七、盐垛斗虎
第七章 民间文学
-- 第一节 神话
---- 一、创世神话
---- 二、自然神话
---- 三、社会生活神话
-- 第二节 民间传说
---- 一、人物传说
---- 二、风物传说
---- 三、史事传说
-- 第三节 民间故事
---- 一、神奇故事
---- 二、动物故事
---- 三、生活故事
---- 四、寓言故事
---- 五、民间笑话
-- 第四节 民间歌谣
---- 一、劳动歌
---- 二、仪式歌
---- 三、时政歌
---- 四、生活歌
---- 五、情歌
---- 六、儿歌
-- 第五节 谚语
---- 一、生产类谚语
---- 二、生活事理类谚语
---- 三、时政类谚语
附录
-- 关于编制“山东民间艺术研究成果索引”的几点说明
-- 全国主要专业期刊山东民间艺术研究重要论文目录索引(1979~2009)
---- 一、民间美术
---- 二、民间工艺
---- 三、民间戏曲
---- 四、民间曲艺
---- 五、民间音乐
---- 六、民间舞蹈
---- 七、民间文学
---- 八、民艺综合
-- 山东省内出版社山东民间艺术研究主要著作书目索引(1979~2009)
---- 一、民间美术
---- 二、民间工艺
---- 三、民间戏曲
---- 四、民间曲艺
---- 五、民间音乐
---- 六、民间舞蹈
---- 七、民间文学
---- 八、民艺综合
-- 山东省内主要期刊山东民间艺术研究重要论文日录索引(1979~2009)
---- 一、民间美术
---- 二、民间工艺
---- 三、民间戏曲
---- 四、民间曲艺
---- 五、民间音乐
---- 六、民间舞蹈
---- 七、民间文学
---- 八、民艺综合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