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地区简志》(1945-1949)

《黑河地区简志》(1945-1949)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黑河地区简志》上限起于1945年8月,下限止于1949年10月,个别内容稍有延伸。它真实地记述了解放战争时期黑河地区的历史状况,意在为本地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乡土教材;为各级领导和干部掌握本地情况,了解黑河过去提供查考资料。

内容时限: 1945-1949

出版时间: 1988年12月

目录

封面
黑河地区简志
黑河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黑河地区简志》顾问、编审
《黑河地区简志》编纂人员
序言
凡例
图片
-- 黑河地区行政区划图
-- 黑河市街图
-- 1945年11月,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部旧址。
-- 1945年末至1946年初,黑河人民自治军在上二公设立的司令部旧址。
-- 1946年2月至3月间,黑河人民自治军在东门外设立的司令部旧址。
-- 1946年4月,苏军撤回本国后,黑河人民自治军司令部重新迁入城内,这是司令部遗址。
-- 1946年2月,省警备三旅九团进驻孙吴,收集了大批敌伪武器、弹药,支援了解放战争前线。图为组装起来的
-- 省警备三旅九团三营部队战士与地力部队在黑河修复了日伪时期的坦克。
-- 1946年春,省警备三旅干部与黑河军分区干部合影。
-- 省警备三旅九团奖励模范工作者大会会场。
-- 1946年8月,省警备三旅九团在返回北安休整前,全体战模在逊河驻地合影。
-- 1946年11月20日,《黑河报》刊登老靠山,苏海山两股匪部投降,匪首王乃康被擒消息。
-- 1946年8月,黑河军分区二营部分干部合影。
-- 省警备三旅十团团长祝平安,在剿匪前向部队干部、战士作政治动员。
-- 三旅十团部分战士在北安出发前留影
-- 三旅十团在逊河剿匪时所用战马
-- 省警备三旅十团在黑河优级学校操场打靶
-- 1946年12月4月,《黑河报》刊登黑河剿匪大捷消息。
-- 省警备三旅九团部队在腰岭战斗中的战模合影。
-- 位于黑河市王肃街的原黑河军分区军械所、供给处所在地。
-- 三旅部队在剿匪进军途中。
-- 三旅十团炊事班战士在山林中为剿匪部队烧饭。
-- 1947年春,三旅十团团长祝平安在八车力河留影。
-- 三旅十团战模及缴获的武器。
-- 1947年2月,被捕获的东北挺进军混成第六旅旅长刘山东(刘光才),参谋长张景云,十八团团长李亚洲。
-- 1947年2月,捕获的东北挺进军混成第六旅少校军需官侯德荣等排以上匪首。
-- 1946年6月下旬,驻守双河镇三旅九团八连连长马玉山以下43人叛变投敌。1947年2月,将马玉山、赵
-- 部分罪大恶极的土匪,经人民政府审判后被处决
-- 捕获的部分土匪
-- 三旅十团捕获的混成第六旅大股匪徒。
-- 1947年4月,省警备三旅廖中符部及黑河军分区部队兵分三路,在呼玛县将土匪张伯钧歼灭。至此,黑河地区
-- 省警备三旅旅长廖中符率部赴呼玛剿灭张伯钧匪帮后,于1947年4月班师回黑,在伪满优级学校同黑河地方部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地理
-- 一、位置疆域
-- 二、地质、地貌
---- (一)大兴安岭山地
---- (二)小兴安岭山地
---- (三)黑龙江沿岸平原
-- 三、 气候、水文
---- (一)气候
---- (二)水文
-- 四、 土壤、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五、 自然资源
---- (一)野生动植物
---- (二)矿物
-- 六、 行政区划
-- 七、 人口、民族
---- (一)人口
---- (二)民族
-- 八、 县城、村落
---- (一)漠河
---- (二)呼玛
---- (三)黑河
---- (四)孙吴
---- (五)奇克
---- (六)佛山
军事
-- 一、 苏军攻占黑河
-- 二、 反革命武装
---- (一)反动保安队武装
---- (二)反动土匪武装
-- 三、 人民武装
-- 四、 剿匪斗争
---- (一)瑷珲剿匪
---- (二)孙吴、逊克剿匪
---- (三)呼玛剿匪
政治
-- 一、 政党
---- (一)中国共产党
---- (二)中国国民党
-- 二、 政权机构
---- (一)临时治安维持会
---- (二)地区行政办事处
---- (三)黑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 三、 干部
---- (一)来源
---- (二)学习
---- (三)工薪
---- (四)保健
---- (五)作风
---- (六)编制
-- 四、 社团
---- (一)工会
---- (二)农会
---- (三)妇建会
---- (四)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五)商会
---- (六)同业会
---- (七)回民联合会
-- 五、 公安司法
---- (一)公安机构
---- (二)打击一贯道
---- (三)反动党团登记
---- (四)锄奸保卫
---- (五)军民联防
---- (六)司法
-- 六、 民政
---- (一)拥军优属
---- (二)社会救济
-- 七、 重大政事记述
---- (一)清算斗争
---- (二)土地会议
---- (三)土地改革
---- (四)民主建政
外事
-- 一、 苏联红军的援助
-- 二、 中苏友好组织及中苏友好活动
-- 三、 边界上的问题
-- 四、 日本战俘的收容与遣返
经济
-- 一、 农业
---- (一)耕地
---- (二)生产互助
---- (三)生产工具
---- (四)粮食产量
---- (五)副业
---- (六)公粮
-- 二、 林业
---- (一)机构简况
---- (二)木材管理与生产
---- (三)护林防火
-- 三、 工业
---- (一)采金
---- (二)煤炭
---- (三)电力
---- (四)机械
---- (五)印刷
---- (六)粮油加工
---- (七)酿酒
---- (八)被服
---- (九)皮革
-- 四、 交通 邮电
---- (一)交通
---- (二)邮电
-- 五、 商业
---- (一)商业网点
---- (二)贸易公司
-- 六、 财政 金融 税收 物价
---- (一)财政
---- (二)金融
---- (三)税收
---- (四)物价
文化
-- 一、 教育
---- (一)概况
---- (二)行政机构
---- (三)初等教育
---- (四)中等教育
---- (五)农、市民教育
---- (六)教师
---- (七)教学改革
-- 二、 文化
---- (一)文艺工作团和宣传队
---- (二)业余剧团
---- (三)群众歌咏
---- (四)电影院
---- (五)评剧团
---- (六)说书馆
---- (七)新华书店
---- (八)民众教育馆及其它
-- 三、 新闻
-- 四、 卫生
---- (一)公立医院
---- (二)和平医院
---- (三)私立医院
---- (四)中西医组织
---- (五)卫生防疫
---- (六)公费医疗
-- 五、 体育
-- 六、 名胜
人物
-- 一、 烈士传记
---- 王肃
---- 薛志侠
---- 荫正祺
---- 李银全
---- 杨国斌
---- 谢宝斋
---- 邓秀江
---- 刘公魁
---- 傅振林
---- 李行
-- 二、 历史人物
---- 胡宇翔
---- 许烈
---- 吴沛
---- 韩子和
---- 于多三
-- 三、 主要匪首
---- 刘光才
-- 四、 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 地方文献要目
-- 二、 地方文献辑存
-- 三、 本志编纂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