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自然地理、人口、政党、民族、宗教、政权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目录
封面
凉山彝族自治州志(上)
中共凉山州委书记骆玉祥为州志题词
图片
--
毛泽东主席会见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果基木古(彝族)
--
1951年11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举行宴会。当时任西昌专员公署副专员,暨后长期担任凉山彝族自
--
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邓颖超接见彝族女教师
--
江泽民总书记在省、州负责同志陪同下视察彝村
--
江泽民总书记听取州委、州政府工作汇报
--
江泽民总书记在彝家
--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凉山视察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视察凉山
--
1988年12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到凉山视察工作,在机场亲切接见凉山州党政负责同志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风雪上凉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视察凉山
--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在凉山
--
中共凉山州委、中共凉山州纪委驻地
--
凉山州人大常委会驻地
--
西昌航天城全景
--
凉山州人民政府驻地
--
政协凉山州委员会驻地
--
凉山各民族人民代表聚会州人大
--
独特的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
--
在昭觉的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委员会旧址
--
澳星升空
--
西昌青山机场
--
成昆铁路
--
西昌火车站候车室
--
州委、州政府领导重视地方志工作
----
多次召开全州地方志工作会
----
州地方志编委研究地方志工作
----
州地方志编委评审《凉山州志》稿
----
中共凉山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王文远(左二)在况现修志责任奖会上发奖
----
在成都终审《凉山州志》
----
州委书记骆玉祥(右一)和州委常委、秘书长卢立鹏(左一)在评审志稿会上
----
中共凉山州委书记骆玉祥,州政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秦在高,州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陈明甫在评审志稿会上
----
州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林吉、副主任龚书桥、毛德忠(彝族)认真听取评审意见
----
省地方志编委常务副主任秦安禄听取州地方志办主任、总编王林吉,副主任、常务副总编龚书桥汇报《凉山州志》
----
州委老书记施嘉明(彝族)审读志稿
----
老州长瓦扎木基(彝族)审读志稿
--
层层梯田美如画
--
富饶的安宁河平原
--
彝家玉米丰收
--
大桥水库
--
黄茅埂林区云海
--
西昌航空护林站在凉山州林区开展航空护林
--
凉山茫茫飞播林
--
在西昌青山飞机场装载飞机播种造林种子
--
凉山州昭觉县尼地乡因地制宜,以牧为主,科学养畜,在海拔3200米的高寒山区,绵羊改良获得成功,被部、
--
凉山半细毛羊
--
良种建昌鸭
--
彝家烤烟丰收
--
凉山优质烤烟基地
--
凉山州优势产业蚕桑,改革开放以来得到迅速发展
--
桑树成林
--
喜摘葡萄
--
会理石榴市场
--
花卉基地
--
雷波马湖采纯菜
--
姑娘观尝闪闪发光水晶矿
--
花岗石板材
--
平川铁矿露采
--
西昌卷烟厂
--
糖厂
--
啤酒厂
--
雷波金沙江上溪落渡大桥
--
凉山高速公路
--
凉山州努力发展交通事业,1990年,全州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775公里,90%以上的区、乡通了公路。这
--
这是1990年底建成供电的3×2500千瓦的昭觉黑桥水电站
--
磨房沟电站
--
广播电视接收塔
--
彝之舞
--
州歌舞团在日本
--
凉山民族中学校园
--
电化教学
--
凉山州昭觉县农民群众积极自筹资金,献工献料,在各区乡建起校舍1500平方米,购置课桌155套,文化科
--
飞速发展的凉山民族教育
--
凉山钢铁厂
--
凉山乃托水泥厂
--
凉山锌冶炼厂
--
以凉山优质丰富的蚕桑资源为依托,于1989年建成投产的西昌绸厂
--
昭觉县民族餐具厂,在保持传统风格、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制漆新工艺,使凉山彝族木质餐酒具,由生活用品提高
--
为凉山州昭觉县半细毛羊基地配套兴建的昭觉县毛纺厂
--
蒙古族
--
回族
--
苗族
--
布依族
--
壮族
--
满族
--
土家族
--
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长征时在冕宁建立的沽鸡支队队旗
--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过凉山,当时参加红军的彝族战士在延安合影。
--
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过凉山时张贴的布告
--
国宝——凉山大熊猫
--
神奇的泸沽湖荡舟
--
青秀的雷波马湖
--
民族大家庭
----
彝族
----
汉族
----
藏族
----
傈僳族
----
纳西族
----
白族
----
傣族
--
半月形石刀(新石器时代)
--
新莽钱范(一级)
--
铜鼓(西汉,一级)
--
昭觉博什瓦黑岩画(南诏一大理时期,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
成汉俑(晋代,二级)
--
彩漆包皮木马鞍(一级)
--
鸟形银酒壶(一级)
--
雁形琴克(一级)
--
都塔饰木箭(竹服)(一级)
--
银项饰(一级)
--
1952年10月8日,在昭觉举行庆祝凉山彝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纪念大会
--
1955年3月11日,凉山临时军政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全体委员合影
--
翻身奴隶欢呼民主改革劳协会成立
--
凉山民主改革分田地
--
刘伯承与果基小叶丹彝海结盟塑像
--
彝海——刘伯承与小叶丹结盟地
--
凉山州图书馆
--
凉山州——医院手术室
--
凉山州二医院CT室
--
1959年6月19日,贺龙与西昌篮球队运动员合影
--
凉山民族体育馆
--
邛海水上运动
--
飞歌山寨
--
彝族达体舞
--
园舞天际间
--
五彩凉山火把节
----
火把节招商会
----
西昌火把节之夜
--
喜事村宴
--
村寨五彩市场
--
凉山木里藏区经堂
--
凉山宾馆
--
藏家新楼
--
外国记者在凉山
--
西昌邛海夕照
--
美丽的螺吉山驼峰
凡例
序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
《凉山彝族自治州志》总编室
凉山彝族自治州地方志办公室历任领导名录
目录
总述
大事记
卷一 政区建置
--
第一篇 建置沿革
----
第一章 辖区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辖区
----
第二章 建置
------
第一节 古代、近代时期
------
第二节 中华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篇 政区
----
第一章 县市
------
第一节 县(市)沿革
------
第二节 县(市)区划
----
第二章 城镇
------
第一节 城镇建设
------
第二节 重要城镇
卷二 自然地理
--
第一篇 地质 地貌
----
第一章 地质背景
------
第一节 大地构造单元
------
第二节 地层
------
第三节 主要断裂
------
第四节 岩浆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轮廓
------
第二节 类型
--
第二篇 气候
----
第一章 气候特征
------
第一节 特点及其成因
------
第二节 类型
----
第二章 气候要素特征
------
第一节 温度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其它
--
第三篇 水系和水文
----
第一章 水系
------
第一节 主要江河
------
第二节 湖泊
------
第三节 地下水
------
第四节 温泉
----
第二章 水文
------
第一节 河流主要特征
------
第二节 洪枯季节变率
------
第三节 水质
--
第四篇 土壤
----
第一章 类型和分布
------
第一节 类型
------
第二节 分布
----
第二章 特性和障碍因素
------
第一节 林地土壤特性
------
第二节 草地土壤特性
------
第三节 耕地土壤特性
------
第四节 主要障碍因素
--
第五篇 植被 动物
----
第一章 森林植被
------
第一节 植被地域分布
------
第二节 植被类型
------
第三节 珍稀植物
------
第四节 人工林植被
----
第二章 草地植被
------
第一节 天然草地
------
第二节 人工草地
----
第三章 野生动物 水生物
------
第一节 野生动物
------
第二节 水生物
--
第六篇 自然灾害
----
第一章 山地灾害
------
第一节 泥石流
------
第二节 滑坡
----
第二章 地震灾害
------
第一节 民国及以前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章 气候灾害
------
第一节 低温冻害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暴雨灾害
------
第四节 冰雹灾害
------
第五节 其它灾害
卷三 地质矿产
--
第一篇 地质矿产调查
----
第一章 区域调查和物化勘探
------
第一节 区域调查
------
第二节 普查勘探
------
第三节 科研
------
第四节 测绘
----
第二章 成矿背景
------
第一节 物理背景
------
第二节 化学背景
----
第三章 水文工程地质条件
------
第一节 水文地质
------
第二节 工程地质
--
第二篇 矿建制沿革
----
第一章 黑色金属
------
第一节 铁矿
------
第二节 钛、钒、锰、铬矿
----
第二章 有色及稀贵金属
------
第一节 铜矿
------
第二节 铅锌矿
------
第三节 锡矿
------
第四节 镍矿
------
第五节 钴矿
------
第六节 稀有有色金属
------
第七节 贵重有色金属
----
第三章 稀土、稀有、稀散元素矿产及放射性矿产
------
第一节 稀土矿产
------
第二节 稀有矿产
------
第三节 稀散元素矿产
------
第四节 放射性矿产
----
第四章 非金属矿产
------
第一节 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
------
第二节 燃料矿产
------
第三节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
------
第四节 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
------
第五节 其它非金属矿产
--
第三篇 矿产资源开发与管理
----
第一章 资源开发
------
第一节 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 保护管理
------
第一节 保护法规
------
第二节 资源管理
卷四 人口
--
第一篇 人口规模
----
第一章 人口总量
------
第一节 解放前
------
第二节 解放后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一节 民族
------
第二节 政区
------
第三节 城乡
----
第三章 人口密度
------
第一节 政区
------
第二节 城乡
----
第四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社会变动
------
第二节 自然变动
------
第三节 机械变动
------
第四节 流动人口
----
第五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性别构成
------
第二节 年龄构成
------
第三节 民族构成
------
第四节 文化构成
------
第五节 职业构成
----
第六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状况
------
第二节 家庭状况
------
第三节 妇女生育
--
第二篇 人口控制
----
第一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宣传教育
------
第二节 生育政策
------
第三节 奖惩政策
------
第四节 节育技术
------
第五节 目标管理
------
第六节 队伍建设
----
第二章 优生优育
------
第一节 政策
------
第二节 实施
----
第三章 计划生育成效
------
第一节 少出生人口总量
------
第二节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
卷五 民族
--
第一篇 彝族
----
第一章 源流 人口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人口
----
第二章 语言 文字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文字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饮食
------
第二节 服饰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节日
------
第五节 婚姻
------
第六节 丧葬
------
第七节 信仰
------
第八节 禁忌
----
第四章 社会 经济 文化
------
第一节 社会
------
第二节 经济
------
第三节 文化
--
第二篇 汉族
----
第一章 源流 人口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人口
----
第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服饰 饮食 居住
------
第二节 婚姻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丧葬
------
第五节 禁忌
----
第四章 社会 经济
------
第一节 社会
------
第二节 经济
--
第三篇 藏族
----
第一章 源流 人口
------
第一节 源流
------
第二节 人口
----
第二章 语言文字
------
第一节 语言
------
第二节 文字
----
第三章 习俗
------
第一节 衣 食 住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节日
------
第四节 婚姻
------
第五节 丧葬
------
第六节 信仰
----
第四章 社会 经济 文化
------
第一节 社会
------
第二节 经济
------
第三节 文化
--
第四篇 其它民族
----
第一章 回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三节 社会经济
----
第二章 蒙古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语言 文字 习俗
------
第三节 社会 经济 文化
----
第三章 苗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习俗
----
第四章 傈傈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习俗
----
第五章 纳西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习俗
----
第六章 傣族
------
第一节 源流 人口
------
第二节 习俗
----
第七章 布依族 壮族 白族 满族 土家族
------
第一节 布依族 壮族
------
第二节 白族 满族 土家族
卷六 宗教
--
第一篇 道教
----
第一章 传入与演变
------
第一节 传入
------
第二节 演变
----
第二章 宫观与教派
------
第一节 宫观
------
第二节 教派
--
第二篇 佛教
----
第一章 汉传佛教
------
第一节 传入
------
第二节 主要寺庙
------
第三节 经费与佛协
----
第二章 藏传佛教
------
第一节 格鲁派(黄教)传入
------
第二节 寺庙分布
------
第三节 主要寺庙
------
第四节 政教合一
------
第五节 佛事活动
--
第三篇 伊斯兰教
----
第一章 传布
------
第一节 传入
------
第二节 教派
------
第三节 清真寺
----
第二章 教徒
------
第一节 阿訇
------
第二节 社团
------
第三节 文化 教育
--
第四篇 天主教 基督教
----
第一章 天主教
------
第一节 传教
------
第二节 教堂分布
------
第三节 教区组织机构
------
第四节 经费
----
第二章 基督教
------
第一节 传教
------
第二节 教堂
------
第三节 经费
--
第五篇 管理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宗教团体
----
第二章 宗教政策
------
第一节 政策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卷七 中国共产党
--
第一篇 中共西昌地下组织
----
第一章 初建和红军过境时期
------
第一节 初建时期
------
第二节 红军过境
----
第二章 恢复和发展
------
第一节 恢复
------
第二节 发展
--
第二篇 中共地方组织
----
第一章 西昌地区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党组 党委
------
第四节 西昌工业区党委和西昌区域规划开发委员会
------
第五节 所辖县委
------
第六节 基层组织
----
第二章 凉山地区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党组党委
----
第三章 凉山彝族自治州
------
第一节 领导机构
------
第二节 工作机构
------
第三节 纪检机构
------
第四节 党组 党委
------
第五节 所辖县委
------
第六节 基层组织
--
第三篇 历次党代会
----
第一章 中共西昌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
------
第二节 大会
------
第三节 第一次全委会
----
第二章 中共凉山州第一次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
------
第二节 大会
------
第三节 第一次全委会
----
第三章 中共凉山州第二次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
------
第二节 大会
------
第三节 第一次全委会
----
第四章 中共凉山州第三次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
------
第二节 大会
------
第三节 第一次全委会
--
第四篇 组织工作
----
第一章 党员
------
第一节 发展
------
第二节 管理
------
第三节 教育
----
第二章 干部
------
第一节 来源
------
第二节 选拔任用
------
第三节 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五节 培训
------
第六节 干部审查
------
第七节 落实干部政策
----
第三章 老干部工作
------
第一节 安置
------
第二节 政策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五篇 宣传工作
----
第一章 土改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一节 巩固政权 恢复经济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 政治思想 文化理论教育
----
第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第一节 “整风”、“反右”、农村“社教”
------
第二节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
第三节 调整经济政策
------
第四节 “四清”运动
------
第五节 支援“三线”建设
------
第六节 学习毛主席著作
------
第七节 反对霸权主义
----
第四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和反对“两个凡是”
------
第二节 拨乱反正
------
第三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第四节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
第六篇 统一战线工作
----
第一章 土改、民改时期
------
第一节 团结少数民族上层
------
第二节 和平协商 民主改革
----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
------
第一节 改造私营工商业
------
第二节 建立人民政协
----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第一节 落实统战政策
------
第二节 民主党派工作
------
第三节 党外人士安排
------
第四节 非党知识分子工作
------
第五节 宗教工作
------
第六节 对台工作
------
第七节 侨务工作
--
第七篇 纪检 政法工作
----
第一章 纪检工作
------
第一节 党纪教育
------
第二节 信访工作
------
第三节 纠正不正之风
------
第四节 案件查处
------
第五节 落实政策
----
第二章 政法工作
------
第一节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二节 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第三节 调查研究
--
第八篇 政策研究
----
第一章 农村经济政策
------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
------
第二节 发展生产的方针政策
------
第三节 实施“三亩地”建设战略
------
第四节 扶持发展乡镇企业
----
第二章 城市经济政策
------
第一节 国有工商业的改革
------
第二节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
第三节 发展县级经济
--
第九篇 其它工作
----
第一章 机关党务
------
第一节 地、州机关历届党代会
------
第二节 思想建设
------
第三节 组织建设
------
第四节 党风建设
----
第二章 党校
------
第一节 课堂培训
------
第二节 函授教育
------
第三节 科研
----
第三章 党史 信访 保密
------
第一节 党史研究
------
第二节 信访
------
第三节 保密
卷八 其它党派和群众团体
--
第一篇 中国国民党 三民主义青年团 凉山地方组织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凉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三民主义青年团凉山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篇 民主党派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凉山州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中国民主同盟凉山州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民主建国会凉山州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九三学社凉山州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沿革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篇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工会组织
------
第二节 工会工作
----
第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共青团工作
------
第四节 其它青少年组织
----
第三章 妇联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妇女工作
----
第四章 科协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科协工作
----
第五章 农会、劳协会、贫协会(奴隶协会)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劳协会
------
第三节 贫协会和翻身奴隶协会
卷九 政权
--
第一篇 议会 人大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代议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权力机构
----
第二章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职权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代议制机构的职权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民代表会议的职权
------
第三节 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第四节 人大常务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
第四章 选举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咨议局、议事会、临时参议会、参事会议员的选举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选举
--
第二篇 政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古代至清末时期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 政务
------
第一节 抗美援朝与“三五”反
------
第二节 基层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
------
第三节 农村互助合作与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
第五节 整风反右
------
第六节 禁烟肃毒
------
第七节 民族工作
------
第八节 开发凉山与支援攀钢
------
第九节 扶贫工作
------
第十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十一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卷十 政协
--
第一篇 委员会及会议
----
第一章 委员会
------
第一节 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 专门委员会
----
第二章 会议
------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
------
第二节 主席会议
--
第二篇 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
----
第一章 政治协商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民族宗教及文史资料工作
----
第二章 民主监督
------
第一节 视察调查
------
第二节 提案与建议
卷十一 政法
--
第一篇 公安
----
第一章 惩治反革命
------
第一节 清匪反霸和汉区镇反运动
------
第二节 汉区肃残和少数民族区清捕反革命
------
第三节 保卫民改平叛
------
第四节 少数民族地区镇反运动
------
第五节 其它对敌斗争
----
第二章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一节 专项打击
------
第二节 “双打”斗争
------
第三节 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
------
第四节 刑侦工作
----
第三章 内部保卫
------
第一节 队伍
------
第二节 内部肃反
------
第三节 内部重点、要害部位保卫
------
第四节 保卫卫星发射
------
第五节 首长警卫和会议、节日保卫
----
第四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禁烟肃毒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治安防范
------
第四节 治安处罚与劳动教养
------
第五节 铁路治安
----
第五章 户口 消防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户口管理
------
第二节 消防监督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六章 预审 看守 收审
------
第一节 预审
------
第二节 看守
------
第三节 收审
--
第二篇 检察
----
第一章 刑事检察
------
第一节 审查批捕
------
第二节 审查起诉
------
第三节 出庭支持公诉
------
第四节 侦查活动监督
------
第五节 刑事审判监督
----
第二章 经济检察
------
第一节 “文革”前的经济检察
------
第二节 检察机关重建后的经济检察
----
第三章 纪法检察
------
第一节 一般监督
------
第二节 查处“侵权”案件
------
第三节 查处渎职犯罪案件
----
第四章 监所检察
------
第一节 看守所检察
------
第二节 刑事判决裁定执行情况检察
------
第三节 申诉不服刑事判决、裁定检察
------
第四节 办理重新犯罪案件
------
第五节 劳动教养所检察
------
第六节 管教人员执法情况检察
----
第五章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一节 受理来信来访
------
第二节 办理控告申诉案件
------
第三节 复查纠正冤、假、错案
----
第六章 其它检察
------
第一节 发展检察通讯员
------
第二节 调查研究
------
第三节 综合治理
------
第四节 林业、水运检察
--
第三篇 审判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清末、民国时期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二章 刑事审判
------
第一节 制度与程序
------
第二节 政策与法律
------
第三节 各种刑事案件的审判
----
第三章 民事审判
------
第一节 审判原则和程序
------
第二节 案件处理
----
第四章 经济审判
------
第一节 制度与程序
------
第二节 经济合同纠纷案件
----
第五章 行政审判
------
第一节 制度 原则 法律
------
第二节 审判
--
第四篇 司法 行政
----
第一章 法学教育与法制宣传
------
第一节 法学教育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二章 律师与公证
------
第一节 律师
------
第二节 公证
----
第三章 民事调解
------
第一节 调解组织
------
第二节 调解工作
----
第四章 劳改劳教
------
第一节 劳动改造
------
第二节 劳动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