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全面地、系统地记述荆门地域内的地政、地籍方面的历史与现状,重点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情况,力求达到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
二、本志相对断限为1840~1995年。为保持史实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部分内容将实事求是地追溯和必要的下延。
出版时间:
1998年03月
目录
封面
荆门市土地志
内容提要
《荆门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荆门市土地志》编纂人员
图片
--
荆门市土地管理机构
--
荆门市土地利用现状图
--
荆门市土地管理局局长肖乃金
--
荆门市土地管理局培训大厦
--
荆门市土地管理局所获国家、省、市部分奖状、奖牌
--
1993年3月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刘文甲到荆门视察工作,为土地管理工作题词。
--
国家土地管理局副局长马克伟在荆门市检查工作
--
市长焦俊贤在荆门城区首次土地拍卖会上接受记者采访
--
国家、省土地管理局领导与市土地管理局领导合影。(左起四《土地月刊》编辑部主任王贤、左六国家土地管理局
--
省土地管理局局长王健(左二)听取市土地管理局局长肖乃金(右二)、副局长柴同庭(右一)工作汇报。
--
1994年12月7日,副市长郭榴通分别与东宝、沙洋两区副区长签订土地管理目标责任书。
--
利用“土地日”宣传土地管理法规
--
纪念第二个全国[土地日]
--
1995年6·25市土地管理局举办《土地之歌》专场文艺晚会
--
开发彭冢湖精养鱼池一角
--
天水一色的漳河库区茶场
--
汉江河滩河地复垦后新貌
--
杨冲村改低洼田为精养鱼池
--
迁宅腾田新增耕地
--
迁宅后新居
--
基本农田保护区
--
土地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地籍勘测
--
荆门城区土地级别图
--
微机操作员绘制荆门城区地形图
--
周代新(左)荣获国家人事部及国家土地管理局、王刚彪(右)荣获国家土地管理局先进工作者称号
--
省、市专家、领导对《荆门市土地志》进行评审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土地环境
--
第一节 建制沿革
--
第二节 地域变迁
--
第三节 行政区划
--
第四节 地质地貌
--
第五节 气候
--
第六节 水系河流
--
第七节 土壤植被
--
第八节 自然资源
--
第九节 土地负载
第二章 土地权属
--
第一节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土地
--
第四节 国有土地
第三章 土地赋税
--
第一节 土地税沿革
--
第二节 清代钱粮
--
第三节 民国田赋
--
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农业税
--
第五节 人民政府农业税
--
第六节 土地税种
--
第七节 新菜地开发基金
第四章 地籍管理
--
第一节 土地专项调查
--
第二节 土壤普查
--
第三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清理
--
第四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
第五节 土地登记发证
--
第六节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
--
第七节 土地动态监测
--
第八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五章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一节 国家建设用地
--
第二节 乡(镇)村建设用地
--
第三节 土地审批制度
--
第四节 补偿费构成及标准
--
第五节 被征地人口安置
--
第六节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第六章 土地监察
--
第一节 土地纠纷调处
--
第二节 国家干部职工占地建私房清理
--
第三节 执法监察
--
第四节 行政复议
--
第五节 创“三无”乡(镇)活动
第七章 土地利用规划
--
第一节 土地勘察规划
--
第二节 综合农业区划
--
第三节 村镇规划
--
第四节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
--
第五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第八章 土地开发复垦
--
第一节 耕地开发
--
第二节 林地开发
--
第三节 园地开发
--
第四节 小流域治理
--
第五节 建设用地开发
--
第六节 水土保持
--
第七节 土地复垦
第九章 宣教·科技
--
第一节 宣传《土地管理法》
--
第二节 “土地日”纪念活动
--
第三节 业务培训
--
第四节 刊物信息
--
第五节 土地管理科技委员会
--
第六节 仪器设备
--
第七节 科研成果
第十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队伍建设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大事记
附录
--
一、荆门市土地管理系统人名录
--
二、土地管理村规民约
--
三、土地谚语
--
四、历代文人吟荆门
--
五、碑刻
后记
荆门市土地志编纂委员会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