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宣传志

梅州宣传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宣传机构、国内宣传、对外宣传和理论教育等章。

内容时限: 1923-1987

目录

封面
梅州宣传志
《梅州宣传志》编纂机构
目录
序 言
凡 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宣传机构
--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宣传机构
---- 附:建国前兴梅地区县级以上党组织宣传机构负责人名单表
--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宣传机构
---- 附一:梅县地委宣传部隶属单位名单
---- 附二:梅县地委宣传部历任正副部长名单
---- 附三:梅县地委宣传部各科历任正副科长名单
---- 附四:梅县地委宣传部几个时期工作人员名单
---- 附五:梅县地委宣传系统处级单位负责人名单
---- 附六:梅县地区各县(市)委宣传部历任正副部长名单
第二章 国内宣传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宣传
---- 一、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
---- 二、抗日战争时期的宣传
----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宣传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宣传
---- 一、欢庆解放、建立政权的宣传
----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的宣传
---- 三、抗美援朝运动的宣传
---- 四、土地改革运动的宣传
---- 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
---- 六、发展农业生产的宣传
---- 七、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宣传
---- 八、党的八大精神的宣传
--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宣传
---- 一、整风反右的宣传
---- 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宣传
----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宣传
---- 四、“大跃进”运动的宣传
---- 五、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宣传
---- 六、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宣传
--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宣传
---- 一、揭批“四人帮”、拨乱反正的宣传
---- 二、新时期总任务的宣传
---- 三、经济改革的宣传
---- 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
---- 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
---- 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 七、人口普查和计划生育的宣传
第三章 对外宣传
-- 第一节 对外宣传活动
---- 一、节日对外宣传活动
------ (1)1982年春节对外宣传活动
------ (2)1984年元宵联欢活动
---- 二、纪念历史名人的宣传活动
------ (1)纪念黄遵宪活动
------ (2)纪念丘逢甲活动
---- 三、新时期的侨务宣传
---- 四、对外文化交流活动
------ (1)嘉应书画研究会部分作品赴港展出
------ (2)广东汉剧团赴香港、新加坡演出
------ (3)梅县民歌队访问泰国
-- 第二节 对外宣传品
---- 一、侨报、侨刊
------ (1)《嘉应乡情报》
------ (2)《侨声》
------ (3)《大埔乡讯》
------ (4)《客家风采》
------ (5)其他侨刊乡讯
---- 二、音像制品
---- 三、印刷品
第四章 理论教育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理论教育
--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理论教育
---- 一、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决议的学习
---- 二、过渡时期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 三、党的八大决议的学习
-- 第三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理论教育——学习毛泽东思想
-- 第五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理论教育
---- 一、真理标准的讨论
---- 三、经济理论的学习
---- 四、《邓小平文选》的学习
---- 五、干部正规化理论教育
-- 第六节 党员教育
---- 一、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党员教育
----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党员教育
----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党员教育
第五章 宣传队伍
-- 第一节 建国前党的宣传队伍
-- 第二节 建国后党的宣传队伍
---- 一、专项宣传领导机构成员
------ (1)梅县地委对外宣传小组
-------- 附:各县(市)委对外宣传小组领导成员名单
------ (2)梅县地委理论工作小组
------ (3)梅县地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 (4)梅县地区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
---- 二、专职宣传队伍
------ 表一:地、县(市)委宣传部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二:各县(市)区(镇)党委宣传干部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三:梅县地委宣传系统各单位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四:各县(市)文化系统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五:各县(市)广播电视系统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六:各县新华书店各时期在编人数统计表
------ 表七:地、县(市)专业理论工作干部各时期人数统计表
------ 表八:梅县地区对外宣传干部1987年人数统计表
------ 表九:各县(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各时期人数统计表
---- 三、业余宣传队伍
------ (1)土改宣传员
------ (2)报告员
-------- 附表:建国初期兴梅地区各县宣传网统计表
------ (3)冬学工作队
------ (4)业余文艺宣传队
------ (5)业余理论辅导员
------ (6)社会科学学术团体
-------- 附:梅县地区社会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情况统计表
第六章 宣传设施
-- 第一节 新闻报刊
---- 一、《兴梅日报》
---- 二、《梅江报》
---- 三、《嘉应文学》
------ 附:各县(市)文艺期刊情况统计表
-- 第二节 图书发行
---- 附:全区新华书店情况统计表
-- 第三节 广播电视
-- 第四节 嘉应音像公司
-- 第五节 专业文艺
---- 一、广东汉剧院
---- 二、梅县地区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
------ 附:梅县地区文联各协会情况统计表
---- 三、兴梅文工团
---- 四、梅县地区山歌剧团
---- 五、梅县地区民间艺术团
---- 六、梅县专区汉剧团
---- 七、梅县地区戏剧学校
-- 第六节 社会文化设施
---- 一、梅县地区电影公司
------ 附:全区电影设施情况统计表
---- 二、梅县地区群众艺术馆
------ 附:全区县以下文化局、文化馆(站)情况表
---- 三、县图书馆、博物馆
------ 附:全区图书馆情况统计表
------ 全区博物馆情况统计表
---- 四、梅县地区演出公司
------ 附:全区剧场、影剧院情况统计表
------ 全区剧场分布图
第七章 人物传
-- 张剑珍
-- 程严
-- 陈穆民
-- 蓝亚梅
-- 陈晓凡
编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