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地质志 第15卷上

中国石油地质志 第15卷上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册记述了新疆油气区石油勘探事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准噶尔盆地石油开发建设情况等。

出版时间: 1993年12月

目录

封面
新疆油气区 准噶尔盆地 上册
献给石油工作者
中国石油地质志编辑委员会
新疆油气区(上册)石油地质编辑委员会

前言
图片
-- 地层角度不整合 侏罗系头屯河组(J2t)与西山窑组(J2x),由早燕山运动形成
-- 石树 保持着原始生太,位于克拉美利地区
-- 托斯台地区阿尔钦沟背斜
-- 乌尓禾沥青脉 位于乌尔禾鼻隆上部下白垩统与北斜轴部平行东西向延伸的张裂缝中
-- 博格达山山前下二叠统井井子沟组露头景观
-- 泥火山地貌景观 位于托斯台冒烟山背斜北翼下白垩统
-- 乌尔禾沥青城 大面积出露的下白垩统含油砂岩
-- 彩色油蝌蚪 漂浮在托斯台将军沟背斜轴部油泉上
-- 稠油流太 由托斯台背斜北翼下白垩统含油砂岩裂缝中渗流出来
-- 上二叠统芦草沟组油页岩 出露于乌鲁木齐市以东的博格达山山前低山带,为盆地中的生油岩之一
-- 盐壳 为已干涸的玛纳斯湖地貌景观
-- 淋溶地貌 发育于尔津河沿岸下第三系中
-- 准噶尔盆地鸟瞰 拍摄于盆地北部乌伦古河注入乌伦古湖的三角洲地带
-- 重力滑覆断层 发育于托斯台背斜上,下白垩统
目录
第一篇 新疆油气区地质概述
-- 第一章 自然地理概况
-- 第二章 石油勘探概况
---- 第一节 萌芽发展时期
---- 第二节 重点突破时期
---- 第三节 缓慢发展时期
---- 第四节 全面发展时期
-- 第三章 大地构造及古地理格架
---- 第一节 大地构造基本轮廓
---- 第二节 古地理格架
-- 第四章 沉积盆地分类及含油气远景分析
---- 第一节 沉积盆地分类
---- 第二节 含油气远景分析
-- 参考文献
第二篇 准噶尔盆地
-- 第一章 概况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第二节 油气勘探概况
-- 第二章 勘探历程
---- 第一节 1950年前勘探简况
---- 第二节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时期(1950~1954年)
---- 第三节 克拉玛依油田的发现及扩大(1955~1977年)
---- 第四节 准噶尔盆地石油勘探的大规模展开(1978~1989年)
-- 第三章 地层及沉积岩相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沉积岩相
-- 第四章 构造
---- 第一节 大地构造背景
---- 第二节 主要断裂
---- 第三节 构造带及局部构造的形成与分布
---- 第四节 构造单元划分
---- 第五节 盆地构造发育及演化
---- 第六节 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 第五章 油气生成
---- 第一节 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 第二节 生油层
---- 第三节 有机质成烃演化
---- 第四节 油源对比
-- 第六章 储集层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储集层的岩性、物性特征
---- 第三节 储集层的储集空间特征
---- 第四节 沉积及成岩后生作用对储集层的影响
---- 第五节 有利储集层分布
-- 第七章 水文地质
---- 第一节 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 第二节 水文地质分区和分带
---- 第三节 各区油田水化学特征
---- 第四节 地热资源
-- 第八章 天然气
---- 第一节 天然气分布特征
---- 第二节 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 第三节 气藏类型
---- 第四节 天然气形成的地质条件
---- 第五节 天然气资源预测及勘探方向
-- 第九章 油气藏
---- 第一节 油气藏类型
---- 第二节 油气藏形成条件
---- 第三节 油气藏分布特征
-- 第十章 油气田地质各论
---- 第一节 克拉玛依油田
---- 第二节 百口泉油田
---- 第三节 红山嘴油田
---- 第四节 乌尔禾、风成城油田
---- 第五节 夏子街油气田
---- 第六节 车排子油田
---- 第七节 独山子油田
---- 第八节 齐古油田
---- 第九节 火烧山油田
---- 第十节 北三台油田
---- 第十一节 三台油气田(含马庄气藏与五梁山油藏)
-- 第十一章 资源预测及勘探方向
---- 第一节 石油资源预测
---- 第二节 圈闭法石油远景资源预测
---- 第三节 勘探方向
-- 参考文献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