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阳县志

丹阳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全面记载了丹阳县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2年08月

目录

封面
丹阳县志
序一
序二
凡例
图片
-- 丹阳县地图
-- 丹阳县城区图
-- 清·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全图
-- 清 光绪十一年丹阳县城厢图
-- 丹阳市领导机关大门
-- 市府大院小山会堂
-- ①南朝陵墓石刻
-- ②延陵季子墓碑
-- ③唐中和铜钟
-- ④万善塔
-- ⑤凤凰山出土文物——腰沿釜
-- ①儿童乐园
-- ②云阳新村
-- ③界牌农民新宅
-- ④皇塘福利院
-- ①丹凤朝阳(东门广场雕塑)
-- ②科技兴市(新市口广场雕塑)
-- ③新民东路
-- ④建设中的云阳大桥
-- ①丹阳棉纺织厂喷气纺纱车间
-- ②丹阳牌21支纯棉纱(国优)
-- ③丹阳化肥厂
-- ④双风牌乙基苯、苯乙烯(部优),碳酸氢钱(省优)
-- ⑤凤凰牌170F型柴油机(部优)
-- ①丹阳钢铁厂
-- ②丹阳酒厂酿制封缸酒车间
-- ③旦阳牌封缸酒(国优)
-- ④新目牌眼镜(部优)
-- ①丹阳丝绸厂缫丝车间
-- ②梅花牌白厂丝(省优)
-- ③金银风牌21171尼丝纺、防水尼丝纺(部优)
-- ④榕花牌K28300漳绒(省优)
-- ①银行
-- ②中百二店
-- ③丹阳火车站
-- ④邮电局8000门程控电话机
-- ⑤电视台
-- 外宾在练湖农场参观
-- 杂交水稻
-- 九曲河闸
-- ①平原绿化
-- ②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奖杯
-- ③食用菌研究所生产的平菇
-- ④速成丰产桑
-- ①里庄女子篮球队获全国农民篮球赛第三名(丰收杯)
-- ②全国体育先进县奖牌
-- ③人民医院
-- ④全国消灭血吸虫病先进县奖杯
-- 江苏省丹阳中学电化教室
-- 后巷大汪家文明小学
-- 云阳幼儿园
-- 正则画院
-- ①十六罗汉 (国画) 吕凤子作
-- ②狮 (乱针绣) 吕去疾作
-- ③金鸡 (国画) 荆位辰作
-- ④黄土地 (宣传画) 刘正洲作
-- ⑤书法 顾莲邨
-- ①梅 (国画) 汪吉麟作
-- ②书法 余康宁
-- ③书法 贺宝正
-- ④硬笔书法 殷农
-- ⑤长城 (邮票拼贴画) 韩荣庆
-- ①民国15年10月,毛泽东在《向导周报》上发表文章,论述丹阳吕城农民运动
-- ②中共丹阳支部成立旧址(西门小学)
-- ③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第一次自卫团长会议记录
-- ④民国28年,陈毅与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司令部干部的合影
-- ①民国28年春,陈毅在九里附近村庄对新四军丹阳独立支队干部和战士讲话
-- ②民国28年2月15日,延陵地区农抗会代表在柳茹村慰问新四军时的合影
-- ③民国28年5月27日,陈毅给汤通庆的题词
-- ④总前委进驻丹阳期间,邓小平、陈毅居住和办公的旧址(云阳镇宝塔弄5号)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卷建置 区划
-- 第一章行政建置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境域变迁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三节解放以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县城 乡镇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 附:国营练湖农场
第二卷地理环境
-- 第一章地质 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附:自然灾害录
-- 第三章河流 湖塘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湖 塘
------ 附:水位
-- 第四章土壤
---- 第一节土类
---- 第二节理化性状
-- 第五章植物 动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六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水资源
---- 第二节土地资源
---- 第三节矿物资源
-- 第七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污染与治理
---- 第二节控制新污染源
---- 第三节环境监测
第三卷人口
-- 第一章人口规模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变动
---- 第三节人口密度
-- 第二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附:百岁老人潘老三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六节婚姻家庭
-- 第三章人口控制
---- 第一节政策宣传
---- 第二节晚婚
---- 第三节节制生育
第四卷综合经济
-- 第一章国民经济概况
---- 第一节建国前国民经济
---- 第二节建国后国民经济
-- 第二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
---- 第二节产业结构
---- 第三节工农业比例结构
---- 第四节工业结构
---- 第五节农业结构
-- 第三章国民收入及其分配
---- 第一节国民收入
---- 第二节国民收入分配
---- 第三节固定资产投资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第五卷农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农业合作化
---- 第三节人民公社化
---- 第四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洮滆平田区
---- 第二节孟河高平原区
---- 第三节西部丘陵区
---- 第四节丹北低山丘陵区
---- 第五节沿江圩田区
-- 第三章耕作制度
---- 第一节传统耕作制度
---- 第二节耕作制度改革
-- 第四章作物面积与产量
---- 第一节作物面积
---- 第二节作物产量
-- 第五章作物品种
---- 第一节品种演变
---- 第二节良种选育
-- 第六章作物栽培
---- 第一节水稻栽培
---- 第二节小麦栽培
---- 第三节棉花栽培
---- 第四节油菜栽培
---- 第五节大豆栽培
-- 第七章作物保护
---- 第一节病虫害防治
---- 第二节化学药物除草
-- 第八章肥料
---- 第一节有机肥料
---- 第二节无机肥料
-- 第九章农业机具
---- 第一节农具
---- 第二节农机
第六卷林牧副渔
-- 第一章蚕桑业
---- 第一节桑
---- 第二节蚕
-- 第二章林业
---- 第一节育苗
---- 第二节绿化造林
---- 第三节林木资源
---- 第四节林木管理
-- 第三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禽饲养
---- 第二节良种推广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章副业
---- 第一节种植业
---- 第二节养殖业
---- 第三节编织业
-- 第五章渔业
---- 第一节种苗
---- 第二节放养
---- 第三节捕捞
---- 第四节渔政
-- 第六章县属场圃
---- 第一节县属场
---- 第二节县属圃
第七卷水利
-- 第一章河道建设
---- 第一节主干河道建设
---- 第二节分支河道建设
-- 第二章夹江治理
---- 第一节江堤治理
---- 第二节坍江治理
-- 第三章蓄水工程
---- 第一节练湖工程
---- 第二节水库工程
---- 第三节塘坝工程
-- 第四章闸涵修造
---- 第一节水闸修造
---- 第二节涵洞修造
-- 第五章农田整治
---- 第一节圩区改造
---- 第二节渠系配套
---- 第三节土地平整
-- 第六章农田灌排
---- 第一节自流灌溉
---- 第二节人畜风力灌溉
---- 第三节机电灌溉
---- 第四节机电排涝
-- 第七章防汛抗旱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防汛排涝
---- 第三节抗旱
-- 第八章水政管理
---- 第一节堤防管理
---- 第二节涵闸管理
---- 第三节河道管理
---- 第四节水库管理
---- 第五节机电排灌管理
第八卷工业
-- 第一章工业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手工业与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二章轻工业
---- 第一节纺织工业
---- 第二节丝绸工业
---- 第三节服装工业
---- 第四节电子工业
---- 第五节酿造工业
---- 第六节粮油加工工业
---- 第七节副食品加工工业
---- 第八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三章重工业
---- 第一节化学工业
---- 第二节冶金工业
---- 第三节机械工业
---- 第四节建材工业
------ 附:导墅煤矿
-- 第四章电力工业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变电工程
---- 第三节输电网络
---- 第四节用电
-- 第五章名优产品
---- 第一节国家优质产品
---- 第二节部优质产品
---- 第三节省优质产品
第九卷乡镇工业
-- 第一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乡镇办工业
---- 第二节村办工业
---- 第三节村以下工业
-- 第二章工业门类
---- 第一节纺织工业
---- 第二节丝绸工业
---- 第三节眼镜工业
---- 第四节服装工业
---- 第五节皮革工业
---- 第六节食品工业
---- 第七节家具工业
---- 第八节电子仪表工业
---- 第九节文教用品工业
---- 第十节工艺美术工业
---- 第十一节建材工业
---- 第十二节化学工业
---- 第十三节机械工业
---- 第十四节其他工业
-- 第三章乡镇工业单位选介
---- 第一节亿元产值的乡镇
---- 第二节千万元产值的行政村
---- 第三节千万元产值的工厂
第十卷交通运输
-- 第一章公路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车站
---- 第三节车辆
---- 第四节客运 货运
-- 第二章铁路
---- 第一节线路
---- 第二节车站
---- 第三节客运 货运
-- 第三章水路
---- 第一节航道
---- 第二节港口
---- 第三节船舶
---- 第四节客运 货运
-- 第四章桥梁 渡口
---- 第一节桥梁
---- 第二节渡口
-- 第五章转运 联运
---- 第一节转运
---- 第二节联运
-- 第六章交通运输管理
---- 第一节公路与航道养护
---- 第二节运输管理
---- 第三节安全监理
第十一卷邮政电信
-- 第一章邮电机构
---- 第一节邮驿
---- 第二节邮政局(所)
---- 第三节电信局(所)
---- 第四节邮电局(所)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路
---- 第二节投递
---- 第三节业务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电报
第十二卷商业
-- 第一章商业所有制
---- 第一节私营与个体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商品供应
---- 第一节生活资料供应
---- 第二节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章农副产品与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一节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废旧物资回收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业务
-- 第五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县城集市
---- 第二节乡镇集市
---- 第三节物资交流会
-- 第六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七章商业单位选介
---- 第一节商业局系统单位
---- 第二节供销合作社系统单位
第十三卷粮油经营
-- 第一章粮油自由贸易
---- 第一节贸易单位
---- 第二节粮油集市
-- 第二章粮油计划购销
---- 第一节计划收购
---- 第二节计划供应
-- 第三章粮油议价购销
---- 第一节议价收购
---- 第二节议价销售
-- 第四章粮食储运
---- 第一节粮食储备
---- 第二节粮食调运
-- 第五章饲料加工与供应
---- 第一节饲料加工
---- 第二节饲料供应
第十四卷工商物价计量管理
-- 第一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市场管理
---- 第二节工商业登记
---- 第三节商标注册
---- 第四节广告管理
---- 第五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二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物价演变
---- 第二节平抑物价
---- 第三节物价检查与监督
-- 第三章标准与计量管理
---- 第一节标准管理
---- 第二节计量管理
第十五卷财政税务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入
---- 第三节财政支出
---- 第四节县级地方财政
---- 第五节审计
-- 第二章税务
---- 第一节田赋
---- 第二节农业税
---- 第三节工商税
第十六卷金融 保险
-- 第一章金融与保险单位
---- 第一节典当 钱庄
------ 附:银楼
---- 第二节银行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货币种类
---- 第二节货币流通
-- 第三章存款 储蓄
---- 第一节单位存款
---- 第二节个人储蓄
-- 第四章信贷
---- 第一节工商业贷款
---- 第二节农业贷款
---- 第三节乡镇企业贷款
---- 第四节基建贷款
---- 第五节民间借贷
-- 第五章结算
---- 第一节同城结算
---- 第二节异地结算
-- 第六章侨汇 债券
---- 第一节侨汇
---- 第二节债券
-- 第七章保险
---- 第一节农业保险
---- 第二节人身与财产保险
---- 第三节车辆与船舶保险
第十七卷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内河 桥梁
---- 第四节供水 排水
---- 第五节绿化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建设
---- 第二节乡村建设
-- 第三章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房产管理
---- 第二节地产管理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施工设备
---- 第三节施工技术
第十八卷政党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代表大会
---- 第三节解放前的活动
---- 第四节解放后的党务工作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党务活动
-- 第三章中国青年党 中国民主社会党
---- 第一节中国青年党
---- 第二节中国民主社会党
-- 第四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职工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青年团体
---- 第四节少年团体
---- 第五节妇女团体
---- 第六节工商团体
---- 第七节教科文卫团体
---- 第八节社会公团
第十九卷政务
-- 第一章旧政务机构
---- 第一节议事会 参事会
---- 第二节参议会
---- 第三节民政署 公署
---- 第四节县政府
------ 附:日伪县政府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历届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务委员会
---- 第四节区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抗日民主政府
---- 第二节县人民政府
---- 第三节区乡(镇)政府
---- 第四节政事纪略
-- 第四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委员会议
---- 第三节主要活动
第二十卷公安司法
-- 第一章旧时司法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活动
-- 第二章人民公安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政治保卫
---- 第三节社会治安
-- 第三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案件检察
---- 第三节经济案件检察
---- 第四节法纪案件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四章人民审判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刑事案件审判
---- 第三节民事案件审判
---- 第四节经济纠纷案件审判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法制教育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律师
---- 第五节公证
第二十一卷民政
-- 第一章拥军优属
---- 第一节拥军
---- 第二节优属
-- 第二章抚恤
---- 第一节烈士褒扬
---- 第二节牺牲病故抚恤
---- 第三节伤残军人抚恤
---- 第四节定期定量补助
-- 第三章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一节复员军人安置
---- 第二节退伍军人安置
-- 第四章社会救济扶贫
---- 第一节救灾
---- 第二节救济
---- 第三节扶贫
-- 第五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鳏寡老人供养
---- 第二节残疾人安置
---- 第三节弃婴收养
---- 第四节收容遣送
-- 第六章婚丧管理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殡葬改革
-- 第七章来信来访
---- 第一节信访机构
---- 第二节信访受理
-- 第八章地名普查与管理
---- 第一节地名普查
---- 第二节地名管理
第二十二卷劳动人事
-- 第一章职工就业
---- 第一节用工制度
---- 第二节就业安置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二章干部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 第四章精简下放
---- 第一节职工精简
---- 第二节居民下放
---- 第三节干部精简下放
---- 第四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附:支边
第二十三卷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解放以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清政府地方武装
----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地方武装
---- 第三节抗日地方武装
---- 第四节中共留守地方武装
---- 第五节人民政府地方武装
-- 第三章驻军
---- 第一节清军
---- 第二节太平军
---- 第三节国民党政府军
---- 第四节新四军
---- 第五节中国人民解放军
------ 附:日伪军
-- 第四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 第二节征兵
---- 第三节志愿兵役
---- 第四节义务兵役
---- 第五节预备役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军政训练
---- 第三节主要活动
-- 第六章战事
---- 第一节太平军与清军的战斗
---- 第二节军阀之间的战斗
---- 第三节新四军与日伪军的战斗
---- 第四节国民党政府军与日军的战斗
---- 第五节中共留守武装与国民党政府军的战斗
第二十四卷教育
-- 第一章私塾 书院
---- 第一节私塾
---- 第二节书院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幼稚园(级)
---- 第二节幼儿园(班)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全日制小学
---- 第二节简易小学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第二节农业中学
-- 第五章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师范学校
---- 第二节农业学校
---- 第三节工业学校
---- 第四节商业学校
---- 第五节卫生学校
---- 第六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第六章大专教育
---- 第一节正则艺专
---- 第二节高师函授班
---- 第三节大专班
---- 第四节电视大学教学班
---- 第五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第三节干部文化补习
-- 第八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师资培训
-- 第九章经费 设备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备
-- 第十章勤工俭学
---- 第一节校办工厂
---- 第二节校办农场
第二十五卷科学技术
-- 第一章科技组织
---- 第一节科研单位
---- 第二节学术团体
-- 第二章科技队伍
---- 第一节队伍构成
---- 第二节职称评定
-- 第三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情报
---- 第三节科技咨询
---- 第四节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四章科技成果
---- 第一节获奖项目
---- 第二节成果选介
-- 第五章气象与地震测报
---- 第一节气象测报
---- 第二节地震测防
第二十六卷文化
-- 第一章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一节文化馆 文化站
---- 第二节图书馆 画院
---- 第三节博物馆 档案馆 陈列室
---- 第四节文化宫 影剧院 电影放映队
---- 第五节公园 儿童乐园
---- 第六节书店
-- 第二章文艺表演团体
---- 第一节专业剧团
---- 第二节业余剧团
-- 第三章丹剧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音乐
---- 第三节表演
---- 第四节剧目
-- 第四章文艺创作
---- 第一节诗歌
---- 第二节小说 散文
---- 第三节民间故事传说
---- 第四节民间歌谣 谚语
---- 第五节曲艺 戏剧
---- 第六节书法 绘画
---- 第七节音乐 舞蹈
---- 第八节正则绣
---- 第九节摄影 广告美术
-- 第五章报刊 广播 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广播
---- 第三节电视
-- 第六章文物
---- 第一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第二节省文物保护单位
---- 第三节县文物保护单位
---- 第四节其他文物
第二十七卷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单位
---- 第二节医疗设备
---- 第三节医疗队伍
---- 第四节医疗技术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二章疾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三章公共卫生
---- 第一节环境卫生
---- 第二节饮水卫生
---- 第三节食品卫生
-- 第四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妇女保健
---- 第二节儿童保健
-- 第五章药品生产与经营
---- 第一节药品生产
---- 第二节药品经营
第二十八卷体育
-- 第一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体育教育
---- 第二节体育培训
-- 第二章社会体育
---- 第一节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农民体育
-- 第三章篮球运动
---- 第一节学生篮球运动
---- 第二节职工篮球运动
---- 第三节农民篮球运动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运动会
---- 第二节单项竞赛
-- 第五章场地设施
---- 第一节县城体育场地
---- 第二节乡镇体育场地
第二十九卷风俗 宗教
-- 第一章风俗
---- 第一节时令 节日
---- 第二节喜庆 丧仪
---- 第三节礼俗 礼节
---- 第四节庙会 香会 集场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五节伊斯兰教
第三十卷方言
-- 第一章语音
---- 第一节声韵调
---- 第二节同音字
---- 第三节文白异读
---- 第四节连读变调
---- 第五节丹阳各片的语音差异
-- 第二章词语
---- 第一节代词类词语
---- 第二节名词类词语
---- 第三节表示称呼的词语
---- 第四节表示动作的词语
---- 第五节表示情态的词语
---- 第六节表示语气的词语
-- 第三章语法
---- 第一节词法
---- 第二节几个虚词的用法
---- 第三节特殊量词
---- 第四节时态表示法
---- 第五节句式
第三十一卷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名人传
------ 季札
------ 韦昭
------ 萧统
------ 桓彦范
------ 萧颖士
------ 许浑
------ 苏颂
------ 王存
------ 陈东
------ 贡祖文
------ 贺邦泰
------ 姜士昌
------ 姜志礼
------ 葛麟
------ 张大年 张学忠
------ 汤展文
------ 林佩琴
------ 贺福元
------ 林肇灿
------ 周振南
------ 贺季衡
------ 朱毛子
------ 朱惺公
------ 马相伯
------ 汤铭新
------ 许德佑
------ 林树森
------ 林立山
------ 唐邦治
------ 吕凤子
------ 戴盆天
------ 吴成法
------ 束云章
------ 韩笔海
------ 何甫孝
------ 朱惠芳
------ 陈志
------ 王锡伍
------ 戴伯韬
------ 吴惠琴
------ 林镕
------ 束荑
------ 林桂荣
------ 沈雄耿
------ 张泽生
------ 邱维汉
------ 刘鸿奎
---- 第二节烈士传
------ 黄竞西
------ 张连生
------ 夏霖
------ 陈作范
------ 荆洪生
------ 张我华
------ 姚润生
------ 颜辉
------ 汤醒白
------ 刘震英
------ 韦石如
------ 管有为
------ 焦勇
------ 任迈
------ 朱廉贻
------ 许清照
------ 梅生发
------ 束春生
------ 赵长林
------ 赵毅
------ 潘激之
------ 夏炎
------ 陈敏
------ 殷逸
------ 王元清
------ 刘川
------ 王表
------ 张仲英
------ 张国荣
------ 谈宇
------ 恽白
------ 周毅
------ 徐敏
------ 孙春度
------ 王傲毅
------ 李景福
------ 胡云标
------ 朱福坤
------ 宦德胜
------ 茅锦元
------ 王志平
------ 薛斌
------ 耿龙富
------ 邓若波
------ 胡文杰
------ 李树人
------ 孙彬毅
------ 蒋金柱
------ 荆建平
-- 第二章人物表 英名录
---- 第一节名人表
---- 第二节烈士表
---- 第三节烈士英名录
附录
-- 一、文献
-- 二、文告
-- 三、碑记
-- 四、诗词辑存
历代县志编修记略
本次修志始末

《丹阳县志》编修机构、人员与审定人员、批准验收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