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1952-2002)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记录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成长、发展历史。主要人物活动,重要事件以及反映研究所对国家、社会所做贡献的专志。
二、编写《所志>坚持尊重史实,实事求是;力求全面准确地记述研究所的历史;努力反映本所特色。
三、本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长春光机所所志;第二部分为原长春物理所所志。第一部分编纂时限为1952-2001年;第二部分编纂时限为1958-1999年(激发态物理开放实验室部分内容延续至2001年)。
内容时限:
1952-2002
出版时间:
2002年12月
目录
封面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
题词
图片
--
1958年10月27日毛泽东主席参观长春光机所科研成果
--
1964年7月10日邓小平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
1991年1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
2000年8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长春光机所
--
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
--
中国第一台激光器
--
高速摄影机
--
160A经纬仪
--
150电影经纬仪
--
718激光红外电视电影经纬仪
--
KM4太阳模拟器
--
260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
--
662激光电视电影经纬仪
--
912-2光电瞄准仪
--
三线阵立体测绘相机
--
高分辨率成像光谱仪
--
机载摄像记录系统
--
LD泵浦绿激光器
--
超扭曲液晶显示器
--
CIOMP-W1型激光调阻机
--
极紫外光刻国际研讨会
--
中国-以色列激光光电国际会议
--
研究生毕业典礼
--
建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
--
建所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
建所五十周年庆祝大会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所志》编纂委员会
凡例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二章 所史简述
--
第二篇 机构沿革
----
第一章 研究所的变迁
------
第一节 研究所的组建与整合
------
第二节 援建与分建
------
第三节 研究所归属及所名称谓的变化
----
第二章 研究室体制变革
------
第一节 早期的研究室设置
------
第二节 两所合并前后的机构设置
------
第三节 “三定”时期的研究室机构设置
------
第五节 两所整合前后的机构变化
--
第三篇 科研工作
----
第一章 光学技术基础
------
第一节 光学材料
------
第二节 光学设计
------
第三节 光学工艺与检验
------
第五节 光度、辐射度与大气光学
----
第二章 信息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
------
第一节 光学信息处理技术与仪器
------
第二节 光电器件及其应用
------
第三节 激光器与激光技术应用
------
第四节 短波段光学
------
第五节 颜色和视觉
------
第六节 光计算
----
第三章 光学仪器
------
第一节 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与大地测量仪器
------
第二节 干涉仪器
------
第三节 光谱仪器
------
第四节 光学遥感仪器
------
第五节 光电位移传感器
------
第六节 电子印刷设备及计量测试和其它光学仪器
----
第四章 光电工程
------
第一节 电影经纬仪
------
第二节 跟踪望远镜、弹道相机与光电瞄准设备
------
第三节 船体变形测量系统
------
第四节 RCG441激光对抗武器系统
------
第五节 侦察摄影设备及核爆炸光测设备
------
第六节 太阳模拟器
----
第五章 常规国防光学仪器
------
第一节 常规靶场光学仪器
------
第二节 常规火控光电系统
------
第三节 侦察电视系统
----
第六章 机械学与精密机械
------
第一节 机械原理与机械强度
------
第二节 摩擦磨损与润滑
------
第三节 精密齿轮传动
------
第四节 金属材料、加工工艺与热处理
------
第五节 精密刻划与线纹计量
------
第六节 衍射光栅刻划
------
第七节 特殊专用的精密机械仪器
------
第八节 微电子机械系统
----
第七章 发光学和平板显示技术
--
第四篇 科研成果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主要科研成果简介
----
第三章 获奖成果
----
第四章 科研成果推广
----
第五章 著书立说
----
第六章 专利工作
--
第五篇 产品试制与产业发展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科研产品的试制生产
------
第一节 早期的试制生产
------
第二节 0308厂的建立与发展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的所实验工厂
----
第三章 科技开发及新产业的建立
------
第一节 早期的科技开发
------
第二节 新产业的形成
------
第三节 科技开发及产业的管理
----
第四章 企业改制
----
第五章 高技术企业简介
--
第六篇 重点实验室建设
----
第一章 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第一节 应光室的筹建
------
第二节 应光室性质、管理机制
------
第三节 应光室重点研究领域及学术带头人
------
第四节 承担研究项目及经费支撑
------
第五节 历年获奖成果
------
第六节 人才培养及措施
------
第七节 实验室开放与实验条件
------
第八节 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
第九节 依托单位的支持
----
第二章 国家光学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中心的性质、任务和业务范围
------
第三节 中心工作情况
--
第七篇 国际合作与交流、图书情报与出版物
----
第一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合作研究
------
第三节 学术交流
------
第四节 外事工作管理
----
第二章 图书情报及出版物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图书馆
------
第三节 学术刊物与情报刊物
------
第四节 科技情报研究
------
第五节 光学文献和科学家数据库
--
第八篇 人力资源建设及研究生培养
----
第一章 人员构成及职工队伍发展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人员构成与发展
------
第三节 职工队伍结构变化及发展
------
第四节 科技人员考核与晋升
------
第五节 进入21世纪的人员结构与分布
------
第六节 职工队伍管理
----
第二章 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
------
第一节 文化教育与业务培训
------
第二节 岗位培养和重点培养
------
第三节 选派出国进修、留学
------
第四节 正规院校教育
----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
第三节 学科建设与发展
------
第四节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第九篇 科研条件
----
第一章 占地与基建
------
第一节 土地使用
------
第二节 基本建设
----
第二章 实验室建设
------
第一节 建所初期的实验室建设
------
第二节 变迁中的实验室建设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初期的实验室建设
------
第四节 1986—2001年期间实验室建设
------
第五节 两所整合后实验室建设的变化(1999--2001)
----
第三章 仪器设备及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各时期购入的仪器设备情况
------
第三节 引进的国内、外大型仪器设备情况
------
第四节 部分自制测试设备
------
第五节 1990—1998年设备研制、更新、改造及功能开发
--
第十篇 质量体系建设
----
第一章 概述
----
第二章 质量体系的建立
------
第一节 历史背景
------
第二节 建立过程
------
第三节 质量体系的逐步完善
------
第四节 质量体系的成效
--
第十一篇 党群组织及活动
----
第一章 党组织
------
第一节 党支部阶段
------
第二节 党总支阶段
------
第三节 党委阶段
----
第二章 职工代表大会与工会组织
------
第一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工会组织
----
第三章 共青团组织
----
第四章 民主党派组织
--
第十二篇 行政、科研管理及支撑系统
----
第一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制度建设
------
第二节 文秘工作
------
第三节 档案管理
------
第四节 综合协调
------
第五节 对外接待
------
第六节 安全保卫
----
第二章 科研管理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方向、任务、课题
------
第三节 计划管理及其他
----
第三章 后勤服务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住宅建设及小区改造
------
第三节 基础设施及大修改造
------
第四节 环境绿化、美化
------
第五节 辅助系统
--
第十三篇 大事记
--
附录
----
附录1 莅临本所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
附录2 历届所行政领导
----
附录3 历届所务会议(所务委员会)成员
----
附录4 历届所学术委员会
----
附录5 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
附录6 荣获省级以上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获得者人员名单
----
附录7 中国科学院、省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名单
----
附录8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名单
----
附录9 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
附录10 历年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
----
附录11 所长简介
----
附录12 党委书记简介
----
附录13 在所工作过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简介
----
附录14 在所工作过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
----
附录15 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蒋筑英同志生平简介
第二部分
--
第一篇 概述
----
第一章 自然概况
----
第二章 所史简述
--
第二篇 机构沿革
----
第一章 研究所的变迁与职能部门的设置
----
第二章 所的研究方向与研究室设置的变化
------
第一节 建所初期所的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的设置(1958—1965)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研究方向及研究室的设置(1977—1999)
--
第三篇 科研工作
----
第一章 建所初期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发展时期的研究工作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发光学基础研究
------
第三节 发光材料研究
------
第四节 发光器件液晶显示及其他器件研究
------
第五节 应用研究
------
第六节 测试仪器及设备研制
------
第七节 电子技术
------
第八节 集成光学
----
第三章 科研管理
--
第四篇 科研成果
----
第一章 各时期科研成果概述
----
第二章 主要科研成果
----
第三章 历年鉴定科研成果
----
第四章 专著、译著、专利、论文
--
第五篇 企业发展
--
第六篇 开放实验室建设
----
第一章 开放实验室的组建与管理
------
第一节 组建过程
------
第二节 开放实验室性质及管理
----
第二章 开放实验室的运行
------
第一节 开放实验室重点研究领域
------
第二节 承担的研究项目及经费支撑
------
第三节 成果及论文
----
第三章 开放实验室的队伍建设与条件
------
第一节 人员培养及措施
------
第二节 开放实验室重点实验条件
------
第三节 国内外合作及学术交流
------
第四节 本所对开放实验室的支持
--
第七篇 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
----
第一章 国际合作与交流
------
第一节 国际合作与交流
------
第二节 外事工作管理
----
第二章 国内外学术会议
--
第八篇 人事、教育与研究生培养
----
第一章 人事、教育管理
------
第一节 人事、教育概况
------
第二节 职工队伍建设及发展
------
第三节 科技人员考核及晋升
------
第四节 人员奖励
------
第五节 人员调配及人才招聘
------
第六节 行政人员与工人的考核及晋升
------
第七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
第八节 待聘人员管理
----
第二章 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
------
第一节 文化教育及业务培训
------
第二节 岗位培养及重点培养
------
第三节 选派出国进修、留学
----
第三章 研究生教育
------
第一节 研究生招生及培养
------
第二节 研究生管理
------
第三节 研究生教学
------
第四节 研究生学位授权
------
第五节 博士后流动站
--
第九篇 科研条件
----
第一章 占地与基建
----
第二章 实验室建设
----
第三章 仪器设备
------
第一节 仪器设备的供应及管理
------
第二节 大型仪器设备引进
----
第四章 财务与经费
------
第一节 财务管理
----
第五章 图书情报与编辑出版
------
第一节 图书情报
------
第二节 编辑出版
----
第六章 附属工厂
--
第十篇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党的工作
------
第一节 初期党组织
------
第二节 建立党委
------
第三节 党务工作重点转移
------
第四节 整党工作及党员登记
----
第二章 群团与民主党派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共青团
------
第三节 民主党派组织
--
第十一篇 大事记
--
附录
----
附录1 莅临本所视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
附录2 历届所行政领导
----
附录3 历届所务委员会
----
附录4 历届学术委员会
----
附录5 历届学位评定委员会
----
附录6 荣获吉林省劳动模范、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称号人员名单
----
附录7 市级以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名单
----
附录8 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名单
----
附录9 享受国家级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
----
附录10 历年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单
----
附录11 所长简介
----
附录12 党委书记简介
--
参考文献
--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