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农业志

桐庐县农业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行文采用现代规范的语体文(引用古籍例外)记述体的体例。全志首列概述、大事记,以勾勒本志之全貌;次列自然地理、生产关系、粮油生产、畜牧生产、经济特产、机构沿革等共六篇,领25章87节,为本志之主体;末载附录,以增加实用价值。二、本志时限,上起事物之发端,下迄1985年。为详事物之始末,个别事例则延至1986年。本志所称“解放前”、“解放后”,均以分水、桐庐两县实际解放县城的时间为界。

出版时间: 1990年09月

目录

封面
桐庐县农业志
题词
图片
-- 桐庐县城全景
-- 县农业局办公楼
-- 县良种场
-- 县种子公司
-- 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 县农机培训学校
-- 昔日荒滩今日良田
-- 杂交水稻丰产畈
-- 杂交稻制种田
-- 种鸡场
-- 种鸡
-- 供港中猪
-- 养猪能手吴香妹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 抽取浆框准备取浆
-- 蜂产品
-- 桐君公社梅蓉大队获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奖状
-- 洋洲公社蜂场获国务院嘉奖
-- 省劳动模范养兔能手吴沛
-- 矮杆密植桑园
-- 养蚕
-- 山坡茶园
-- [天尊贡芽]茶
-- 桐庐樱桃
-- 高山蔬菜
-- 磨制石斧、石锛、石刀、石铲
-- 猪、猪狗圈、鸡笼
-- 谷仓
-- 建渠引水沙洲改田
-- 春播
-- 园田化
-- 桐庐白梨
-- 桐庐县政区图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自然地理
-- 第一章 地形地貌
---- 第一节 地形
------ 一、东南部中山丘陵区
------ 二、西南部低山丘陵区
------ 三、北部低山丘陵区
------ 四、富春江沿岸平原区
------ 五、分水江河谷平原区
---- 第二节 地貌
------ 一、堆积地貌
------ 二、侵蚀剥蚀地貌
------ 三、侵蚀溶蚀地貌
------ 四、侵蚀剥蚀构造地貌
-- 第二章 河流水利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水利
------ 一、蓄水工程
------ 二、引水工程
------ 三、机电排灌工程
------ 四、防洪排涝工程
---- 第三节 水土流失
-- 第三章 水文气象
---- 第一节 水文
---- 第二节 气象
------ 一、特征
------ 二、要素
---- 第三节 灾情
------ 一、洪
------ 二、旱
------ 三、风
------ 四、雪
------ 五、雹
------ 六、寒
------ 七、地震
-- 第四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壤
------ 一、土壤类型及分布
------ 二、土壤普查
------ 三、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节 植被
-- 第五章 农业分布
---- 第一节 经济作物区
---- 第二节 商品农业区
---- 第三节 西南粮茶区
---- 第四节 东南茶粮区
第二篇 生产关系
-- 第一章 体制
---- 第一节 土地私有制
------ 一、地租
------ 二、雇工
------ 三、高利贷
------ 四、其它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
-- 第二章 耕地
---- 第一节 面积
---- 第二节 垦造
---- 第三节 改良
---- 第四节 用养
------ 一、用地
------ 二、养地
------ 三、占地
-- 第三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演进
------ 一、耕作机具
------ 二、收获机具
------ 三、插秧机具
------ 四、植保机具
------ 五、排灌机具
------ 六、加工机具
------ 七、运输机具
---- 第二节 管理
------ 一、业务管理
------ 二、技术培训
------ 三、安全监理
------ 四、经营形式
------ 附:县农业机械公司
-- 第四章 劳动力
第三篇 粮油生产
-- 概述
-- 第一章 水稻
---- 第一节 品种
------ 一、高秆改矮秆
------ 二、推广杂交水稻
---- 第二节 肥料
------ 一、结构变化
------ 二、施肥技术
---- 第三节 栽培
------ 一、育秧
------ 二、插秧
------ 三、灌水
------ 四、耘田除草
------ 五、喷施“九二○”
---- 第四节 植保
------ 一、病虫危害
------ 二、病虫防治
------ 三、植保组织
------ 四、灭鼠除草
-- 第二章 大小麦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节 植保
-- 第三章 旱粮
---- 第一节 玉米
---- 第二节 番薯
---- 第三节 豆类
---- 第四节 其它
-- 第四章 油料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芝麻
---- 第三节 花生
---- 附一:桐庐县良种场
---- 附二:桐庐县农科所
第四篇 畜牧生产
-- 概述
-- 第一章 猪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饲料
---- 第三节 饲养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产销
-- 第二章 禽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产销
-- 第三章 牛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产销
-- 第四章 羊、兔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产销
-- 第五章 蜂
---- 第一节 品种
---- 第二节 放养
---- 第三节 蜂病
---- 第四节 产销
---- 附:桐庐阉割业
第五篇 经济特产
-- 第一章 茶叶
---- 概述
---- 第一节 茶区分布
---- 第二节 茶树栽培
------ 一、茶树栽植
------ 二、茶园管理
------ 三、低产茶园改造
------ 四、丰产茶园建设
---- 第三节 茶树灾害
------ 一、灾害性气候
------ 二、茶树虫害
------ 三、茶树病害
------ 四、茶树植保
---- 第四节 制茶
------ 一、茶类变革
------ 二、制茶工艺
------ 三、制茶机具
------ 四、制茶能源
---- 第五节 名茶
---- 第六节 茶叶购销
-- 第二章 蚕桑
---- 概述
---- 第一节 栽桑
------ 一、桑苗培育
------ 二、桑园分布
------ 三、桑树栽培
------ 四、病虫防治
---- 第二节 养蚕
------ 一、品种
------ 二、催青
------ 三、共育
------ 四、饲养
------ 五、布局
------ 六、蚕病
---- 第三节 经济政策
------ 一、收购政策
------ 二、奖售政策
------ 三、经济扶助政策
------ 附:柞蚕生产
-- 第三章 瓜果
---- 概述
---- 第一节 西瓜
---- 第二节 柑桔
---- 第三节 梨
---- 第四节 樱桃
---- 第五节 桃
---- 第六节 杨梅
---- 第七节 枣
---- 第八节 梅
---- 第九节 其它水果
-- 第四章 蔬菜
---- 概述
---- 第一节 蔬菜基地
---- 第二节 栽培技术
------ 一、温床育苗
------ 二、杂交优势
------ 三、保护地栽培
------ 四、夏菜秋栽
------ 五、高山蔬菜
------ 六、激素应用
------ 七、病虫防治
---- 第三节 蔬菜品种
------ 一、根菜类
------ 二、白菜类
------ 三、绿叶蔬菜
------ 四、茄果类
------ 五、瓜类
------ 六、豆类
------ 七、薯芋类
------ 八、葱蒜类
------ 九、水生蔬菜类
------ 十、多年生蔬菜类
------ 十一、食用菌类
-- 第五章 药杂
---- 第一节 药
------ 一、中草药资源
------ 二、地产药材
------ 三、引种药材
---- 第二节 杂
------ 一、棉花
------ 一、麻
------ 三、烟叶
------ 四、荸荠、甘蔗
第六篇 机构沿革
-- 第一章 事业机构
---- 第一节 解放前
------ 一、桐庐县
------ 二、分水县
---- 第二节 解放至并县
------ 一、桐庐县
------ 二、分水县
---- 第三节 并县后
------ 一、局级机构
------ 二、股站级设置
-- 第二章 学术团体
---- 第一节 学会
------ 一、农学会
------ 二、园艺学会
---- 第二节 协会
------ 一、养蜂协会
------ 二、畜牧兽医工作者协会
------ 三、畜禽生产者协会
------ 四、养兔生产者协会
------ 五、柑桔专业生产技术协会
-- 【附录】
---- 一、人物
---- 二、文辑
---- 三、农谚
---- 四、农业科技获奖项目
---- 五、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名录
---- 六、资料来源
后记
《桐庐县农业志》编纂人员名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