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精河县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面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8
出版时间:
1998年12月
目录
封面
精河县志
图片
--
精河县志地形图
--
艾比湖卫星图
--
小海子风光
--
天然湖杨林
--
艾比湖
--
大海子风光
--
天山云杉
--
梭梭林
--
天山夏草场
--
棉花丰收在望
--
收购棉花
--
高山放牧
--
农田耕作机械化
--
地膜植棉
--
麦田
--
采摘枸杞
--
晾晒枸杞
--
精河总干渠引水枢纽
--
精河渡槽
--
防病改水工程(水塔)
--
捞盐
--
县盐化总厂
--
县轧花厂棉花打包待运
--
精河一级电站
--
1989年精河县火车通车典礼
--
精河火车站
--
县邮电局微波发射塔
--
县复合肥厂外景
--
精河火电厂
--
县棉纺厂纺纱车间
--
县邮电局2000门程控电话
--
精河公路大桥
--
农村林荫大道
--
中共精河县委办公大楼
--
精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
--
中国业银行精河县支行
--
县人民医院住院部
--
精河县供销社联合社营业办公楼
--
精河宾馆
--
精河县城一瞥
--
精河商场
--
农贸市场
--
药材资源
--
经贸洽谈
--
引资兴建项目—中国枸杞城
--
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
中央慰问团北疆分团在精河县
--
县委书记黄三平主持县委全委会议
--
开展学雷锋活动—义诊
--
驻军支援地方农业生产
--
双拥表彰大会
--
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
代县长穆沙·巴音阿吉主持县政府办公会议
--
民兵训练
--
军民联欢会
--
县长马敖·赛依提哈木扎主持新式婚礼
--
蒙古族小学生
--
哈萨克族中学生
--
县人民医院医生在诊断病情
--
电视发射塔
--
维吾尔族歌舞
--
蒙古族歌舞
--
哈萨克族歌舞
--
社火活动
--
哈萨克族刁羊比赛
--
老年木兰扇舞
--
蒙古族小姑娘
--
哈萨克族牧民
--
维吾尔族民
--
维吾尔族民居
--
农居新貌
--
哈萨克族刺绣
--
民族花帽
--
维吾尔族刺绣
--
喇嘛庙
--
山区牧村
--
清真寺
--
《精河县志》编纂委员会部分委员合影
--
《精河县志》评审会合影。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努尔穆罕默提·多莱特(前排中)、地县志工作处副处
--
县志办公室部分干部合影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卷一 建置 区划
--
第一章 位置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清代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区划
----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区划
--
第四章 乡、镇、场概况
----
第一节 精河镇
----
第二节 大河沿子镇
----
第三节 茫丁乡(茫格丁布拉格乡)
----
第四节 托里乡
----
第五节 托托乡
----
第六节 八家户牛场
----
第七节 阿合奇农场
----
第八节 古尔图牧场
------
[附]县境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团场
--
第五章 地 名
----
第一节 地名普查
----
第二节 《精河县地名图志》编印
----
第三节 主要地名
卷二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地质构造
----
第三节 侵入岩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平 原
----
第二节 山 区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四季划分
----
第二节 气温 积温
----
第三节 地温 冻土
----
第四节 降水 蒸发
----
第五节 日 照
----
第六节 风
----
第七节 霜 期
----
第八节 积雪 雾 雾淞 雨淞
----
第九节 物 候
--
第四章 水 系
----
第一节 河 流
----
第二节 湖 泊
----
第三节 山溪 泉水
----
第四节 地面水资源和补给
----
第五节 地下水
----
第六节 水 质
--
第五章 土地资源和土壤
----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
----
第二节 土壤类型及分布
----
第三节 土壤养分
----
第四节 土壤综合评价
----
第五节 土壤生产力分级
--
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和矿藏
----
第一节 主要野生动物
----
第二节 野生植物
----
第三节 矿 藏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洪 水
----
第二节 冰雹 雷击
----
第三节 大风 冻害
----
第四节 干热风
----
第五节 虫 害
----
第六节 地 震
卷三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人口迁徙
----
第二节 人口增长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年龄 性别
----
第三节 文化程度
----
第四节 职业构成
----
第五节 城乡分布
--
第三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计划生育
----
第二节 优生 优育
卷四 民族 宗教
--
第一章 民 族
----
第一节 蒙古族
----
第二节 汉 族
----
第三节 维吾尔族
----
第四节 哈萨克族
--
第二章 宗 教
----
第一节 宗教及宗教管理
----
第二节 寺 庙
卷五 农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所有制变革和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农民个人所有制
----
第三节 集体所有制
----
第四节 全民所有制
--
第三章 作物种植
----
第一节 面积 产量
----
第二节 主要农作物品种
------
[附]养 蜂
--
第四章 农艺 农技
----
第一节 耕作制度和种植方法
----
第二节 植物保护
----
第三节 培养地力
----
第四节 良种繁育、推广
--
第五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机具发展
----
第二节 农机队伍和培训
----
第三节 农机修理
----
第四节 农机经营体制
--
第六章 农民生活
----
第一节 收 入
----
第二节 生活状况
卷六 畜 牧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所有制变革与体制改革
----
第一节 私有制
----
第二节 集体所有制
----
第三节 全民所有制
------
[附]1985年中共精河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牲畜折价归户”草场责任制的安排意见》(摘要)
--
第三章 发展概况
----
第一节 年末牲畜存栏
----
第二节 出栏率 母畜比例
----
第三节 农区养殖业
--
第四章 草场及牧区基本建设
----
第一节 草场资源
----
第二节 草场改良和基本建设
----
第三节 饲草 饲料
--
第五章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一节 畜禽品种及品种引入
----
第二节 品种改良
--
第六章 疫病防治
----
第一节 畜禽传染病
----
第二节 畜禽寄生虫病
----
第三节 畜禽普通病
--
第七章 畜牧机械化
----
第一节 牧草收获与加工
----
第二节 剪 毛
--
第八章 牧民生活
卷七 林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企业)单位
--
第二章 天然林
----
第一节 山区森林
----
第二节 平原林
--
第三章 平原人工林
----
第一节 采种 育苗
----
第二节 植树造林
----
第三节 固沙造林
----
第四节 国家资助造林
--
第四章 林业管理
----
第一节 防火 防盗 防牲畜啃害
----
第二节 防治林木病虫害
----
第三节 胡杨次生林和荒漠灌木林保护
----
第四节 落实林业政策
--
第五章 山区森林经营利用
----
第一节 开发建设
----
第二节 采 伐
----
第三节 育苗 迹地更新
卷八 水利 水电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水管机构
--
第二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引水工程
----
第二节 排水工程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第四节 防洪工程
----
第五节 工程效益
----
第六节 工程施工与经费
--
第三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工程管理
----
第二节 灌溉管理
------
[附]养 鱼
--
第四章 小水电
----
第一节 水能资源
----
第二节 水电建设
卷九 工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工业企业单位
--
第二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集体工业
----
第三节 个体(私营)工业
--
第三章 主要工业企业
----
第一节 电力、机械业
----
第二节 化工、材料业
----
第三节 食品、酿造业
----
第四节 粮油饲料加工业
----
第五节 轧花、棉纺业
----
第六节 其他工业企业
--
第四章 经营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经营效益
------
[附]几个下马的工厂
卷十 盐 业
--
第一章 盐资源
----
第一节 沙泉子盐矿
----
第二节 艾比湖盐矿
--
第二章 盐业生产
----
第一节 盐业管理
----
第二节 盐业开采
----
第三节 盐 运
----
第四节 生产工艺
----
第五节 产品产量
--
第三章 销 售
----
第一节 食 盐
----
第二节 盐化产品
--
第四章 效 益
----
第一节 总产值
----
第二节 利 税
----
第三节 吨盐成本
----
第四节 全员劳动生产率
卷十一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单位
--
第二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建城历史
----
第二节 街道 桥梁 房屋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四节 绿 化
--
第三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居民点建设
----
第三节 公共设施
--
第四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生态环境
----
第二节 污染及防治
----
第三节 垃圾及污水处理
--
第五章 城乡建设管理
----
第一节 规 划
----
第二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三节 建筑业
卷十二 交 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专业交通机构
--
第二章 道 路
----
第一节 古 道
----
第二节 公 路
----
第三节 铁 路
--
第三章 运 输
----
第一节 畜力运输
----
第二节 机动车运输
------
[附]交通事故
卷十三 邮 电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邮 驿
----
第二节 邮电机构
--
第二章 邮 政
----
第一节 邮路与邮运
----
第二节 投 递
----
第三节 邮政业务量
--
第三章 电 信
----
第一节 电 话
----
第二节 电 报
卷十四 商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商业企业
--
第二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国营商业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
第二节 生产资料供应
----
第三节 消费资料销售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集市贸易
--
第六章 经营体制改革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商业
卷十五 粮 油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购销和加工机构
--
第二章 粮油购销
----
第一节 征 购
----
第二节 销 售
--
第三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仓 库
----
第二节 保管与检验
----
第三节 粮油调运
--
第四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料加工
----
第三节 粮油加工水平
----
第四节 饲料加工
卷十六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财政机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其他财政收支
----
第六节 财务管理
----
第七节 审 计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税 收
----
第三节 税务管理
卷十七 金 融
--
第一章 金融机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金融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货币种类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章 信 贷
----
第一节 农牧业贷款
----
第二节 商业贷款
----
第三节 工业贷款
--
第四章 存款 储蓄
----
第一节 存 款
----
第二节 储 蓄
--
第五章 保 险
----
第一节 保险种类
----
第二节 理 赔
卷十八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 统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 划
----
第三节 统配物资的管理
----
第四节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
----
第五节 统计报表
--
第二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价格管理
----
第三节 物价变动
----
第四节 物价监督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四章 标准计量
----
第一节 计量制度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卷十九 政 党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精河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县党代会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纪检工作
----
第五节 统战工作
----
第六节 重大政事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精河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活 动
卷二十 政权 政协
--
第一章 权力机关
----
第一节 精河县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精河县人大常委会
----
第四节 选 举
--
第二章 政 府
----
第一节 精河厅
----
第二节 精河县公署、县政府
----
第三节 “三区”革命精河县政府
----
第四节 精河县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精河县委员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 政协活动
卷二十一 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 会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工会活动
--
第二章 农会 贫协
----
第一节 农民协会
----
第二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团组织活动
----
第四节 少先队工作
--
第四章 妇女组织
----
第一节 精河县妇女协会
----
第二节 精河县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 个体劳动者协会和消费者协会
----
第一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二节 消费者协会
--
第六章 文化科技团体
----
第一节 各族文化促进会
----
第二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七章 其他群众团体
----
第一节 保卫和平与民主同盟
----
第二节 农牧改进委员会
----
第三节 工商联合会
----
第四节 反帝会
----
第五节 民众联合会
卷二十二 民 政
--
第一章 民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民政经费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支援前线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章 安 置
----
第一节 社会安置
----
第二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三节 知识青年安置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老供养
----
第二节 福利生产
----
第三节 救 济
----
第四节 扶 贫
--
第五章 婚姻登记
--
第六章 信访 侨务
----
第一节 信 访
----
第二节 侨 务
卷二十三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劳 动
----
第一节 就业安置
----
第二节 职业培训
----
第三节 劳动保险
--
第三章 人 事
----
第一节 干部来源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培训
----
第四节 职称评聘
--
第四章 工 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
----
第二节 工资调整
----
第三节 奖 金
--
第五章 离休 退休 退职
----
第一节 离 休
----
第二节 退休 退职
--
第六章 编制工作
--
第七章 职工生活
----
第一节 职工收入
----
第二节 服 饰
----
第三节 居 宅
----
第四节 家用设备
----
第五节 饮 食
卷二十四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治安管理
----
第三节 户籍管理
----
第四节 预 审
----
第五节 监 所
----
第六节 消 防
------
[附]火灾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监所检察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人民调解
----
第三节 公 证
----
第四节 律 师
----
第五节 法制宣传
卷二十五 军 事
--
第一章 驻 军
----
第一节 清朝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三区”革命时期驻军
----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后驻军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民 兵
----
第三节 地方自卫队
----
第四节 公安部队
----
第五节 人防战备
--
第三章 兵 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登记
--
第四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额垒扎拉图之战
----
第二节 大河沿子—古尔图之战
----
第三节 “三区”革命军攻克精河之战
卷二十六 教 育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义塾 学堂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第三章 专业教育
----
第一节 “五七”大学
----
第二节 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三节 职业高中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 盲
----
第二节 文化补习
--
第五章 教师 教改
----
第一节 教 师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第六章 教育经费、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助学金 奖学金
----
第三节 教育设施
--
第七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饲养 种植
----
第二节 校办工厂
卷二十七 科 技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科技机构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二章 科技工作
----
第一节 先进技术推广
----
第二节 科学考察
----
第三节 农业区划
----
第四节 科技情报及科普宣传
----
第五节 科技培训
----
第六节 科普活动
----
第七节 科技扶贫
--
第三章 科研成果
----
第一节 获奖项目
----
第二节 科技论文和著作
--
第四章 科技管理
----
第一节 科技项目合同管理
----
第二节 科技成果申报管理
----
第三节 科技经费管理
卷二十八 文 化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民国时期机构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
--
第二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民间文艺
----
第二节 民族歌舞
------
[附]民间艺人热斯拜依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四节 文艺演出
--
第三章 广播 影视 报纸
----
第一节 广 播
----
第二节 电 视
----
第三节 电影放映
----
第四节 报 纸
--
第四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 书
----
第二节 档 案
--
第五章 文物古迹 旅游景点
----
第一节 古 迹
----
第二节 文 物
----
第三节 旅游景点
--
第六章 编史修志
卷二十九 卫 生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医疗机构、队伍
--
第二章 医 疗
----
第一节 西 医
----
第二节 中 医
----
第三节 蒙 医
--
第三章 地方病、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 布鲁氏杆菌病
----
第二节 地方性氟中毒
----
第三节 狂犬病
----
第四节 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
第五节 痢 疾
----
第六节 麻 疹
----
第七节 头 癣
----
第八节 肝 炎
--
第四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普及新法接生
----
第二节 妇女病防治
----
第三节 儿童保健
--
第五章 医疗制度
----
第一节 公费医疗
----
第二节 农村合作医疗
----
第三节 企业医疗制度
--
第六章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七章 药 政
----
第一节 药政管理
----
第二节 自采自制中草药
----
第三节 药材资源
卷三十 体 育
--
第一章 机构 设施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
第二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体育人才培养
--
第三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职工体育
----
第二节 农村体育
----
第三节 少数民族体育
--
第四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县级比赛
----
第二节 州级以上比赛
----
第三节 青少年体育比赛
卷三十一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章 民族团结
--
第二章 军民团结
----
第一节 民拥军
----
第二节 军爱民
--
第三章 社会新风
----
第一节 新风尚
----
第二节 五好家庭
--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军民共建文明单位
----
第三节 文明村典型介绍
卷三十二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略
----
许明耀
----
尼玛喇嘛
----
达喜·诺尔博
----
桑音喇嘛
----
夏尔喇嘛
----
冯式良
----
杜留发
----
卡德尔阿洪
----
阿尔布克·加木苏
----
徐明高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一、旧志辑录
----
(一)精河直隶厅乡土志
----
(二)阎作霖写的《精河县志》手稿
--
二、1989~1997年精河县简况
----
1989~1997年大事记
----
1989~1998年精河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表
----
1989~1998年精河县副县级以上干部表
《精河县志》编纂始末
《精河县志》编审机构及编纂人员
--
精河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精河县志》办公室
--
《精河县志》编纂人员
--
《精河县志》审定验收机构
版权页
勘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