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编修本志旨在为三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市情基础资料,发挥志书资治、教化、存史、宣传作用,并为编修《三明市志》及专题研究,提供金融基础资料。
二、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秉笔直书,实事求是,力求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的统一。
目录
封面
题词
图片
--
部分编委合影。前排左起:吴元璋、黄建立、黄文兵、王玉琛、陈耀光、黄祖世 后排左起:陈树福、马国彭、周
--
全体编辑于一九九六年一月十日最后审定《三明金融志》留影。从左至右:高崇、吴思源、甘耀先、陈光文、张建
--
正在兴建的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办公大楼立体图景
--
中国工商银行三明市分行办公大楼
--
中国农业银行三明市分行办公大楼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明市分行办公大楼
--
中国银行三明市分行办公大楼立体建筑图景。
--
福建省兴业银行三明市分行办公大楼。
--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三明市分公司办公大楼
--
在修“三明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民国政府法币。图为中国农民银行的拾元券法币。
--
在修“三明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民国政府银元券。图为民国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壹元券银元券。
--
在修“三明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民国政府法币。图为民国政府的农民银行发行另一版别的拾元券法币。
--
在修“三明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民国政府法币。图为民国政府的中国银行发行的五元券法币。
--
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发行的苏区币,辅币,伍分券。宁化博物馆保存。
--
这四幅图,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建设公债券、三元券、二元券、一元券、伍角券。1934-1935年,
--
图为宁化博物馆收藏的1934年宁化苏维埃政府组织的南城堡铁业社股票。
--
图为修志中,从各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的苏区政府组织的纸业社股票。
--
图为修志中,从各县革命历史纪念馆,收藏的苏区政府筹粮寿款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面额的借谷票。
--
图为在修志中,从各县革命纪念馆收集到的中华苏区革命互济会会员证。
--
图为广豫汇兑庄发行的五元券广豫票。正面与背面。
--
图为广豫汇兑庄发行的三元券广豫票。正面与背面。
--
福建省银行在永安印制并发行的壹圆券。券面桥的图景为永安市原第一桥。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关金券实物。图为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发行的贰仟圆券关金券。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福建省银行辅币。图为福建省银行一成立,首次发行的壹角券。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铸钱实物。上为元代的“至大通宝”、“至正通宝”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铸钱实物。左为明代的“洪武通宝”,右为明代的“万历通宝。
--
在修志过程中,从民间收集到的清代铸钱实物。上行从左至右,为“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
--
由建宁县黄埠乡封头村翰坑出土的秦汉半两、五铢铸钱。
--
由宁化出土,宁化博物馆收藏的唐代“开元通宝”、“乾元通宝”铸钱。
--
由尤溪县尤溪口林业站基建工地出土的五代十国时期的“唐国通宝”。
--
在修金融志中收集到的铸钱实物,上为北宋的“崇宁通宝”,左为北宋的“宋元通宝”,右为北宋的“元丰通宝”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铸钱实物。上左为南宋的“建炎通宝”,上右为南宋的“淳熙元宝”,下左为南宋的
--
在修金融志中从民间收集到的铸钱实物。上为金朝的“正隆元宝”。
--
三明金融机构分布图
编纂人员名录
序
凡例
概述
目录
第一篇 货币
--
第一章 历史货币
----
第一节 金属币
------
一、铸钱
------
二、银两
------
三、银元
------
四、银角
------
五、铜元
----
第二节 纸币
------
一、官票
------
二、私票
------
三、地方银行钞票
------
四、商业银行钞票
------
五、国家银行钞票
--
第二章 苏区货币
----
第一节 纸币
------
一、闽西工农银行银元票
------
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纸币
------
三、江西工农银行铜元票
------
四、闽淅赣省苏维埃银行银元券和铜元券
------
五、赣东北省苏维埃银行闽北分行银元券
----
第二节 金属币
------
一、银币
------
二、铜币
--
第三章 现代货币
----
第一节 第一套人民币
----
第二节 第二套人民币
----
第三节 第三套人民币
----
第四节 第四套人民币
----
第五节 金属币与流通纪念币
第二篇 机构
--
第一章 晚清及民国时期的金融机构
----
第一节 私营金融机构
------
一、典当
------
二、钱庄
------
三、汇兑庄
------
四、银楼
------
五、侨批业
------
六、集友银行
------
七、华侨联合银行永安分行
------
八、永安保寿部
------
九、泰宁福光运输保险行
------
十、南侨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十一、民间借贷的合会组织
----
第二节 国家金融机构
------
一、国家银行
--------
(一)中国银行
--------
(二)中央银行
--------
(三)交通银行
--------
(四)农民银行
--------
(五)中、中、交、农四联办事处永安分处
--------
(六)永安区银行监理官办公处
------
二、其他国家金融机构
--------
(一)中央信托局
--------
(二)福建省合作金库
--------
(三)邮政储金汇业局
--------
(四)信用合作事业
--------
(五)中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六)公债委员会
----
第三节 地方与苏区金融机构
------
一、官钱局
------
二、福建省银行
------
三、县银行
------
四、闽西农民银行
------
五、苏区金融
----
第四节 同业公会
--
第二章 新中国的金融机构
----
第一节 中央银行
------
一、中国人民银行三明市分行
------
二、国家外汇管理局三明分局
----
第二节 国有专业银行
------
一、中国工商银行三明市分行
------
二、中国农业银行三明市分行
------
三、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三明市分行
------
四、中国银行
----
第三节 地方银行机构
------
一、福建兴业银行三明分行
----
第三节 其他金融机构
------
一、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三明市分公司
------
二、福建省福兴财务公司三明办事处
------
三、农村信用合作社
------
四、城市信用合作社
------
五、邮政储蓄所
------
六、闽发证券公司三明分公司
------
七、信托投资公司
----
第四节 民间金融
------
一、黄金销售点与金银加工业
------
二、农村保险合作社
------
三、农村合作基金会
------
四、典当业
------
五、标会与邀会
第三篇 新中国的金融业务
--
第一章 存款
----
第一节 企业存款
----
第二节 财政性存款
------
一、财政存款
------
二、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
第三节 农村存款
----
第四节 储蓄存款
------
一、城镇储蓄
------
二、农户储蓄
------
三、邮政储蓄
----
第五节 信托存款
----
第六节 其他存款
--
第二章 贷款
----
第一节 工业贷款
------
一、工业生产企业贷款
------
二、物资供销企业贷款
------
三、建安企业贷款
------
四、集体工业贷款
------
五、工业结算贷款
------
六、集体工业设备贷款
------
七、小额技措贷款
------
八、其它工业企业贷款
------
九、科技开发贷款
----
第二节 商业贷款
------
一、国有商业贷款
------
二、粮食贷款
------
三、供销合作贷款
------
四、外贸企业贷款
------
五、其他商业贷款
------
六、三资企业贷款
------
七、集体商业贷款
------
八、个体工商业贷款
----
第三节 农业贷款
------
一、个体与集体农业贷款
------
二、国营农业贷款
------
三、乡镇企业贷款
----
第四节 固定资产贷款
------
一、基本建设贷款
------
二、技术改造贷款
------
三、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贷款
------
四、地方经济开发贷款
----
第五节 信托类贷款
----
第六节 其他贷款
------
一、特种贷款
------
二、贴现贷款
------
三、住宅储蓄贷款
------
四、外商投资企业贷款
------
五、房地产开发贷款
------
六、房改贷款
--
第三章 外汇业务
----
第一节 外币存款
----
第二节 外汇贷款
----
第三节 侨汇
----
第四节 其他非贸易外汇
--
第四章 结算
----
第一节 国内结算
------
一、制度沿革
------
二、结算业务
------
三、信用卡
------
四、票据交换
------
五、结算监督
----
第二节 国际结算
--
第五章 保险
----
第一节 涉外保险
----
第二节 国内保险
--
第六章 信用合作
----
第一节 农村信用合作业务
------
一、存款
------
二、贷款
----
第二节 城市信用合作社
------
一、存款
------
二、贷款
--
第七章 现金收付
--
第八章 其他业务
----
第一节 代理业务
----
第二节 清理"三角债"与清产核资
----
第三节 农业贷款清理
第四篇 新中国的金融管理
--
第一章 货币管理
----
第一节 统一货币发行
------
一、建立人民币市场
------
二、稳定金融物价
------
三、收兑革命根据地货币
------
四、换发新人民币
----
第二节 发行库管理
----
第三节 损伤券销毁
----
第四节 反假反变造币斗争
----
第五节 现金管理
----
第六节 工资基金监督
----
第七节 货币流通量调查
--
第二章 金融机构与证券管理
----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
------
一、机构的设置与撤并
------
二、颁发“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
三、整顿金融机构
------
四、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
----
第二节 证券管理
------
一、证券发行管理
------
二、证券交易管理
--
第三章 信贷计划管理
----
第一节 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
第二节 信贷规模管理
----
第三节 存款准备金制度
----
第四节 备付金率管理
----
第五节 人民银行再贷款管理
----
第六节 资金市场管理
--
第四章 利率管理
----
第一节 法定利率
----
第二节 基准利率
----
第三节 其他利率
------
一、优惠利率
------
二、差别利率
------
三、浮动利率
------
四、加罚息
--
第五章 金银管理
----
第一节 金银收兑与配售
----
第二节 金银市场管理
------
一、打击金银违法活动
------
二、经营金银饰品管理
------
三、邮寄金银管理
--
第六章 外汇管理
----
第一节 贸易外汇管理
----
第二节 对非贸易外汇管理
----
第三节 对金融机构的外汇管理
----
第四节 外汇留成与额度管理
----
第五节 外债管理
----
第六节 外商投资企业外汇管理
----
第七节 外汇调剂
----
第八节 外汇检查
--
第七章 拨款监督与基本建设资金管理
----
第一节 基本建设拨款与监督
----
第二节 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管理
----
第三节 农业拨款监督
----
第四节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
--
第八章 会计出纳管理
----
第一节 会计管理
------
一、会计制度沿革
------
二、基本功训练
------
三、培训与检查辅导
------
四、联行制度
------
五、财务管理
----
第二节 出纳管理
--
第九章 金融稽核
----
一、机构设置
----
二、金融稽核法规
----
三、金融稽核对象、种类与方式
----
四、人民银行稽核
----
五、专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稽核
--
第十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教育培训
----
第三节 技术职称(职务)评聘
--
第十一章 金融信息调研与统计管理
----
第一节 金融信息
----
第二节 金融调查
----
第三节 金融科研
----
第四节 金融统计与管理
--
第十二章 保险管理
----
第一节 保险宣传与展业
------
一、保险宣传
------
二、保险展业
----
第二节 保险防灾防损与理赔
------
一、防灾防损
------
二、保险理赔
----
第三节 保险市场管理
--
第十三章 电子技术在银行的引进与应用
----
第一节 电子技术的引进与建设
----
第二节 电子技术在银行的应用
《三明金融志》大事记
附录
--
附录一
----
表一:各行(司)科室设置与负责人名录
----
表二:各行(司、社)1993年底各县(市、区)各行(司、社)负责人名录
----
表三:三明金融系统总行、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名录
----
表四:三明金融系统总行、省级先进集体单位名录
--
附录二:1950年至1993年三明的金融体制改革
--
附录三:各行(司、社)评聘职称统计及高级职称人物简介
--
附录四:1936—1945年福建省银行大事记
--
附录五:《三明金融志》编纂工作情况汇报
编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