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科技、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4
出版时间:
1994年03月
目录
封面
临县志
版权页
临县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王敖题词
--
冯其福题词
--
临县在山西省的位置
--
临县城区平面图
--
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临县
--
中央领导温家宝视察临县
--
省委书记胡富国视察临县红枣总公司
--
县委、政府驻地
--
县城新建北路
--
盘山公路
--
县城全貌
--
红枣丰收
--
榆林沟滩地
--
优种瓜
--
新修梯田
--
黑蒸皮毛驴
--
世界粮农署检查3923工程
--
中众牌调味饮料
--
发电厂
--
钢木家具厂
--
钢木家具产品
--
化肥厂
--
东关市场
--
妙旭牌枣茶
--
食品厂红枣产品
--
东峁花炮
--
柳具
--
鲜酒枣
--
集资办学
--
关王庙学校
--
老鼠偷油(刘四花)
--
兴学育人
--
临县第二人民医院
--
闹元宵
--
秧歌剧《娶亲》
--
秧歌伞头
--
道情剧团演出之前
--
碛口黑龙庙
--
青塘天主教堂
--
正觉寺唐柏十二连城
--
媳妇打婆变成驴(刘四花)
--
远处的歌(贺敬才)
--
出土文物
--
吴命新
--
吴命新
--
高廷峰
--
刘智廷
--
李荣棠
--
青山水秀(王洪廷)
--
侯宁
--
郭彦祖
--
桂(埨)玉
--
故士明月(国画)陈建明
--
山的歌(版画)霍耀中
--
老鼠娶亲(石头画)薛光运
--
秋菊凌霜(国画)王洪廷
--
二碛弦律(摄影)王洪廷
--
参加县志评审会议的省、地、县领导及修志专家
--
县志办公室人员
--
县志编辑人员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述
第一编 建置
--
第一章 位置境域
----
第一节 位置
----
第二节 境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都里制
----
第二节 区所(村)制
----
第三节 区村制
----
第四节 区乡制
----
第五节 社队制
----
第六节 乡(镇)村制
--
第四章 城镇乡村
----
第一节 县城
----
第二节 乡镇
----
第三节 村落
第二编 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质
----
第一节 地层
----
第二节 构造
----
第三节 岩浆岩
--
第二章 地貌
----
第一节 特征
----
第二节 土石山地区
----
第三节 丘陵沟壑区
----
第四节 基岩裸露丘陵区
----
第五节 山间河谷区
--
第三章 气候
----
第一节 日照
----
第二节 气温
----
第三节 降水
----
第四节 蒸发量
----
第五节 风
--
第四章 水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水资源
--
第五章 土壤
----
第一节 灰褐土
----
第二节 草甸土
--
第六章 植被
----
第一节 植被类型
----
第二节 植物种类
--
第七章 动物
----
第一节 国家保护动物
----
第二节 可用动物
----
第三节 有害动物
--
第八章 矿产
----
第一节 能源矿产
----
第二节 金属矿产
----
第三节 非金属矿产
--
第九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干旱
----
第二节 洪涝
----
第三节 霜冻
----
第四节 冰雹
----
第五节 风灾
----
第六节 虫害
----
第七节 地震
----
第八节 其它
第三编 人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总量
----
第二节 分布
----
第三节 变动
----
第四节 构成
--
第二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姻
----
第二节 家庭
--
第三章 姓氏名号
----
第一节 姓氏
----
第二节 名号
--
第四章 居民生活
----
第一节 农民生活
----
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
第五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节 育绝育
----
第三节 技术服务
第四编 农业
--
第一章 农业经济
----
第一节 产业结构
----
第二节 生产力状况
----
第三节 生产关系演变
----
第四节 经济效益
----
第五节 经营管理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构成
----
第二节 田问管理
----
第三节 耕作制度
----
第四节 科技应用
----
第五节 植物保护
--
第三章 农机具
----
第一节 农具改革
----
第二节 农用机械
----
第三节 农机管理
第五编 林业畜牧
--
第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地
----
第二节 采种育苗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经济园林
----
第五节 林业管理
----
第六节 林业科技
----
第七节 林场
----
第八节 投资效益
--
第二章 红枣林
----
第一节 地域优势
----
第二节 品种特性
----
第三节 栽培管理
----
第四节 典型举要
----
第五节 贮藏加工
----
第六节 出境贸易
--
第三章 畜牧
----
第一节 牧草饲料
----
第二节 养殖种类
----
第三节 品种改良
----
第四节 饲养管理
----
第五节 疫病防治
第六编 水利水保
--
第一章 水利工程
----
第一节 堤坝工程
----
第二节 蓄水工程
----
第三节 引水工程
----
第四节 提水工程
----
第五节 饮水工程
--
第二章 水土保持
----
第一节 水土流失
----
第二节 综合治理
----
第三节 流域治理
----
第四节 治理样板举要
--
第三章 投资效益
----
第一节 投资
----
第二节 效益
--
第四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灌区管理
----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
----
第四节 工程管理
第七编 工业
--
第一章 经济结构
----
第一节 体制
----
第二节 结构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煤炭
----
第二节 电力
----
第三节 冶金机械
----
第四节 化工建材
----
第五节 陶瓷
----
第六节 纺织漂染
----
第七节 缝纫皮毛
----
第八节 食品酿造
----
第九节 农产品加工
----
第十节 造纸印刷
----
第十一节 钢木家具
----
第十二节 烟花爆竹
----
第十三节 日用制品
--
第三章 企业选介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职工队伍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八编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道路
----
第二节 桥涵隧道
----
第三节 航运渡口
----
第四节 运输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
第三节 管理
第九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城垣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护城堤坝
----
第四节 公益设施
----
第五节 房屋建筑
----
第六节 管理
--
第二章 集镇建设
----
第一节 白文镇
----
第二节 三交镇
----
第三节 碛口镇
----
第四节 兔坂镇
----
第五节 招贤镇
----
第六节 丛罗峪镇
----
第七节 克虎寨镇
----
第八节 刘家会镇
----
第九节 湍水头镇
--
第三章 乡村建设
--
第四章 建筑施工
----
第一节 施工队伍
----
第二节 施工技术
----
第三节 规划设计
----
第四节 质量监督
--
第五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污染现状
----
第二节 环境治理
----
第三节 监测管理
第十编 商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公营商业
----
第三节 集体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业网点
----
第一节 货郎摊点
----
第二节 店铺商场
----
第三节 集市庙会
--
第三章 商品流通
----
第一节 购进
----
第二节 销售
--
第四章 饮食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粮食经营
----
第一节 经营机制
----
第二节 购进
----
第三节 销售
----
第四节 储运
----
第五节 票证使用
--
第六章 对外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进口商品
----
第三节 产品加工
----
第四节 经营机构
第十一编 财税金融
--
第一章 财税
----
第一节 收入
----
第二节 支出
----
第三节 税务
----
第四节 管理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体系
----
第二节 货币
----
第三节 资金
第十二编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体制
----
第二节 编制实施
----
第三节 监督检查
--
第二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资计划
----
第三节 经营效益
--
第三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清查
----
第二节 用地审批
----
第三节 土地监察
----
第四节 地籍管理
--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
----
第三节 合同鉴证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物价制订
----
第三节 物价调节
----
第四节 物价监督
----
第五节 工农商品比价
--
第六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度量衡演变
----
第三节 计量检查
----
第四节 标准检定
----
第五节 计量器具生产
--
第七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统计手段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第十三编 党派社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临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思想建设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宣传教育
----
第六节 统一战线
----
第七节 重要活动纪略
--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临县党团组织
----
第一节 国民党临县县党部
----
第二节 主张公道团
----
第三节 精建会
----
第四节 突击团
--
第三章 人民团体
----
第一节 牺盟会
----
第二节 动委会
----
第三节 县抗联
----
第四节 工人团体
----
第五节 农民团体
----
第六节 青年团体
----
第七节 妇女团体
----
第八节 少年儿童团体
----
第九节 文化团体
----
第十节 工商业界团体
----
第十一节 科技团体
第十四编 政权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县参议会
----
第二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人大常委会
----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县级政权
----
第二节 基层政权
--
第三章 参政议政机构
----
第一节 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协工作述要
第十五编 政务
--
第一章 民政
----
第一节 政权建设
----
第二节 社会保障
----
第三节 复退安置
----
第四节 扶贫助残
----
第五节 灾荒救济
----
第六节 婚姻登记
----
第七节 信访接待
--
第二章 人事
----
第一节 编制管理
----
第二节 干部队伍
----
第三节 干部管理
----
第四节 干部休逸
--
第三章 劳动工资
----
第一节 安置就业
----
第二节 工资管理
----
第三节 劳动管理
----
第四节 劳保福利
----
第五节 安全监查
第十六编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公安局
----
第二节 检察院
----
第三节 法院
----
第四节 司法局
--
第二章 治安管理
----
第一节 群防群治
----
第二节 户藉管理
----
第三节 交通管理
----
第四节 消防管理
----
第五节 监所管理
----
第六节 专项斗争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刑事检察
----
第二节 监所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
----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六节 信访申控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审判制度
----
第二节 案件审判
----
第三节 案件复查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法制教育
----
第二节 律师事务
----
第三节 公证业务
----
第四节 民事调解
第十七编 军事
--
第一章 兵要地志
----
第一节 战略要地
----
第二节 战防设施
--
第二章 军事武装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兵役
----
第三节 驻军
----
第四节 地方武装
----
第五节 民兵
--
第三章 兵事记略
--
第四章 战勤军工
----
第一节 参战支前
----
第二节 军需供应
----
第三节 县属军工
----
第四节 边区驻县军工
第十八编 教育科技
--
第一章 普通教育
----
第一节 塾学书院
----
第二节 学前教育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教育
--
第二章 职业教育
----
第一节 师范教育
----
第二节 农技教育
----
第三节 文卫工教育
--
第三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任用
----
第二节 构成
----
第三节 待遇
----
第四节 进修
----
第五节 垂范
--
第五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经费管理
--
第六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第三节 测报
----
第四节 科研成果
----
第五节 专项调研
----
第六节 科技人物简介
第十九编 文化
--
第一章 群众文化
----
第一节 组织网络
----
第二节 骨干培训
----
第三节 文艺会演
--
第二章 伞头秧歌
----
第一节 技艺流源
----
第二节 表演特色
----
第三节 秧歌曲调
----
第四节 比赛活动
--
第三章 文学著述
----
第一节 民间文学整理
----
第二节 文艺创作
----
第三节 社会科学著述
----
第四节 刊物
--
第四章 戏剧
----
第一节 剧种
----
第二节 班社剧团
----
第三节 演出场所
--
第五章 曲艺音乐
----
第一节 曲艺
----
第二节 音乐
--
第六章 美术书法影摄
----
第一节 美术
----
第二节 书法
----
第三节 摄影
----
第四节 电影
--
第七章 新闻
----
第一节 报刊通讯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电视
--
第八章 图书档案
----
第一节 图书发行
----
第二节 图书藏阅
----
第三节 档案
--
第九章 文物古迹
----
第一节 古遗址
----
第二节 古建筑
----
第三节 古墓石刻
----
第四节 馆藏文物
----
第五节 革命文物
----
第六节 文物保护
第二十编 体育卫生
--
第一章 体育
----
第一节 组织设施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体育竞赛
--
第二章 防疫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
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
第四节 爱国卫生
--
第三章 妇幼保健
----
第一节 保健单位
----
第二节 新法接生
----
第三节 妇女保健
----
第四节 儿童保健
--
第四章 医疗
----
第一节 设施
----
第二节 队伍
----
第三节 医术
--
第五章 药品
----
第一节 经营单位
----
第二节 药品购销
----
第三节 制药
----
第四节 药政
--
第六章 医教科研
----
第一节 医教
----
第二节 科研
第二十一编 民俗
--
第一章 民情
----
第一节 习性
----
第二节 良风
----
第三节 礼仪
----
第四节 禁忌
----
第五节 陋习
--
第二章 风俗
----
第一节 衣食住行用
----
第二节 婚丧庆祭
----
第三节 岁时节日
--
第三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第二十二编 方言谣谚
--
第一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音
----
第二节 词汇
----
第三节 语法
--
第二章 谣谚
----
第一节 谚语
----
第二节 歇后语
----
第三节 歌谣
第二十三编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赵中元
----
李锡嘏
----
张从龙
----
赵无站
----
刘汝訢
----
吴命新
----
胡宗虞
----
冯汝骧
----
薛蔚英
----
段冰洁
----
李含英
----
成鸿猷
----
杨际清
----
薛子芳
----
李西苑
----
郭维昌
----
高峰
----
刘佑卿
----
樊沚如
----
张席宾
----
王唤新
----
高闻天
----
王修善
----
贺三多
----
李汝林
----
王元英
----
燕宏厚
----
孙文鳌
----
白子骥
----
刘树风
----
郭炳旺
----
刘崇德
----
王佩福
----
朱英
----
郭锡兰
----
刘万山
----
高万青
----
刘侵霄
----
张永伦
--
第二章 人物纪略
----
王永清
----
莫友仁
----
崔鹤龄
----
李堂荫
----
杨飞熊
----
王元勋
----
李玫
----
丁宝懋
----
黄廷范
----
聂文炳
----
刘如兰
----
王殿臣
----
赵致中
----
白文先
----
王尚斌
----
杜玉明
----
李余香
----
刘大成
----
任铭三
----
薛子达
----
刘忠厚
----
张汉臣
--
第三章 烈士名录
--
第四章 明清进士举人名录
--
第五章 人物名表
大事记
附录
限外辑要
县志编纂委员会历届组成人员
修志始末
跋
提供分志初稿和资料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