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石阡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5
出版时间:
1992年12月
目录
封面
石阡县志
版权页
《石阡县志》编纂委员会
《石阡县志》编辑人员
参与部分初稿编纂人员
图片
--
石阡县政区图
--
石阡县地势图
--
石阡县城全影
--
石阡县城一角
--
石阡县城略图
--
石阡县人民政府大楼
--
石阡县人民政府大礼堂
--
中共石阡县委大楼
--
杂交水稻制种
--
小麦丰收
--
紧凑型玉米——掖单5号
--
石阡油脂厂
--
石阡粮食局大楼
--
粮贸大楼
--
桑园一角
--
蚕种场
--
石阡樱麻鸭
--
烤烟区一瞥
--
迎丰林场速生丰产林带
--
优质烟叶
--
聚凤高原茶场
--
轻机厂编织车间一角
--
民族丝织厂一车间
--
石阡饮料厂产品及证书
--
石阡大关酒厂产品及证书
--
石阡皮蛋、盐蛋
--
县城北端的石阡大桥
--
公路绿化
--
城南端的温泉大桥
--
城南温泉远眺
--
城南温泉男塘门景
--
佛顶山泉瀑秀景
--
太虚洞洞口
--
凯斜河地下热水河
--
湾塘河林区风光
--
湾塘渠道
--
佛顶山云雾
--
洋溪电站大坝
--
佛顶山天门蛱
--
佛顶山原生林丛
--
佛顶山顶风向树——刺秋
--
汤山幼儿园庆“六一”活动
--
石阡汤山一小教学楼
--
石阡三中化学实验课
--
石阡中学综合楼
--
石阡籍国家体育健将陈正秀(后排左三)与周恩来总理、陈毅、贺龙等合影
--
牵牛花
--
秋花秋草
--
全县学校体育运动会
--
五老山电视差转台
--
侗寨
--
保存四百多年的傩戏面具
--
傩戏舞台
--
翻版田
--
红二·六军团总指挥部旧址——石阡天主堂
--
红军长征在石阡纪念馆——展室
--
甘溪红军烈士纪念碑
--
甘溪战役故地
--
县级领导合影
--
县志编纂委员会工作人员合影
序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 置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秦至清朝建置
----
第二节中华民国建置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
--
第二章现行政区
----
第一节汤山镇
----
第二节龙塘区
----
第三节花桥区
----
第四节五德区
----
第五节中坝区
----
第六节白沙区
----
第七节本庄区
----
第八节龙川区
第二篇自然地理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矿藏
----
第二节地貌
--
第二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主要气候要素
----
第三节农业界限温度
----
第四节灾害性气候
--
第三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三节水质
----
第四节水能资源
--
第四章热矿泉
----
第一节热矿泉分布及水质
----
第二节热矿泉动态与化学特征
----
第三节热矿泉分述
--
第五章土 壤
----
第一节土壤类型
----
第二节土壤肥力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第三篇人口民族
--
第一章人 口
----
第一节人口变化
----
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分布
----
第三节人口构成
----
第四节计划生育
--
第二章民 族
----
第一节仡佬族
----
第二节侗族
----
第三节苗族
----
第四节土家族、瑶族等
----
第五节民族工作
第四篇经济管理
--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经济恢复时期及第一个五年计划
----
第二节第二个五年计划
----
第三节第三个五年计划
----
第四节第四个五年计划
----
第五节第五个五年计划
----
第六节第六个五年计划
--
第二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企业管理
----
第二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三节商标管理
----
第四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价格变化
----
第二节交换比价及价格指数
----
第三节价格管理
----
第四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章审 计
----
第一节财政监察
----
第二节审计
--
第五章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度量衡演变
----
第二节标准管理
----
第三节计量管理
--
第六章统计
----
第一节统计工作
----
第二节信息咨询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改革
----
第二节农业互助合作
----
第三节人民公社
----
第四节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肥料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粮食作物
----
第四节经济作物
----
第五节种子生产和供应
----
第六节植物保护
----
第七节农业机具
--
第三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牧生产
----
第二节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种草养殖
----
第五节水面养殖
--
第四章农业区划
----
第一节区划工作
----
第二节综合农业区划
----
第三节区划成果运用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森林分布
----
第二节面积、蓄积、覆盖率
----
第三节主要树种及珍贵树种
--
第二章植树造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封山育林
--
第三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山林火灾及防治
----
第二节森林病虫害及防治
----
第三节乡规民约
----
第四节林业公安
--
第四章林 场
----
第一节国营林场
----
第二节集体林场
--
第五章森林利用
----
第一节木材购销
----
第二节木材采伐
----
第三节林副产品
--
第六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林区建设
----
第三节山林权属
----
第四节木材管理
第七篇水利电力
--
第一章水利
----
第一节蓄水工程
----
第二节引水工程
----
第三节提灌工程
----
第四节防洪排涝
----
第五节水土保持
----
第六节人畜饮水工程
--
第二章地方电力
----
第一节县级小水电站
----
第二节农村小水电站
----
第三节输变电工程
--
第三章水利电力管理
----
第一节水利管理
----
第二节电力管理
第八篇工业建设交通
--
第一章工 业
----
第一节重工业
----
第二节轻工业
----
第三节名优产品
--
第二章城乡建设
----
第一节县城建设
----
第二节乡镇建设
----
第三节建筑与管理
----
第四节环境卫生与环境保护
--
第三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建设
----
第二节交通运输
----
第三节交通管理
--
第四章邮 电
----
第一节邮政
----
第二节电信
第九篇商业
--
第一章商 业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供销合作
----
第四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粮 油
----
第一节粮食购销
----
第二节油脂购销
----
第三节粮油储运加工
----
第四节饲料供应
--
第三章商品经营
----
第一节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农副产品购销
----
第三节工业品购销
----
第四节金属、建材、机电、轻化产品供应
----
第五节饮食服务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粮油食品类
----
第二节土畜产品类
----
第三节工艺品类
----
第四节矿产类
--
第五章市场贸易
----
第一节市场
----
第二节集市贸易
第十篇财政金融
--
第一章财 政
----
第一节财政体制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第三节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四节公债、国库券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契税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货币
----
第二节存款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结算
----
第五节民间金融
--
第四章保险
----
第一节财产保险
----
第二节耕牛保险
----
第三节运输保险
第十一篇政党群团
--
第一章中国国民党石阡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石阡地方组织
----
第一节党的秘密活动
----
第二节石阡县委员会
----
第三节历次党代会
----
第四节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五节基层组织
----
第六节党务
--
第三章县人民政协
----
第一节县委会
----
第二节主要工作
--
第四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会组织
----
第二节农会组织
----
第三节共青团
----
第四节妇女组织
----
第五节其他组织
第十二篇政权
--
第一章明、清时期政权
----
第一节明代政权
----
第二节清代政权
--
第二章民国时期政权
----
第一节县署、政府
----
第二节议政机构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三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县人民政府
----
第二节工作机构
----
第三节基层政权
----
第四节政事记略
--
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选举
----
第二节历届代表会议和代表大会
----
第三节人大常务委员会
第十三篇民政劳动人事
--
第一章民 政
----
第一节优抚安置
----
第二节社会福利救济
----
第三节婚姻登记
--
第二章劳 动
----
第一节劳动就业
----
第二节劳动管理
----
第三节劳动保护
--
第三章人 事
----
第一节干部来源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行政监察
----
第四节编制管理
--
第四章工资及保险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保险福利
第十四篇司 法
--
第一章明清民国司法
----
第一节明清司法简载
----
第二节民国司法记略
--
第二章人民公安
----
第一节侦查
----
第二节预审
----
第三节治安管理
----
第四节看守
----
第五节重大活动简介
--
第三章人民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劳改与社改检察
--
第四章审 判
----
第一节审判制度
----
第二节刑事审判
----
第三节民事审判
----
第四节经济审判
----
第五节执行工作
----
第六节申诉复查
--
第五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人民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工作
第十五篇军事
--
第一章地方军事机构及驻军
----
第一节军事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制
----
第二节征兵制
----
第三节志愿兵役制
----
第四节义务兵役制
--
第三章民 兵
----
第一节民兵组织
----
第二节民兵训练
----
第三节重要活动
--
第四章人防战备
----
第一节防空
----
第二节战备
--
第五章中国工农红军在石阡
----
第一节红六军团西征在石阡
----
第二节红二·六军团长征在石阡
--
第六章重大战事
----
第一节石阡府境内号军战事
----
第二节石阡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
第十六篇教育
--
第一章府学私塾书院义学
----
第一节府学
----
第二节私塾
----
第三节书院
----
第四节义学、社学
--
第二章学前教育及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前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第三章中等教育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中等教育
----
第二节解放后的中等教育
----
第三节职业技术教育
--
第四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民国时期的民众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五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业务培训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六章教育管理
----
第一节招生制度
----
第二节学制
----
第三节课程设置
----
第四节教学方法
----
第五节教育经费与设施
第十七篇卫生体育
--
第一章医疗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卫生队伍
----
第三节设备与经费
--
第二章医疗医药
----
第一节西医治疗
----
第二节中医治疗
----
第三节民间治疗
----
第四节中西药与加工
----
第五节药政
--
第三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传染病
----
第二节地方病与寄生虫病
--
第四章卫生保健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妇幼保健
--
第五章体育事业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竞技体育
----
第四节体育设施
第十八篇文化科技
--
第一章文化事业
----
第一节群众文化
----
第二节图书阅览
----
第三节图书发行
----
第四节电影发行放映
----
第五节文物保护
----
第六节档案管理
--
第二章文学艺术
----
第一节文学创作
----
第二节戏剧音乐舞蹈
----
第三节美术书法摄影
--
第三章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
第一节傩戏
----
第二节花灯
----
第三节传说故事
----
第四节谜语楹联
----
第五节民谚民谣
--
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新闻
--
第五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科研机构与学术团体
----
第二节科普宣传与技术推广
----
第三节科技成果
第十九篇文物名胜
--
第一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古遗址
----
第二节古墓葬
----
第三节摩崖石刻
----
第四节古建筑
----
第五节革命文物旧址
----
第六节文物藏品
--
第二章风景名胜
----
第一节历代石阡八景
----
第二节新订石阡八景
----
第三节古珍稀树
第二十篇方言习俗宗教帮会
--
第一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二章习 俗
----
第一节优良风尚
----
第二节诸忌
----
第三节迷信
--
第三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道教
----
第二节白莲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四章帮会
----
第一节哥老会
----
第二节道门
人 物
--
人物传
----
费道用
----
罗文思
----
成世瑄
----
毛正年
----
徐培深
----
谭西庚
----
周国华
----
李光联
----
赵尔巽
----
夏国光
----
郑希侠
----
吴登仁
----
吴河清
----
冯国清
----
李明诚
----
蔡家瑞
----
杜熙筠
----
李明权
----
崔登科
----
杨大恩
----
邱石冥
----
曾庆华
----
武大觉
----
阎江生
----
吴宗臣
----
吴光敏
----
桂宗裕
----
傅银州
----
刘鲁新
----
成启宇
----
杨和胜
----
田德顺
----
訾端林
--
名录
----
1、县籍已故红军将士
------
杨光明
------
杨继成
------
景松林
------
杨炳林
------
罗华春
------
徐明清
------
杨长娃
------
张贵龙
------
杨炳年
------
杨神佑
------
彭德云
------
彭连芳
------
高正清
----
2、本籍健在红军将士
------
杨胜华
------
熊致轩
------
邵荣
------
张光祖
------
杨再吉
------
罗华臣
----
3、牺牲在境内外籍红军
------
田海青
------
邱俊岭
------
贺××
------
龙三元
------
刘少廷
------
徐玉林
------
李育喜
------
郭超
------
丁佑国
------
张兴富
------
杨兴旺
----
4、英雄模范
------
刘平均
------
曾君焕
------
黄金莲
------
张臣美
------
李良国
------
梁兴权
------
董孝军
------
张万珍
------
吴正军
------
严玉兰
------
唐先易
------
左志远
------
祝云华
------
郑明德
------
邓应发
------
王忠贤
------
王开初
------
冯成轩
------
胡兴亚
--
人物表
----
1、抗日阵亡官兵
----
2、本籍革命烈士
----
3、外籍在石阡牺牲革命烈士
----
4、县籍明、清两代进士、举人
附 录
--
一、石阡县名考辩
--
二、旧志序跋选
--
三、现存旧志简介
--
四、修志文件辑录
--
五、专志编纂及修志学术记略
--
六、1986~1992石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
七、本届修志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