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志(中)

三明市志(中)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三明市政治、经济领域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2

目录

封面
三明市志
卷二十二交通运输
-- 第一章 陆路
---- 第一节 驿道
---- 第二节 大道
---- 第三节 公路
---- 第四节 桥涵
---- 第五节 运输
-- 第二章 铁路
---- 第一节 线路
---- 第二节 桥梁 隧道
---- 第三节 运输
-- 第三章 水路
---- 第一节 航道
---- 第二节 码头
---- 第三节 运输
-- 第四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航政管理
---- 第四节 运输管理
---- 第五节 交通监理
卷二十三邮电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驿铺
---- 第二节 民信局
---- 第三节 邮政局
---- 第四节 电信局
---- 第五节 邮电局
-- 第二章 邮政
---- 第一节 邮路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邮政设备
-- 第三章 电信
---- 第一节 电报
---- 第二节 电话
---- 第三节 无线寻呼和移动电话
---- 第四节 传真与微波
---- 第五节 光纤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管理
---- 第二节 财务管理
---- 第三节 业务管理
---- 第四节 技术管理
---- 第五节 质量管理
---- 第六节 职工管理
卷二十四商业
-- 第一章 所有制
---- 第一节 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 第四节 国有商业
---- 第五节 联营商业
-- 第二章 集市贸易
---- 第一节 圩集
---- 第二节 物资交流会
---- 第三节 市场贸易
-- 第三章 商品购销
---- 第一节 农副产品
---- 第二节 日用工业品
---- 第三节 糖酒副食品
---- 第四节 水产 果品
---- 第五节 药品 药械
---- 第六节 侨汇商品
---- 第七节 生产材料
---- 第八节 废旧金属回收
-- 第四章 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 第五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统计、信息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 第五节 仓储管理
---- 第六节 劳动服务管理
---- 第七节 民主管理
卷二十五供销合作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地市供销合作社
---- 第二节 县(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 第二章 经营业务
---- 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 第二节 生活资料经销
---- 第三节 农副土特产品收购
---- 第四节 废旧物资收购
-- 第三章 农村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 农村饮食业
---- 第二节 农村服务业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民主管理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储运管理
卷二十六粮油经营
-- 第一章 粮油市场
---- 第一节 自由贸易
---- 第二节 议购议销
-- 第二章 粮油购进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粮食统购
---- 第三节 合同定购
---- 第四节 油料收购
-- 第三章 粮油销售
---- 第一节 农村粮食计划供应
---- 第二节 市镇粮食计划供应
---- 第三节 食油销售
-- 第四章 粮油调运
---- 第一节 粮油调拨
---- 第二节 粮油运输
-- 第五章 粮油仓储
---- 第一节 仓储设施
---- 第二节 粮油保管
---- 第三节 粮油储备
-- 第六章 粮油加工
---- 第一节 大米加工
---- 第二节 面粉加工
---- 第三节 油脂加工
---- 第四节 粮制食品
---- 第五节 饲料加工
-- 第七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计划管理
---- 第三节 财务管理
---- 第四节 价格管理
---- 第五节 票证管理
卷二十七烟草
-- 第一章 烟草种植
---- 第一节 烟区分布
---- 第二节 面积 产量
---- 第三节 种植品种
---- 第四节 种植技术
---- 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烟叶采收调制
-- 第二章 制丝与手制卷烟
---- 第一节 制丝
---- 第二节 手制卷烟
-- 第三章 烟草购销
---- 第一节 烟叶收购
---- 第二节 销售
-- 第四章 烟草专卖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法规宣传
---- 第三节 证照管理
---- 第四节 烤烟市场管理
卷二十八对外对台港经济贸易
-- 第一章 对外对台港贸易
---- 第一节 出口商品
---- 第二节 进口商品
---- 第三节 通商国家与地区
-- 第二章 经济协作
---- 第一节 利用外资
---- 第二节 引进技术、设备
---- 第三节 对外援助
---- 第四节 劳务合作
---- 第五节 承包工程
---- 第六节 来料加工装配
---- 第七节 旅游引资
-- 第三章 基地建设
---- 第一节 土特产品基地
---- 第二节 轻工、化工、矿产品基地
-- 第四章 机构与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卷二十九财政
-- 第一章 财政体制
---- 第一节 清及民国时期财政体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体制
-- 第二章 财政收入
---- 第一节 工商各税收入
---- 第二节 企业收入
---- 第三节 农业税收入
---- 第四节 其他收入
---- 第五节 预算外资金收入
-- 第三章 财政支出
---- 第一节 经济建设费支出
---- 第二节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
---- 第三节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费支出
----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
---- 第五节 其他支出
---- 第六节 预算外支出
-- 第四章 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 农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 行政事业财务管理
---- 第五节 乡镇财政管理
---- 第六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
---- 第七节 会计事务管理
---- 第八节 财政监督
卷三十税务
-- 第一章 税制
---- 第一节 民国及其以前税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制
-- 第二章 税种
---- 第一节 农业各税
---- 第二节 工商各税
---- 第三节 地方各税
---- 第四节 基金征集
-- 第三章 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税务登记
---- 第三节 申报
---- 第四节 征收管理
---- 第五节 发货票管理
---- 第六节 纳税检查
卷三十一金融
-- 第一章 机构
---- 第一节 民间金融机构
---- 第二节 国家金融机构
---- 第三节 地方金融机构
---- 第四节 苏区金融机构
---- 第五节 其他金融机构
-- 第二章 货币
---- 第一节 金属币
---- 第二节 纸币
-- 第三章 金融业务
---- 第一节 存款
---- 第二节 贷款
---- 第三节 信用合作
---- 第四节 拨款监督
-- 第四章 代理业务
---- 第一节 代理财政金库
---- 第二节 代理国家债券
---- 第三节 代理清偿存款 退赔期票
-- 第五章 外汇
---- 第一节 外币存款
---- 第二节 外汇贷款
---- 第三节 侨汇 非贸易外汇结算
---- 第四节 外汇管理
-- 第六章 结算
---- 第一节 国内结算
---- 第二节 国际结算
-- 第七章 保险
---- 第一节 国内保险
---- 第二节 涉外保险
---- 第三节 理赔
-- 第八章 金融管理
---- 第一节 金融机构管理
---- 第二节 货币管理
---- 第三节 金银管理
---- 第四节 信贷计划管理
---- 第五节 资金市场管理
---- 第六节 证券管理
---- 第七节 打击金融违法活动
卷三十二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生产计划管理
---- 第三节 流通计划管理
----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
-- 第二章 统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统计调查
---- 第三节 统计服务
---- 第四节 统计监督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商品价格
---- 第三节 物价检查
-- 第四章 物资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物资供应
---- 第三节 经营管理
--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经济合同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五节 经济检查
---- 第六节 机构与队伍
-- 第六章 标准技术监督管理
---- 第一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
---- 第四节 法规宣传
---- 第五节 机构
-- 第七章 审计
---- 第一节 专项审计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卷三十三中国共产党
-- 第一章 组织与活动
---- 第一节 党组织
---- 第二节 办事机构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重大会议
---- 第一节 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市委主要会议
-- 第三章 组织建设
---- 第一节 党员发展
---- 第二节 党员教育
---- 第三节 领导干部选拔
-- 第四章 宣传教育
---- 第一节 政策时事宣传
---- 第二节 对外宣传
---- 第三节 理论学习与研究
-- 第五章 统战工作
---- 第一节 团结工商界人士
---- 第二节 团结宗教界人士
---- 第三节 团结台胞侨胞
---- 第四节 团结民主党派
---- 第五节 团结非党知识分子
-- 第六章 纪律检查
---- 第一节 纪检机构
---- 第二节 党风党纪教育
---- 第三节 整党整风
---- 第四节 违纪案件查处
---- 第五节 受理控申信访
卷三十四党派
--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三明地方组织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党员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民主党派三明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三明市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三明市委员会
---- 第三节 九三学社三明市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三明市支部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三明市委员会
卷三十五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 苏区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宁化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清流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归化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四节 建宁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五节 泰宁县工农兵代表大会
-- 第二章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三明市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县级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 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历届市人大常委会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卷三十六政府
-- 第一章 清及其以前县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 第二章 民国时期府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 第三章 苏维埃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 第四章 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务纪要
卷三十七政协
-- 第一章 历届历次会议
---- 第一节 第一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节 第二届委员会会议
---- 第三节 第三届委员会会议
---- 第四节 第四届委员会会议
-- 第二章 组织机构
---- 第一节 政协三明市委员会
----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与主席会议
---- 第三节 工作委员会
---- 第四节 办事机构
---- 第五节 县级政协
-- 第三章 主要活动
---- 第一节 参政议政
---- 第二节 组织学习
---- 第三节 提案办理
---- 第四节 调查视察
---- 第五节 落实政策
---- 第六节 “三胞”联谊
---- 第七节 文史资料征集
卷三十八群众团体
-- 第一章 工人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工会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二章 农民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三章 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 青年团体
---- 第二节 少年团体
---- 第三节 共青团代表大会
---- 第四节 主要活动
-- 第四章 妇女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妇女代表大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科学技术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六章 文学艺术团体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主要活动
-- 第七章 工商业者团体
---- 第一节 商会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八章 侨台胞团体
---- 第一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二节 台湾同胞联谊会
-- 第九章 其他团体
---- 第一节 教育学术协会
---- 第二节 卫生学术协会
---- 第三节 抗美援朝分会
---- 第四节 中苏友好协会
----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六节 消费者委员会
---- 第七节 关心下一代协会
---- 第八节 职工技术协会
卷三十九军事
-- 第一章 军事机构与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军事机构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二章 驻军
---- 第一节 明清时期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 兵役制
---- 第一节 募兵制
---- 第二节 世兵制
---- 第三节 征兵制
---- 第四节 志愿兵役制
---- 第五节 义务兵役制
---- 第六节 预备役制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政治教育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重要活动
-- 第五章 拥政爱民
---- 第一节 拥政活动
---- 第二节 爱民活动
---- 第三节 军民共建
-- 第六章 人民防空
---- 第一节 机构 队伍
---- 第二节 组织指挥
---- 第三节 通信警报
---- 第四节 人防工程
-- 第七章 重大兵事
---- 第一节 宋至清代重大兵事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重大兵事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重大兵事
卷四十公安
-- 第一章 机构 队伍
---- 第一节 清末及民国时期警务机构
---- 第二节 人民公安机构与队伍
-- 第二章 惩治反革命犯罪
---- 第一节 剿匪
---- 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运动
---- 第三节 取缔反动会道门
---- 第四节 打击现行反革命
-- 第三章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一节 侦察破案
---- 第二节 预审 看守
---- 第三节 专项斗争
-- 第四章 治安管理
---- 第一节 安全保卫
---- 第二节 查禁取缔
---- 第三节 特种行业管理
---- 第四节 公共场所管理
---- 第五节 危险物品和枪支管理
---- 第六节 监改 帮教
---- 第七节 群众治安保卫组织
-- 第五章 户政管理
---- 第一节 户口登记与迁移
---- 第二节 居民身份证颁发
---- 第三节 出入境管理
-- 第六章 消防
---- 第一节 消防组织
---- 第二节 火灾预防
---- 第三节 消防设施
卷四十一司法
-- 第一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法纪检察
---- 第四节 经济检察
---- 第五节 林业检察
---- 第六节 监所检察
---- 第七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二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林业审判
---- 第六节 行政审判
---- 第七节 信访处理
---- 第八节 申诉案件审理和案件复查
---- 第九节 案件执行
-- 第三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民事调解
---- 第四节 律师事务
---- 第五节 公证
-- 第四章 综合治理
---- 第一节 组织领导
---- 第二节 开展“严打”斗争
---- 第三节 “扫黄打丑”
---- 第四节 群防群治
---- 第五节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卷四十二民政
-- 第一章 拥军 优抚
---- 第一节 支前 拥军
---- 第二节 抚恤
---- 第三节 烈士褒扬
-- 第二章 安置
----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二节 离退休军人安置
---- 第三节 移民安置
-- 第三章 救济
---- 第一节 灾害救济
---- 第二节 困难救济
-- 第四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孤幼教养
---- 第二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三节 扶助残疾人
---- 第四节 孤寡老人供养
---- 第五节 精神病人收治
---- 第六节 福利企业
-- 第五章 扶持
---- 第一节 扶持老区
---- 第二节 扶持贫困地区
---- 第三节 扶持少数民族
-- 第六章 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 基层政权建设
---- 第二节 婚姻登记
---- 第三节 地名管理
---- 第四节 殡葬改革
---- 第五节 收容遣送
---- 第六节 社团管理
卷四十三劳动人事
-- 第一章 管理机构
---- 第一节 编制管理机构
---- 第二节 人事管理机构
---- 第三节 劳动管理机构
-- 第二章 编制
---- 第一节 编制管理
---- 第二节 机构改革
-- 第三章 干部
---- 第一节 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四章 工人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力管理
---- 第三节 工人培训
---- 第四节 安全生产与监察
-- 第五章 工资 福利 社会保险
---- 第一节 工资
---- 第二节 福利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六章 退休 离休 退职
---- 第一节 退休
---- 第二节 离休
---- 第三节 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