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风物志

澄江风物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澄江为我省滇中地区美丽富饶、风光绚丽、地质地貌独特、历史文化丰富的一块宝地,离省会昆明仅52公里。隶属玉溪市管辖。2001年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玉溪纳入全省“十五”及今后15年旅游事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中,把抚仙湖作为云南省旅游度假示范区来建设,将抚仙湖和石林建设成为我省两个国际知名的旅游名牌产品。

出版时间: 2004年12月

目录

封面
澄江风物志
图片
-- 清宣统元年的禄充风光
-- 1945年夏,西南联大经济系师生到澄江参观李树华生产合作社,这是师生在新建凤山公园门口合影。
-- 清末时期澄江男人装束
--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重建于民国初年的海口大石拱桥。
-- 民国时期修建的西龙潭水阁
-- 中关坡自下关遗留的古驿道及中枢泉
-- 西浦公园“烈士纪念塔”
-- 有1200年历史的阳宗龙泉寺黄连木树
-- 金莲山“关三小姐墓”
-- 抚仙湖出水口海口河修建的牛舌坝遗迹
-- 在玉笋山鸟瞰禄充风景区
-- 秀丽的阳宗海景色
-- 高原明珠抚仙湖美景
-- 天然图画胜西湖
-- 鸥鸟嬉戏仙湖
-- 央视抚仙湖水下考古遗址
-- 我国游泳名将张健横渡抚仙湖的纪念标志
-- 笔架山庄喷泉景观
-- “罗藏朝云”梁王山
-- 抚仙湖北岸牡丹假日酒店雕塑小品
-- 澄江动物化石抚仙湖虫
-- 澄江动物化石主要采集地马鞍山
-- 澄江动物化石发现地帽天山
-- 澄江动物化石博物馆
-- 古生物学家侯先光、陈均远在帽天山共同研究新采集的动物化石
-- 有关领导在澄江国家地质公园揭幕式上剪彩
-- 关索戏人物关索(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演出形象)
-- 火把节上演出的太平花灯
-- 彝族太平花灯短棍舞
-- 关索戏人物百花公主(这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演出形象)
-- 关索戏关索战山岳
-- 穿戴阳宗妇女服饰的阳宗妇女在广场表演本地秧歌
-- 阳宗新街送大香活动
-- 立夏节中的妇女舞龙队
-- 车水捕鱼的壮观场面
-- 彝族“阴灯”善鬼的表演
-- 赵士麟墨迹
-- 张丽生篆刻
-- 康熙皇帝御赐李发甲的真迹
-- 李增在洋潦营戏台上留的墨迹
-- 林则徐留在澄江的墨宝
-- 孔庙中殿内的赵孟頫碑
序言
目录
澄江概述
-- “澂江”一名的由来
-- 自然地理
-- 资源经济
-- 历史沿革
-- 民族人口
-- 地方文献
古今城镇
-- 俞元及抚仙湖水下古建筑群落
-- 路、府、县治遗址——旧城
-- 凤凰刁着的城——凤麓镇
-- 阳宗史话
风物名胜
-- 河阳及澄江十景
-- 阳宗八景
-- 高原明珠抚仙湖
-- 宛若图画的阳宗海
-- 梁王山景物
-- 抚仙湖滨多奇泉
-- 风景如画的禄充
-- 抚仙湖北岸半岛老鹰地
-- 阳宗海畔明珠湾
-- 凤山公园
历史文化
-- 澄江最大的古建筑群——文庙
-- 西龙潭与轮流演戏碑
-- 东龙潭与层青阁
-- 阳宗龙泉寺
-- 凤麓西门极乐寺
-- 下左所清真寺
-- 立昌万松寺
-- 小屯灵峰寺
-- 关三小姐墓
-- 澄江最早的农民协会
-- 革命烈士纪念塔
-- 中山大学在澄江的社会活动
自然奇观
-- 地球早期生命圣地帽天山
-- 五湖相邻四海相通
-- 捕捉鱇(鱼良)鱼拾趣
-- 新奇的鱼沟鱼洞
-- 抚仙湖“水怪”
-- 九头树王——黄连木
地方戏剧
-- 关索戏及其演出习俗
-- 松园彝族太平花灯
-- 松园彝族“阴灯”来源及演出活动”
风情习俗
-- 松园彝族婚恋习俗
-- 大塘子苗族婚姻习俗
-- 拉火草烟
-- 彝族的草狮子舞
-- 澄江立夏节
-- 阳宗新街送大香民俗奇趣
-- 阳宗妇女服饰
-- 正月十六闹元宵
人物春秋
-- 汉兴亭侯李恢
-- 天官赵士麟
-- 中丞李发甲
-- 天下才子段琦
-- 徐霞客与抚仙湖
-- 回民起义将领徐元吉
-- 杜文秀大司卫姚得胜
-- 关索戏第一代传人龚兆龙
-- 重九起义功臣罗佩金
-- 云南省议会议长李增
-- 书法家张丽生
-- 民国时期关索戏传承人李连才
-- 社会学家傅统先
-- 社会活动家吴信达
-- 李树华和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 关索戏老艺人龚向庚
名土特产
-- 澄江藕粉
-- 鱇(鱼良)鱼
-- (糠)(良)鱼名趣谈
-- 锣锅鱼
-- 萝卜村的黄萝卜
-- 九村羊肉
-- 梁王茶
-- 豌豆粉
-- 阳宗卤腐
-- 阳宗米花团
交通邮电
-- 古驿道
-- 现代交通
-- 电信通讯
旅游服务设施
-- 沿湖旅游服务设施
-- 县城内的旅游服务设施
后记
重印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