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八公山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8
出版时间:
2000年08月
目录
封面
八公山区志 1949—1998
版权页
领导题词
--
中共淮南市八公山区委书记鲍同义题词
图片
--
淮南市八公山区行政区划图
--
1995年,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前排左一)、市委书记朱孝贤(前左二)观看八公山奇石、根雕、盆景、
--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办公楼
--
省长回良玉(左四)、副省长杨多良(左二)观看紫金砚
--
区人民武装部办公楼
--
1993年,治金工业部副部长周传典视察市金属镁厂。
--
1997年副省长王昭耀(右二)视察八公山区。
--
区老干部活动中心
--
1997年,原省顾委常委欧远方视察八公山区,并挥毫为紫金砚厂题词:“紫金古砚第一家”。
--
八公山区街景
--
1996年,著名美术家韩美林观看八公山奇石、根雕、盆景、书画大联展,并挥毫题词:“五光十色,石林一绝
--
副市长汪建国(左四)向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颁奖
--
区委中心组召开会议
--
区属单位负责人与区长李国利签订计划生育责任状
--
1、区开展计划生育宣传和咨询服务
--
2、区委举办全区科技党政干部继续工程教育培训班
--
3、区委举办新党员党的基本知识培训班
--
4、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读书教育活动演讲比赛
--
5、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九十周年
--
6、省委党校中专班八公山函授站95级毕业典礼
--
7、青年突击队员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
8、司法宣传咨询服务
--
全国青年文明号:李咀孜派出所
--
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六大队干警进行规范化训练
--
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
公安民警热情上门服务
--
紧急出警
--
市消防支队四中队
--
邮电大楼、八银信用社营业楼
--
农业银行八公山办事处营业大楼
--
市、区工商联暨企业会员向庙山小学捐款捐物
--
区向灾区人民捐赠救灾物资
--
皖淮机械厂民兵高科技小分队进行训练
--
两蔡集团对新招收职工进行军训
--
区人武部官兵参加植树造林
--
水稻旱植覆膜示范田
--
收割机午收作业
--
蔬菜基地内的蔬菜大棚
--
区科技培训中心
--
巨峰葡萄
--
区枣研所当年嫁接的萍果枣
--
南塘果林安农水蜜桃新品种
--
王巷综合养殖场养猪场
--
八公山养鸡场现代化生产车间
--
八公山养鸡场高新技术产品富硒蛋
--
新庄孜煤矿工业广场一角
--
李咀孜煤矿开展职工文体活动
--
孔集煤矿办公大楼
--
淮南矿业集团化工公司生产车间
--
淮南矿业集团水泥公司
--
新庄孜电厂电气控制室
--
新庄孜电厂
--
玉兔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
淮南乐方陶瓷有限公司生产的高低压电瓷
--
淮南双雄纺织有限公司生产线
--
两蔡集团上海大众汽车特约维修站
--
八公山紫金砚厂紫金砚、奇石陈列馆
--
市漆包线厂生产车间
--
八公山塑料厂生产的聚四氟乙烯系列制品
--
八公山豆制品厂系列产品
--
八公山紫金砚厂生产的紫金砚
--
市矿泉饮料厂生产的玉露泉牌矿泉水
--
八公山酱品厂系列产品
--
1、金光宾馆
--
2、紫金山庄公寓
--
3、八公山公园一角
--
4、八公仙阁园景
--
5、八公山风景区石林
--
6、忘情谷凉亭
--
7、南塘天然游泳场长廊
--
8、清真寺
--
南塘景区古生物化石群
--
洗云泉
--
传说清乾隆御题“玉笋”石刻
--
税务人员开展税法宣传咨询服务
--
工商人员开展纪念“3·15”国际消费日活动
--
区隆重纪念“6·5”世界环境日
--
区环卫处洒水车在作业
--
淮南十三中
--
淮南矿业集团第二十一中学
--
八公山区中学
--
区二小电化教育
--
电脑教学
--
淮南九中
--
市第二人民医院
--
少儿书画
--
少儿舞蹈
--
少儿舞蹈
--
民间游艺
--
国画 刘学江
--
书法 郑象千
--
书法 郑白水
--
国画 刘学江
--
篆刻 唐志强
--
国画 张庆丰
--
书法 张庆丰
--
篆刻 杨惠友
--
书法 杨玉娟
--
书法 陈静文
--
书法 杨惠友
--
国画 张庆丰
--
篆刻 韦绍凯
--
国画 周庆安
--
区领导与区志编纂委员会及区志办公室人员合影
序
凡 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地 理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位置与面积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现行区划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 质
----
第二节 地 貌
----
第三节 气 候
----
第四节 水 系
----
第五节 土壤与植被
--
第三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物资源
--
第四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 淮河水灾
----
第二节 旱涝灾害
----
第三节 虫 害
----
第四节 地 震
----
第五节 其他自然灾害
第二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分布
----
第三节 姓氏分布与溯源
--
第二章 人口变动
----
第一节 自然变动
----
第二节 机械变动
--
第三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文化构成
----
第三节 性别构成
----
第四节 年龄构成
----
第五节 行业构成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宣传教育
----
第三节 生育状况
----
第四节 生育控制
第三编 政党群众团体
--
第一章 中共八公山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八公山区委员会
----
第二节 区委工作机构
----
第三节 区党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纪律检查
----
第五节 思想建设
----
第六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七节 区直机关工作
----
第八节 综合治理、政法工作
----
第九节 老干部管理 档案 信访
----
第十节 统一战线
--
第二章 民主党派八公山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八公山区支部委员会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八公山区支部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八公山区支部委员会
----
第四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八公山区支部委员会
----
第五节 中国九三学社八公山区支社
--
第三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共青团八公山区委员会
----
第二节 八公山区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工 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贫下中农协会
----
第六节 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九节 侨胞联谊会
第四编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章 八公山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
----
第一节 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区人大常委会
--
第二章 八公山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政府施政
--
第三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八公山区委员会
----
第一节 区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
第三节 联谊和咨询服务
----
第四节 文史工作
第五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户政管理
----
第四节 消 防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经济检察
----
第四节 法纪检察和控告、申诉、举报检察
----
第五节 自侦案件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执 行
----
第七节 刑事申诉复查
----
第八节 审判监督
----
第九节 信访 接待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法制宣传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法律服务
----
第五节 公 证
第六编 民 政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拥军优属
----
第一节 拥 军
----
第二节 优 抚
--
第三章 安 置
----
第一节 退伍复员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城市居民下放和回收
----
第三节 残疾人安置
----
第四节 灾、流民收容、遣送、安置
--
第四章 救 灾
--
第五章 社会救济
----
第一节 城市救济
----
第二节 农村救济
----
第三节 扶 贫
--
第六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敬老院
----
第二节 福利生产
--
第七章 婚 姻
----
第一节 婚姻概况
----
第二节 《婚姻法》宣传
----
第三节 婚姻登记
--
第八章 殡 葬
----
第一节 改造土葬
----
第二节 推行火葬
第七编 人事 劳动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人 事
----
第一节 干部录用
----
第二节 干部编制
----
第三节 干部结构
----
第四节 干部管理
----
第五节 技术职称改革
----
第六节 离、退休
--
第三章 劳 动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用工形式
----
第三节 劳动保护与劳动保险
----
第四节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
第五节 就业安置
--
第四章 工 资
----
第一节 工资制度与改革
----
第二节 工资调整与管理
--
第五章 福 利
----
第一节 福 利 费
----
第二节 假 期
第八编 军 事
--
第一章 战 事
----
第一节 古代战事
----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
--
第二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兵 役
----
第三节 民 兵
--
第三章 防 空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人防组织与设施
----
第三节 人防演习
第九编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经济管理
--
第二章 土地制度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
----
第四节 农村人民公社化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种类
----
第二节 种 子
----
第三节 肥 料
----
第四节 农机具
----
第五节 水利工程
--
第四章 养殖业
----
第一节 畜禽饲养
----
第二节 水产养殖
--
第五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 场
----
第二节 城乡绿化
第十编 工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工业体制
----
第一节 区属工业
----
第二节 镇、村、联户、个体工业
----
第三节 街道工业
----
第四节 校办工业
--
第三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建材工业
----
第二节 煤炭工业
----
第三节 机械工业
----
第四节 冶金工业
----
第五节 电器材料工业
----
第六节 化学工业
----
第七节 缝纫业
----
第八节 印刷业
----
第九节 食品饮料业
----
第十节 工艺制品业
--
第四章 主要工业产品与驻区工业企业
----
第一节 主要工业产品
----
第二节 驻区工业企业
第十一编 商 业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商业经济成分
----
第一节 国营商业
----
第二节 集体商业
----
第三节 私营商业
--
第三章 集贸市场
----
第一节 农贸市场
----
第二节 工业品市场
--
第四章 乡镇商业
--
第五章 驻区商业企业
--
第六章 粮 油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粮油供应和管理
第十二编 城乡建设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城区建设
--
第三章 城区管理
----
第一节 用地管理
----
第二节 房屋管理
----
第三节 市容、绿化管理
----
第四节 卫生管理
----
第五节 城市供水
----
第六节 城市供电
--
第四章 乡村建设
--
第五章 建 筑
----
第一节 建筑管理
----
第二节 施工队伍
----
第三节 建筑企业简介
--
第六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监测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第十三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交 通
----
第一节 公路运输
----
第二节 航 运
----
第三节 铁路运输
----
第四节 运输企业
--
第二章 邮政 电信
第十四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改造
----
第三节 市场管理
----
第四节 个体经济管理
----
第五节 经济合同管理和企业登记
--
第二章 审 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审计监督
--
第三章 统 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统计调查
----
第四节 统计分析
--
第四章 物 价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企业物价管理
----
第三节 集贸市场物价管理
----
第四节 1990年至1998年市场几种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化情况
第十五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公债 国库券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税务管理
----
第三节 税 收
第十六编 金 融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二章 货币流通
----
第一节 旧货币
----
第二节 人民币
----
第三节 金 银
--
第三章 存贷 保险
----
第一节 存 款
----
第二节 信 贷
----
第三节 保 险
第十七编 科 技
--
第一章 科技普及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人才培养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二章 科技兴区
----
第一节 建立科技兴区运行机制
----
第二节 创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
----
第三节 建设星火技术密集区
----
第四节 科技发展经费
第十八编 教 育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业务机构
----
第三节 群众组织
--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教学与教师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三节 教 学
----
第四节 文艺 体育 卫生
----
第五节 学校简介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第二节 学校选介
--
第五章 农民教育
--
第六章 政治思想工作
--
第七章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生活待遇
----
第三节 政治地位
----
第四节 教师工作
--
第八章 教学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务管理
----
第三节 素质教育
--
第九章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勤工俭学
----
第三节 集资建校
第十九编 文化 体育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第二节 文化实体
--
第二章 文艺活动
----
第一节 群众文艺
----
第二节 文艺宣传
----
第三节 文艺创作
--
第三章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一节 组织与宣传
----
第二节 管理工作
--
第四章 歌咏八公山作品选
----
第一节 古代诗词
----
第二节 当代诗词歌谣
----
第三节 民间传说
--
第五章 学校体育
----
第一节 教学概况
----
第二节 训练网点
----
第三节 学校运动会
--
第六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
第二节 群众健身运动
----
第三节 群体竞赛
--
第七章 竞技体育
----
第一节 参加市体育运动会
----
第二节 参加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
----
第三节 优秀运动员
----
第四节 体育设施
第二十编 医疗卫生
--
第一章 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医疗卫生管理
--
第二章 医疗单位及工作
----
第一节 区属医疗单位
----
第二节 驻区医疗单位
--
第三章 中医药
----
第一节 中医沿革
----
第二节 野生中草药
第二十一编 名胜古迹
--
第一章 名胜景观
----
第一节 八公山
----
第二节 八公山风景名胜区
----
第三节 八公山区旅游景区
--
第二章 古遗址 古墓葬
----
第一节 古寿州窑遗址
----
第二节 朱家岗西汉石棺墓
----
第三节 古集镇 古村寨
第二十二编 宗教 风俗 方言
--
第一章 宗 教
----
第一节 基督教
----
第二节 伊斯兰教
--
第二章 风 俗
----
第一节 生活风俗
----
第二节 婚 俗
----
第三节 丧 俗
----
第四节 传统节日
----
第五节 其他风俗
--
第三章 方言土语
----
第一节 土 语
----
第二节 谚 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第二十三编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刘长
----
刘安
----
吕夷简
----
孙蟠
----
刘金虎
----
裴国荣
----
李瑞
----
蔡时济
----
刘军
----
夏淑先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 录
--
一、1999年大事纪补
--
二、文献辑存
--
三、编纂始末
--
四、编纂机构及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