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 例
一、指导思想 《襄城区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
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地全面记述襄城区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历
史与现状,突出记载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成就,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二、志书断限 本志为襄城建区后的首部志书,为反映历史全貌或历史渊
源,部分内容记述上限追溯至有记载或事之发端;下限为2()05年,对于断限
期内尚未完成的重要史实,下延至2006年。
三、结构及辅文 本志为大篇体结构,全书分1 1篇58章,卷首设图照、序、
凡例、大事记、综述,卷末设有附录、后记。凡驻区的中央、省、市属机关以
及企事业单位一般不独立设章,按其事类分别纳入有关章节。
四、称谓及纪年方法 本志行文采用第三人称,记事均用公元纪年,历史
朝代及纪年沿用正规称谓,括注公元纪年。
五、语言文字 本志用语体文、记述体。使用文字、称谓、标点、数字、
计量均按国家有关规范书写。
六、人物记载本志人物设传、录、表三类。人物传坚持“生不立传”的
原则,凡对襄城社会发展具有影响的逝世人物,不受籍属限制,收录入人物传。
在世人物采取以事系人的方式记入有关章节或专表。
七、特殊问题处理金融、邮政、电信、供电、供水、燃气等方面襄城区
未设立职能机构,工作由市属部门统一管理,其中襄城区的情况难以剥离。因
此区志根据不缺项的原则,采取略记的方法予以记载。
八、图照及著述选辑本志成书距下限时间较长,故增加若干断限后的图
照、著述选辑等,以反映本志成书时襄城区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概貌。
九、资料来源 本志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文献、志书、档案及区直各单
位和市有关单位提供,经核实后记入,一般不注明出处,不作注解。
内容时限:
-2005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襄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序
凡例
目录
大事记
综述
第一篇 地 理
--
第一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区域位置
----
第二节 隶属沿革
----
第三节 区划变更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地貌
----
第二节 河流
----
第三节 气候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三章 人口与控制
----
第一节 人口规模
----
第二节 人口构成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控制
第二篇 基础建设
--
第一章 城乡规划
----
第一节 城市建设规划
----
第二节 村镇建设规划
----
第三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建设
----
第二节 城市防洪
----
第三节 公用事业
----
第四节 园林绿化
----
第五节 城市管理
----
第六节 村镇建设
----
第七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状况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管理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住房制度改革
----
第二节 房地产开发
----
第三节 房地产管理
--
第五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勘察设计
----
第三节 建筑、装饰施工
----
第四节 建材
----
第五节 建筑管理
--
第六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 基础设施
----
第二节 运输方式
----
第三节 行业管理
--
第七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 邮政
----
第二节 电信
第三篇 产业经济
--
第一章 工业
----
第一节 工业经营体制改革
----
第二节 工业结构
----
第三节 乡镇企业
----
第四节 私营工业
----
第五节 名优产品选介
----
第六节 重点企业选介
----
第七节 工业管理
--
第二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种植业
----
第三节 畜牧业
----
第四节 林业
----
第五节 农业机械
----
第六节 农业产业化
--
第三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体制
----
第二节 商业行业
----
第三节 商品专卖
----
第四节 商场、超市、市场选介
----
第五节 酒店、宾馆选介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旅游业
----
第一节 主要游览景观
----
第二节 管理与服务
----
第三节 旅游活动
--
第五章 粮油贸易
----
第一节 经营体制
----
第二节 粮油购销储备
----
第三节 粮油市场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外经外贸
----
第一节 外贸体制
----
第二节 外贸经营
----
第三节 招商引资
----
第四节 经贸协作
----
第五节 合资企业
--
第七章 金融业
----
第一节 银行
----
第二节 保险
----
第三节 证券
第四篇 经济综合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执行
----
第三节 项目建设与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发展情况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财政税务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务
--
第三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地籍管理
----
第二节 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
----
第三节 土地保护
----
第四节 土地执法监察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统计管理
----
第一节 基础建设
----
第二节 统计报表
----
第三节 普查
----
第四节 抽样调查
----
第五节 统计资料汇编与统计分析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五章 审计监督
----
第一节 国家审计
----
第二节 社会审计
----
第三节 审计信息化建设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市场管理
----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三节 个体私营经济管理
----
第四节 商标管理
----
第五节 广告管理
----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
----
第八节 管理机构
--
第七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物价变化
----
第二节 主要商品价格
----
第三节 价格调控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八章 质量技术监督
----
第一节 计量管理
----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
----
第三节 质量监督检查
----
第四节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五节 行政执法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
第九章 食品药品与安全生产监管
----
第一节 食品监管
----
第二节 药品监管
----
第三节 安全生产监管
第五篇 政 治
--
第一章 中共襄城区地方组织
----
第一节 历届党代表大会
----
第二节 机构设置沿革
----
第三节 决策纪略
----
第四节 组织工作
----
第五节 纪检监察
----
第六节 宣传工作
----
第七节 统战工作
----
第八节 党校
----
第九节 信访
----
第十节 档案管理与党史编研
--
第二章 襄城区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 代表产生
----
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历届人大常委会议
----
第四节 机构设置
----
第五节 工作职能
--
第三章 襄城区人民政府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施政纪略
----
第三节 外事侨务
----
第四节 人事编制
----
第五节 地方志工作
--
第四章 政协襄城区委员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
第五章 民主党派人民团体
----
第一节 民 主党派
----
第二节 人民团体
--
第六章 驻区市级党政机构
----
第一节 驻区中共襄樊市委作机构
----
第二节 驻区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
----
第三节 驻区市人民政府工作机构
----
第四节 驻区市政协工作机构
第六篇 政 法
--
第一章 综合治理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协调监督
----
第三节 治安基础建设
----
第四节 严打斗争
----
第五节 重点整治
----
第六节 治安防范
----
第七节 见义勇为奖
--
第二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打击犯罪
----
第三节 治安管理
----
第四节 户政管理
----
第五节 安全保卫
----
第六节 交通管理
----
第七节 消防管理
----
第八节 出入境管理
--
第三章 检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检察
----
第三节 贪污贿赂犯罪检察
----
第四节 渎职侵权犯罪检察
----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六节 民事行政检察
----
第七节 技术检察
--
第四章 审判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刑事审判
----
第三节 民事审判
----
第四节 经济审判
----
第五节 行政审判
----
第六节 审判监督
----
第七节 告诉申诉立案
----
第八节 执行
--
第五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律师公证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
第六节 基层司法行政
第七篇 军 事
--
第一章 军队体制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驻军驻警
----
第三节 库(室)所医院
--
第二章 主要战事
----
第一节 反清斗争
----
第二节 军阀混战
----
第三节 抗日战争
----
第四节 人民解放战争
--
第三章 地方军事活动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军事行政
----
第三节 党组织建设
----
第四节 现役训练
----
第五节 后勤及武器装备管理
----
第六节 双拥工作
--
第四章 民兵
----
第一节 民兵组织
----
第二节 军事训练
----
第三节 干部队伍
----
第四节 参加两个文明建设
----
第五节 抢险救灾
----
第六节 战备执勤和维护社会治安
--
第五章 兵役
----
第一节 兵役制度
----
第二节 兵员征集
----
第三节 预备役登记
--
第六章 国防动员
----
第一节 国防教育
----
第二节 国防教育基地
----
第二节 人民防空
第八篇 教科文卫
--
第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各类教育
----
第二节 教育管理
----
第三节 教师队伍
----
第四节 经费与设施
--
第二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
第二节 科技活动
----
第三节 科技管理
--
第三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机构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群众文化
----
第四节 文学艺术
----
第五节 电影
----
第六节 文物古迹及保护
----
第七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第八节 文化市场管理
----
第九节 驻区文化事业单位
--
第四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竞技体育
----
第三节 学校体育
----
第四节 场地设施
----
第五节 管理机构与体育组织
--
第五章 卫生
----
第一节 机构队伍
----
第二节 医疗制度
----
第三节 疾病防疫
----
第四节 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五节 妇幼保健
----
第六节 医疗保障
----
第七节 农村卫生
----
第八节 医疗卫生监管
--
第六章 传媒
----
第一节 电视
----
第二节 广播
----
第三节 报刊
----
第四节 政府网站
第九篇 社 会
--
第一章 精神文明建设
----
第一节 文明教育
----
第二节 文明创建
----
第三节 文明典型
----
第四节 管理机构
--
第二章 劳动和社会保障
----
第一节 劳动就业
----
第二节 劳动工资
----
第三节 社会保障
----
第四节 劳动仲裁与劳动监察
----
第五节 管理机构
--
第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基层组织建设
----
第二节 优抚安置
----
第三节 社会救济
----
第四节 社会福利
----
第五节 社团管理
----
第六节 地名、勘界
----
第七节 婚姻登记
----
第八节 殡葬管理
----
第九节 老龄工作
--
第十节 管理机构
--
第四章 宗教民俗方言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宗教
----
第二节 民俗方言
----
第三节 人民生活
第十篇 乡镇办概况
--
第一章 乡镇
----
第一节 尹集乡
----
第二节 欧庙镇
----
第三节 卧龙镇
--
第二章 街道办事处
----
第一节 昭明街道办事处
----
第二节 王府街道办事处
----
第三节 庞公街道办事处
----
第四节 檀溪街道办事处
----
第五节 隆中街道办事处
第十一篇 人 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笫一节 本籍人物
----
第二节 客籍人物
--
第二章 人物录
----
第一节 人物名录
----
第二节 烈士名录
--
第三章 人物表
----
第一节 省(部)级以上英模人物
----
第二节 市级英模人物
附 录
--
文件选辑
----
一、挺城区行政区划设置及调整文件
----
二、关于襄城经济发展及机构改革等文件
--
著述选辑
----
一、关于襄阳城沿革及襄樊市城市发展进程等著述
----
二、历代名人咏襄阳(城)诗选
--
提供资料单位及人员名录
----
一、参修单位及参编人员
----
二、提供资料(照片)人员
后记
版权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