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镇志

都城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进行编纂,力求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体现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

目录

封面
郁城镇志
参加庆祝都城解放四十六周年纪念活动留念
图片
-- 郁南县都城镇地图
-- 都城镇街道图
-- 都城镇党委、政府成员(1986年)
-- 都城镇党委、政府成员(1987年后)
-- 镇志领导小组成员
-- 都城镇全景
-- 中国共产党郁南县都城镇委员会郁南县都城镇人民政府
-- 都城圩日集市
-- 都城沿江一景
-- 县汽车站
-- 都城港客运站
-- 县邮电局大楼
-- 县电视差转台
-- 郁南革命烈士陵园
-- 河堤公园一角
-- 雄踞西江边的白木大堤
-- 西江中学是我县的重点中学
-- 纪念郁南人民武装起义的『四一八』中学
-- 镇青少年活动中心
-- 镇中心小学
-- 都城电线总厂
-- 都城铜线材厂
-- 郁南表带厂
-- 都城电缆厂
-- 都城红旗化工厂
-- 文明经商的河堤市场
-- 县人民医院
-- 都城影剧院
-- 荣获世界举重冠军的何英强
-- 镇志编纂小组成员
目录
序言(一)
序言(二)
凡例
概述
第一章 大事记
-- 第一节 明、清时代
-- 第二节 民国时期
-- 第三节 建国后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历代隶属的上级政权及区划变更简况
第三章 行政区划、自然概况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行政区划
-- 第三节 地貌、地质、土壤
-- 第四节 水文
-- 第五节 气象、气候、物候
-- 第六节 灾害
---- 一、洪灾
---- 二、火害
第四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数量
-- 第二节 人口结构
---- 一、各民族人口
---- 二、文化程度
---- 三、职业构成
---- 四、人口寿命
-- 第三节 人口管理
-- 第四节 人口与土地
-- 第五节 姓氏
-- 第六节 人民生活
-- 第七节 计划生育
---- 一、晚婚
---- 二、节育
---- 三、奖惩
第五章 工业
-- 简述
-- 第一节 工业行业
---- 一、化学工业
---- 二、食品、饮料和烟草制造业
---- 三、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 四、机械工业
---- 五、医药工业
---- 六、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 七、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 八、金属制品业
---- 九、服装鞋帽制造业
---- 十、塑料制品业
---- 十一、木材及竹藤棕草制造业
---- 十二、纺织业
---- 十三、其他
------ 1.电力生产和供应业
------ 2.仪器仪表制造业
------ 3.家具制造业
------ 4.印刷业
------ 5.纸制品业
------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
-- 第二节 经济类型
---- 一、全民所有制工业
------ 1.郁南县淀粉厂
------ 2.郁南县中兴机器厂
------ 3.郁南县制药厂
------ 4.郁南县味精厂
---- 二、集体所有制工业
------ (一)镇办工业
-------- 1.都城电线总厂
-------- 2.都城铜线材厂
-------- 3.都城电缆厂
-------- 4.肇南工业贸易公司
-------- 5.都城金化材料厂
-------- 6.郁南表带厂
-------- 7.都城食品厂
-------- 8.郁南童车厂
-------- 9.都城竹制品厂
-------- 10.都城家具厂
-------- 11.都城日用化工厂
------ (二)县二轻工业
-------- 1.郁南县二轻服装厂
-------- 2.郁南县二轻五金厂
-------- 3.郁南县电线厂
-------- 4.郁南县二轻汽枪厂
------ (三)街道工业
---- 三、中外合营工业
------ 1.高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2.南利企业有限公司
---- 四、个体手工业
-- 第三节 工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管理体制
---- 三、生产管理
---- 四、定额管理
---- 五、物资管理
------ 1.物资分类
------ 2.物资消耗定额
------ 3.物资供应与储存
------ 4.仓库管理制度
---- 六、全面质量管理
---- 七、财务管理
------ 1.成本管理
------ 2.财务管理
------ 3.经济核算
---- 八、工资与奖励
---- 九、职工劳保福利
-- 第四节 经营成果
-- 第五节 管理机构沿革
第六章 乡村企业
-- 第一节 乡办企业概况
---- 一、芙蓉竹制加工厂
---- 二、红旗化工厂
-- 第二节 村办企业概况
-- 第三节 镇农工商联营公司
第七章 农业
-- 第一节 种植业
---- 一、耕地面积
---- 二、农业生产
---- 三、农业机械
---- 四、耕作技术
---- 五、农业耕作制度
---- 六、建国前后粮食产量的对比
-- 第二节 畜牧业
---- 一、家畜家禽饲养种类
---- 二、疫病防治
---- 三、技术推广
------ 1.土种选育
------ 2.杂交改良
---- 四、畜牧业的发展概况
------ 1.家庭饲养业
------ 2.集体饲养业
------ 3.专业户、联合体饲养业
-- 第三节 水产业
---- 一、品种
---- 二、面积
---- 三、捕捞与养殖
------ 1.江河捕捞
------ 2.鱼塘养殖
------ 3.渔业污染
-- 第四节 副业
---- 一、生产建筑砖瓦副业
---- 二、运输副业
---- 三、竹制加工副业
第八章 林业
-- 第一节 资源现状
---- 一、竹
---- 二、黎蒴栲
---- 三、松
---- 四、桂
---- 五、其它资源
-- 第二节 土特产品
---- 一、松脂
---- 二、桂皮
---- 三、都城蜜枣
---- 四、土茯苓片、狗脊片
-- 第三节 植树造林
-- 第四节 林木保护
-- 第五节 林业投资
第九章 水利水电
-- 第—节 水利建设
---- 一、堤防
------ 1.白木堤
------ 2.鹅公埇水闸堤
------ 3.新灶堤
------ 4.内河堤围
---- 二、河渠涵闸
---- 三、工程管理
-- 第二节 水电建设
---- 一、电力建设
---- 二、电网建设
------ 1.都城变电站
------ 2.输电线路
---- 三、供用电管理
第十章 变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一、陆路交通
------ 1.早期交通步道
------ 2.公路
------ 3.桥樑
------ 4.隧道
------ 5.陆路运输发展基本情况
---- 二、水路交通
------ 1.航道
------ 2.港口码头
------ 3.水路运输发展基本情况
-- 第二节 邮电
---- 一、邮政
------ 1.邮政业务
------ 2.邮路
------ 3.邮政设备
---- 二、电信
------ 1.电报
------ 2.市内电话
------ 3.长途电话
------ 4.农村电话
---- 三、报刊发行
第十一章 粮食
-- 第一节 粮食的征收与供应
---- 一、粮食的征收
---- 二、粮食供应
------ 1.非农业人口定量供应
------ 2.农业人口供应粮
-- 第二节 粮油的统购与统销
---- 一、统购
---- 二、统销
-- 第三节 粮食的议购议销
-- 第四节 粮油存储调运
---- 一、存储
---- 二、调运
-- 第五节 粮油加工
---- 一、粮食加工
---- 二、油料加工
第十二章 商业、供销、工商、物价
-- 第一节 商业
---- 一、建国前商业状况
---- 二、建国后商业
------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 2.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3.大跃进时期
------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5.拨乱反正时期
-- 第二节 供销
---- 一、县供销社机构设置沿革
---- 二、购销情况
-- 第三节 工商管理
---- 一、机构设置
---- 二、集市贸易
---- 三、市场建设与设置
---- 四、商标注册管理
---- 五、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六、广告管理
---- 七、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 物价管理
第十三章 财税
-- 第—节 财税体制
---- 一、财政体制
---- 二、税务体制
-- 第二节 各项税收
---- 一、农业税
------ 1.公粮
------ 2.农业税附加(又叫地方粮)
------ 3.农林特产农业税
---- 二、工商各税
------ 1.货物税
------ 2.营业税
------ 3.工商业税
------ 4.临时商业税
------ 5.商品流通税
------ 6.工商统一税
------ 7.工商税
------ 8.产品税
------ 9.增值税
------ 10.盐税
------ 11.所得税
------ 12.建筑税
------ 13.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三、其他各税
------ 1.屠宰税
------ 2.特种消费行为税
------ 3.交易税(后改为牲畜交易税)
------ 4.集市交易税
------ 5.车船使用牌照税
------ 6.奖金税
------ 7.房地产税
------ 8.印花税
-- 第三节 税收减免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各税
第十四章 金融
-- 第一节 金融机构
---- 一、建国前金融机构
------ 1.官方
------ 2.民间
---- 二、建国后金融机构
------ 1.人民银行
------ 2.专业银行
------ 3.都城信用社
-- 第二节 货币流通
-- 第三节 储蓄
-- 第四节 信贷
---- 一、民国时期的信贷
------ 1.谷物借贷
------ 2.典当
------ 3.抵押放款
------ 4.银行贷款
---- 二、社会主义信贷
-- 第五节 债券
---- 一、民国时期债券
---- 二、社会主义时期债券
-- 第六节 金银管理
-- 第七节 保险
---- 一、保险种类
---- 二、保险费收入
---- 三、灾后理赔
第十五章 城镇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节 镇区主要建设与管理
---- 一、民房建设
---- 二、道路、街巷建设
---- 三、下水道建设
---- 四、建筑队伍
------ 1.都城建筑工程公司
------ 2.郁南县建筑工程公司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节 环境保护
---- 一、绿化美化
---- 二、环境保护
------ 1.镇区环境卫生
------ 2.工厂、企业的环境保护
第十六章 党群
-- 第一节 共产党
---- 一、党在镇的早期活动
---- 二、共产党的建设与发展
---- 三、历次党代会
---- 四、镇党委会
---- 五、历次整党
-- 第二节 群众团体
---- 一、职工团体
---- 二、青少年团体
---- 三、妇女团体
---- 四、农民团体
---- 五、工商团体
-- 第三节 国民党
-- 第四节 会道门组织
---- 一、三合会
---- 二、同善社
---- 三、先天道
第十七章 政权机关
-- 第一节 建国前镇政权机构
-- 第二节 建国后镇政权机构设置
---- 一、镇政权机构
---- 二、镇辖下行政机构
------ 1.居民委员会
------ 2.镇郊农业机构
-- 第三节 镇人民代表大会
第十八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司法制度
-- 第三节 司法活动
-- 第四节 社会治安
---- 一、消防
---- 二、治安
---- 三、户籍管理
---- 四、禁赌
---- 五、禁娼
第十九章 军事
-- 第一节 地方武装
---- 一、建国前的地方武装
---- 二、建国后的地方武装
------ 1.郁南县公安局
------ 2.郁南县公安局都城派出所
------ 3.郁南县公安局看守所
------ 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郁南县中队
------ 5.郁南县公安局消防中队
------ 6.人民武装部
-- 第二节 兵事
---- 一、明、清时期的重大兵事
---- 二、民国时期的兵事
------ 1.大革命时期的农民武装斗争
------ 2.郁南人民武装抗日
------ 3.震撼西江的郁南人民“四·一八”武装起义
-- 第三节 兵役
-- 第四节 民兵
---- 一、组织建设
---- 二、训练
---- 三、执勤
---- 四、军民协作
-- 第五节 人民防空
-- 第六节 日军轰炸都城暴行
第二十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
---- 一、对革命残废军人的优待工作
---- 二、对义务兵家属的优待工作
-- 第二节 救济
-- 第三节 社会福利
---- 一、惜字纸会社
---- 一、地湾埇义塚
---- 三、都城公善堂
---- 四、公医院与方便所
---- 五、都城散老院
--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
-- 第五节 信访
-- 第六节 普选
-- 第七节 知青安置
-- 第八节 劳动就业
-- 第九节 婚姻登记
第二十一章 教育
-- 第一节 私塾教育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一、永红幼儿园
---- 二、都城镇幼儿园
-- 第三节 小学教育
---- 一、都城镇第一小学校
---- 二、都城镇中心小学校
---- 三、都城镇第二小学校
---- 四、都城镇第三小学校
---- 五、都城镇红旗小学校
-- 第四节 中学教育
---- 一、西江中学
---- 二、都城镇初级中学
---- 三、四一八中学
-- 第五节 师范教育
-- 第六节 专业教育
---- 一、郁南县中等农业技术学校
---- 二、郁南县卫生学校
---- 三、都城镇农业中学
---- 四、郁南县劳动大学
---- 五、郁南县农业技术学校
---- 六、其它专业教育
-- 第七节 业余教育
-- 第八节 教育管理
-- 第九节 教育经费
-- 第十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群众体育
---- 一、篮球
---- 二、长跑
---- 三、游泳
---- 四、羽毛球
---- 五、武术、舞狮
---- 六、棋类
---- 七、乒乓球
-- 第三节 体育竞赛
-- 第四节 体育队伍
---- 一、培训学校体育师资
---- 二、县体委举重班
---- 三、西江中学业余体校
-- 第五节 体育场地、设备
第二十三章 医疗卫生保健
-- 第—节 医疗设施
-- 第二节 防疫保健
---- 一、防疫
---- 二、保健
------ 1.对妇女“两病”的普查普治
------ 2.儿童“两病”查治
------ 3.新法接生
------ 4.妇女“五期”劳动保护
-- 第三节 医疗事业
-- 第四节 卫生队伍
-- 第五节 民间医疗
第二十四章 广播电视
-- 第一节 广播电视网
---- 一、有线广播网
---- 二、无线电广播
---- 三、电视(含电视差转)
-- 第二节 自办节目编播
-- 第三节 广播通讯设备修配
第二十五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机构、设施
---- 一、文化机构
------ 1.郁南县文化馆
------ 2.郁南县图书馆
------ 3.郁南县新华书店
------ 4.郁南县电影公司
------ 5.都城文化站
------ 6.郁南县博物馆
------ 7.社会团体
---- 二、文化设施
------ 1.都城影剧院
------ 2.工人文化宫
------ 3.西江乐园
-- 第二节 图书阅览、发行
-- 第三节 报刊出版
---- 一、文史类
---- 二、新闻类
-- 第四节 电影放映
---- 一、电影放映
---- 二、幻灯宣传
-- 第五节 群众文化、组织及活动
---- 一、舞蹈
---- 二、曲艺
---- 三、音乐
---- 四、美术
---- 五、书法
---- 六、摄影
---- 七、楹联
---- 八、文艺创作
---- 九、文艺团体
------ 1.专业团队
------ 2.业余团队
-- 第六节 优秀诗文选录
-- 第七节 文物古迹
---- 一、古遗址
------ 1.明朝都城巡检司城堡遗址
------ 2.“五四”书店旧址
---- 二、古建筑
------ 1.禅庵寺院
------ 2.亭阁
---- 三、古迹
---- 四、革命纪念建筑物
---- 五、文物
---- 六、石刻
第二十六章 科技
-- 第一节 科技机构、队伍、设施
-- 第二节 科普工作
---- 一、工业科普
---- 二、农业科普
------ 1.推广水稻良种
------ 2.推广磷肥
------ 3.防治病虫害
------ 4.土壤普查
------ 5.水果种植技术推广
------ 6.渔业技术推广
------ 7.猪品种改良
------ 8.家禽疾病防治
-- 第三节 科学技术成果
第二十七章 华侨、港澳同胞
-- 第一节 旅居海外华侨人数及分布各国情况
-- 第二节 旅港、澳、台同胞人数及其家属户数在城乡分布的情况
第二十八章 社会风俗
-- 第一节 风俗
---- 一、婚嫁
------ 1.封建婚姻
------ 2.自由婚姻
---- 二、丧事
---- 三、祝寿
---- 四、添丁
---- 五、开店
---- 六、新居
---- 七、“偷青”
---- 八、历史习惯节日
------ 1.春节
------ 2.元宵节
------ 3.正月满
------ 4.清明节
------ 5.端午节
------ 6.乞巧节
------ 7.盂兰节
------ 8.中秋节
------ 9.重阳节
------ 10.冬至
---- 九、新节日
------ 1.元旦
------ 2.“三八”囡际妇女节
------ 3.“五一”国际劳动节
------ 4.中国青年节
------ 5.国际儿童节
------ 6.“七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
------ 7.“八一”建军节
------ 8.国庆节
------ 9.教师节
------ 10.植树节
-- 第二节 民间诸事
-- 第三节 庙会
-- 第四节 恶风陋习
---- 一、明娟暗妓
---- 二、赌博
---- 三、吸食鸦片烟
---- 四、盗匪小偷
---- 五、僮男婢女
---- 六、男子纳妾
---- 七、妇女守节
---- 八、穿耳缠足
-- 第五节 社会新风尚
-- 第六节 宗教
---- 一、基督教都城约老会
---- 二、天主教都城福音堂
-- 第七节 方言
-- 第八节 谚语
---- 一、口头谚语
---- 二、生产知识农谚
---- 三、生活农谚
---- 四、其他农谚(谚歌)
---- 五、写作谚语
-- 第九节 歇后语
第二十九章 人物
-- 第一节 历史名人
---- 何诚端
---- 谈文炳
---- 吴国泰
-- 第二节 革命烈士
---- 一、革命烈士英名录(附表)
---- 二、革命烈士简介
------ 廖翔仪
------ 钟世强
------ 谭熠
-- 第三节 著名人物
---- 一、民国时期
------ 1.省参议员
-------- 吴树勋
------ 2.县参议员
---- 二、建国后(都城地区)
------ 1.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 2.广东省第七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 3.肇庆市第七届人大代表
------ 4.县政协委员
------ 5.中共郁南县县委委员(都城镇)
------ 6.世界举重冠军
-- 第四节 知名人物
---- 一、能工巧匠
------ 张南记
------ 吴光记
------ 聂荣利
------ 曹二九
------ 梁南记
------ 苏萼记
------ 林荣记
------ 曾永记
------ 崔良记
---- 二、社会名医
------ 1.民国时期社会名医
-------- 卢月樵
------ 2.建国后社会名医
---- 三、建国后1988年底都城地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名录
-- 第五节 历年受县、地、省、国家奖励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名录
-- 第六节 九十岁以上长寿老人
---- 王慧英
---- 蔡贱妹
---- 李松荣
第三十章 附录
-- 第一节 典章、文献
---- 一、地方重要典章、文献辑存
------ 1.都城镇人民政府布告部份
------ 2.文献部份
---- 二、乡规民约选录
---- 三、奇闻轶事
---- 四、族谱辑存
---- 五、其他
-- 第二节 建国后历次政治、经济活动纪略
---- 一、“三反”、“五反”
---- 二、“镇反”运动
---- 三、“肃反”运动
---- 四、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五、整风和反右
------ 1.党内整风
------ 2.反右斗争
---- 六、整风整社运动
---- 七、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 九、揭批“四人帮”和工作重点转移
---- 十、拨乱反正
本志编纂始末
编后记
镇志领导组成员和编纂小组人员分工名录
再次勘误表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