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澄江镇的自然、政治、文化、经济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目录
封面
澄江志
图片
--
题词
--
澄江镇人民政府
--
澄江镇常政领导人
--
澄江镇全景
--
①塔南村
--
②兴国塔
--
③居民新村
--
④徐霞客纪念碑
--
⑤西门桥
--
⑥黄山公园
--
①环南路小学
--
②职工大学
--
③江苏南菁中学
--
④澄江镇老年公寓
--
⑤电视台
--
①纺织大厦
--
②澄江商场
--
③江阴百货大楼
--
④江阴人民医院
--
⑤城中菜场
--
⑥韮菜港轮渡
--
①无锡市海洋工程公司工程船
--
②江阴轮渡
--
③黄山港货场
--
④黄田港
--
⑤江阴船闸
--
①江阴钢厂炼钢
--
②印染厂
--
③江阴第二纺织厂
--
④江阴钢丝绳厂
--
⑤晶体管厂车间
--
⑥二纺织厂车间
--
⑦毛巾色织厂车间
--
⑧江阴船厂
--
①绿园村茄子
--
②江阴市乳品厂牛奶场
--
③黄田港村渔池
--
澄江镇部分奖旗奖杯
--
镇志编辑人员
--
①铁合金厂绮山牌75#硅铁
--
②铁合金厂绮山牌30A钛铁
--
③铁合金厂绮山牌55—A(B)钼铁
--
①江阴酿造厂金星牌花色组酱
--
②商业机械厂新星牌AW系列式和面机
--
③商机厂奖状
--
④油脂化工厂黄山牌二级菜籽油
--
江阴铸机械厂①②③④风雷牌S1118A混沙机
--
①钢绳厂江鹰牌轮胎用钢丝帘线
--
②钢绳厂银质奖
--
③江鹰牌航空钢丝绳
--
④钢绳厂两江牌胶带用镀锌钢丝绳
--
①江阴市纺织用品厂长江牌1511型自动棉织木梳
--
②纺织器材厂光明牌1511M.1515型侧板
--
③纺织器材厂光明牌1511M1515型打棒
--
④纺织器材厂奖状
--
①江阴市交通工程机械厂YEJ10C型绞挟式震动压路机
--
②江阴市自行车鞍座手闸厂鞍座
--
③鞍座厂奖状
--
①江阴棉纺织厂姣凤牌涤棉C66T/35C精梳25S纱
--
②江阴红星染织厂涤晴女式罩衫料
--
③江阴印染厂双天鹅牌纯棉印花平绒
--
④江阴棉纺织厂奖状
--
⑤江阴红星染织厂涤弹中长花呢
--
①江阴长江服装厂宝兰牌T/C衬衫
--
②江阴市毛巾色织厂月兔牌27058多色 提花面巾
--
③江阴纺织五金厂白猫牌打结刀
目录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章镇区
--
第一节位置境域
--
第二节建置沿革
--
第三节基层组织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形地貌
----
一、山丘
----
二、江河
--
第二节气候
----
一、四季
----
二、日照温度
----
三、霜、雪、降水
----
四、风
----
五、灾害性天气
--
第三节水文
----
一、水位
----
二、潮汐
----
三、地下水
--
第四节自然资源
----
一、耕地
----
二、生物
----
三、矿物
--
第五节自然灾害
----
一、旱灾
----
二、洪涝
----
三、风灾
----
四、雷击
----
五、雹灾
----
六、冻害
----
七、雪灾
----
八、虫灾
----
九、地震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规模
----
一、人口总量
----
二、人口密度
----
三、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构成
----
一、性别、年龄
----
二、婚姻状况
----
三、文化职业
----
四、民族、姓氏
--
第三节人口控制
----
一、计划生育
----
二、少生优育
第四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城垣
--
第二节市政建设
----
一、街路
----
二、桥梁
----
三、排水
----
四、防洪
----
五、虹桥新区开发
--
第三节公用事业
----
一、供水
----
二、供气供煤
----
三、路灯
----
四、公共交通
--
第四节园林绿化
----
一、园林
----
二、绿化
--
第五节房地产管理
----
一、房屋建设
----
二、房产管理
----
三、土地管理
--
第六节环卫环保
----
一、环境卫生
----
二、环境保护
第五章工业
--
第一节经济体制
----
一、私营企业
----
二、国营企业
----
三、集体企业
----
四、中外合资企业
--
第二节纺织工业
----
一、纺织
----
二、印染(砰布、整理)
----
三、针织
----
四、纺织用品
--
第三节机电冶金工业
----
一、机电
----
二、冶金
----
三、电子仪表
----
四、车船修造
----
五、船舶拆解
--
第四节化学建材工业
----
一、化学
----
二、建材
--
第五节轻工业
----
一、食品
----
二、印刷
----
三、陶瓷
----
四、皮革塑料
----
五、家具藤竹
--
第六节服装工业
--
第七节产品
----
一、产品种类
----
二、名优产品
--
第八节工厂选介
第六章 电力
--
第一节发电
----
一、公用发电
----
二、企业自备发电
----
三、潮汐发电
--
第二节供电
----
一、输电线路
----
二、配电线路
----
三、变电设施
--
第三节用电
----
一、用电结构
----
二、电价电费
----
三、用电管理
第七章 建筑业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技术装备
--
第三节技术力量
--
第四节管理
----
一、行业管理
----
二、施工管理
----
三、经营管理
第八章 交通运输
--
第一节港口船闸
----
一、港口
----
二、装卸
----
三、船闸
--
第二节陆路运输
----
一、公路
----
二、客运
----
三、货运
--
第三节水路运输
----
一、航道
----
二、客运
----
三、货运
----
四、渡航
--
第四节疏浚打捞养护
--
第五节经营企业及管理机构
第九章 邮政电信
--
第一节邮政
----
一、邮政机构
----
二、邮政业务
----
三、运输投递
--
第二节电信
----
一、电信机构
----
二、电信设备
----
三、电信业务
--
第三节邮电队伍
--
第四节业务收支
第十章 农林牧副渔
--
第一节粮油生产
----
一、面积产量
----
二、品种布局
--
第二节蔬菜生产
----
一、面积产量
----
二、品种
----
三、栽培技术
--
第三节禽畜饲养
----
一、家畜
----
二、家禽
--
第四节林木
----
一、育苗
----
二、竹木
----
三、茶果
----
四、江阴林场
--
第五节水产
----
一、养殖
----
二、捕捞
--
第六节土特产
第十一章商业
--
第一节私营、个体商业
--
第二节国营商业
----
一、商业局系统
----
二、物资局系统
----
三、粮食局系统
----
四、纺织品公司
----
五、外贸公司
----
六、农机公司
----
七、水产公司
----
八、医药公司
--
第三节集体商业
----
一、供销合作商业
----
二、市属商业
----
三、部门办商业
----
四、镇属商业
--
第四节商业网点
--
第五节商品购销
----
一、金属机电设备
----
二、煤炭
----
三、石油
----
四、木材
----
五、水产
----
六、蔬菜
----
七、针纺织品
----
八、日用百货
----
九、五金交电化工商品
----
十、南北杂货
----
十一、烟、酒、盐
----
十二、中西药
--
第六节对外贸易
--
第七节粮油供销
--
第八节集市贸易
--
第九节票证
--
第十节饮食服务业
----
一、饮食业
----
二、旅社、招待所
----
三、旅游业
----
四、理发业
----
五、浴室业
----
六、照相业
----
七、茶水业
第十二章财税
--
第一节财政
----
一、财政收入
----
二、财政支出
----
三、预算管理与财务监督
--
第二节税务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税
----
三、税务机构
第十三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一、典当钱庄
----
二、银行
----
三、信用合作社
----
四、保险公司
--
第二节货币
----
一、流通货币
----
二、货币比值
--
第三节金融业务
----
一、信贷
----
二、储蓄
----
三、利率
----
四、保险
----
五、公债和国库券
----
六、金银管理
--
第四节民间借贷
第十四章 工商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工商企业登记
----
三、市场管理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五、商标广告管理
--
第二节计量
----
一、管理机构
----
二、计量制度
----
三、计量管理
--
第三节物价
----
一、物价变化
----
二、物价管理
第十五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经济收入
----
一、城镇居民
----
二、城郊农民
--
第二节生活消费
----
一、消费结构
----
二、食品、燃料
----
三、衣着
----
四、日用品
----
五、居住
----
六、非商品性支出
--
第三节几种职业人员生活情况
第十六章党派社团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一、组织及活动
----
二、党委部门和群团设置
----
三、党员代表大会
----
四、党的建设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
第三节其他党派
----
一、中国民主同盟
----
二、中国民主建国会
----
三、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四节社会团体
----
一、工人组织
----
二、农民组织
----
三、青少年组织
----
四、妇女联合会
----
五、其他团体
第十七章政权
--
第一节晚清、民国时期政权机构
----
一、晚清时期
----
二、民国时期
--
第二节人民政府
----
一、政府机构
----
二、部门设置
----
三、基层组织
--
第三节人民代表大会
----
一、代表会议
----
二、选举
第十八章民政劳动
--
第一节社会福利
----
一、优抚安置
----
二、社会救济
----
三、劳动保养
----
四、福利设施
--
第二节婚姻登记
--
第三节信访
----
一、信访制度
----
二、信访处理
--
第四节劳动就业
----
一、劳动安置
----
二、职工精简下放
----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第十九章治安司法
--
第一节治安机构
--
第二节户籍管理
--
第三节社会治安
----
一、治保组织和治安工作
----
二、禁止鸦片、娼妓、赌博
----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对四类分子的改造
----
五、打击刑事犯罪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一、交通管理组织
----
二、维持交通秩序
----
三、处理交通事故
--
第五节消防
----
一、消防组织
----
二、消防设备
----
三、消防措施
----
四、重大火灾
--
第六节司法机构
--
第七节民事调解
--
第八节法制教育
第二十章军事
--
第一节黄山炮台
--
第二节兵力建制
--
第三节驻军
----
一、历代驻军
----
二、民国驻军
----
三、解放后驻军
--
第四节地方民间武装
----
一、地方部队
----
二、民间武装
--
第五节兵事录
----
一、抗倭
----
二、抗清守城战
----
三、抗英
----
四、太平军在江阴城
----
五、澄台兵变
----
六、乙丑兵灾
----
七、抗日战争
----
八、解放战争
--
第六节兵役
----
一、募兵制
----
二、征兵制
----
三、志愿兵役制
----
四、义务兵役制
----
五、预备役制
--
第七节民兵
----
一、民兵组织
----
二、训练演习
第二十一章教育
--
第一节官学、书院、学塾
----
一、官学
----
二、书院
----
三、学塾
--
第二节幼儿教育
--
第三节小学教育
--
第四节中等教育
--
第五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一、师范学校
----
二、卫生学校
----
三、农业学校
----
四、工商学校
--
第六节高等教育
--
第七节成人教育
----
一、扫除文盲
----
二、文化补习
----
三、职业培训
----
四、成人高等教育
--
第八节教师队伍
----
一、教师任用
----
二、教师进修培训
第二十二章科技
--
第一节科技机构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技普及
----
一、破除封建迷信
----
二、科技普及
----
三、科技咨询
--
第四节青少年科技活动
--
第五节科技成果
----
一、节能
----
二、部分科技成果
--
第六节镇科协
第二十三章文化
--
第一节文化设施
--
第二节文艺团体
----
一、剧社、剧团
----
二、评弹团
--
第三节群众文艺
----
一、文艺形式
----
二、文艺创作
--
第四节文物古迹
----
一、古遗址
----
二、古建筑
----
三、古墓葬
----
四、古碑刻
----
五、纪念地
----
六、其他
--
第五节新闻
----
一、新闻机构
----
二、广播
----
三、电视
----
四、报刊杂志
第二十四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
----
一、医疗机构
----
二、医疗设备
----
三、医疗队伍
----
四、医疗技术
--
第二节防疫
----
一、机构
----
二、主要传染病防治
----
三、公共卫生
--
第三节保健
----
一、机构
----
二、妇幼保健
----
三、学生保健
----
四、医疗保健
--
第四节中医
----
一、中医沿革
----
二、中医各科
----
三、中西医结合
--
第五节药政
第二十五章体育
--
第一节体育设施
--
第二节学校体育
----
一、幼儿体育
----
二、中小学体育
----
三、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
第三节城镇体育
第二十六章方言
--
第一节语音
----
一、声母
----
二、韵母
----
三、声调
--
第二节声韵拼合表
--
第三节语汇
----
一、分类词
----
二、惯用语
--
第四节语法例句
第二十七章歌谚传闻
--
第一节民间歌谣
--
第二节谚语
----
一、社会谚语
----
二、农谚
----
三、气象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四节故事传说
--
第五节名人轶事
第二十八章宗教民俗
--
第一节宗教
----
一、佛教
----
二、道教
----
三、天主教
----
四、基督教
--
第二节时令风俗
--
第三节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过三朝
----
三、做满月
----
四、丧葬
----
五、庆寿
----
六、上梁
----
七、乔迁
----
八、暖灶
--
第四节生活习俗
----
一、服饰
----
二、饮食
----
三、住房
----
四、交通
----
五、用具
----
六、发型
----
七、缠足
----
八、首饰
----
九、家庭
--
第五节社会陋习
--
第六节行业习俗
----
一、农业
----
二、手工业
----
三、运输业
----
四、渔业
----
五、商业
--
第七节文明新风
----
一、文明户楼
----
二、婚事新办
----
三、男子入赘
----
四、尊老爱幼
----
五、拾金不昧
----
六、助人为乐
----
七、相互照顾
----
八、关心五保老人
第二十九章人物
--
第一节人物传略
----
一、革命烈士传略
------
高仁山
------
陈唯吾
------
李维选
------
徐鸿英
------
宣灏
------
陶金良
------
袁永康
----
二、知名人士传略
------
徐晞
------
钱(錞)
------
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
------
杨名时
------
夏敬渠
------
曹毓瑛
------
蒋春霖
------
章琴若
------
钱以湘
------
夏静波
------
刘天华
------
刘半农
------
邢岛
------
郑觐文
------
曹家达
------
韩燮安
------
吴冠英
------
祝丹卿
------
王希玉
------
夏孙桐
------
六艺
------
夏诒霆
------
章以荣
------
徐再思
------
季和华
------
叶鼎洛
------
吴汀鹭
------
沙霞英
------
赵承嘏
------
薛晓升
------
章砚春
------
张庆孚
------
马泽人
------
章绳以
------
沙玉清
------
薛德焴
------
陈名珂
------
章巨膺
------
王念航
------
王先青
------
吴漱英
------
吴云山
------
陈石珍
------
朱佛定
------
刘北茂
------
邓仲和
------
俞筠蠲
------
何吉人
------
祝铨寿
------
钱默之
------
谢龙升
------
尤维祖
------
李绶章
--
第二节英名录
--
第三节人物表
----
一、各界人物
----
二、模范人物
第三十章杂记
--
第一节澄江镇名考
--
第二节荣誉奖励
--
第三节宗祠
--
第四节公祠
--
第五节庙宇
--
第六节奇闻异见
--
第七节大铁锚
后记
澄江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澄江镇志编纂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