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各类各级教育、教育研究、行政管理、国际交流与协作等。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2004年11月
目录
封面
浙江省教育志
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图片
--
北宋时始建的杭州府学,在州治之南子城通越门外南宋绍兴元年(1131)迁建至府城凌家桥东
--
始建于宋代的东阳县石洞书院遗址,右上方为朱熹题写的“石洞之门”摩石刻
--
朱熹为书院所题匾额
--
始建于宋代的缙去县独峰书院
--
清代龙泉县仁山书院旧址及书院匾额
--
清末杭州敷文书院
--
京师同文馆算学总教习、数学家,海宁县人李善兰(1811—1882)
--
清嘉庆浙江学政、巡抚,杭州诂经精舍创办者,江苏省仪征县人阮元(1764—1869)
--
近代教育家,长期主持诂经精舍的德清县人俞樾(1821—1907)
--
在省城杭州大力兴办近代新式学堂的杭州太守,福建省候官县人林启(1839一1900)
--
浙江省近代兴学先驱,经学家、教育家,瑞安县人孙诒让(1848—1908)
--
清宣统学务大臣、清末浙江教育总会首任会长、海盐县人张元济(1867—1959)
--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曾任绍郡中西学堂总理(校长)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山阴县人蔡元培(1868—1
--
近代教育家、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教务长,省立一师、省立四中、上虞私立春晖中学校长。浙江教育会会长,上
--
著名艺术教育家,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美术、音乐教师,平湖县人李叔同(弘一法师)(1880—1942)
--
曾任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监督,参与创办浙江私立体育专门学校的嘉兴人沈钧儒(1878—1963)
--
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浙江大学、北京大学校长的嵊县人马寅初(1882—1982)
--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教育部部长,中科院学部委员,曾任省立一师校长、教师的杭州市人马叙伦(1884—19
--
现代文学家、教育家、省立一师、省立四中、上虞私立春晖中学国文教师。上虞县人夏丐尊(1886—1946
--
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国立浙江大学)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余姚县人蒋梦麟(1886—1964)
--
中科院学部委员会、《共产党宣言》中文本最早翻译者,曾任省立一师教师、复旦大学教授的义乌县人陈望道(1
--
教育家,省立女子中学校长,渐江师范学院院长、教授,杭州大学教授、顾问,海宁县人郑晓沧(1892—19
--
著名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学部委员,杭州大学副校长、教授,绍兴县人陈建功(1893—1971)
--
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曾任浙江省地方自治专修学校校长的吴兴县人朱家骅(1893—1963)
--
现代教育理论家,余姚县人杨贤江(1895—1931)
--
乡村师范教育家,曾任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校长25年的诸暨县人金海观(1897—1971)
--
著名中国画画家,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宁海县人潘天寿(1896—1971)
--
艺术教育家、省立一师教师,桐乡县人丰子恺(1898—1975)
--
国立艺术院(浙江美术学院前身)首任院长、艺术教育家,广东省梅县人林凤眠(1900—1991)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长、艺术教育家,海宁县人沙可夫(1905—1961)
--
新中国浙江省教育斤首任厅长,鄞县人,沙文汉(张登)(1908—1964)
--
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教育家、中笠院学部委员、国立浙江大学校长,上虞县人竺可桢(1890—1974
--
浙江大学迁址至杭川老和山簏后新建的校阅慨貌
--
原杭州大学
--
原浙江农业大学校园
--
浙江工学院校园
--
温州大学图书馆
--
教务长经亨颐
--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教室一角
--
清宣统元年(1909)冬,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部分教员合影
--
浙江师范大学校园
--
浙江美术学院夜景
--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毕业、修业文凭/初级简易科毕业文凭
--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毕业、修业文凭/初级简易科修业文凭
--
由浙江省奉化县人编著、印行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的《初等小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全书198课,附
--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毕业、修业文凭/体操专修科毕业文凭
--
清末民初学堂(学校)使用的部分教科书
--
由勾章(今鄞县)人冯祖宪等5人于清咸丰十年(1860)编著,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印的,《英语
--
清宣统二年(1910)由宁波汲绠书局第三版印行的《初等小学浙江省地理教科书》,全书分上、下两编,计8
--
建于1930年的省立宁波中学教学楼
--
湖州中学学生在劳技课上进行电工操作
--
浙江省公安专科学校学生进行擒拿格斗练习
--
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外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
--
海宁市农业技术学校师生培育食用菌
--
宁波市江东区中心小学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
浙江中医学院老师给学生讲解人体经络
总序
序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篇学校教育制度
--
第一章古代学制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浙江的实施
--
第二章清末学制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浙江的实施
--
第三章民国学制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浙江的实施
--
第四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学制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浙江的实施
第二篇国学 州府县学 社学 书院 学塾
--
第一章国 学
----
第一节国子监
----
第二节太学
----
第三节宗学武学画学医学
--
第二章州府县学
----
第一节设置
----
第二节学额学官
----
第三节教学
----
第四节学舍经费
----
第五节管理
--
第三章社学
--
第四章书院
----
第一节设置
----
第二节生员 师席
----
第三节教学
----
第四节院舍 经费
----
第五节管理
--
第五章学塾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学童
----
第三节塾师
----
第四节教学
----
第五节管理
第三篇幼儿教育
--
第一章事业发展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立别与类型
--
第二章保育与教育
----
第一节任务与目标
----
第二节课程与教育活动
----
第三节教育方法与手段
----
第四节卫生与保健
----
第五节幼儿园管理
第四篇小学教育
--
第一章事业发展
----
第一节清末初创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教育任务课程设置教科书
----
第一节教育任务
----
第二节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科书
--
第三章智育实施
----
第一节教学秩序
----
第二节课堂教学
----
第三节课外学习与课外活动
----
第四节复式教学
----
第五节学业成绩考核
--
第四章德育实施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五章体育实施
----
第一节体育工作
----
第二节卫生工作
--
第六章劳动教育实施
----
第一节劳作科和手工劳动科
----
第二节勤工俭学活动
--
第七章重点小学
----
第一节设置
----
第二节要求和措施
--
第八章学校管理
----
第一节学校领导制度
----
第二节学校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篇中学教育
--
第一章事业发展
----
第一节清末兴起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教育任务课程设置教科书
----
第一节教育任务
----
第二节课程设置
----
第三节教科书
--
第三章智育实施
----
第一节教学秩序
----
第二节课堂教学
----
第三节课外活动
----
第四节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
----
第五节学业成绩考查
--
第四章德育实施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五章体育实施
----
第一节体育工作
----
第二节卫生工作
--
第六章劳动技术教育实施
----
第一节劳动技术教育
----
第二节勤工俭学活动
--
第七章学生
----
第一节学籍
----
第二节团体和组织
--
第八章重点中学
----
第一节设置
----
第二节任务
----
第三节措施
--
第九章学校管理
----
第一节学校领导制度
----
第二节管理机构与职责
----
第三节工作会议制度
第六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章事业发展
----
第一节清末实业教育
----
第二节民国时期职业教育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二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
第二节科类与专业
----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计划
----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节学生
----
第六节学校管理
--
第三章农职业教育
----
第一节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
第二节办学渠道与专业设置
----
第三节教学
----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节学生
----
第六节学校管理
--
第四章技工教育
----
第一节教育任务与培养目标
----
第二节工种(专业)设置
----
第三节教学
----
第四节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五节学生
----
第六节学校管理
第七篇特殊教育 民族教育
--
第一章特殊教育
----
第一节聋哑教育
----
第二节盲教育
----
第三节弱智教育
----
第四节工读教育
--
第二章民族教育
----
第一节事业发展
----
第二节政策措施
第八篇普通高等教育
--
第一章事业发展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院系和专业设置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三章教学工作
----
第一节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
第二节教材
----
第三节教学实验与教学实习
--
第四章德育工作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五章体育工作 卫生工作学生军训
----
第一节体育工作
----
第二节卫生工作
----
第三节学生军训
--
第六章科学研究工作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研究机构与队伍
----
第三节科研工作管理
----
第四节优秀科研成果
--
第七章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制度
----
第一节研究生教育
----
第二节学位制度的实施
--
第八章学 生
----
第一节入学
----
第二节在校期间费用
----
第三节毕业
--
第九章高校附属单位
----
第一节附属学校(堂)
----
第二节附属工厂
----
第三节附属农林场
----
第四节附属教学医院
----
第五节附属出版社
----
第六节附属生活服务机构
--
第十章学校管理
----
第一节领导体制
----
第二节组织机构与职能
第九篇师范教育
--
第一章普通中等师范教育
----
第一节事业发展
----
第二节培养任务与修业年限
----
第三节教学工作
----
第四节德育工作
----
第五节学生
----
第六节学校管理
--
第二章普通高等师范教育
----
第一节事业发展
----
第二节培养任务与专业设置
----
第三节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
----
第四节学生
----
第五节学校管理
--
第三章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在职培训
----
第一节小学教师在职培训
----
第二节中学教师在职培训
----
第三节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培训
----
第四节教师进修院校
----
第五节领导与管理
第十篇成人教育
--
第一章成人识字教育
----
第一节事业发展
----
第二节教育对象与扫盲标准
----
第三节教材与教法
--
第二章成人初、中等文化教育
----
第一节业余文化教育
----
第二节职业补习教育
----
第三节岗位技术(业务)培训教育
----
第四节专业技术教育
--
第三章成人高等教育
----
第一节职工高等教育
----
第二节干部高等教育
----
第三节高等学校函授教育
----
第四节广播电视高等教育
--
第四章 自学考试制度
----
第一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二节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
第十一篇教师
--
第一章队伍概况
----
第一节幼儿园、小学教师
----
第二节中等学校教师
----
第三节普通高等学校教师
----
第四节成人学校教师
--
第二章队伍管理
----
第一节任用权限
----
第二节资格检定与队伍整顿
----
第三节在职培训提高
--
第三章社会地位与工资福利待遇
----
第一节社会地位
----
第二节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二篇经费
--
第一章来源与渠道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支出与安排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三章管理与制度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第十三篇设施
--
第一章校舍场地
----
第一节校舍
----
第二节场地
--
第二章教育、科研装备
----
第一节图书资料
----
第二节仪器设备
----
第三节电教设备
----
第四节计算机设备
----
第五节体育场馆
--
第三章校办产业
----
第一节校办工厂
----
第二节校办农(林)场
----
第三节教学仪器生产
第十四篇教育研究教育报刊教育团体
--
第一章教育研究
----
第一节普通教育研究
----
第二节专业教育研究
--
第二章教育报刊
----
第一节综合性教育报刊
----
第二节学科专业性教育、教学期刊
----
第三节高等院校学报
--
第三章教育团体
----
第一节浙江省教育会
----
第二节教育研究会
----
第三节教育学(协)会
第十五篇 国际交流与协作
--
第一章派遣出国(境)留学生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管理
--
第二章接纳国(境)外留学生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章交流与合作
----
第一节教育交流
----
第二节教育合作
第十六篇行政管理
--
第一章管理体制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
第二章机构及职能
----
第一节省级机构
----
第二节市(地区)级机构
----
第三节县(市、区)级机构
----
第四节区、乡、镇政府
--
第三章教育督导
----
第一节清末时期
----
第二节民国时期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第十七篇人 物
--
第一章传 略
----
王充
----
徐伯珍
----
沈麟士
----
郑虔
----
杜醇
----
王开祖
----
石待旦
----
胡瑗
----
詹安
----
高闶
----
徐存
----
周行己
----
郑伯熊 郑伯英
----
薛季宣
----
唐仲友
----
舒磷
----
吕祖谦
----
陈傅良
----
杨简
----
陈亮
----
袁燮
----
叶适
----
吴崇福
----
何基
----
方逢辰
----
金履祥
----
任士林
----
许谦
----
程端礼
----
宋濂
----
徐一夔
----
方孝孺
----
王守仁
----
王畿
----
周汝登
----
沈国模
----
刘宗周
----
朱之瑜
----
黄宗羲
----
阮元
----
刘墩
----
李善兰
----
孙衣言
----
孙锵鸣
----
俞樾
----
孙熹
----
王棻
----
黄以周
----
林启
----
邵章
----
孙诒让
----
王慕兰
----
陈虬
----
夏震武
----
黄绍箕
----
吴作镆
----
萧文昭
----
韩清泉
----
陈黻宸
----
宋恕
----
夏曾佑
----
江北溟
----
陈汉章
----
黄宾虹
----
魏兰
----
刘绍宽
----
张元济
----
蔡元培
----
章炳麟
----
吴震春
----
郑在常
----
陈训正
----
徐锡麟
----
许璇
----
王国维
----
经亨颐
----
许炳垄
----
沈毅
----
李叔同
----
陈谦夫
----
徐一冰
----
鲁迅
----
姜琦
----
马寅初
----
蒋方震
----
袁心粲
----
邵斐子
----
祝文白
----
马叙伦
----
张之桢
----
姜丹书
----
夏丐尊
----
蒋梦麟
----
俞子夷
----
金嵘轩
----
刘鸿生
----
王(王进)
----
陈叔平
----
李培恩
----
何炳松
----
陆翰文
----
陈望道
----
陈布雷
----
竺可桢
----
张雪门
----
周炳琳
----
蒋伯潜
----
蔡曾祜
----
顾西林
----
郑晓沧
----
陈鹤琴
----
朱家骅
----
陈建功
----
方秉性
----
宋文翰
----
方豪
----
孟宪承
----
陆志韦
----
杨贤江
----
舒鸿
----
杜佐周
----
陈荩民
----
查开良
----
蓝台
----
晓梅
----
严致华
----
张印通
----
潘天寿
----
金海观
----
罗宗洛
----
方光焘
----
崔东伯
----
林汉达
----
朱洗
----
许绍棣
----
夏承焘
----
林风眠
----
倪贻德
----
张其昀
----
王国松
----
沙可夫
----
王谟显
----
叶常丰
----
王仁东
----
刘丹
----
龚宝荣
----
丁振麟
----
焦梦晓
----
洪道南
----
章月华
----
吴阿松
----
胡华
----
于子三
----
郭威龙
----
赵建波
--
第二章名 录
----
第一节历朝国子监祭酒、司业中的浙江籍人士
----
第二节历朝浙江籍状元和进士
----
第三节民国以来历任教育部部长(副部长)中的浙江籍人员
----
第四节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的浙江籍教育人士
----
第五节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的浙江籍教育人士
专记(一)近代以来浙江教育界爱国民主运动记略
专记(二)浙江省老年教育事业
索 引
编纂始末
出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