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校志第二卷(东北工学院卷)下册(1988.1~1993.3

东北大学校志第二卷(东北工学院卷)下册(1988.1~1993.3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1988年5月,辽宁省教育委员会在黑山召集全省65所高校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高校办公室的性质、任务。会议认为:高等学校的校(院)办公室。是协调与综合学校内部各单位间的关系与工作的职能部门,是院校领导的参谋与助手,是学校的对外窗口。根据这次会议的精神,院办公室制定了自己的职责范围及岗位责任。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院办的主要任务是:协助院长协调院内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综合其工作,以强化工作效率;组织起草学院长远规划、学年或学期的工作计划、全院性文件并制订与汇总全院各种规章制度、工作总结、专题报告等;负责组织与外院校、外地区之间的交往、协作并建立与校友的联系;负责文秘及印信管理、邮报收发、信访及统计工作和院长指定的其它工作。

内容时限: 1988-1993

出版时间: 1998年07月

目录

封面
东北大学校志
东北大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目录
第一篇 组织机构
-- 第一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院办公室
---- 第二节 教务处
---- 第三节 科研处
---- 第四节 人事处
---- 第五节 学生工作处
---- 第六节 总务处
---- 第七节 基建处
---- 第八节 设备处
---- 第九节 产业办公室
---- 第十节 外事处
---- 第十一节 财经处
---- 第十二节 公安处
---- 第十三节 离退休管理处
---- 第十四节 审计室
---- 第十五节 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 第二章 业务机构
---- 第一节 图书馆
---- 第二节 档案馆
---- 第三节 出版社
---- 第四节 计算中心
---- 第五节 电教中心
---- 第六节 材料测试中心
---- 第七节 表面加工技术研究所
---- 第八节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 第九节 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 第十节 劳动服务公司
---- 第十一节 医院
---- 第十二节 政策研究室
---- 第十三节 院志办公室
-- 第三章 系(部)机构
---- 第一节 矿业类系
---- 第二节 冶金类系
---- 第三节 机电类系
---- 第四节 理科类系(部)
---- 第五节 文科类系(部)
-- 第四章 院级委员会、领导小组
---- 第一节 院学术委员会
---- 第二节 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 第三节 院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
---- 第四节 院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
---- 第五节 靳树梁基金委员会
---- 第六节 专家委员会
---- 第七节 保密委员会
---- 第八节 院级领导小组
---- 第九节 民主联席会
-- 第五章 党委组织机构
---- 第一节 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二节 党委办公室
---- 第三节 组织部
---- 第四节 宣传部
---- 第五节 统战部
---- 第六节 人民武装部
---- 第七节 党政合署办公各部
---- 第八节 党校
第二篇 专业设置
-- 第一章 地矿类专业
---- 第一节 地质矿产勘察专业
---- 第二节 采矿工程专业
---- 第三节 矿井建设专业
---- 第四节 选矿工程专业
-- 第二章 材料类专业
---- 第一节 钢铁冶金专业
---- 第二节 有色金属冶金专业
---- 第三节 冶金物理化学专业
---- 第四节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
---- 第五节 金属压力加工专业
---- 第六节 粉末冶金(复合材料)专业
---- 第七节 金属物理专业
-- 第三章 机械类专业
----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专业
---- 第二节 机械设计及制造专业
---- 第三节 铸造专业
---- 第四节 矿业机械专业
---- 第五节 冶金机械专业
---- 第六节 流体传动及控制专业
---- 第七节 真空技术及设备专业
-- 第四章热能类专业
---- 热能工程专业
-- 第五章电气类专业
---- 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 第六章电子类专业
---- 第一节 无线电技术(通讯工程)专业
---- 第二节 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专业
---- 第四节 工业自动化仪表专业
-- 第七章 管理工程类专业
---- 第一节 工业管理工程专业
---- 第二节 物资管理工程专业
---- 第三节 安全工程专业
-- 第八章 财经类专业
---- 第一节 会计学专业
---- 第二节 统计学专业
-- 第九章 政法类专业
----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 第十章 应用理科类专业
---- 第一节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
---- 第二节 应用物理学(光电技术)专业
---- 第三节 应用化学学(工业分析)专业
-- 第十一章 辽宁分院专业设置
-- 第十二章 秦皇岛分院专业设置
第三篇 教学工作
-- 第一章 教学管理
---- 第一节 管理制度
---- 第二节 学风建设
---- 第三节 计算机管理
-- 第二章教学改革
---- 第一节 人才培养新模式
---- 第二节 教学计划的调整
---- 第三节 英语系列课建设
---- 第四节 实验教学改革
---- 第五节 奖励措施
-- 第三章 教学基础建设
---- 第一节 专业建设
---- 第二节 课程建设
---- 第三节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第四章 教材建设
---- 第一节 教材工作的组织领导
---- 第二节 教材的编审和奖励
---- 第三节 教材规划和教材研究
---- 第四节 教材发行工作
-- 第五章 体育教学
----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与科研
---- 第二节 体育运动会和体育代表队
-- 第六章 军事教学
---- 第一节 军训
---- 第二节 军事理论课
第四篇 科学研究
-- 第一章 科研管理与组织
---- 第一节 "七五”规划实践结果
---- 第二节 "八五”科研规划
---- 第三节 科研组织及科研队伍
-- 第二章 科研项目及成果
---- 第一节 科研项目
---- 第二节 科研成果
---- 第三节 专利管理与申请
---- 第四节 科技服务
-- 第三章 学术活动
---- 第一节 校内学术活动
---- 第二节 科协及其所属团体
---- 第三节 公开发表论文统计
---- 第四节 学术刊物
-- 第四章 科研经费
---- 第一节 科研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 第二节 几种优惠办法
---- 第三节 科研经费管理
第五篇 研究生教育
-- 第一章 机构设置
---- 第一节 研究生院
---- 第二节 系级机构
---- 第三节 研究生院分部
-- 第二章 学科与导师
---- 第一节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点)
---- 第二节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硕士点)
---- 第三节 重点学科与实验室
-- 第三章 研究生的培养
---- 第一节 层次和类塑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四章 研究生管理
---- 第一节 招生与分配工作
---- 第二节 学籍管理与奖惩
---- 第三节 思想教育
第六篇 成人高等教育
-- 第一章 成人高教的构成
---- 第一节 成人教育学院
---- 第二节 冶金部继续教育中心
---- 第三节 职工高等教育
-- 第二章 夜大学
---- 第一节 办学层次与专业设置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第三节 管理工作
-- 第三章 函授大学
---- 第一节 函授部与函授站
---- 第二节 专业设置与教学计划
---- 第三节 函授站的建设和教学管理
---- 第四节 财务管理
-- 第四章 继续工程教育
---- 第一节 办学方针和教育形式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第三节 继续工程教育管理
---- 第四节 继续教育研究
-- 第五章 职工高等教育
-- 第六章 其它形式成人教育
---- 第一节 专业证书教育
---- 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三节 大学后继续教育
第七篇 学生工作
-- 第一章 招生工作
---- 第一节 招生政策
---- 第二节 招生组织和招生宣传
---- 第三节 新生质量
--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一节 教育内容
---- 第二节 教育组织和形式
-- 第三章 日常管理
---- 第一节 学籍管理和品德管理
---- 第二节 奖惩管理
-- 第四章 毕业分配
---- 第一节 分配政策与办法
---- 第二节 毕业生的数量与质量
---- 第三节 校友会
第八篇 教学科研设施
-- 第一章 图书、情报资料
---- 第一节 馆藏建设
---- 第二节 文献利用与服务
---- 第三节 现代技术管理
---- 第四节 参考咨询和情报服务
---- 第五节 学术活动与馆际协作
-- 第二章 档案工作
---- 第一节 人事档案
---- 第二节 文书、财务档案
---- 第三节 科技档案
-- 第三章 实验窒
---- 第一节 实验室建设
---- 第二节 实验室管理
---- 第三节 实验室管理工作评估
-- 第四章 仪器设备
---- 第一节 教学科研设备
---- 第二节 仪器设备管理
---- 第三节 大型设备管理
---- 第四节 器材管理
-- 第五章 世界银行贷款项目
---- 第一节 设备购置
---- 第二节 人员培训
---- 第三节 "Ⅱ大”项目进展概况
-- 第六章 世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
---- 第一节 重点实验室建设
---- 第二节 重点实验室管理
第九篇 国际交往
-- 第一章 外事管理及外宾接待
---- 第一节 外事工作管理
---- 第二节 外籍专家和教师
---- 第三节 来访学者
-- 第二章 国际学术交流
---- 第一节 院校(所)际协作
---- 第二节 院教育建设基金会
---- 第三节 合作科研
---- 第四节 外国留学生
-- 第三章 讲学、留学
---- 第一节 出国讲学、进修
---- 第二节 东工与“阿大”人员交流
---- 第三节 出国留学生
第十篇 人事工作
-- 第一章 教师管理
---- 第一节 师资概况
---- 第二节 师资培养提高
---- 第三节 师资管理
-- 第二章 干部管理
---- 第一节 干部来源
---- 第二节 干部的培养与提高
---- 第三节 干部的任免与调动
---- 第四节 干部的考察与考核
---- 第五节 干部外援
-- 第三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人员编制
---- 第二节 职工队伍结构
---- 第三节 人员调配
---- 第四节 离退休工作
---- 第五节 奖惩
---- 第六节 委员会与小组
-- 第四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管理
---- 第二节 津贴、补贴
---- 第三节 奖金
---- 第四节 困难补助
第十一篇 财会工作
-- 第一章 财会管理体制与制度
---- 第一节 管理体制
---- 第二节 管理制度
-- 第二章 资金管理
---- 第一节 资金来源与运用效果
---- 第二节 财务计划、预算与决算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第四节 基本建设投资
---- 第五节 科研经费
---- 第六节 学院基金
---- 第七节 贷款、捐赠、集资
-- 第三章 财产、物资管理
---- 第一节 固定资产概况
----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分类与管理
---- 第三节 材料核算与管理
第十二篇 后勤工作
-- 第一章 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房屋建筑
---- 第二节 给排水、煤气、供电、电话
---- 第三节 供暖
---- 第四节 房屋维修
-- 第二章 房产管理
---- 第一节 房产分配与调整
---- 第二节 房产使用中的管理与服务
-- 第三章 伙食管理
---- 第一节 食堂、炊管队伍及装备
---- 第二节 伙食管理
---- 第三节 伙食服务与综合经营
-- 第四章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
---- 第一节 医护人员与医疗设备
---- 第二节 医疗保健工作
---- 第三节 公费医疗改革
---- 第四节 爱国卫生与环境保护
---- 第五节 计划生育工作
-- 第五章 其它总务管理
---- 第一节 汽车队管理
---- 第二节 托幼工作
---- 第三节 招待所
---- 第四节 经费承包管理
第十三篇 党群工作
-- 第一章 党务工作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党员教育
---- 第三节 宣传工作
---- 第四节 统战工作
---- 第五节 纪检工作
---- 第六节 学生军训
-- 第二章 群团工作
---- 第一节 工会工作
---- 第二节 教工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学生会、研究生会
---- 第五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与台胞、台眷联谊会
---- 第六节 满族联谊会、回族联谊会、朝鲜族联谊会
-- 第三章 民主党派
---- 第一节 民盟东工委员会
---- 第二节 九三学社东工委员会
第十四篇 校办产业
-- 第一章 校办产业的发展及其管理
---- 第一节 校办产业的兴起
---- 第二节 管理体制及制度
---- 第三节 校办产业管理委员会
---- 第四节 经济技术开发总公司
-- 第二章 校办企业
---- 第一节 软件研究与开发中心
---- 第二节 设备诊断技术联合开发中心
---- 第三节 自动化研究中心
---- 第四节 干燥技术研究所
---- 第五节 劳动服务公司
---- 第六节 机械厂
-- 第三章 联办企业
---- 第一节 东北航空联合服务公司
---- 第二节 沈阳东政高新技术实业公司
---- 第三节 沈阳科技机械工业技术研究所
---- 第四节 新民幕墙玻璃厂
---- 第五节 海城金属波纹管厂
-- 第四章 中外合资企业
---- 第一节 沈阳东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第二节 沈阳维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第三节 沈阳东洋异型管有限公司
---- 第四节 东工阿尔派音软件研究所
---- 第五节 沈阳日汇电子实业有限公司
---- 第六节 沈阳三联特种磁性材料有限公司
---- 第七节 沈阳东联冶金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第八节 中俄华佗合营企业
第十五篇 分院
-- 第一章 秦皇岛分院
---- 第一节 地理位置及管理机构
---- 第二节 教学与科研工作
---- 第三节 人事与学生工作
---- 第四节 后勤工作
-- 第二章 辽宁分院
---- 第一节 办学模式和管理体制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第三节 教学条件管理
---- 第四节 学生工作
-- 第三章 撤销的分院
---- 第一节 抚顺分院
---- 第二节 鞍山分院
---- 第三节 长春分院
---- 第四节 白银分院
---- 第五节 营口农村分院
---- 第六节 沈阳分院
人物篇
-- 丁修堃
-- 卫之
-- 于纯让
-- 马龙翔
-- 马兆臣
-- 王师
-- 王太明
-- 王文忠
-- 王光兴
-- 王启义
-- 王延隆
-- 王英敏
-- 王明恕
-- 王泳嘉
-- 王常珍
-- 王铭勋
-- 牛犇
-- 牛成俊
-- 艾禄
-- 白光润
-- 卢英林
-- 宁宝林
-- 冯建忠
-- 田春芳
-- 丘继存
-- 左耀先
-- 刘亮
-- 刘之洋
-- 刘永信
-- 刘世贵
-- 刘庆国
-- 刘积仁
-- 刘春芝
-- 刘致信
-- 刘桂兰
-- 毕克桢
-- 毕梦林
-- 关广岳
-- 关绍宗
-- 齐书聪
-- 孙立刚
-- 孙金治
-- 许允元
-- 成心德
-- 安华
-- 李导
-- 李士彬
-- 李正修
-- 李玉娟
-- 李华天
-- 李规华
-- 李荣久
-- 李纯甫
-- 李造鼎
-- 李树森
-- 李殷泰
-- 李德祥
-- 杨乃恒
-- 杨文恭
-- 杨佩祯
-- 杨宗山
-- 张立吾
-- 张成祥
-- 张宏勋
-- 张树林
-- 张绍先
-- 张清涟
-- 张嗣瀛
-- 吴健
-- 吴锦
-- 吴庆龄
-- 佟冬
-- 佟杰新
-- 佟导秀
-- 陈永贤
-- 陈炳辰
-- 陈昌曙
-- 沙滢
-- 汪之力
-- 苏士权
-- 邱竹贤
-- 连法增
-- 沈洪涛
-- 芮树森
-- 杜鹤桂
-- 陆钟武
-- 肖泽强
-- 周广有
-- 周士昌
-- 周自定
-- 庞文华
-- 郎世俊
-- 郑焕文
-- 林韵梅
-- 姚广春
-- 姚天顺
-- 姚玉泉
-- 闻邦椿
-- 闻德明
-- 萎永林
-- 篓永清
-- 柳文
-- 柳运光
-- 胡永翔
-- 施廷藻
-- 费寿林
-- 荣恒山
-- 郝屏奋
-- 徐灏
-- 徐小荷
-- 徐心和
-- 徐世铮
-- 高广平
-- 高景芝
-- 柴天佑
-- 顾兴源
-- 栾瑰馥
-- 贾蕴愚
-- 梁志德
-- 梁连科
-- 曹云凤
-- 阎沛霖
-- 阎振棨
-- 商立敬
-- 康敏庄
-- 蒋仲乐
-- 蒋尊贤
-- 彭达
-- 彭兆行
-- 彭庆霁
-- 曾梅光
-- 谢绪恺
-- 董桂林
-- 靳树梁
-- 籁祖涵
-- 解世俊
-- 窦士学
-- 蔡春源
-- 赫冀成
-- 潘德惠
-- 樊邯生
-- 霍遇吾
-- 冀春霖
附录
-- 重要文件选编
---- 一、上级重要文件选编
---- 二、本院重要文件选摘
-- 名表
---- 一、教授(舍相当职称的其他系列人员)名表
---- 二、副教授名表
---- 三、高级工程师(含除副教授外其它系列相当职称人员)名表
---- 四、教务长名表
---- 五、总务长名表
---- 六、秘书长名表
---- 七、副总会计师名表
---- 八、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九、历届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历届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一、历届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二、历届全国政协委员名表
---- 十三、历届辽宁省政协委员名表
---- 十四、历届沈阳市政协委员名表
---- 十五、历届区政协委员名表
---- 十六、历届出席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七、历届出席中国共产党辽宁省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八、历届出席中国共产党沈阳市代表大会代表名表
---- 十九、历史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委员名表
---- 二十、历史中国共产党沈阳市委委员名表
---- 二十一、历届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名表
---- 二十二、历届中国民主同盟辽宁省委员名表
---- 二十三、历届中国民主同盟沈阳市委员名表
---- 二十四、历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名表
---- 二十五、历届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名表
---- 二十六、历届九三学社沈阳市委员名表
---- 二十七、外籍教师名表
-- 几种委员会名单
---- 一、历届中共东北工学院委员会委员名单
---- 二、历届纪委(监委)委员会名单
---- 三、历届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名单
---- 四、历届中国民主同盟东工基层委员会委员名单
---- 五、历届九三学社东工基层委员会委员名单
---- 六、历届系(部)级各类委员会(组)成员名单
-- 几个主要时期院行政机构设置表
-- 历年招生人数统计表
-- 重要勘误
-- 编辑记事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