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教育志

晋州市教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记述晋州市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力求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的统一,以达“存史、资治、教化”的目的。 二、本志对各级各类教育均追述其始,重点记述1904年以来的教育,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详,下限止于1997年,个别记述超出时限。

出版时间: 2001年08月

目录

封面
晋州市教育志
凡例
本志重要名称对照
晋州市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晋州市教育志编纂人员名单

图片
-- ①1993年3月12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视察晋州市教育并题词。
-- ②1993年6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孙启孟(右一)视察晋州市职教中心
-- ④1993年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察晋州市职教中心
-- 校门
-- 校长 李佩卿
-- 副校长 郝治平
-- 教职工合影
-- 副校长 钟景星
-- 20世纪50年代,县办中学仿苏式教室
-- 晋州市第一中学科技楼
-- 语音室
-- 实验教学
-- 魏征路小学 教学楼
-- 音乐课
-- 和平路小学 多媒体阶梯教室
-- 微机室
-- 荣誉附图
-- 和平路小学 教研活动
-- 三中 写生课
-- 相邱小学 语文电教课
-- 吕冢庄小学民乐小组
-- 东卓宿镇中小学生在杨岭梅烈士墓前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 实验小学 红领巾一条街活动
-- 晋州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入场式
-- 体校
-- 1997年中小学生艺术节开幕式
-- 迎香港回归 百米画卷
-- 二幼 小歌手
-- 实验小学合唱团
-- 二幼 丑小鸭
-- 和平路小学 小兵学艺
-- 一幼 春宵娃娃乐
-- 晋州镇中 春天的故事
-- 实验小学 小天鹅之死
-- 魏征路小学 诗朗颂
-- 盲聋哑学校 好日子
-- 实验小学 腰鼓队
-- 一幼 斗牛士
-- 美术作品展
-- 1989年3月,全国金钥匙盲童教育计划研究中心副主任曹国辉(左一)、地教委陈永志(左二)看望盲童并了
-- 1997年,新落成的盲哑教学楼
-- 盲聋哑学校 语训室
-- 西李家庄 幼儿活动
-- 二幼 综合楼
-- 一幼 排练
-- 晋州市职业技术中学 汽车原理课
-- 周家庄乡中学毕业生参观乡镇企业
-- 晋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电子课
-- 北辛庄 小学生学果树剪枝
-- 《晋州市教育志》专家评稿会合影
-- 晋州市学校分布图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官学 私学 书院
-- 第一节 官学
-- 第二节 私学
---- 一 家塾
---- 二 社学
---- 三 义学
---- 四 学馆
-- 第三节 书院
---- 附:晋州重修庙学记
---- 重修文庙记
---- 晋州重修儒学明伦堂记
---- 卧碑文
---- 重修晋州学记
---- 湘殷书院碑记
---- 重修晋州文庙碑记
---- 重修晋县文庙纪事碑(文)
第二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 保教
---- 一 保育
---- 二 教养
-- 第二节 管理
---- 一 行政管理
---- 二 师资
---- 三 经费
---- 附:幼儿园选介
------ 晋州市第一幼儿园
------ 晋州市第二幼儿园
------ 西李家庄幼儿园
------ 吕家庄幼儿园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 德育
-- 第四节 体育 卫生
---- 一 体育
---- 二 卫生
-- 第五节 美育
-- 第六节 劳动教育
---- 附:小学选介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育英学校
------ 河头村小学
------ 安家庄小学
------ 北魏家口小学
------ 周头小学
------ 周家庄小学
------ 北辛庄小学
------ 相邱小学
------ 晋州市实验小学
------ 晋州市魏征路小学
------ 晋州市和平路小学
第四章 中等教育
-- 第一节 普通中学
---- 一 学制
---- 二 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三 德育
---- 四 体育 卫生
------ (一)体育
------ (二)卫生
---- 五 美育
---- 六 劳动教育
------ 附:普通中学选介
-------- 晋州市第一中学
-------- 晋州市第二中学
-------- 晋州市第三中学
-------- 晋州市第四中学
-------- 晋州市第五中学
-------- 晋州镇中学
-------- 陈家庄乡中学
-- 第二节 农、职业中学
---- 一 学制 专业 课程
---- 二 升学 就业
------ 附:学校简介
-------- 晋州市职业技术中学
-------- 晋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 第三节 师范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学校 技工学校
---- 一 学制与专业设置
---- 二 教育成果
---- 附:学校简介
------ 晋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 晋州市劳动技工学校
------ 晋州市业余体育学校
第五章 特殊教育
-- 简况
-- 附:晋州市盲聋哑学校简介
-- 为盲童奉献出真诚的爱
第六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职业及初等教育
---- 一 农民教育
------ (一)扫盲
------ (二)技术教育
---- 二 干部教育
---- 三 职工教育
---- 附:学校选介
------ 中共晋州市市委党校
------ 东宿乡技校
------ 周家庄乡技校
------ 马于镇果林班
-- 第二节 中、高等教育
---- 一 中等教育
---- 二 高等教育
------ (一)电大
------ (二)自学考试
------ (三)其他
---- 附:学校选介
------ 晋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晋州市分校
第七章 教育研究
-- 第一节 教学研究
-- 第二节 教育思想传播
---- 附:课堂常规
---- 中小学教学常规
---- 中小学课堂常规
---- 小学生学习常规
---- 中学生学习常规
---- 中小学学校教研常规
---- 中小学教师教学六项基本功标准
---- 关于启发式教学法
----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 从整体入手教给学生观察的规律
---- 在“导”中培养能力
---- 教给学生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第八章 教师
-- 第一节 任用与培养
---- 一 任用
---- 二 培养
------ (一)小学教师
------ (二)中学教师
-- 第二节 待遇
---- 一 政治地位
---- 二 工资福利
------ (一)工资
------ (二)福利
-- 第三节 职责与职业道德
-- 第四节 民办教师与代课教师
---- 一 民办教师
------ (一)劳动报酬
------ (二)转正
---- 二 代课教师
------ (一)劳动报酬
------ (二)转正
第九章 人才输送
-- 第一节 人口文化素质
-- 第二节 人才输送
第十章 教育行政
-- 第一节 领导管理体制
---- 一 行政体制
------ (一)县(市)级
------ (二)区、乡(公社)级
------ (三)其它
---- 二 学校管理体制
---- 附:晋县教育局关于普通中学校长、处室主任及班主任职责的规定
-- 第二节 招生与考试
---- 一 小学
---- 二 中等学校
------ (一)普通中学
------ (二)农、职业中学
------ (三) 中技 中专
---- 三 高等院校
-- 第三节 教育经费
---- 二 管理与使用
-- 第四节 教育设施
---- 一 校舍
---- 二 校园
---- 三 设备
-- 第五节 勤工俭学
---- 附:晋州市第三中学印刷厂简介
---- 《教育通讯》总第10期
---- 对我县县办学校实行编制与工资总额挂钩办法的调查
第十一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三节 学生会
-- 第四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 第五节 教育工会
---- 附:普通中学工会主席职责
第十二章 教育人物
-- 第一节 传略
---- 赵冬曦
---- 杨亶骅
---- 杨亶骐
---- 苑世亨
---- 吕帮栋
---- 王荫棠
---- 李翰如
---- 杨奉冈
---- 张文炳 张宗堂 刘顺龙
---- 赵敏斋 陈俊卿
---- 郭傻瓜
---- 陈华国
---- 彭耀龙
---- 袁子和
---- 冯荫槐
---- 刘煜乎
---- 安兆歧
---- 崔继隆
---- 苑守智
---- 张春慧
---- 李成功
---- 李固安
---- 张祯
---- 赵玺
---- 张燕著
---- 褚运通
-- 第二节 简介
---- 刘选三
---- 王西岳
---- 孟序之
---- 管兆祺
---- 刘国正
---- 李光宇
---- 张英
---- 李永刚
---- 刘锡瑾
---- 张东海
---- 刘湘英
---- 曹家祚
---- 张志卿
---- 高志昌
---- 牛树业
---- 尚信昌
---- 杨玉璞
---- 刘之瑞
---- 刘秀梅
---- 王宗义
---- 李少华
---- 白明京
---- 薛英信
-- 第三节 名表 名录
重要文件辑存
-- 晋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教育改革的报告
-- 中共晋县县委、晋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中小学划归社、队办后教师的考核、招聘和管理试行办法
-- 晋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筹集中小学教育资金的意见
-- 晋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
-- 晋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的规定
附录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