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包括区划与土地人口、土地制度、土地开发利用和建设、土地管理等篇。
内容时限:
0000-1994
目录
封面
建湖县土地志
《建湖县土地志》验收鉴定意见
《建湖县土地志》验收鉴定委员会名单
建湖县土地志编纂委员会
序一
序二
凡例
概述
图片
--
建湖县政区图
--
建湖县地形图
--
建湖县土壤分布图
--
建湖县土地利用村镇建设现状图
--
县城改造后的向阳路新貌
--
县国土管理局办公楼
--
县国土管理局档案楼
--
县城老街改造工程
--
县城湖中路农贸市场
--
高作土地管理所
--
江苏省国土局评定建湖国土局为先进单位
--
江苏省国土局、档案局评定建湖土地档案管理为一级标准
--
省级土地管理先进单位——恒济乡
--
1996年6月全县土地管理及耕地保护工作会议场景
--
“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参加,前二人为县委书记肖兰英,县长刘长表
--
县公安、法院、土管部门联合执法,在裴刘乡拆除违法建筑
--
黄沙港林带
--
昔日荡滩草地,今日荷藕溪田
--
低产田改造成高产方
--
旅游胜地九龙口一角
--
修复后的朦胧古塔
--
珍稀树种——五谷树
--
上右为市国土局副局长吴雨晴,上左为县国土局局长刘玉标
--
《建湖县土地志》编委成员及工作人员合影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篇土地自然概况
--
第一章地质地貌
----
第一节地质
------
一、地质构造
------
二、地质属性
----
第二节地貌
------
一、陆地成因
------
二、地貌分类
--
第二章土壤
----
第一节土壤种类
------
一、土类
------
二、亚类
------
三、土属
------
四、土种
------
五、变种
----
第二节土壤分布
------
一、串场河以东沿海区
------
二、沿冈东高脊区
------
三、中部低平田区
------
四、西部高平田区
------
五、沿荡区
----
第三节土壤特征
------
一、壤质盐性土属
------
二、油泥土属
------
三、红沙土属
------
四、淀浆土属
------
五、缠泥土属
------
六、勤泥土属
------
七、乌泥土属
------
八、覆盖勤泥土属
------
九、烘泥土属
------
十、草渣土属
------
十一、岗沙土属
------
十二、壤性潮盐土属
----
第四节土地评级
--
第三章水域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塘荡
------
一、塘荡概况
------
二、塘荡面积
----
第三节水文特征
------
一、水文状态
------
二、水文要素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四季特征
------
一、冬季
------
二、春季
------
三、夏季
------
四、秋季
----
第二节气象要素
------
一、气温
------
二、日照
------
三、风
------
四、降水
------
五、蒸发
------
六、地温
------
七、霜与霜冻
----
第三节自然灾害
------
一、洪涝
------
二、干旱
------
三、潮灾
------
四、蝗灾
------
五、台风、龙卷风
------
六、冰雹
------
七、寒潮
------
八、地震
--
第五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水利资源
------
一、天落水
------
二、地表水
------
三、地下水
------
四、外来水
----
第二节气候资源
----
第三节生物资源
------
一、植物资源
------
二、动物资源
第二篇区划与土地人口
--
第一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明清区划
----
第二节民国区划
------
一、建县前区划
------
二、建县后区划
----
第三节建国后区划
--
第二章土地与人口
----
第一节土地面积
----
第二节人口土地承载力
第三篇土地制度
--
第一章土地所有制
----
第一节私有制
------
一、封建地主所有制
------
二、农民所有制
------
三、公产
----
第二节公有制
------
一、集体所有制
------
二、国家所有制
--
第二章土地使用制度
----
第一节私有经营
------
一、租佃
------
二、农民自种
----
第二节集体经营
------
一、土地私有、入社经营
------
二、土地集体所有、集体经营
------
三、家庭联产承包
------
四、合作承包土地经营
----
第三节城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
------
一、旧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
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
------
三、国有土地有偿划拨
--
第三章土地税费
----
第一节赋税
------
一、田赋、农业税
------
二、农业特产税(农林特产税)
------
三、耕地占用税
------
四、房产税
------
五、土地使用税
------
六、契税
----
第二节土地管理费
------
一、征(拨、使)用土地管理费
------
二、土地登记费
------
三、非农用土地有偿使用费
------
四、土地荒芜费
------
五、土地复垦保证金
------
六、临时用地管理费
------
七、土地权属和用途变更费
------
八、土地增值费
------
九、砖瓦窑厂土地管理费和黄沙资源管理费
第四篇土地开发利用和建设
--
第一章土地开发
----
第一节土地演变
----
第二节废灶兴垦
----
第三节荒地开发
----
第四节荡滩开发
----
第五节荒水开发
--
第二章土地利用
----
第一节农业用地
------
一、耕地利用
------
二、林地利用
------
三、园地利用
------
四、水域利用
----
第二节交通用地
----
第三节城镇用地
------
一、县城用地
------
二、乡镇用地
----
第四节村庄用地
----
第五节其它用地
------
一、工矿用地
------
二、特殊用地
--
第三章农田建设
----
第一节兴修水利
------
一、河道疏浚
------
二、沟渠整治
------
三、圩堤建筑
------
四、降水降渍
----
第二节改良土壤
------
一、沤改旱
------
二、旱改水
------
三、种植绿肥
------
四、秸草还田
------
五、科学换茬
第五篇土地管理
--
第一章地籍管理
----
第一节地籍调查
------
一、一般清丈
------
二、全面详查
----
第二节登记发证
----
第三节资料入库
--
第二章用地管理
----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
----
第二节城镇建设用地管理
------
一、城镇用地总体管理
------
二、城镇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
第三节乡村集体土地使用管理
------
一、集体建设用地管理
------
二、农民建房用地管理
------
三、黄沙资源开采管理
----
第四节用地补偿管理
------
一、经济补偿
------
二、劳力安置
----
第五节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
--
第三章法规监察
----
第一节土地法规
----
第二节土地法规宣传
------
一、法规宣传
------
二、“6.25”活动日
----
第三节土地监察
----
第四节“三无”乡镇创建
--
第四章管理机构和队伍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一、县级管理机构
------
二、乡镇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队伍
------
一、队伍状况
------
二、队伍建设
----
第三节科技成果
----
第四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
一、先进集体
------
二、先进个人
附录:
--
一、土地所有制变革典型资料
--
二、县内规章性文件选编
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