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潜江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06-1986
出版时间:
1990年10月
目录
封面
潜江县志
图片
--
潜江县地图
--
潜江市行政区划图
--
环城路城南花坛
--
园林镇鸟瞰
--
园林公园
--
王场油田
--
优质棉基地一角(熊口农场)
--
商品粮基地一角(龙湾)
--
潜江林业科技推广中心
--
西大垸鱼场
--
油田一矿采油井
--
东荆河防浪林
--
景泰蓝奖杯(1983年10月)
--
广华水杉林
--
广华林荫道
--
田园林(东荆河大桥附近)
--
渠道林(老新姚桥河)
--
联合国“林业为农业服务”考察组来县考察(1979年5月16日)
--
幸福服装厂车间
--
县麻纺厂
--
县棉纺厂车间
--
园林青酒厂
--
园林青酒获国家金质奖
--
浩口丝毯厂工人编织挂毯
--
轻型摩托车厂生产的神州50型摩托车
--
轻型摩托车厂生产的朱国鹮牌24寸自行车
--
潜江商业大楼
--
园林路综合农贸市场
--
建设街工业品市场
--
田关河红军闸
--
东荆河大桥
--
红星变电站
--
幸福电排站
--
县汽车客运站
--
泽口港第二作业区
--
工人文化宫
--
潜江剧院
--
文化娱乐中心
--
人民医院住院部楼
--
潜江中学教学楼
--
获省金杯奖的《文化宫灯》
--
县社会福利院
--
元宵灯会
--
全县职工篮球赛(1984年)
--
县老干部活动中心
--
楚章华台遗址试掘工地(龙湾放鹰台)
--
楚章华台出土文物
--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部及红三军部旧址
--
县赤色游击队员佩戴的臂章和胸章
--
红军闸纪念碑
--
中共襄南地委主办的《襄河报》
--
潜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
潜江市地方志办公室人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建置
--
一、县域
--
二、沿革
--
三、政区
卷二地理环境
--
一、地质和地貌
----
(一)地质
----
(二)地貌
--
二、气候
----
(一)太阳辐射、日照
----
(二)温度
----
(三)降水
----
(四)风、蒸发量、湿度
----
(五)灾害性气候
--
三、陆地水
----
(一)河流
----
(二)湖泊
----
(三)地下水
--
四、土壤和植被
----
(一)土壤
----
(二)植被
--
五、资源
----
(一)矿藏
----
(二)水资源
----
(三)野生植物
----
(四)野生动物
--
六、自然灾害
----
(一)洪灾
----
(二)渍涝
----
(三)旱灾
----
(四)其他灾害
卷三集镇
--
一、发展特点
--
二、建制镇
--
三、非建制镇
--
四、消失集镇
卷四人口
--
一、人口变动
----
(一)自然变动
----
(二)机械变动
--
二、人口密度
--
三、人口构成
----
(一)年龄性别
----
(二)民族
----
(三)文化程度
----
(四)劳动构成
----
(五)家庭
--
四、计划生育
卷五政党
--
一、中国国民党地方组织
----
(一)组织
----
(二)党务
--
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
----
(一)组织发展
----
(二)县委会及下属组织
----
(三)县党员代表大会
----
(四)党员状况
----
(五)干部队伍
----
(六)宣传工作
----
(七)统一战线工作
----
(八)纪律检查工作
卷六政权
--
一、权力机关
----
(一)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二)县人民代表大会
--
二、行政机关
----
(一)清代县署
----
(二)民国县政府
----
(三)县苏维埃政府
----
(四)县抗日民主政府
----
(五)县人民政府
--
三、议政机关
----
(一)县参议会
----
(二)县人民政协
--
四、检察和审判机关
----
(一)县人民检察院
----
(二)县人民法院
卷七群众团体
--
一、职工团体
----
(一)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
(二)各业工人联合会
----
(三)总工会
--
二、农民团体
----
(一)农民协会
----
(二)农民救国会
----
(三)农会
----
(四)农会、贫协
----
(五)农会委员会
--
三、商民团体
----
(一)商会
----
(二)工商业联合会
--
四、青少年团体
----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
(三)三民主义青年团
--
五、妇女团体
----
(一)妇女协会
----
(二)妇女救国会
----
(三)妇女会
----
(四)妇女联合会
--
六、归国华侨联合会
--
七、科学技术协会
卷八军事
--
一、武装建制
----
(一)民国武装
----
(二)人民武装
--
二、兵役
----
(一)招募
----
(二)抽丁
----
(三)志愿兵役
----
(四)义务兵役
----
(五)预备役
--
三、民兵
----
(一)组织
----
(二)教育
----
(三)训练
----
(四)勤务
--
四、驻军
----
(一)建国前驻军
----
(二)建国后驻军
--
五、拥政爱民
----
(一)红军事迹
----
(二)新四军事迹
----
(三)解放军事迹
--
六、战事
----
(一)大革命时期
----
(二)土地革命时期
----
(三)抗日战争时期
----
(四)解放战争时期
卷九公安司法
--
一、公安
----
(一)清匪反霸
----
(二)镇压反革命
----
(三)取缔反动会道门
----
(四)侦察破案
----
(五)治安管理
----
(六)消防
----
(七)监押管教
----
(八)人民武装警察
--
二、检察
----
(一)刑事检察
----
(二)经济检察
----
(三)法纪检察
----
(四)监所检察
----
(五)控告、申诉
--
三、审判
----
(一)刑事审判
----
(二)民事审判
----
(三)经济审判
----
(四)申诉复审
--
四、司法行政
----
(一)纠纷调解
----
(二)法制宣传
----
(三)律师
----
(四)公证
卷十民政
--
一、选举
----
(一)国民代表选举
----
(二)人民代表选举
--
二、优抚
----
(一)褒扬
----
(二)拥军优属活动
----
(三)牺牲、病故抚恤
----
(四)伤残抚恤
----
(五)国家补助
----
(六)群众优待
----
(七)医疗费减免
----
(八)扶持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
(九)“中突”处理
--
三、安置
----
(一)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三)红军老战士安置
----
(四)城镇下放居民安置
----
(五)下乡知识青年安置
--
四、劳动就业
----
(一)就业状况
----
(二)职工培训
----
(三)职工福利
--
五、救济
----
(一)灾害救济
----
(二)一般救济
----
(三)扶贫扶优
--
六、社会福利事业
----
(一)城镇福利设施
----
(二)农村“五保”
--
七、社会福利生产
----
(一)区镇办福利生产
----
(二)民政局办福利生产
--
八、殡葬改革
--
九、婚姻登记
----
(一)结婚登记
----
(二)离婚登记
----
(三)复婚登记
--
十、人民信访
--
十一、侨务和外事
----
(一)侨务
----
(二)外事
卷十一农牧业
--
一、体制变革
----
(一)土地改革
----
(二)农业合作化
----
(三)人民公社化
----
(四)生产承包责任制
--
二、生产条件
----
(一)劳动力
----
(二)耕地
----
(三)农机具
--
三、作物分布
----
(一)稻、麦、油、麻区
----
(二)粮、棉、蔗、果区
----
(三)粮、棉两熟区
----
(四)粮、棉、麻、果、桑区
--
四、耕作制度
----
(一)水田种植制度
----
(二)旱地种植制度
----
(三)水旱轮作制度
--
五、粮食作物
----
(一)水稻
----
(二)夏粮作物
----
(三)秋旱粮
--
六、棉花作物
----
(一)栽培技术
----
(二)病虫防治
--
七、油料作物
----
(一)油菜
----
(二)芝麻
----
(三)花生
--
八、土特产品
----
(一)麻类
----
(二)果树
----
(三)黄花菜
----
(四)甘蔗
----
(五)蚕桑
----
(六)蜂
----
(七)药材
--
九、畜禽
----
(一)猪
----
(二)牛
----
(三)鸡、鸭
----
(四)马、驴、骡
----
(五)羊
----
(六)兔
--
十、技术服务机构
卷十二农场
--
一、建立和发展
--
二、各农场简况
----
(一)湖北省国营总口农场
----
(二)湖北省国营运粮湖农场
----
(三)湖北省国营西大垸农场
----
(四)湖北省沙洋第二农场
----
(五)湖北省沙洋第五农场
----
(六)湖北省沙洋漳湖垸农场
----
(七)湖北省国营熊口农场
----
(八)湖北省国营后湖农场
----
(九)湖北省国营周(石几)农场
----
(十)荆州地区浩口原种场
----
(十一)江汉油田所属农场
----
(十二)荆门炼油厂农场
----
(十三)330第二农场
----
(十四)广空潜江综合农场
----
(十五)80305部队农场
----
(十六)潜江县高场原种场
----
(十七)潜江县棉花原种场
----
(十八)潜江县畜种场
卷十三林业
--
一、林木概况
----
(一)林种
----
(二)树种
--
二、林权体制
--
三、采种育苗
----
(一)采种
----
(二)引种
----
(三)育苗
--
四、植树造林
----
(一)堤防林
----
(二)渠道林
----
(三)行道林
----
(四)农田林网
----
(五)城镇乡村绿化
----
(六)基地建设
--
五、枫杨
----
(一)栽培
----
(二)采伐利用
--
六、水杉
----
(一)引种
----
(二)繁殖
----
(三)推广
--
七、林场
----
(一)国营林场
----
(二)集体林场
--
八、森林保护
----
(一)林木管理
----
(二)病虫防治
--
九、木竹经营
----
(一)生产
----
(二)购销
卷十四水利
--
一、堤防
----
(一)汉江堤
----
(二)东荆河堤
----
(三)张新民垸堤
----
(四)田关河堤
----
(五)上西荆河堤
--
二、防汛
----
(一)防汛组织
----
(二)设防规定
----
(三)水雨情报
----
(四)防汛器材
----
(五)防汛纪实
--
三、农田水利
----
(一)排水工程
----
(二)灌溉工程
----
(三)抗旱排涝纪实
--
四、管理
----
(一)机构
----
(二)措施
----
(三)经费
卷十五水产
--
一、水域
----
(一)水面积
----
(二)水质
--
二、渔业
----
(一)天然捕捞
----
(二)人工养殖
--
三、特种水产品
--
四、加工和经营
----
(一)购销
----
(二)加工
----
(三)供应
--
五、渔政
----
(一)水面权属
----
(二)渔民及水上民主改革
----
(三)渔政管理
卷十六工业
--
一、工业体制
--
二、食品工业
----
(一)酿酒
----
(二)制糖
----
(三)糕点、糖果制作
----
(四)罐头食品制作
----
(五)禽蛋加工
----
(六)酱品制作
----
(七)粮食加工
----
(八)植物油加工
--
三、纺织工业
----
(一)棉纺织
----
(二)麻纺织
----
(三)针复制
----
(四)丝织
----
(五)印染
----
(六)棉花初加工
--
四、建材工业
----
(一)砖瓦
----
(二)石灰、水泥
----
(三)玻璃
----
(四)油毡
----
(五)非金属矿物制品
--
五、化学工业
----
(一)化学肥料
----
(二)化工产品
----
(三)井盐加工
--
六、医药工业
----
(一)中、西药制剂
----
(二)中药材加工
----
(三)添加剂
--
七、机械工业
----
(一)农业机械
----
(二)环保机械
----
(三)纺织机械
----
(四)加工机械
----
(五)电器设备
--
八、缝纫和皮革业
----
(一)服装
----
(二)鞋帽
----
(三)皮革
--
九、家具及人造板业
----
(一)家具
----
(二)人造板
--
十、造纸和印刷业
----
(一)造纸
----
(二)纸制品
----
(三)印刷
--
十一、塑料和橡胶制品业
----
(一)塑料制品
----
(二)橡胶制品
--
十二、交通运输设备修造业
----
(一)船舶修造
----
(二)汽车修造
----
(三)自行车制造
----
(四)摩托车制造
--
十三、电业
----
(一)发电
----
(二)输变电
----
(三)供用电
--
十四、五金和杂品业
----
(一)五金制品
----
(二)杂品
--
十五、主要企业和优质产品
卷十七石油
--
一、地质勘探
----
(一)区域普查勘探
----
(二)勘探会战
----
(三)精查与扩探
--
二、石油会战
----
(一)会战部署
----
(二)会战成果
--
三、油田开发
----
(一)王场油田
----
(二)钟市油田
----
(三)广华寺油田
--
四、基地概况
----
(一)总机厂
----
(二)钻头厂
----
(三)石油化工厂
----
(四)钻采设备研究所
卷十八交通
--
一、水路运输
----
(一)航道
----
(二)港口
----
(三)渡口
----
(四)运输
----
(五)管理
--
二、陆路运输
----
(一)公路
----
(二)桥梁
----
(三)养护
----
(四)运输
----
(五)管理
--
三、其他运输
----
(一)航空
----
(二)管道
卷十九邮电
--
一、邮政
----
(一)网路
----
(二)邮务
--
二、电信
----
(一)电话
----
(二)电报
卷二十乡镇企业
--
一、企业层次
----
(一)区(镇)办
----
(二)乡办
----
(三)村办
----
(四)联户办
----
(五)户办
--
二、行业结构
----
(一)工业
----
(二)种养业
----
(三)交通运输业
----
(四)建筑业
----
(五)商业饮食服务业
--
三、企业选介
卷二十一城乡建设
--
一、城镇建设
----
(一)县城建设
----
(二)县辖镇建设
----
(三)区辖镇建设
----
(四)油田集镇建设
----
(五)农场集镇建设
--
二、乡村建设
----
(一)新村建设
----
(二)房屋建设
----
(三)自来水开发
--
三、房地产管理
----
(一)房产
----
(二)地产
--
四、建筑业
----
(一)队伍
----
(二)设备
----
(三)设计
----
(四)施工
----
(五)工程
--
五、环境保护
----
(一)环境污染
----
(二)治理、保护
卷二十二贸易
--
一、市场
----
(一)主要集镇商业特点
----
(二)市场供应
--
二、商业体制
--
三、农副产品经营
----
(一)粮油
----
(二)棉花
----
(三)其他农副产品
--
四、工业品经营
----
(一)农机具、肥料、农药
----
(二)石油、煤炭
----
(三)化工、建材、金属、机电
----
(四)匹百、五金、交电
----
(五)副食、日杂、卷姻
----
(六)药品、药械
--
五、废旧物资回收
--
六、饮食服务业
----
(一)饮食业
----
(二)服务业
--
七、对外贸易
----
(一)出口商品经营
----
(二)出口商品基地
----
(三)扶持出口商品生产
卷二十三工商物价管理
--
一、工商行政管理
----
(一)集市贸易管理
----
(二)个体工商户管理
----
(三)企业登记管理
----
(四)经济合同管理
----
(五)商标广告管理
----
(六)打击投机倒把
--
二、物价管理
----
(一)物价管理权限
----
(二)主要商品价格
----
(三)主要商品差价
----
(四)物价监督检查
卷二十四财税
--
一、收入
----
(一)农业税
----
(二)工商各税
----
(三)企业收入
----
(四)其他收入
----
(五)上级拨补
----
(六)预算外收入
--
二、支出
----
(一)行政经费
----
(二)经济建设支出
----
(三)教科文卫支出
----
(四)优抚救济支出
----
(五)其他支出
----
(六)上解支出
----
(七)预算外支出
--
三、债务和集资
----
(一)债务
----
(二)集资
--
四、管理
----
(一)财政体制
----
(二)预算管理
----
(三)财务管理
----
(四)稽征管理
----
(五)税收会计
----
(六)审计监督
卷二十五金融
--
一、机构
--
二、货币
----
(一)流通种类
----
(二)现金、工资基金管理
--
三、民间信用
----
(一)典当业
----
(二)民间借贷
--
四、信用合作业务
--
五、银行存款
----
(一)企业、机关团体存款
----
(二)城镇储蓄存款
----
(三)储蓄网点
--
六、银行贷款
----
(一)农业贷款
----
(二)农副产品预购定金贷款
----
(三)工业贷款
----
(四)商业贷款
----
(五)信托放款、设备租赁
----
(六)建设银行贷款
--
七、结算
----
(一)同城结算
----
(二)异地结算
----
(三)农村非现金结算
--
八、保险
----
(一)承保险种
----
(二)防灾、理赔
--
九、基本建设拨款
----
(一)中央级拨款
----
(二)地方级拨款
--
十、债券
卷二十六科学技术
--
一、科研机构
--
二、学术团体
--
三、科技活动
----
(一)农机具科研
----
(二)农业科研
----
(三)水产科研
----
(四)林业科研
----
(五)工交科研
----
(六)医药卫生科研
----
(七)沼气推广应用
--
四、科研成果
----
(一)获国家级奖项目
----
(二)获省级奖项目
--
五、计量管理
卷二十七教育
--
一、私塾
--
二、幼儿教育
--
三、初等教育
--
四、中等教育
----
(一)普通中学
----
(二)农、职业中学
----
(三)中等专业学校
----
(四)技工学校
--
五、成人教育
----
(一)农民教育
----
(二)职工教育
----
(三)干部教育
--
六、革命根据地教育
--
七、教学
----
(一)学制、课程
----
(二)教学方法
----
(三)教学研究
--
八、教师
----
(一)状况
----
(二)培训
----
(三)待遇
--
九、勤工俭学
--
十、经费和设施
----
(一)经费
----
(二)设施
卷二十八文化
--
一、群众文化
----
(一)机构
----
(二)活动
----
(三)民间文艺
--
二、表演团体
--
三、文艺创作
--
四、图书和档案
----
(一)图书发行
----
(二)藏书和阅览
----
(三)档案
--
五、报纸和广播电视
----
(一)报纸
----
(二)广播
----
(三)电视
--
六、电影
----
(一)放映
----
(二)发行
----
(三)演映场所
--
七、文物
----
(一)古遗址
----
(二)古墓葬
----
(三)历史文物
----
(四)革命旧址
----
(五)革命文物
卷二十九卫生
--
一、医疗
----
(一)医疗机构
----
(二)中西医
----
(三)医疗活动
----
(四)医疗制度
----
(五)管理
--
二、卫生防疫
----
(一)爱国卫生运动
----
(二)传染病的防治
----
(三)其他疾病的防治
----
(四)公共卫生
--
三、血吸虫病的防治
----
(一)疫情
----
(二)防治
--
四、妇幼保健
----
(一)新法接生
----
(二)妇女保健
----
(三)儿童保健
--
五、药政和药检
----
(一)药政管理
----
(二)药品检验
卷三十体育
--
一、学校体育
--
二、群众体育
----
(一)职工体育
----
(二)农民体育
--
三、人才培养
--
四、场地设施
--
五、体育竞赛
卷三十一生活风俗
--
一、人民生活
----
(一)农民生活
----
(二)职工生活
--
二、宗教信仰
--
三、风俗习惯
----
(一)衣饰、饮食、住房
----
(二)传统节日
----
(三)婚姻
----
(四)过生日
----
(五)丧葬
--
四、风范录
--
五、方言
----
(一)语音
----
(二)词汇
----
(三)语法特点
----
(四)谚语、歇后语
卷三十二人物
--
一、人物传记
----
甘鹏云
----
傅慈祥
----
刘静庵
----
万宗孔
----
胡秉柯
----
李书城
----
田美棠
----
陈顺理
----
李汉俊
----
陈祖炳
----
关步成
----
聂大辉
----
胡忠民
----
胡幼松
----
王正谦
----
刘赤生、陶元柏
----
董日新
----
钱瑛
----
倪辑伍
----
侯蔚文
----
祁开智
----
张式训
----
左开泉
----
周春元
----
陈阳春
----
曾祥煌
----
朱声达
----
张孔铨
--
二、人物传略
----
刘克定
----
万德尊
----
刘道金
----
祁晓禅
----
任重远
----
徐文清
----
熊腾骏
----
杨秉之
----
贺公侠
----
张明国
----
吴子英
----
王佐才
----
朱心佛
----
邓德宣
----
庄敬璋、庄凤仙
----
关宗卫
----
江文卿
----
罗正镶
----
许炳臣
----
李寿琨
----
廖林基
----
朱耀金
----
蒋绪贤
----
黄道友
----
刘济寰
----
姜德珍
----
聂维义
----
吴志烈
----
赵敦立
----
陈书桂
----
孙光远
----
徐培林
----
成世铎
----
黄官显
----
隗作柱
----
杨国钧
----
陈兴邦
----
王金苟
----
刘梦庚
----
花昌武
----
李家宝
----
谢耀文
----
李富五
----
徐昌贤
----
陈贞(女耳)
----
范庭瑚
----
邢子仪
----
宋璧贤
----
李声簧
----
张忠栋
----
李智
----
杨知时
----
陈汝炎
----
傅汉章
----
方光全
----
邹永新
----
王彩凤
----
杨笃清
----
汪华山
----
饶德发
----
王积东
----
钱平定
----
王思文
----
申 炎
----
唐 田
----
王允功
----
黄世瑶
----
唐本冲
----
王香娥
----
韩崇杰
----
冯秀凯
--
三、英名录
--
四、省以上劳动模范表
附记
--
一、历代县志简介
--
二、旧志序文选
----
(一)弘治潜江县志序
----
(二)光绪重刻潜江县志序
编后
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本志编修人员
审定单位及审稿、定稿人员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