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地名志(第四卷)

湖南地名志(第四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编辑说明 一、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民政部、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有关文件 精神,体现地名管理工作为社会服务的宗旨,在全省广大地名工作者和地名编辑人员的共 同努力下,编纂了《湖南地名志》,这是我省首部全省性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地名典录,旨 在为社会各界提供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地名信息,以利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促进 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湖南地名志》的装帧形式为十六开精装本,以序、编辑说明、行政区划图、目录、湖 南省概况及沿革为篇首。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计14篇,84章 ,共计收录地名约95000条, 约660万字。按照“省一市(州)一县(市、区)”的顺序分地区编辑,每个地区的内容分为六 个部分:(一)、各市(州)概况。(二)、行政区划与居民地。按照区(县、市)一街道(乡镇)一居 (村)委会的顺序进行排列。(三)、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建筑物。(四)、革命纪念地、名胜古 迹、风景游览区。附图片500多张。(五)、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主要记录了湖南省各地 具有代表性的单位。(六)地名故事与由来。收集了民间流传久远的、能充分反映地方特色 的地名故事。

出版时间: 2009年01月

目录

封面
图片
《湖南地名志》编纂委员会
永州市篇
-- 第二章 行政区划与居民地
---- 七、江永县概况
---- 八、宁远县概况
---- 九、蓝山县概况
---- 十、新田县概况
---- 十一、江华瑶族自治县概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建筑物名称
---- 一、零陵区
---- 二、冷水滩区
---- 三、祁阳县
---- 四、东安县
---- 五、双牌县
---- 六、道县
---- 七、江永县
---- 八、宁远县
---- 九、蓝山县
---- 十、新田县
---- 十一、江华瑶族自治县
-- 第四章 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地
-- 第五章 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
---- 一、永州市本级
---- 二、各区、县
-- 第六章 地名故事与由来
怀化篇
永州市行政区划图
-- 第一章 怀化市概况
-- 第二章 行政区划与居民地
---- 一、鹤城区概况
---- 二、中方县概况
---- 三、沅陵县概况
---- 四、辰溪县概况
---- 五、溆浦县概况
---- 六、会同县概况
---- 七、麻阳苗族自治县概况
---- 八、新晃侗族自治县概况
---- 九、芷江侗族自治县概况
---- 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概况
---- 十一、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
---- 十二、洪江市概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建筑物
---- 一、鹤城区
---- 二、中方县
---- 三、沅陵县
---- 四、辰溪县
---- 五、溆浦县
---- 六、会同县
---- 七、麻阳苗族自治县
---- 八、新晃侗族自治县
---- 九、芷江侗族自治县
---- 十一、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 十一、通道侗族自治县
---- 十二、洪江市
-- 第四章 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 第五章 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
---- 一、怀化市本级
---- 二、各区、县、市
-- 第六章 地名故事与由来
娄底篇
-- 娄底市行政区划图
-- 第一章 娄底市概况
-- 第二章 行政区划与居民地
---- 一、娄星区概况
---- 二、双峰县概况
---- 三、新化县概况
---- 四、冷水江市概况
---- 五、涟源市概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实体和人工建筑物
---- 一、娄星区
---- 二、双峰县
---- 三、新化县
---- 四、冷水江市
---- 五、涟源市
-- 第四章 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 第五章 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
---- 一、娄底市本级
---- 二、各区、县(市)
-- 第六章 地名故事与由来
湘西篇
-- 湘西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 第一章 湘西自治州概况
-- 第二章 行政区划与居民地
---- 一、吉首市概况
---- 二、泸溪县概况
---- 三、凤凰县概况
---- 四、花垣县概况
---- 五、保靖县概况
---- 六、古丈县概况
---- 七、永顺县概况
---- 八、龙山县概况
-- 第三章 自然地理实体与人工建筑物
---- 一、吉首市
---- 二、泸溪县
---- 三、凤凰县
---- 四、花垣县
---- 五、保靖县
---- 六、古丈县
---- 七、永顺县
---- 八、龙山县
-- 第四章 革命纪念地、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
-- 第五章 行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
---- 一、湘西州本级
---- 二、各市、县
-- 第六章 地名故事与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