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话剧志

广西话剧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广西话剧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遵循实事求是、述而不作的原则,力求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地方特色。 二、本志记述广西话剧艺术事业的历史和现状。 三、本志上限为“五四”时期广西有话剧早期形式演出活动起,下限至2002年底,个别情况作特殊处理。

出版时间: 2008年11月

目录

封面
广西话剧志
图片
-- 1960年中共中央委员(原广西省主席、前红七军军长)张云逸大将(前排左起第四人),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
-- 1965年国家文化部副部长林默涵、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乔晓光陪同越南友人黄文欢在广州观看《朝阳》后
-- 1965年12月《朝阳》在北京演出,国家文化部部长周扬接见剧组人员
-- 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期间,参加“西南戏剧工作者大会”全体人员在省立艺术馆前合影(桂林,1944年)
-- 1984年3月,在桂林举办“西南剧展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当年(1944年)曾参加剧展的老同志合影
-- 1943年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抗敌演剧第一队)演出的话报剧《七年了》
-- 1940年抗敌演剧宣传第五队(抗敌演剧第九队)在广西贵县巡回演出途中遇少青团时合影
-- 1946年广西省立艺术馆同仁欢送欧阳予倩馆长暨夫人刘韵秋合影纪念
-- 1949年9月19日,广西省委文艺工作团(广西话剧团前身)在湖北汉口成立
-- 阿尔巴尼亚船员观看广西话剧团演出该国话剧《渔人之家》后上台与演职员合影(1962年湛江)
-- 《水》 1956年广西省话剧团演出
-- 《主课》197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朝阳》196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红河赤卫队》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宝宝贝贝乖乖》198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甜蜜的事业》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农伯与女郎》(方言话剧小品)1987年柳州市桂剧团演出
-- 《四去三进一》1986年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
-- 《天涯望归人》198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呼唤》1999年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
-- 《我为什么死了》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舞台上(1987年)
-- 《山乡轶事》1992年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
-- 《八角姻缘》198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演出
--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1996年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演出
-- 《邓小平与李明》199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尉团演出
-- 《甜蜜的事业》舞台设计图
-- 广西省立艺术馆旧址(1944.桂林)
-- 《朝阳》舞台设计图
-- 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明星剧场(2002年落成)
编纂委员会
编辑室
撰稿人
编辑说明

目录
概述
第一章 原创剧目
-- 第一节 活报剧
---- 从魔掌下到幸福之门
---- 新难民曲
---- 怒吼吧,漓江
---- 狮子打东洋
---- 一盒火柴
---- 幕后风光
---- 七年了
---- 伤兵医院
---- 怒吼吧,桂林
---- 同盟军进行曲
---- 要使用人民币
---- 除四害
---- 不要随地吐痰
---- 要古巴,不要美国佬!
-- 第二节 独幕剧
---- 械斗
---- 中国妇人
---- 菱姑
---- 越打越肥
---- 代用品
---- 赵大嫂
---- 军用列车
---- 开小差
---- 一刻千金
----
---- 成功以后
---- 主课
---- 让我为你唱支歌
---- 山精
---- 大院的早晨
---- 嫁给大海的人
---- 张三叔嫁女
---- 山乡轶事
---- 七星伴月
---- 夜幕下的梨树林
---- 糊涂六招亲
---- 没耳朵
---- 山里盒子
---- 小雨点
-- 第三节 多幕剧
---- 战争
---- 没有祖国的孩子
---- 青纱帐里
---- 名族光荣
---- 中国的吼声
---- 心防
---- 英雄的插曲
---- 陈高和
---- 花烛之夜
---- 一家人
---- 边城之家
---- 忠王李秀成
---- 愁城记
---- 再会吧,香港
---- 长夜行
---- 秋声赋
---- 旧家
---- 红河赤卫队
---- 右江夜火
---- 生命属于党
---- 红岩
---- 春犁
---- 朝阳
---- 红河水
---- 红麻
---- 甜蜜的事业
---- 地狱之火
---- 我为什么死了
---- 边城蛇影
---- 天涯望归人
---- 无名牌手表
---- (边)个唔中意
---- 宝宝贝贝乖乖
---- 陌生的故乡
---- 一个火葬女工的情史
---- 小阿龙
---- 八角姻缘
---- 活尸
---- 无名县奇人奇事
---- 四去三进一
---- 邓小平与李明瑞
---- 殊途
---- 李正海
---- 流星雨
----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
---- 婆婆妈妈
---- 家教
---- 成长仪式
---- 绿色渡船
-- 第四节 小品
---- 农伯与女郎
---- 肿瘤
---- 盼太阳
---- 第一印象
---- 烛芯
---- 长鼻子
---- “科学”摊档
---- 及时雨
---- 初探
---- 关键半小时
---- 一字千金
---- BP机畅想曲
---- 上岗之前
---- 回家
---- 我的哥哥在南沙
---- 失物
---- 老子,儿子
---- 一个茶杯
---- 涛声依旧
---- 关于爱情
---- 山风轻轻吹
---- 竞选
---- 奇特的竞赛
---- 呼唤
---- 冤家路宽
---- 太阳背面
---- 水中那片高地
---- 这回是真笑
-- 附录一:1919-1998年南宁、柳州、桂林、梧州上演剧目一览表
-- 附录二:1949-2002年广西话剧团上演剧目一览表
第二章 二度创作
-- 第一节 表导演
---- 艺术创作倾向
---- 地方、民族语演出
---- 儿童剧演出
-- 第二节 艺术处理选例
----
---- 红河赤卫队
---- 红岩
---- 朝阳
---- 主课
---- 甜蜜的事业
---- 天涯望归人
---- 四去三进一
---- 无名县奇人奇事
---- 邓小平与李朗瑞
-- 第三节 舞台美术
---- 设计与绘景
---- 化妆与服装
---- 装置与道具
---- 灯光与音响
-- 第四节 舞美设计选例
---- 棠棣之花
---- 红岩
---- 朝阳
---- 主课
---- 甜蜜的事业
---- 带刺的仙人掌
---- 四去三进一
---- 赖宁
---- 邓小平与李明瑞
---- 当月亮升起的时候
-- 附录三: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广西日报》刊登《刑》、《忠王李秀成》、《英雄的插曲》、《走出愁城》
-- 附录四:抗日战争时期《救亡日报》刊登的《(一年间>演出“舞台技术会议”录用》和《广西日报》刊登的《〈
第三章 团体机构
-- 第一节 演出团体
---- 钦州青鸟话剧团
---- 二一剧团
---- 广西省会警察局东江分局剧团
---- 梧州救国话剧社
---- 国防剧社
---- 国防艺术社
---- 桂初中剧团
---- 梧州孩子剧团
---- 梧州八一三剧团
---- 南宁业余话剧团
---- 广西省抗敌后援会宣传团话剧组
---- 抗敌演剧宣传第四队
---- 抗敌演剧宣传第五队
---- 七七剧团
---- 贵中剧团
---- 广西省抗敌后援会儿童工作团
---- 广西省学生抗敌后援会暑期救亡工作团
---- 广西学生军艺术宣传工作队
---- 玉林县战时工作团
---- 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话剧队
---- 梧州儿童抗日救亡工作团
---- 西大青年剧社
---- 逸仙中学剧团
---- 第九休养院凯声剧团
---- 汉中剧团
---- 广西省立艺术馆话剧实验剧团
---- 乐群剧团
---- 金秀大藤山瑶族青年救亡团
---- 新中国剧社
---- 桂林女中话剧团
---- 海燕剧艺社
---- 白云剧艺社
---- 广西壮族自治区话剧团
---- 玉林专区文工团
---- 梧州粤剧团
---- 右江民族歌舞团
---- 桂林市业余百花歌舞剧团
---- 桂林市歌舞团
---- 梧州市歌舞团
---- 南宁市艺术剧院话剧团
-- 第二节 机构
---- 战时艺术短期培训班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 文艺讲习班
---- 抗敌小剧场筹建委员会
---- 广西省立艺术馆戏剧部
---- 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桂林分会
---- 戏剧演出展览批评团
----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
---- 柳州市戏剧研究室
---- 广西艺术学院戏剧系
---- 广西话剧团壮语组
---- 广西话剧团第一届学员班
---- 南宁市艺术创作研究所
---- 梧州市艺术研究室
---- 广西文艺工作总团学员队话剧班
---- 导演学习班
---- 戏剧创作讲习班
---- 戏剧作者读书研究会
---- 广西艺术学校话剧班
-- 附录五:1933-1944年桂林市话剧演出团体一览表
第四章 演出场所昭平黄姚古戏台
-- 北海红星戏院
-- 梧州市中山纪念堂
-- 新华大戏院
-- 南宁人民艺术剧院
-- 娱乐戏院
-- 救亡剧场
-- 广西剧场
-- 广西省立艺术馆剧场
-- 南宁红星剧场
-- 南宁朝阳剧场
-- 北海人民礼堂
-- 广西话剧团剧场
-- 梧州人民艺术剧院
-- 自治区人民政府礼堂
-- 柳州铁路工人文化官剧场
-- 广西军区礼堂
-- 南宁工人文化官露天剧场
-- 南宁剧场
-- 漓江剧院
第五章 理论建设
-- 第一节 抗战时期的理论研究及学术活动
---- 关于戏剧的路线问题
---- 关于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
---- 关于创作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 关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问题
---- 关于建立戏剧批评问题
---- 关于话剧采用方言问题
---- 关于历史剧的创作问题
---- 关于演剧方法问题
---- 关于演剧队作风问题
---- “在今日的中国从事戏工作的人应该做什么事”报告会
---- “关于中国戏剧应以如何的姿态开展及其表演艺术”讲演会
---- 导演与表演讲座
---- “戏剧在抗战中之作用”讲演会
---- 孙中山总理纪念会
---- “空军剧本之产生问题”座谈会
---- 《三兄弟》演出座谈会
---- 戏剧讲座
---- “怎样建立新的戏剧”讲演
---- 《国家至上》、《包得行》演出座谈会
----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
---- 《心防》演出座谈会
---- 儿童戏剧报告会
---- 儿童戏剧座谈会
---- 抗战中演戏上的几种倾向等问题研究会
---- 希腊戏剧研究讲座
---- 招待曲江戏曲观光团茶会
---- 鲁迅逝世五周年纪念会
---- 中国戏剧问题讲演
---- “一九四一年文艺运动的检讨”座谈会
---- 戏剧座谈会
---- “抗战戏剧的新阶段”播讲
---- 历史剧问题座谈会
---- 《海国英雄》座谈会
---- 剧展演出批评团座谈会
---- 西南剧展期间学术报告会
---- 西南剧展演出检讨会
---- “演剧路线问题”座谈会
---- 第三期大学讲座
--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的理论研究及学术活动
---- 左右江革命时期戏剧活动研究
---- 桂林文化城抗战戏剧(话剧)研究
---- 小品研究
---- 剧作家研究
---- 戏剧评论工作座谈会
---- 西南剧展四十周年纪念座谈会
---- 纪念欧阳予倩诞辰九十五周年座谈会
---- 欧阳予倩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
---- 周民震戏剧剧本创作研讨会
---- 广西第二届当代戏剧理论研讨会
第六章 出版物
-- 第一节 报刊
---- 扫荡报·抗战戏剧
---- 广西日报·漓水
---- 力报·新垦地
---- 救亡日报·舞台面
---- 广西日报·文协
---- 大公报·文艺
---- 戏剧日报
---- 力报·影剧春秋
---- 力报·独秀峰
---- 广西日报(昭平版)·副刊
---- 广西日报(昭平版)·艺文谭
---- 战时艺术
---- 新中国戏剧
---- 戏剧春秋
---- 文艺生活
---- 文艺杂志
---- 文学创作
---- 文学杂志
---- 新文学
---- 当代文艺
---- 广西文艺
---- 影剧艺术
---- 剧目与评论
-- 第二节 著作
---- 戏剧创作教程
---- 戏剧学基础教程
---- 新中国戏剧小丛书
---- 演技六讲
---- 戏剧手册
---- 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
---- 戏剧常识
---- 西南剧展
---- 桂林抗战文艺辞典
---- 真假的奥妙——戏剧艺术鉴赏
---- 中国当代戏剧文学史
---- 桂林抗战文艺概观
---- 周民震戏剧评论集
---- 世界十大古典喜剧故事
---- 世界十大古典悲剧故事
---- 秋爽集
---- 学艺集
---- 抗战文学史
---- 戏剧运动
---- 广西戏剧史论稿
-- 附录六:广西出版话剧剧本一览表
第七章 人物
-- 欧阳予倩
-- 李文钊
-- 丁西林
-- 洪深
-- 田汉
-- 夏衍
-- 熊佛西
-- 焦菊隐
-- 章泯
-- 马彦祥
-- 于伶
-- 郑庆光
-- 周钢鸣
-- 侯枫
-- 瞿白音
-- 凤子
-- 党明
-- 陈迩冬
-- 石联星
-- 许之乔
-- 卞璟
-- 刘鲁也
-- 杜宣
-- 张客
-- 冼群
-- 汪巩
-- 魏曼青
-- 李超
-- 洪高明
-- 秦似
-- 樊清璋
-- 甘绍芝
-- 鲍方
-- 郑天健
-- 谭路
-- 刘荫林
-- 连振吾
-- 白绪林
-- 于海鹏
-- 田学勤
-- 丘禄生
-- 莫天琴
-- 王义祥
-- 马世杰
-- 王大鹏
-- 顾建国
-- 谭伟明
-- 耿引
-- 于雪昌
-- 关品修
-- 林齐
大事纪略
附录七:关于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
附录八:戏剧节与西南剧展
附录九:西南剧展前后
后记
条目汉字笔画索引
条目汉语拼音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