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县的自然、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4年04月
目录
封面
酃县志
序
凡例
图片
--
酃县地势图
--
1990年酃县行政区划图
--
省政府公祭炎帝,省长陈邦柱宣读祭文
--
县城全貌
--
湘山寺古塔
--
龙王井
--
接龙桥
--
解放路
--
咏丰台
--
天使馆
--
炎帝祀像
--
炎帝陵主殿
--
炎帝陵寝及墓碑亭
--
陈云题匾
--
龙脑石
--
洗药池
--
龙珠山圣火台
--
1927年毛泽东主持建队建党上旧址——水口叶家祠
--
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一师一团迎接朱德部队上井冈山时驻酃旧址——洣泉书院
--
县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证
--
苏区人民认购公债登记簿
--
朱德毛泽东两军会合旧址——沔渡
--
何孟雄故居
--
酃县革命烈士纪念碑
--
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次森林
--
桃源洞宾馆
--
珠帘瀑布
--
南方红豆杉
--
大院冷杉
--
钟萼木
--
南方铁杉
--
古杉(树龄200年)
--
银杉
--
世界最磊野桑
--
古樟(树龄500年)
--
集材场
--
蜜桔
--
龙渣飞瀑
--
香菇
--
翻晒厚朴
--
奈李
--
灵芝
--
速生丰产林
--
婆婆仙奇石
--
红面短尾猴
--
红嘴相思鸟
--
猴面鹰
--
云豹
--
娃娃鱼
--
梯田秋色
--
白鹅
--
稻田养鱼
--
养蚕
--
河东渠道洣水渡槽
--
炎山水库
--
红星桥
--
耕熟岭盘旋公路
--
程控电话楼
--
水口电站外景及机房
--
组合家具
--
湘玉瓷
--
清水笋
--
竹制品
--
保健竹凉席
--
神农茶
--
萤石
--
铁合金
--
1 一中校园
--
2 笔架峰电视差转台
--
3 鲁坑小学复式教学
--
4 职工文艺汇演
--
5 体操比赛
--
6 县人民医院住院楼
--
7 县图书馆
--
银行储蓄
--
在敬老院安度晚年的孤寡老人
--
县城农贸市场一角
--
百货商场
--
纺织品大楼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
--
第一章隶属 政区
----
第一节隶属
----
第二节政区
--
第二章县城 乡镇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乡镇
第二篇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矿藏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山地
----
第二节丘陵
----
第三节冈地
----
第四节溪谷平原
--
第三章河流 地下水
----
第一节河流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灾害性天气
------
附 酃县自然灾害年表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水田土壤
----
第二节山地土壤
--
第六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野生植物
------
附 酃县树木名录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附 酃县野生脊椎动物名录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数量与分布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结构
----
第一节民族
----
第二节性别
----
第三节年龄
----
第四节行业职业
--
第三章人口素质
----
第一节身体素质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宣传教育
----
第三节政策法规
----
第四节技术措施
----
第五节优生优育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剥削制度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社会主义改造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章经济概况
----
第一节发展速度
----
第二节经济结构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四节人民生活
--
第三章综合管理
----
第一节劳动管理
----
第二节计划 统计
----
第三节工商行政 物价
----
第四节审计 标准计量
第五篇农业
--
第一章种植业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农作物
----
第三节耕作制度
----
第四节耕作技术
--
第二章养殖业
----
第一节畜牧
----
第二节水产
--
第三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行业
----
第二节管理
----
第三节效益
--
第四章农田水利
----
第一节灌溉工程
----
第二节防洪工程
----
第三节用水管理
--
第五章农机具
----
第一节耕作机械
----
第二节植保机械
----
第三节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第六篇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林地
----
第二节林木
----
第三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经营体制
----
第一节国营
----
第二节集体经营
----
第三节个体经营
--
第三章营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造林
----
第三节抚育
----
第四节封山育林
--
第四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森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制止乱砍滥伐
--
第五章采伐 集运 购销
----
第一节采伐
----
第二节集运
----
第三节购销
--
第六章桃源洞自然保护区
----
第一节地理环境
----
第二节野生动植物
----
第三节景观
----
第四节开发
----
第七章狩猎
------
第一节兽害
------
第二节猎人
------
第三节狩猎方式
第七篇工业
--
第一章小水电
----
第一节电站建设
------
附 电站选介
----
第二节电网建设
----
第三节供用电
--
第二章矿物采选
----
第一节金属矿
----
第二节非金属矿
--
第三章木、竹、藤加工
----
第一节板式家具
----
第二节纤维板 胶合板
----
第三节其他木、竹、藤制品
--
第四章冶炼
----
第一节生铁 土钢
----
第二节铁合金
----
附 企业选介
--
第五章建材
----
第一节砖瓦 石灰
----
第二节水泥 水泥制品
----
第三节其他建材产品
--
第六章陶瓷
----
第一节日用陶瓷
----
第二节工艺瓷
--
第七章其他工业
----
第一节食品加工
----
第二节机械修造
----
第三节造纸 印刷
----
第四节化工
----
第五节纺织 缝纫
第八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
----
第二节房屋
----
第三节照明
----
第四节供水 排水
----
第五节园林 绿化
----
第六节环境卫生
--
第二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集镇
----
第二节村庄
--
第三章建筑业
----
第一节队伍
----
第二节设计 施工
--
第四章房产业
----
第一节房产占有
----
第二节房产管理
----
第三节房产经营
--
第五章土地管理 环境保护
----
第一节土地管理
----
第二节环境保护
第九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陆路
----
第二节水路
----
第三节运输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三章苏区通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线路
----
第三节传递
----
第四节邮件
第十篇商业
--
第一章市场 网点
----
第一节市场
----
第二节网点
--
第二章经济成分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三章商品购销
----
第一节粮油
----
第二节生产资料
----
第三节农副产品
----
第四节副食品
----
第五节日用工业品
--
第四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商品基地
----
第二节商品出口
--
第五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第十一篇财政 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财政管理
--
第二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货币
----
第三节存储
----
第四节贷款
----
第五节保险
第十二篇政党 社团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酃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县级机构
----
第二节党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党务工作
----
第四节重大活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酃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党务活动
----
附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酃县分团部
--
第三章社会团体
----
第一节工人团体
----
第二节农民团体
----
第三节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妇女团体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第六节学术团体
----
第七节其它团体
第十三篇政权 政协
--
第一章清代、民国政权
----
第一节县衙 县署
----
第二节县政府
----
第三节议会 参议会
--
第二章苏区政权
----
第一节苏维埃代表会议
----
第二节苏维埃政府
--
第三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
----
第二节代表会议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工作部门
----
第二节基层政权
----
第三节施政举要
--
第五章人民政协
----
第一节委员
----
第二节委员全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第十四篇民政 人事
--
第一章民政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褒扬 抚恤
----
第三节救济 安置
--
第二章人事
----
第一节干部队伍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工资 福利
----
第四节行政监察
第十五篇公安 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政权保卫
----
第二节治安管理
----
第三节侦察
----
第四节消防
----
第五节看守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刑事检察
----
第二节经济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监所检察
----
第五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刑事审判
----
第二节民事审判
----
第三节经济审判
----
第四节行政审判
----
第五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法制宣传
----
第二节民事调解
----
第三节公证
----
第四节律师事务
第十六篇军事
--
第一章兵备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驻军
----
第三节地方武装
----
第四节设施
--
第二章兵役
----
第一节募兵 征兵
----
第二节志愿兵 义务兵 预备役
--
第三章兵事
----
第一节南明军队抗清斗争
----
第二节太平军徇酃
----
第三节酃县“三月暴动”
----
第四节朱毛两军会合
----
第五节苏区武装斗争
----
第六节解放酃县的战斗
第十七篇教育
--
第一章学宫 书院 私塾
----
第一节学宫
----
第二节书院
----
第三节私塾
--
第二章幼儿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
----
第二节学前班
--
第三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小学教育
----
第二节中学教育
--
第四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师范教育
----
第二节农业职业教育
----
第三节林业职业教育
----
第四节卫生职业教育
----
第五节技工教育
--
第五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函授 自学考试 广播电视教育
--
第六章苏区教育
----
第一节列宁小学
----
第二节农民夜校
----
第三节师范讲习所
--
第七章复式教学
----
第一节复式教学班
----
第二节复式教学研究
--
第八章教师队伍
----
第一节教师任用
----
第二节文化素质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九章经费 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第十八篇科技
--
第一章机构 队伍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队伍
--
第二章科技活动
----
第一节科技普及
----
第二节调查 规划
----
第三节研究 试制
----
第四节革新 开发
----
第五节引进 推广
--
第三章管理 服务
----
第一节科技管理
----
第二节科技服务
第十九篇炎帝陵
--
第一章陵庙
----
第一节陵墓
----
第二节寝庙
--
第二章园林
----
第一节建筑
----
第二节绿化
--
第三章祭祀
----
第一节朝廷祭祀
----
第二节地方祭祀
----
第三节民间祭祀
----
附一 修复炎帝陵记略
----
附二炎帝陵碑文选
第二十篇文化 体育
--
第一章群众文化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文学
----
第三节音乐
----
第四节演唱 舞蹈
----
第五节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二章戏剧 电影
----
第一节戏剧
----
第二节电影
--
第三章图书 档案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四章文物 景观
----
第一节历史文物
----
第二节革命文物
----
第三节景观
--
第五章广播 电视 报纸
----
第一节广播
----
第二节电视
----
第三节报纸
--
第六章史志编纂
----
第一节历代方志编纂
----
第二节中共党史资料征集研究
----
第三节政协文史工作
--
第七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竞赛
----
第四节设施
第二十一篇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队伍
----
第二节医院
----
第三节医疗器械
----
第四节医疗技术
----
第五节医疗制度
--
第二章卫生防疫
----
第一节公共卫生
----
第二节防疫
--
第三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女保健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四章医药
----
第一节中药材
------
附中药材资源
----
第二节药品经营
----
第三节药政管理
第二十二篇社会风土
--
第一章瑶族
----
第一节迁演
----
第二节瑶乡风情
----
第三节词汇选录
----
第四节瑶乡建设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三章道门
----
第一节紫霞教
----
第二节归根教
----
第三节同善社
--
第四章婚姻 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姓氏 宗族
----
第一节姓氏
----
第二节宗族
--
第六章习俗
----
第一节生产习俗
----
第二节生活习俗
----
第三节岁时习俗
----
第四节礼仪习俗
--
第七章方言
----
第一节本地方言
----
第二节客家方言
----
第三节正音
人物
--
一、传记
----
陈翔
----
刘稳
----
周仕仪
----
邹章周
----
朱绍紫 孟海崖
----
林石珠
----
周介甫
----
刘寅生
----
周亚水
----
何孟雄
----
段楠
----
孟湘鉴
----
戴奇
----
李却非
----
盘圆珠
----
潘祖浩
----
黎育教
----
贾纡青
----
邝光前
----
萧三妹
----
萧忠廷
----
朱春曦
----
罗春龙
----
郭春涛
----
陈梅寿
----
周树吾
----
霍揆彰
----
郭力三
----
石基洪
----
何炳麟
----
李震勋
----
张英奇
----
潘策钧
----
张经武
----
何健础
----
张友生
----
邓公玄
----
张先连
----
谭世友
----
唐纵
----
郭步书
----
凌兆尧
----
孟庆德
----
石维刚
----
廖海光
--
二、名录
----
1.革命烈士英名录
----
2.国民革命军抗日阵亡将士名录
----
3.中华民国省、军级及以上职官名录
----
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师级及以上职官名录
----
5.酃县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
6.在外地工作的酃县籍高级知识分子名录
附录
后记
《酃县志》编纂领导机构、工作机构人员名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