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谋县志

元谋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元谋县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09月

目录

封面
元谋县志
图片
-- 元谋县行政区划图
-- 元谋县卫星影像
-- 蝴蝶腊玛古猿头骨化石
-- 元谋人门齿化石
-- 元谋人遗址
-- 元谋人陈列馆
-- 元谋大墩子新石器遗址
-- 收购冬春西红柿
-- 洋葱外运
-- 冬春黄瓜
-- 冬春青辣椒
-- 冬春菜豆
-- 双季稻
-- 火红的攀枝花
-- 甘蔗田
-- 丙间水库
-- 元谋酸角
-- 元谋交通
-- 元谋县纸厂造纸车间
-- 元谋县水泥厂
-- 元谋火车站载客小汽车
-- 江边龙街渡口
-- 元谋一中教学大楼
-- 元谋县医院手术室
-- 元谋农业中学实验室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经济作物资源圃
-- 地面卫星接收站
-- 彝族姑娘
-- 彝族老人
-- 傈僳族姑娘
-- 县城集市一角
-- 元谋县兴元商场一角
-- 虎跳滩土林大门
-- 金沙江河谷
-- 土林奇观
-- 班果土林日出
元谋县志编纂委员会(1983年3月23日-1984年3月26日)
元谋县志编纂委员会(1984年3月27日-1987年5月)
元谋县志编纂委员会(1987年6月后)
元谋县志编辑人员
内审人员
《元谋县志》审稿单位、验收人员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凡 例
目 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自然地理人口
--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 质
------ 一 构 造
------ 二 岩 石
---- 第二节 地 貌
------ 一 地貌分区
------ 二 山 脉
------ 三 坝 子
------ 四 土 林
---- 第三节 气 候
------ 一 气候分区
------ 二 温 度
------ 三 霜 期
------ 四 降 水
------ 五 湿 度
------ 六 蒸发量
------ 七 风
------ 八 气候大灾害纪略
---- 第四节 水 文
------ 一 地表径流
------ 二 常流河
------ 三 季节河
------ 四 地下水
---- 第五节 土 壤
------ 一 类 别
------ 二 分 布
------ 三 养份含量
------ 四 酸碱度
------ 五 吸收代换量 盐基饱和度
---- 第六节 植 被
------ 一 自然植被
------ 二 人工植被
---- 第七节 动物 植物 矿物
------ 一 动 物
------ 二 植 物
------ 三 矿 物
-- 第二章 人 口
---- 第一节 演 变
---- 第二节 构 成
------ 一 民 族
------ 二 户数 性别 年龄
------ 三 文 化
------ 四 职 业
------ 五 姓 氏
------ 六 残疾人抽样调查
---- 第三节 分 布
------ 一 各民族人口分布
------ 二 行政区域人口分布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一 人口增长与工农业生产
------ 二 机构 人员 经费
------ 三 工作开展情况
第二编 政 治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县 城
------ 一 老 城
------ 二 马 街
---- 第三节 乡 镇
-- 第二章 行 政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县政权
------ 二 职 官
----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与监督
------ 一 计划管理
------ 二 工商行政管理
------ 三 物价管理
------ 四 技术监督
------ 五 审 计
------ 六 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
---- 第三节 劳动人事
------ 一 劳动管理
------ 二 干部配置及管理
---- 第四节 提(议)案、信访处理
------ 一 提(议)案处理
------ 二 信访处理
---- 第五节 日常工作
------ 一 文书工作
------ 二 情况交流
------ 三 机要保密
-- 第三章 社会治安 司法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公安局
------ 二 检察院
------ 三 法 院
------ 四 司法局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一 清匪肃特
------ 二 肃 毒
------ 三 镇 反
------ 四 严厉打击刑事犯罪分子
------ 五 消 防
------ 六 户籍管理
---- 第三节 法律监督
------ 一 刑事检察
------ 二 法纪检察
------ 三 经济检察
------ 四 监所检察
------ 五 控告申诉检察
---- 第四节 审 判
------ 一 刑事审判
------ 二 民事审判
------ 三 经济审判
------ 四 申诉复查
---- 第五节 司法行政
------ 一 宣 传
------ 二 调 解
------ 三 公 证
------ 四 律 师
-- 第四章 监督 政治协商
---- 第一节 元谋县参议会 元谋县乡(镇)国民代表会国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一 元谋县参议会
------ 二 元谋县乡(镇)国民代表会
------ 三 国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一 代表选举
------ 二 历届人代会
------ 三 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政协元谋县委员会
------ 一 会 议
------ 二 委员提案
------ 三 视察调查
------ 四 参与政务和建设
-- 第五章 政 党
----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元谋县地方组织
------ 一 组织机构
------ 二 主要活动
------ 三 党政关系
----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元谋县地方组织
------ 一 机 构
------ 二 全县党员大会党代表会议党代表大会
------ 三 组织建设
------ 四 宣传 教育
------ 五 调查研究
------ 六 统一战线
------ 七 纪律检查
------ 八 落实政策
-- 第六章 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政治运动
---- 第一节 清匪反霸
------ 一 清 匪
------ 二 反 霸
---- 第二节 减租退押 民主建政
------ 一 减租退押
------ 二 民主建政
---- 第三节 土地改革
------ 一 土改前夕各阶级占有耕地和农民的处境
------ 二 土改四阶段
---- 第四节 三反五反
---- 第五节 镇压反革命
---- 第六节 肃反 审干
------ 一 肃 反
------ 二 审 干
---- 第七节 整顿党的作风 反对资产阶级右派
---- 第八节 农业合作化
---- 第九节 “大跃进”
---- 第十节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贯彻
---- 第十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
------ 一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
------ 二 机关社教
-- 第七章 军 事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兵 役
------ 一 民国时期的兵役
------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兵役
---- 第三节 地方武装
------ 一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地方武装
---- 第四节 驻 军
---- 第五节 设 施
------ 一 机 场
------ 二 人民防空
---- 第六节 重大兵事活动
------ 一 回民起义
------ 二 李联标率匪破城
------ 三 击毙匪首杜芳龙
------ 四 省政府派兵到元谋剿匪
------ 五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元谋
------ 六 民主联军第五纵队进攻元谋县城
------ 七 金江游击队二支队收编姜驿起义人员
------ 八 县常备队起义
第三编 经 济
-- 第一章 农 业
---- 第一节 生产关系的变革
------ 一 封建领主制
------ 二 封建地主经济
------ 三 耕者有其田
------ 四 农业互助合作
------ 五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 第二节 种植业
------ 一 人口与耕地
------ 二 生产工具
------ 三 作物的结构与分布
------ 四 产品 产量
------ 五 土壤改良
------ 六 肥料施用
------ 七 品 种
------ 八 栽培管理
------ 九 病虫草鼠害
------ 十 农药使用
---- 第三节 畜牧业
------ 一 饲草饲料
------ 二 畜禽种类、品种
------ 三 家畜改良
------ 四 饲养管理
------ 五 畜牧业经济
------ 六 畜禽疫病与防治
---- 第四节 林 业
------ 一 林业资源
------ 二 林 种
------ 三 植树造林
------ 四 森林保护
---- 第五节 副业 渔业
------ 一 副 业
------ 二 渔 业
---- 第六节 机 构
-- 第二章 水 利
---- 第一节 蓄水工程
------ 一 中型水库
------ 二 小(一)型水库
------ 三 小(二)型水库
------ 四 小坝塘
---- 第二节 引水工程
------ 一 官 沟
------ 二 东山大沟
------ 三 其 它
---- 第三节 提水工程
------ 一 打 井
------ 二 提 水
---- 第四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水利设施和用水管理
------ 三 搬 迁
------ 四 抚 恤
-- 第三章 工 业
---- 第一节 体 制
------ 一 个 体
------ 二 集体工业
------ 三 国营工业
---- 第二节 门 类
------ 一 电 力
------ 二 采 矿
------ 三 制 糖
------ 四 造 纸
------ 五 建 材
------ 六 食 品
------ 七 化 工
------ 八 其 它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劳动人事管理
------ 三 经济管理
------ 四 民主管理
------ 五 安全生产管理
------ 六 培训和精神文明建设
-- 第四章 交 通
---- 第一节 路线和设施
------ 一 驿 道
------ 二 公路及其设施
------ 三 铁路及其设施
------ 四 航 道
---- 第二节 运 输
------ 一 人畜力运输
------ 二 汽车、拖拉机运输
------ 三 铁路运输
------ 四 水 运
------ 五 其 它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公路养护
------ 三 路政管理
------ 四 交通监理
------ 五 航 政
------ 六 运 政
-- 第五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 构
------ 一 驿 站
------ 二 邮电局
---- 第二节 邮 政
------ 一 邮路和邮运
------ 二 营 业
---- 第三节 电 信
------ 一 电 话
------ 二 电 报
-- 第六章 商 业
---- 第一节 集 市
------ 一 老城街
------ 二 马 街
------ 三 羊 街
------ 四 猴 街
------ 五 物茂街
------ 六 江边街
------ 七 姜驿街
------ 八 班果街
------ 九 黄瓜园街
------ 十 能禹街
---- 第二节 体 制
------ 一 个 体
------ 二 公私合营
------ 三 集 体
------ 四 国 营
---- 第三节 商品经营
------ 一 生产资料
------ 二 日用工业品
------ 三 农副产品
------ 四 土特产品
------ 五 废旧物资
---- 第四节 饮食 服务
------ 一 饮食业
------ 二 服务业
---- 第五节 管 理
------ 一 政治管理
------ 二 民主管理
------ 三 岗位责任制
------ 四 整顿与改革
------ 五 财务管理与效益
-- 第七章 乡镇企业
---- 第一节 层 次
------ 一 乡(公社、区)镇办
------ 二 大队(村公所)办
------ 三 村 办
------ 四 联户办
------ 五 户 办
---- 第二节 行 业
------ 一 养殖业
------ 二 工 业
------ 三 建筑业
------ 四 交通运输
------ 五 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方 式
------ 三 扶 持
-- 第八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房地产管理
------ 一 土地征用
------ 二 占地清理
------ 三 房产普查
------ 四 集镇规划
---- 第二节 建筑业
------ 一 建筑队伍
------ 二 建筑管理
---- 第三节 县城建设
------ 一 房 屋
------ 二 街 道
------ 三 照 明
------ 四 供水 排水
------ 五 环境卫生
------ 六 绿 化
------ 七 消 防
---- 第四节 乡村建设
------ 一 主要集镇
------ 二 农 村
---- 第五节 环境保护
------ 一 生态保护
------ 二 河道治理
-- 第九章 财税金融
---- 第一节 财 政
------ 一 财政体制
------ 二 财政收入
------ 三 财政支出
---- 第二节 税 务
------ 一 税 制
------ 二 农业税 耕地占用税
------ 三 工商各税
------ 四 专项基金
---- 第三节 金 融
------ 一 机 构
------ 二 贷 款
------ 三 存 款
------ 四 金库 债券
---- 第四节 保 险
------ 一 财产保险
------ 二 人身保险
------ 三 理 赔
第四编 文 化
-- 第一章 教 育
---- 第一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学校管理
------ 三 经费管理
---- 第二节 幼儿教育
------ 一 县城幼儿园
------ 二 农村幼儿园
------ 三 其它幼儿园
---- 第三节 普通教育
------ 一 学宫 义学 书院 私塾
------ 二 小 学
-------- 元马镇中心小学简介
------ 三 中 学
-------- 元谋第一中学简介
---- 第四节 职业教育
------ 一 师范学校
------ 二 工业学校
------ 三 农业学校
---- 第五节 成人教育
------ 一 民众学校
------ 二 夜 校
------ 三 中共元谋县委党校
------ 四 扫 盲
------ 五 函授 电大 成人自学
------ 六 职工学校
------ 七 文化技术学校
---- 第六节 教 师
-- 第二章 卫生 医药
---- 第一节 疾病及其防治
------ 一 疾 病
------ 二 医 疗
------ 三 防 疫
------ 四 妇幼保健
---- 第二节 药 物
------ 一 药材资源
------ 二 加工及生产
------ 三 药物及医疗器械购销
---- 第三节 管 理
------ 一 机 构
------ 二 卫生队伍
------ 三 经 费
------ 四 医 政
------ 五 药 政
-- 第三章 体 育
---- 第一节 机构 设施
------ 一 领导机构
------ 二 群众组织
------ 三 设 施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职工体育
------ 一 田 径
------ 二 球 类
------ 三 棋 类
------ 四 拳、操类
---- 第四节 民族民间体育
------ 一 磨担秋
------ 二 荡秋千
------ 三 耍 龙
------ 四 赛 马
------ 五 摔 跤
------ 六 斗 牛
------ 七 农民篮球活动
------ 八 游 泳
---- 第五节 县外竞赛
------ 一 楚雄州历届运动会
------ 二 省、州学生运动会
------ 三 省、州单项运动会
------ 四 省伤残人体育运动会
------ 五 全国青少年技巧比赛
-- 第四章 科 技
---- 第一节 机构 人员
------ 一 机 构
------ 二 人 员
---- 第二节 科技普及
------ 一 团体活动
------ 二 宣 传
------ 三 培 训
---- 第三节 技术推广
------ 一 种植业
------ 二 畜牧业
------ 三 林 业
------ 四 水 利
------ 五 鱼苗生产
------ 六 工 业
------ 七 交 通
------ 八 能 源
------ 九 医药卫生
---- 第四节 地震测报 气象测报
------ 一 地震测报
------ 二 气象测报
---- 第五节 部分科研成果
-- 第五章 文学艺术 影视广播
---- 第一节 文 学
------ 一 民间文学
------ 二 创作文学
---- 第二节 艺 术
------ 一 民 歌
------ 二 舞 蹈
------ 三 元谋花灯
------ 四 其它戏曲演出
------ 五 美术 书法 摄影
---- 第三节 影视 广播
------ 一 电 影
------ 二 电 视
------ 三 广 播
-- 第六章 图书 档案 文物胜迹
---- 第一节 图 书
------ 一 发 行
------ 二 阅 览
------ 三 元谋县重要文献存目
---- 第二节 档 案
---- 第三节 文物 胜迹
------ 一 元谋古猿遗址
------ 二 史前文化遗址
------ 三 宋代以后的文化遗址、遗物
------ 四 墓葬 陵园
------ 五 风景名胜
---- 第四节 机 构
------ 一 元谋县文化局
------ 二 元谋县广播电视管理局
------ 三 元谋县社会文化管理委员会
------ 四 元谋县立民众教育馆
------ 五 元谋县文化馆、站
------ 六 元谋县图书馆
------ 七 元谋人陈列馆
------ 八 元谋县花灯剧团
------ 九 元谋县电影公司
------ 十 新华书店元谋县支店
第五编 社 会
-- 第一章 生活 风俗
---- 第一节 各阶层人士生活状况
------ 一 民国时期各阶层生活状况
------ 二 新中国建立后的人民生活
---- 第二节 风 俗
------ 一 彝 族
------ 二 傈僳族
------ 三 回 族
------ 四 苗 族
------ 五 汉 族
-- 第二章 社会福利
---- 第一节 抚 恤
---- 第二节 安置补助
---- 第三节 救 济
------ 一 供 养
------ 二 组织生产自救
------ 三 布 施
------ 四 自然灾害救济
------ 五 贫困救济
------ 六 老弱残退职人员救济
------ 七 其它救济
---- 第四节 扶持少数民族
------ 一 经济扶持
------ 二 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 三 其 它
-- 第三章 社团 宗教活动 祭祀元谋汉语方言
---- 第一节 社 团
------ 一 同乡会 同学会
------ 二 商会 工商联合会个体协会
------ 三 同善社
------ 四 农 会
------ 五 三青团
------ 六 励进社
------ 七 互助会
------ 八 妇女会
------ 九 工 会
------ 十 民主青年联盟
------ 十一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
---- 第二节 宗教活动
------ 一 道 教
------ 二 佛 教
------ 三 伊斯兰教
------ 四 基督教
---- 第三节 祭 祀
------ 一 祭 孔
------ 二 庙 会
------ 三 行会祭祀
------ 四 家 祭
---- 第四节 元谋汉语方言
------ 一 声母系统的特点
------ 二 韵母系统的特点
------ 三 声韵母一般配合规律
------ 四 声调系统
------ 五 词 汇
---- 附:土司世系
------ 一 吾氏土司
------ 二 环州甸土舍李氏
------ 三 勒品甸土巡捕李氏
------ 四 金沙江巡检司李氏
人 物
-- 一 传 略
---- 吾必奎
---- 杨松涛
---- 曾鼎臣
---- 张万育
---- 朱 淮
---- 赖孔长
---- 曹有福
---- 永 聪
---- 孟家珍
---- 杨世杰
---- 李香庭
---- 起成国
---- 曹桂珍
---- 起家才
---- 李新春
---- 周有才
-- 二 名 录
---- 抗日阵亡官兵34人
---- 革命烈士59人
---- 水利工地牺牲民工113人
---- 修筑成(都)昆(明)铁路元谋段牺牲的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官兵及其职工民工共209人
---- 地厅级以上机关授予的劳模、先进工作者(1979—1990年)
---- 1988年获高级技术职称人员17人
附 录
-- 一 招抚提边民文
-- 二 清赋序
-- 三 劝民种花示
-- 四 祀白霞辨
-- 五 元阳赋
-- 六 元谋代表士绅杨春潮、张诰赴省呈文
-- 七 土改布告
-- 八 元谋县星火大队大塘子生产队会计李国有给县委书记李香庭的一封信
-- 九 中共元谋县委、县人民政府文件
编后记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