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县农业志》第一卷

《祁阳县农业志》第一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精神为指导,实事求是地记叙祁阳县农业的历史。主要事物上限追溯起源,下限至2005年12月。详今略古,详近略远。1952年4月23日以前,祁东县尚未析出,按唐武德四年(621)所置祁阳县境记叙;以后,按祁阳县现在行政区划记叙。

目录

封面
祁阳县农业志
《祁阳县农业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祁阳县农业志》编辑部
编辑部办公室
题词
图片
-- 《祁阳县农业志》部分编纂人员合影
-- 《祁阳县农业志》部分领导与编辑部人员合影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祁阳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奖杯
-- 桂来祥在几内亚传授竹器编织技艺
-- 刘继善援非时与塞拉利昂农业官员合影
-- 专家在谢家湾村参观杂交水稻制种
-- 睦关头梯田
-- 吊楼湾村林地
-- 金洞古树
-- 史前动物祁阳小鲵
-- 穿山甲
-- 竹笋
-- 湘江祁阳段
-- 祁水下马渡段
-- 白水金洞段
-- 文家冲水库
-- 浯溪大园里稻田
-- 文富市红壤红壤站供稿
-- 县人民医院的太阳能热水器
-- 冬雪
-- 唐南桥多功能组合灶
-- 高冲岐沼气池
-- 喜鹊
-- 侧树坪大跃进时期壁画
-- 梅子坪大寨田
-- 龚家坪杂交制种田
-- 祁阳制种队在海南岛
-- T优207优质稻、米
-- 大村甸稻田诱蛾灯
-- 唐家岭油菜田农业局供稿
-- 观音堂村高梁
-- 水蜜桃农业局供稿
-- 玉米
-- 祁阳大棚蔬菜
-- 龚家坪槟榔芋
-- 文明铺生姜
-- 西洲大白菜
-- 软盘育秧
-- 地膜育秧
-- 地膜育苗
-- 长寿亭小苗带土移栽
-- 免耕法
-- 农业局“苗情、虫情、农情”服务
-- 大忠桥挑禾
-- 清代陈大受府邸(今祁阳二中)栽种的文旦柚
-- 原种场宫川蜜桔农业局供稿
-- 大园里种植油桃园
-- 新铺子村牛耕
-- 电动脱粒
-- 大村甸稻草还田
-- 机耕
-- 早禾冲风车
-- 白鹤村水稻收割
-- 文明铺巨丰葡萄
-- 观音堂向日葵
-- 张家坪收割早稻
-- 祁阳县种子公司选种设备
-- 祁阳县种子公司包装加工厂
-- 祁阳县种子公司检验室
-- 官塘村古樟
-- 百岭村圆楮树
-- 百岭村银杏树
-- 内下红豆杉
-- 瓦窑村古楠木
-- 挂榜山水杉
-- 沙子铺罗汉松
-- 大茅坪赤桉林
-- 汤家岭国外松
-- 大江速生杉
-- 大江新植楠木群
-- 大江生态林
-- 石湾村退耕还林工程
-- 大江自然保护区
-- 梅泉村板栗树
-- 挂榜山板栗
-- 睦关头祁梅
-- 肖家村油茶林
-- 园林式单位祁阳农业银行
-- 马颈坳竹林
-- 县电信局花园
-- 肖家村国外松苗
-- 欧家山国外松林
-- 钟上元试种的甜竹笋
-- 中国农科院专家来椒山考察红壤果园
-- 龙口源竹筷厂
-- 三江单板厂
-- 白水带锯厂
-- 杨家湾水坝
-- 县城堤防工程
-- 东江桥河道界碑
-- 官峰电灌站
-- 荷叶渡春华电站
-- 茅竹黑水井
-- 金洞水文站
-- 翔宏电站
-- 祁阳水文站
-- 金洞35千伏变电站
-- 浯溪电站坝基
-- 茅竹稻田养鱼
-- 五四村渡槽
-- 黄道门码头
-- 观音滩水厂水泵房
-- 内下电站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农业资源
-- 第一章 土地
---- 第一节 祁阳疆域演变
---- 第二节 土地利用
-- 第二章 人口
-- 第三章 水
---- 第一节 水量
---- 第二节 水系
---- 第三节 水域水能
-- 第四章 生物
---- 第一节 植物
---- 第二节 动物
-- 第五章 气象
---- 第一节 热量
---- 第二节 降水
---- 第三节 日照
-- 第六章 能源
---- 第一节 燃料燃气
---- 第二节 太阳能
第二篇 生产关系
-- 第一章 封建社会和民国时期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社会分配
-- 第二章 土地改革时期
---- 第一节 减租退押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社会分配
-- 第三章 农业合作化时期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收益分配
-- 第四章 人民公社时期
---- 第一节 “一大二公”的大公社阶段
---- 第二节 调整公社体制阶段
-- 第五章 家庭承包经营时期
---- 第一节 土地承包制
---- 第二节 农业税收
---- 笫三节 乡村统筹提留
---- 第四节 劳动积累工、义务工
---- 第五节 农村税费改革
---- 第六节 农民收入
第三篇 农业
-- 第一章 水稻
---- 第一节 生产概况
---- 第二节 栽培品种
---- 第三节 种植制度
---- 第四节 栽培技术
-- 第二章 旱粮作物
---- 第一节 麦类
---- 第二节 薯类
---- 第三节 豆类
---- 第四节 荞麦
---- 第五节 玉米
---- 第六节 高粱
---- 第七节 其它旱粮
-- 第三章 油料作物
---- 第一节 油菜
---- 第二节 花生
---- 第三节 芝麻
---- 第四节 其它油料作物
-- 第四章 经济作物
---- 笫一节 茶叶
---- 第二节 甘蔗席草
---- 第三节 棉麻
---- 第四节 烟草
---- 第五节 西瓜、甜瓜
---- 第六节 其他经济作物
-- 第五章 水果
---- 第一节 柑桔
---- 第二节 桃、李、梨
---- 第三节 其它水果
-- 第六章 蔬菜
---- 第一节 蔬菜生产
---- 第二节 蔬菜品种
---- 第三节 栽培技术
---- 第四节 蔬菜加工企业
-- 第七章 良种繁育
---- 第一节 良种引进
---- 第二节 良种选育、生产
---- 第三节 杂交制种
---- 第四节 种子加工、储藏、检验
---- 第五节 种子经营
-- 第八章 土壤利用与改良
---- 第一节 土壤普查
---- 第二节 土壤改良
---- 第三节 耕作技术
---- 第四节 耕地保护
-- 第九章 肥料
---- 第一节 农家肥料
---- 第二节 绿肥
---- 第三节 化学肥料
---- 第四节 其它肥料
---- 第五节 施肥方法
-- 第十章 植物保护
---- 第一节 农作物病虫种类
---- 第二节 病虫测报
---- 第三节 病虫防治
---- 第四节 植物检疫
-- 第十一章 害虫天敌
---- 第一节 祁阳县水稻害虫天敌名录
---- 第二节 柑桔害虫天敌
---- 第三节 油茶、蔬菜害虫天敌
-- 第十二章 农业技术推广
---- 第一节 推广方法
---- 第二节 农业教育
---- 第三节 农业科技成果
---- 第四节 节能炉灶
-- 第十三章 农业结构
-- 第十四章 农业项目
---- 第一节 粮食大县项目
---- 第二节 商品粮基地县项目
---- 第三节 国际农业项目
---- 第四节 其他农业项目
-- 第十五章 农业灾害
---- 第一节 水灾
---- 第二节 旱灾
---- 第三节 旱涝交侵
---- 第四节 虫灾
---- 第五节 其他灾害
-- 第十六章 农业区划
---- 第一节 地势地貌
---- 第二节 土地规划
-- 第十七章 农业管理
---- 第一节 机构沿革
---- 第二节 农业执法
---- 第三节 推广体系
---- 第四节 农学会
-- 第十八章 农业场所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的农场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农场
---- 第三节 永州隆平高科种业有限公司
第四篇 林业
-- 第一章 森林资源
---- 第一节 森林
---- 第二节 林地
---- 第三节 湿地
---- 第四节 林木
---- 第五节 野生动植物
---- 第六节 林木花卉
---- 第七节 药用植物
---- 第八节 森林资源二类调查
-- 第二章 造林育林
---- 第一节 林木种子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造林
---- 第四节 林木抚育
---- 第五节 封山育林
-- 笫三章 森林资源保护
---- 第一节 征用占用林地管理
---- 第二节 森林采伐管理
---- 第三节 木竹经营加工证、运输证管理
---- 第四节 制止森林乱砍滥伐
---- 第五节 森林防火
---- 第六节 森林病虫害防治
----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保护
---- 第八节 自然保护区
-- 第四章 山权林权管理
---- 第一节 山林权属
---- 第二节 林业经营形式
---- 第三节 调处山林权属纠纷
-- 第五章 森林工业
---- 第一节 采伐运输
---- 第二节 木竹经营
---- 第三节 木竹加工
-- 第六章 林业科技
---- 第一节 科技队伍
---- 第二节 科技研究与推广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学术团体
-- 第七章 林业管理机构
---- 第一节 林业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常设林业专业机构
---- 第三节 经济实体单位
---- 第四节 非常设机构
-- 第八章 林业专项资金
---- 笫一节 预算外资金
---- 第二节 预算内资金
---- 第三节 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补助资金
---- 第四节 林业专项贴息贷款
---- 第五节 林业工程项目资金
---- 第六节 基建专项资金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