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教育管理等。

内容时限: 0000-1993

出版时间: 1998年11月

目录

封面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编纂委员会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审稿单位和人员
题词
-- 中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委书记黄建国题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州长岩庄题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州长召存信题词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州长刀爱民题词
图片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关怀篇
---- 1.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 989年11月视察景洪县基诺乡中学。
---- 2.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1989年11月在勐仑植物园和允景洪中学师生在一起。
---- 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1988年12月视察州民族中学时看望正在上课的和尚学生。
---- 4.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1995年2月视察勐海县高级职业中学。
---- 5.老州长召存信在全州教育工作会议上为先进教育工作者颁奖。
---- 6.党和国家领导人1989年9月会见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第3排右起第4名为西双版纳州全国优秀教师陶发生
---- 7.教育部领导1983年7月与中央教育行政学院第一期普教干部进修班学员合影(第3排右起第4人为西双版
---- 8.中共西双版纳州委、西双版纳州革命委员会领导1979年1 O月与出席西双版纳州国庆30周年教育战线
---- 9.1992年8月西双版纳州首届优秀教师园丁之家活动在允景洪举办。图为开幕式会场。
-- 管理篇
---- 1O.勐海县勐混乡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和扫除文盲验收大会会场。
---- 11.1991年1月州教委召开1990年度全州扫盲工作总结表彰会。图为州委、州政府领导、各扫盲协调单
---- 12.1991年4月西双版纳州首届教育工会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图为全体与会代表的合影。
---- 13.1992年州教委教研室组织全州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图为州教委主任刀瑞廷与中学数学组的评委
---- 14.州教委主任刀瑞廷参观农垦分局教育成果展览。
---- 15.州教委副主任余文琼视察勐腊县一中勤工俭学基地。
---- 16.西双版纳州教育局首任局长周德俊在勐海县格朗和乡帕宫小学30周年校庆大会上。
---- 17.西双版纳州教育局第二任局长刀永光在允景洪城区教职工迎新年联欢晚会上致词。
-- 历史记载篇
---- 18.抗日战争时期有关云南省佛海简易师范学校校史资料原件之一。
---- 19.云南省立佛海简易师范学校原址。(1 947年)
---- 21.允景洪初级师范学校办公室大门。(1957年)
---- 2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汉族干部和傣族干部一起编译傣文小学课本。(1954年)
---- 22.允景洪小学1 950年复办后培养的首届高小毕业班全体学生合影。(1957年)
---- 23.允景洪小学少先队辅导员徐保全辅导傣族班少先队员阅读新创刊的《西双版纳报》。(1957年)
---- 24.景洪中学首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1958年)
---- 25.景洪中学初一班全体学生与老师合影。(1960年)
---- 26.允景洪幼儿园1982年复办,州教育局分管教学的副局长管开荣(后排右起第5名)与全体员工和小朋友
---- 27.勐海茶厂幼儿园1980年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 教育篇
---- 28.最早在西双版纳引种橡胶的李中洲给少先队员讲橡胶发展史。
---- 29.景洪农场中学组织学生参观农场成就展。
---- 30.1986年州教育学院党支部发展首批共产党员。图为新党员在宣誓。
---- 31.勐阿中学校长李文学(拉祜族)在校会上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 32.勐海县第一小学利用黑板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33.勐腊县象明乡中心小学坚持举行升国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教学篇
---- 34.州民族师范学校学生在教育实习中认真辅导学生作业。
---- 35.西双版纳州农业学校教师指导学生繁殖玉米自交系。
---- 36.云南省农垦管理学校根据改革开放的需要开设课程。图为导游一班在上傣语口语课。
---- 37.西双版纳州卫生学校傣医傣药班在做生物化学实验。
---- 38.西双版纳州财贸学校为适应发展边疆经济建设需要举办各种成人培训班。图为厂长、经理培训班在上课。
---- 39.景洪县教师进修学校认真开展三笔(钢笔、毛笔、粉笔)字基本功训练。图为冷晓雷老师辅导学生写毛笔字
---- 40.勐腊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师短训班在上课。
---- 41.贺琼芬(西双版纳州第一个考入北京大学的学生李锐坚的小学启蒙老师)在上手工课。
---- 42.景洪县第一中学开展微机教学。
---- 43.景洪县基诺乡初三年级学生在上化学实验课。
---- 44.勐海县第一中学陆金兰老师在上生物课。
---- 45.西双版纳州民族中学利用语音室进行英语教学。
---- 46.景洪县第一小学全国优秀教师许时坤在上课。
---- 47.勐海县一小教师俸升云指导的学生彭华芳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
---- 48.州教委成人教育科科长王浩给嘎栋乡曼戈播农民夜校学员上辅导课。
-- 幼儿教育篇
---- 49.允景洪幼儿园的老师通过滑梯游戏培养小朋友活泼勇敢精神。
---- 50.勐腊县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玩滚彩球游戏。
---- 51.东风农场幼儿园的老师带领小朋友走出幼儿园去认识社会。
---- 52.景洪县允景洪镇民族中心幼儿团的小朋友在老师带领下去认识大自然。
---- 53.勐海县幼儿园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幼儿田径运动会。图为小班小朋友在运动会上做模仿体操表演。
---- 54.西双版纳州机关幼儿园百名幼儿集体作画迎接香港回归。
-- 少数民族教育篇
---- 55.勐海县勐遮乡曼燕小学傣族女教师玉合囡耐心辅导学生做数学作业。
---- 56.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初级中学校长唐志强(哈尼族)在上辅导课。
---- 57.勐海县格朗和乡苏湖小学哈尼族女教师阿德在辅导学生作业。
---- 58.勐海县勐阿乡南朗和小学校长张文伦(拉祜族)在上课。
---- 59.景洪县基诺民族小学教师张卫国(基诺族)在上辅导课。
---- 60.勐腊县瑶区乡中心小学的瑶族小学生在专心听课。
---- 61.勐海县民族中学女子班的学生。
---- 62.勐海县打洛镇边境小学的和尚学生在专心听讲。
---- 63.西双版纳州第一代瑶族教师之一邓树平。
---- 64.勐海县布朗山乡中心小学布朗族女教师玉南应在备课。
-- 友好交往篇
---- 65.州教委邀请德国教育专家在州民族师范学校为小学校长培训班学员讲学。
---- 66.景洪县勐罕中学师生与来访的台湾师生合影。
---- 67.允景洪小学与勐海勐宋三迈小学等山区学校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学校利用假期邀请山区学校特困
-- 勤工俭学、职业技术教育篇
---- 68.勐腊县职业中学缝纫班学生在上实习课。
---- 69.勐海县民族小学女童班在上编织课。
---- 70.勐海县高级职业中学的养鸡场和该场生产的高碘蛋、高锌蛋。
-- 校容校貌篇
---- 71.允景洪中学校园一角。
---- 72.勐腊县瑶区乡中学校园。
---- 73.州内第一幢中学图书馆楼——东风农场中学图书馆。
---- 74.勐腊县勐仑中学教学楼。
---- 75.勐腊县勐捧镇中心小学校园。
---- 76.景洪县基诺民族小学教学楼。
-- 文体活动篇
---- 77.勐腊县勐仑中学舞蹈队排练傣族花伞舞。
---- 78.景洪县民族中学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学校田径运动会。图为基诺族学生冲向终点。
---- 79.勐海县打洛镇边境小学傣族教师岩胆囡利用课余时间教学生跳傣族舞蹈。
---- 80.东风农场七分场学校腰鼓队在排练。
---- 81.允景洪小学首届少年军校阅兵式汇报表演。
---- 82.州民族中学的和尚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敲锣打鼓参加泼水节庆祝活动。
-- 荣誉篇
---- 83.1949年,镇越县临时人民政府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图为跳高冠军奖旗。
---- 84.西双版纳州教委1991年被评为全国热心支持自学考试事业先进单位。
---- 85.西双版纳州教委勤工俭学办公室1988年9月被评为“全国勤工俭学先进单位”。
---- 86.西双版纳州教委1996年1O月被评为“西双版纳州地方志编纂工作先进集体”。
-- 尊师篇
---- 87.勐海县打洛镇曼火井村群众自发为毕国荣老师建立的纪念碑。
-- 修志篇
---- 88.1997年8月州教委召开《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评审会议。图为会场一角。
---- 89.《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编纂委员会全体成员
---- 90.《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教育志》全体编辑和工作人员
凡例
序言(一)
序言(二)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幼儿教育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一、托儿所、幼儿园
---- 二、学前班
-- 第二节保教工作
-- 第三节幼儿园选介
---- 一、允景洪幼儿园
---- 二、西双版纳州机关幼儿园
---- 三、景洪县幼儿园
---- 四、景洪县允景洪镇民族中心幼儿园
---- 五、勐海县幼儿园
---- 六、勐腊县幼儿园
---- 七、东风农场幼儿园
第二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义学和私塾
---- 二、民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小学教育
-- 第二节 教育教学工作
---- 一、学制
---- 二、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 第三节 普及小学教育
---- 一、普及小学教育概况
---- 二、普及小学教育乡(镇)选介
-- 第四节 小学选介
---- 一、允景洪小学
---- 二、景洪县第一小学
---- 三、景洪县景讷小学
---- 四、勐海县第一小学
---- 五、勐海县勐遮小学
---- 六、勐海县勐遮乡曼燕小学
---- 七、勐海县格朗和乡苏湖小学
---- 八、勐腊县第一小学
---- 九、勐腊县易武小学
---- 十、勐腊县瑶区乡小学
---- 十一、勐腊县勐捧小学
---- 十二、东风农场七分场小学
---- 十三、橄榄坝农场七分场学校
第三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普通中学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育教学工作
-- 第二节农职业中学
---- 一、农业中学
---- 二、职业中学
-- 第三节学校管理
---- 一、管理体制
---- 二、学籍管理
---- 三、规章制度
-- 第四节中学选介
---- 一、允景洪中学
---- 二、景洪县第一中学
---- 三、勐海县第一中学
---- 四、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初级中学
---- 五、勐海县勐阿拉祜族乡初级中学
---- 六、勐腊县第一中学
---- 七、勐腊县勐捧中学
---- 八、景洪农场中学
---- 九、勐海县高级职业中学
---- 十、景洪县高级职业中学
---- 十一、西双版纳州民智职业学校
第四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简易师范
-- 第二节 初级师范
---- 一、学校沿革与教学工作
---- 二、行政领导与教师队伍
-- 第三节 中等师范
-- 第四节 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简介
---- 一、培养目标和任务
---- 二、专业和课程设置
---- 三、教学管理
-- 第五节 小学教师进修学校简介
---- 一、勐海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 二、勐腊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 三、景洪县小学教师进修学校
第五章 中等专业教育
-- 第一节 西双版纳州卫生学校
---- 一、发展概况
---- 二、培养目标、招生对象与毕业生分配
---- 三、专业、学制与课程设置
---- 四、学校管理
---- 五、师资培训
---- 六、教育成果
-- 第二节 西双版纳州农业学校
---- 一、发展概况
---- 二、培养目标与招生对象
---- 三、学制与毕业生分配
---- 四、专业与课程设置
---- 五、学校管理
---- 六、教育成果
-- 第三节 西双版纳州财贸学校
---- 一、发展概况
---- 二、培养目标
----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 四、专业与课程设置
---- 五、学校管理
---- 六、教育成果
-- 第四节 云南省农垦管理学校
---- 一、发展概况
---- 二、培养目标
----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 四、专业与课程设置
---- 五、学校管理
---- 六、教育成果
第六章 高等教育
-- 第一节 高等教育发端
---- 一、师范大专班
---- 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
---- 三、中学教师培训
-- 第二节 西双版纳教育学院
-- 第三节 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大学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一、扫盲工作
---- 二、职业技术教育
---- 三、农民教育先进单位选介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一、领导与实施
---- 二、职工文化补课
---- 三、岗位培训
-- 第三节 函授教育
---- 一、高等教育函授
---- 二、中等教育函授
-- 第四节 自学考试
----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二、中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五节 成人高考辅导
第八章少 数民族教育
-- 第一节 民族学校
---- 一、民族小学
---- 二、民族中学
---- 三、民族班
-- 第二节寄宿制学校
---- 一、全寄宿制学校
---- 二、半寄宿制学校
-- 第三节 特殊措施
---- 一、双语文教学
---- 二、双语言教学
---- 三、教师培养与特殊待遇
---- 四、学生的特殊待遇
-- 第四节 佛寺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对象
---- 三、内容
---- 四、“和尚学生”与“和尚班”
-- 第五节 部分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简况
---- 一、傣族教育
---- 二、哈尼族教育
---- 三、基诺族教育
---- 四、布朗族教育
---- 五、拉祜族教育
---- 六、瑶族教育
第九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一、幼儿教师
---- 二、小学教师
---- 三、中学教师
---- 四、中等专业学校教师
---- 五、高校教师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一、政治地位
---- 二、经济待遇
---- 三、职称评聘
-- 第三节 教师培训
第十章 教育改革
-- 第一节 体制改革
---- 一、管理体制沿革
---- 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 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附件 允景洪小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摘录)
-- 第二节 教学改革
---- 一、组织机构
---- 二、教改活动
第十一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
-- 第二节 教学管理
---- 一、教学工作管理
---- 二、考试、升学管理
-- 第三节 表彰先进
---- 一、对集体和教职工的表彰
---- 二、对学生的表彰
第十二章 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一、来源和开支
---- 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 三、财经制度
-- 第二节 教育设施
---- 一、校舍
---- 二、设备
第十三章 勤工俭学
-- 第一节 发展概况
---- 一、初创摸索阶段
---- 三、稳步发展阶段
-- 第二节 成果
-- 第三节 勤工俭学先进单位选介
---- 一、勐捧镇
---- 二、景洪县第一中学
---- 三、勐腊县勐仑中学
第十四章 学校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体育工作
-- 第二节 卫生工作
第十五章 教育机构
-- 第一节 行政机构
---- 一、清末至民国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教育行政机构
-- 第二节 事业机构
---- 一、教研室
---- 二、傣文教材编译室
---- 三、电化教育办公室
---- 四、招生办公室
---- 五、勤工俭学办公室
第十六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组织机构
---- 二、党员的作用与发展
---- 三、学校党支部选介
-- 第二节 中国民主同盟
---- 一、组织发展
---- 二、地位作用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一、组织状况
---- 二、工会工作
---- 三、基层教育工会选介
-- 第四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一、组织建设
---- 二、组织活动
---- 三、共青团西双版纳州民族师范学校委员会简介
-- 第五节 少年儿童组织
---- 一、中国童子军
----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 三、允景洪小学少先队简介
-- 第六节 学生会
---- 一、组织发展
---- 二、组织活动及作用
-- 第七节 教育学术团体
---- 一、西双版纳州教育学会
---- 二、西双版纳州各科教学研究会
---- 三、西双版纳州语言学会
-- 附件:西双版纳州民族教育研究会章程
第十七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传略
---- 郑志桥
---- 丁日争
---- 柯树勋
---- 徐世锜
---- 华荫乾
---- 刀自强
---- 刀栋材
---- 周文卿
---- 李强
---- 姜功权
---- 李春良
---- 张福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李拂一
---- 余孟泰
---- 黄竟
---- 周德俊
-- 第三节 人物名录
---- 一、进士贡生名录
---- 二、特级教师名录
---- 三、高级讲师名录
---- 四、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名录
---- 五、老教育工作者名录
附录
-- 一、柯树勋《治边章程》(节录)
-- 二、陆崇仁《思普沿边开发方案》(节录)
-- 三、李拂一《十二版纳志》(节录)
-- 四、《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通教育事业计划(草案)》
-- 五、《西双版纳州六年来的民族教育工作总结(摘录)》
-- 六、《中央教育部给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教育厅厅长的信》
-- 七、《1978年-1985年西双版纳州教育事业规划纲要》(讨论稿)
-- 八、《关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
-- 九、《西双版纳州教育局的主要任务和职责范围》
-- 十、《团结一致,勤奋工作,为推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而努力》
-- 十一、《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教育条例》
修志始末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