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浦镇志(南港卷)

张浦镇志(南港卷)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港镇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卫生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9

出版时间: 2003年12月

目录

封面
张浦镇志(南港卷)
版权页
图片
-- 南港镇行政区域图
-- 南港镇位置图
-- 南港镇集镇及开发区建成图
-- 1998年1O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南港镇“丹桂园”
-- 总书记为丹桂园题字
-- 苏虹机场路南港段
-- 政府办公楼
-- 震阳路
-- 东塘江
-- “莲花亭”明崇祯年间建于东塘江莲花墩上,后毁.清光绪年间重建“文星阁”于墩上,60年代初被毁。(甫里
-- “多宝塔”“文星阁”建于清乾隆年前(图中门口为小学校门),在原昆山角直小学校园内,60年代初被毁。(
-- 古文化遗址—莲花墩,筑于明崇祯年间(今东塘江中芦苇一簇处)
-- “万安桥”又名稍里大桥,建于清顺治已亥年(1655年)康熙甲子间(1684年)重建,桥身长43米、宽
-- 横跨东塘江的南港大桥建于1990年5月18日,整桥由三孔混凝土组成跨径全长109.88米
-- 正阳桥(甫里八景之一:长虹映月)
-- 富成精密模具
-- 钜橡电子绝缘材料公司
-- 南港配套区
-- 民营区一角
-- 建业纺织汇丰包装厂
-- 昆山染织二厂织布车间
-- 昆山丝绸织造厂生产车间
-- 红木家具雕刻厂生产的红木家具
-- 昆山德懋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昆山林伟喷织有限公司
-- 居民住宅区
-- 居民住宅小区
-- 外资企业桥辉服饰手套厂生产车间
-- 外资企业昆山桥辉服饰手套有限公司
-- 水稻丰收景象
-- 1号中心河,全长4.6831公里
-- 1号中心河排涝站
-- 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作业
-- 鱼蚌混养基地之一
-- 镇农贸市场
-- 大农户在交售商品粮
-- 蔬菜基地之一
-- 供电所
-- 邮电支局
-- 汽车站
-- 供销社
-- 交管所
-- 农村信用合作社,南港营业所
-- 农业银行,南港营业所
-- 工商所
-- 保险公司
-- 中心小学
-- 中心幼儿园
-- 南港中学
-- 卫生院病房区
-- 敬老院
-- 身穿水乡传统民族服饰的南港农村妇女在“丹桂园”向游客表演挑花篮.
-- 身穿水乡传统民族服饰的南港农村妇女2000年国庆节赴昆山参加广场文艺汇演中演挑花篮节目
-- 南港中学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1998年国庆节数百名学生在镇区中心街道举行中学生广播体操表演.
-- 南港中心辅导区的小学春季运动会
-- 文化中心
-- 南港大桥全貌
-- 原昆山角直古镇水巷
-- 昆南公路南港段
-- 原昆山角直古镇镇区
-- 民国15年(1926年)南星渎乡图(吴淞江南岸包括今南港镇渡头、唐村、白米、增光、安头、红梅等行政村
-- 民国15年(1926年)昆山县角直乡图
-- 民国15年角直乡图圩村庄
-- 民国15年南星渎乡图圩村庄(包括今南港部分村庄)
-- 民国31年(1942年)昆山县第六区角直镇公所印章
-- 民国31年(1942年)昆山县第六区渡头乡公所印章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元和县角直镇分防官署管辖元(元和县)、昆(昆山县)、新(新阳县)地域图(图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建置区划
-- 第一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沿革
---- 第二节镇界
---- 第三节镇名来历
------ 附 南港与角直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建国前
---- 第二节建国后
-- 第三章村镇概况
---- 第一节集镇
------ 一、昆境区角直镇简介
------ 二、南港新集镇——南港镇
---- 第二节居民委员会
---- 第三节村民委员会(各村简介)
------ 附 自然村名小考
第二篇地理环境
-- 第一章地貌与土壤
---- 第一节地貌
---- 第二节土壤
-- 第二章河流
---- 第一节主要河道
---- 第二节其他河道
------ 一、南北向
------ 二、东西向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温与日照
---- 第二节降水量
---- 第三节霜雪雾
---- 第四节风向与风力
-- 第四章动植物
---- 第一节动物
------ 一、饲养动物
------ 二、野生动物
---- 第二节植物
------ 一、栽培植物
------ 二、野生植物
---- 第三节土特产
-- 第五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风灾
---- 第四节病虫害
---- 第五节其他灾害
------ 一、冰雪、寒潮
------ 二、地震
------ 三、雷击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一、水质污染
------ 二、大气污染
------ 三、噪音及环境卫生污染
---- 第二节环境现状
------ 一、水质
------ 二、大气
------ 三、噪音及环境卫生
---- 第三节环境治理
---- 第四节管理机构
第三篇农业
-- 第一章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土地所有制
------ 一、各阶层占有土地
------ 二、剥削方式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合作
------ 一、农村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人民公社
---- 第五节联产承包
-- 第二章耕地与作物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耕作制度
---- 第三节作物与产量
---- 第四节农业科技
------ 一、作物栽培
------ 二、良种推广
------ 三、植物保护
---- 第五节农机具
-- 第三章多种经营
---- 第一节畜禽
------ 一、家畜
------ 二、家禽
------ 三、疫病防治
---- 第二节水产
------ 一、捕捞
------ 二、养殖
------ 三、渔业产量
------ 四、鱼病防治
------ 五、养蚌育珠
---- 第三节林果
------ 一、果园
------ 二、竹园
---- 第四节蔬菜
---- 第五节草制品
---- 第六节瓜类
-- 第四章农村经营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
------ 附:丹桂园简介
第四篇水利
-- 第一章河道治理
---- 第一节水文
------ 一、汛期雨量
------ 二、水位
---- 第二节治理
-- 第二章圩堤建设
---- 第一节圩堤
---- 第二节联圩
---- 第三节三闸
-- 第三章农田排灌
---- 第一节水车(三车灌溉)
---- 第二节机电灌溉
---- 第三节开沟防渍
-- 第四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管理、服务
------ 一、技术管理
------ 二、业务管理
第五篇国批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港工业配套区
-- 第一章发展规划与原则
---- 第一节近期与长期发展规划
---- 第二节自费开发
-- 第二章南港工业配套区组织领导机构与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一节组织领导机构
---- 第二节配套区基础设施建设
-- 第三章投资程序与政策
---- 第一节投资程序
---- 第二节投资政策
---- 第三节投资国别和地区
第六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工业
------ 一、私营手工业
------ 二、私营工业
---- 第二节集体工业
------ 一、大集体工业
------ 二、镇办工业
------ 三、村办工业
---- 第三节国营工业
---- 第四节三资企业
-- 第二章行业结构
---- 第一节机械
---- 第二节纺织
---- 第三节建材
---- 第四节印刷
---- 第五节化工
---- 第六节粮食加工
---- 第七节服装
---- 第八节红木家具
---- 第九节建筑业
------ 一、建筑专业队伍
------ 二、农村建筑队伍
-- 第三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收益分配
---- 第三节经济管理
---- 第四节劳动
------ 一、劳动管理
------ 二、工资奖金
------ 三、劳保福利
第七篇村镇建设
-- 第一章村镇建设规划
---- 第一节集镇建设规划
---- 第二节农村建设规划
-- 第二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市镇建设
------ 一、街道
------ 二、桥梁
------ 三、公共建筑
------ 四、公共设施
------ 五、居民住宅
------ 六、绿化
---- 第二节农村建设
------ 一、道路
------ 二、桥梁
------ 三、住房
-- 第三章土地和房地产管理
---- 第一节土地管理
---- 第二节房地产管理
------ 一、公房管理
------ 二、建房管理
-- 第四章地名管理
---- 第一节地名普查
---- 第二节地名标志
-- 第五章供电、供水、供气
---- 第一节供电
---- 第二节供水
---- 第三节供气
第八篇交通邮电
-- 第一章交通
---- 第一节水上运输
------ 一、航道
------ 二、渡口
------ 三、客运
------ 四、货运
---- 第二节陆路运输
------ 一、公路
------ 二、桥梁
------ 三、客运
------ 四、货运
------ 五、车辆
---- 第三节搬运装卸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一、管理机构
------ 二、航道管理
------ 三、公路管理
-- 第二章邮电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第九篇商业
-- 第一章商业体制
---- 第一节私营商业
------ 一、解放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一、供销合作社
------ 二、合作(集体)商业
------ 三、单位办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收购
------ 一、农副产品
------ 二、废品
---- 第二节中、西药业
------ 一、中、西药店
------ 二、中草药
------ 三、药品管理
---- 第三节供应
------ 一、生产资料
------ 二、生活资料
-- 第三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食购销
------ 一、解放前
------ 二、建国后
---- 第二节油料购销
---- 第三节议购议销
---- 第四节粮食储运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饮食服务业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五章集市贸易
---- 第一节集市
---- 第二节机构
-- 第六章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机构沿革
---- 第二节工商管理
-- 第七章物价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物价演变
第十篇财税金融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收支
------ 一、财务管理
------ 二、财政收支,1982年起乡财政收支由三部分构成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税务
------ 一、民国时期税赋
------ 二、建国后税制
-- 第三章金融
---- 第一节机构
------ 一、银行
------ 二、信用社
---- 第二节借贷
------ 一、民间借贷
------ 二、银行贷款
---- 第三节存储
------ 一、集体存款
------ 二、个人储蓄
---- 第四节保险
---- 第五节典当
-- 第四章审计、统计
---- 第一节审计
---- 第二节统计
第十一篇政治
-- 第一章政党
---- 第一节中国共产党
------ 一、解放前党的组织和活动
------ 二、建国后的党组织
---- 第二节中国国民党
------ 附:三民主义青年团
-- 第二章政务机构
---- 第一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一、历届大会简况
------ 二、人民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政府
------ 一、建国前行政机构
------ 二、建国后行政机构
---- 第三节经济联合会
---- 第四节农工商总公司
---- 第五节人民政协工作组
-- 第三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职工团体(南港镇工会)
---- 第二节青少年团体
------ 一、共产主义青年团
------ 二、少年先锋队
---- 第三节妇女团体
---- 第四节农、渔民团体
------ 一、农民协会、贫下中农协会
------ 二、渔民协会
---- 第五节工商团体
------ 一、工商联合会
------ 二、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六节科技团体
-- 第四章公安、司法、军事
---- 第一节公安
------ 一、机构组织
------ 二、户籍管理
------ 三、治安保卫
------ 四、消防
---- 第二节司法
------ 一、机构
------ 二、司法行政
---- 第三节军事
------ 一、兵防
------ 二、兵役
------ 三、民兵
第十二篇教 育
-- 第一章普通教育
---- 第一节幼儿教育
------ 一、发展概况、南港中心幼儿园
------ 二、教育与管理
------ 附 私塾教育
---- 第二节小学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教育与教学
------ 三、南港中心校简介
------ 四、原昆山县角直小学简介
---- 第三节中学教育
------ 一、发展概况
------ 二、学制、教育与教学
------ 附 南港中学简介
-- 第二章职业教育
---- 第一节初等职业教育
------ 一、概况
------ 二、张浦(南港)农业中学
---- 第二节中等职业教育
------ 一、职业高中班
------ 二、干部培训班
-- 第三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教育
---- 第二节职工教育
---- 附:南港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简况
-- 第四章教师
---- 第一节教师队伍
---- 第二节教师进修
---- 第三节教师待遇
-- 第五章学校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 第三节勤工俭学
第十三篇文化体育
-- 第一章文化
---- 第一节文化机构与设施
------ 一、文化站
------ 二、农村俱乐部
------ 三、图书室
------ 四、放映队
---- 第二节文艺团体
------ 一、春江文学社
------ 二、业余文艺团队
---- 第三节文学艺术
------ 一、文学创作
------ 二、书画
------ 三、民间文艺
-- 第二章文物古迹
---- 第一节遗址古迹
------ 一、孝子坊
------ 二、宅第
------ 三、庙庵堂院
------ 四、桥梁
---- 第二节文物(冢墓)
---- 第三节水上建筑
-- 第三章广播电视
---- 第一节发展与设施
---- 第二节有线电视
---- 第三节播音与报道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民间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学校体育
------ 一、小学体育
------ 二、中学体育
---- 第四节竞技体育
第十四篇卫 生
-- 第一章卫生机构
---- 第一节私人诊所
---- 第二节联合诊所
---- 第三节卫生院
---- 第四节村、厂卫生室
------ 一、村卫生室
------ 二、厂卫生室
-- 第二章医疗
---- 第一节医疗卫生队伍
---- 第二节医疗设备和技术
------ 一、医疗设备
------ 二、医疗技术
-- 第三章医疗保健制度
---- 第一节公费医疗
---- 第二节合作医疗
---- 第三节劳保医疗
---- 第四节医疗保险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第四章创建卫生镇
---- 第一节爱国卫生
------ 一、组织
------ 二、环境卫生
------ 三、饮水卫生
------ 四、食品卫生
---- 第二节创建市、省卫生镇
---- 第三节创建省卫生村
---- 第四节创建机构
-- 第五章传染病防治
---- 第一节疫情和防治
---- 第二节计划免疫
---- 第三节寄生虫病防治
------ 一、血吸虫病(见本篇第六章)
------ 二、疟疾
------ 三、蛔虫
-- 第六章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一节疫情
---- 第二节防治
------ 一、机构
------ 二、查螺灭螺
------ 三、查病治病
第十五篇社 会
-- 第一章人口
---- 第一节人口变动
---- 第二节人口结构
------ 一、性别
------ 二、文化
------ 三、职业
---- 第三节人口控制
---- 第四节姓氏
---- 第五节长寿老人
-- 第二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三章语言
---- 第一节方言
---- 第二节谚语
---- 第三节歇后语
-- 第四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岁时习俗
---- 第二节新节日
---- 第三节庙会
---- 第四节礼仪习俗
------ 一、婚嫁
------ 二、生育
------ 三、寿庆
------ 四、丧葬
------ 五、攀亲
------ 六、建房
---- 第五节生活习俗
------ 一、饮食
------ 二、服饰
------ 三、家具
---- 第六节旧时陋习
------ 一、迷信
------ 二、劣习
---- 第七节社会新风
-- 第五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六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拥军优属
---- 第二节救济扶贫
---- 第三节社会福利
------ 一、敬老院
------ 二、福利厂
------ 三、南园公墓
---- 第四节婚姻登记
---- 第五节插队下放
第十六篇人 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古代人物
------ 姜希业
------ 马友直
------ 马先觉
------ 戴士杰
---- 第二节近代人物
------ 徐南复
------ 邵鼎
------ 陆缙宋
------ 沈万钟
------ 严汉镇
------ 王韬
---- 第三节现代人物
------ 潘觉如
------ 严子镕
------ 严修桢
------ 姚振华
------ 王福民
-- 第二章人物简介
---- 港、澳、台胞简介表
-- 第三章名录
---- 第一节志愿军烈士
------ 梁荣泉
---- 第二节南港镇劳动模范(县级以上)先进工作者(苏州市级以上)名录
---- 第三节南港镇部分旅外科教文人员名录
后记
《南港镇志》修纂人员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