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志

肇庆市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肇庆市的地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发展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7

出版时间: 1996年10月

目录

封面
肇庆市志
版权页
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肇庆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端州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肇庆市志》总纂编辑部
《肇庆市志》审稿小组
《肇庆市志》校对小组
图片
-- 肇庆市地图
-- 肇庆市市区街道图
-- 七星岩图
-- 鼎湖山图
-- 七星岩牌坊
-- 五龙亭与七星桥
-- 西江明珠——肇庆
-- 石洞古庙
-- 水月宫
-- 湖上翠洲
-- 鼎湖山庆云寺
-- 飞水潭
-- 水濂洞天
-- 阅江楼
-- 崇禧塔
-- 古城墙上的披云楼
-- 梅庵
-- 肇庆府学宫大成殿
-- 广东仪表厂
-- 市城建机械厂车间
-- 端溪名砚厂艺人刻砚
-- 新贸商场
-- 市五金交电大楼
-- 天宁商场
-- 西江大学
-- 市一中
-- 端州体育馆
-- 端州医院
-- 肇庆中学学生正在上课
-- 市图书馆
-- 建设三路中心市场
-- 出售肇庆花席
-- 端州四路夜景
-- “岭南飘香”砚(老坑)
-- “蛟龙戏珠”砚(老坑)
--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端溪名砚厂厂长黎铿于70年代初制作的《百鸟鸣春》砚。此砚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 火车站
-- 口岸大楼
-- 江滨堤路之夜
-- 端州大酒店
-- 50年代的大钟楼
-- 西江饭店
-- 裹蒸
-- 七星剑花
-- 肇实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地理
-- 第一章地域
---- 第一节位置和辖境
---- 第二节行政区域沿革
-- 第二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地质构造
---- 第三节矿藏和化石
-- 第三章地貌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各类地貌特征
-- 第四章气候
---- 第一节季风型气候及其季节变化
---- 第二节气温
---- 第三节降雨量
---- 第四节日照、湿度、蒸发量
---- 第五节平原和山地气候的差异
-- 第五章水文
---- 第一节西江
---- 第二节湖泊
---- 第三节山地溪流
---- 第四节地下水
-- 第六章土壤
---- 第一节成土条件和分布规律
---- 第二节各类型土壤分述
-- 第七章生物资源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动物
-- 第八章自然灾害
---- 第一节洪涝灾害
---- 第二节干旱灾害
---- 第三节台风灾害
---- 第四节冻灾
---- 第五节雨雹灾害
---- 第六节地震
第二篇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一节建国前经济概况
---- 第二节建国后的经济发展
---- 第三节改革开放后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
-- 第二章工业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机械工业
---- 第三节食品工业
---- 第四节冶金和化学工业
---- 第五节纺织、缝纫及皮革工业
---- 第六节造纸及文教用品工业
---- 第七节森林和建材工业
---- 第八节电力工业及其他工业
-- 第三章农林水利
---- 第一节体制变革与农业发展
---- 第二节管理机构及技术力量
---- 第三节种植业
---- 第四节饲养业
---- 第五节渔业
---- 第六节林业
---- 第七节水利
-- 第四章交通
---- 第一节交通发展简述
---- 第二节交通管理机构
---- 第三节公路运输
---- 第四节水路运输
---- 第五节铁路运输
-- 第五章邮电
---- 第一节邮电发展简述
---- 第二节邮电机构
---- 第三节邮政业务
---- 第四节电讯业务
---- 第五节业务量和收入
-- 第六章城镇建设
---- 第一节建国前城镇建设简史
---- 第二节建国后的市政建设
---- 第三节建筑及建筑业
---- 第四节房产管理
---- 第五节墟镇建设
-- 第七章商业外贸
---- 第一节建国前的商业状况
---- 第二节建国后商业经济体制的变革
---- 第三节全民所有制商业
---- 第四节集体所有制商业
---- 第五节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
---- 第六节对外贸易
-- 第八章财税、金融与保险
---- 第一节财政
---- 第二节税务
---- 第三节金融与保险
-- 第九章经济行政管理
---- 第一节工商行政管理
---- 第二节物价管理
---- 第三节标准计量管理
---- 第四节审计
-- 第十章劳动力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工资
第三篇政治
-- 第一章历代驻肇政治机构
---- 第一节汉至元代
---- 第二节明代
---- 第三节清代
---- 第四节民国
---- 第五节建国后
-- 第二章政事纪要
---- 第一节明代
---- 第二节清代
---- 第三节民国
---- 第四节建国后
-- 第三章共产党
---- 第一节建国前的革命斗争
---- 第二节建国后的中共肇庆市委员会
---- 第三节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市委下属机构设置及党务
---- 第五节市属各系统、区镇乡(公社)党委、党组
-- 第四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市历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乡镇(公社)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五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市人民政府机构设置
---- 第二节镇、区、乡、村行政机构设置
---- 第三节日常行政工作
---- 第四节公安
---- 第五节司法
---- 第六节民政
-- 第六章法院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审判工作
---- 第三节执行工作
---- 第四节申诉复查
-- 第七章检察院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经济检察
---- 第四节法纪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八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历届委员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 第二节机构设置
---- 第三节主要工作及成绩
-- 第九章民主党派
---- 第一节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第二节中国民主同盟
---- 第三节中国民主建国会
---- 第四节中国民主促进会
---- 第五节中国农工民主党
-- 第十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共产主义青年团、青年联合会和少年先锋队
---- 第二节工会
---- 第三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四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节其他群众团体
-- 第十一章干部
---- 第一节干部编制与结构
---- 第二节干部使用
---- 第三节干部工资福利
第四篇军事
-- 第一章历代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一节元代以前的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二节明代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三节清代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四节民国时期军事机构与驻军
-- 第二章历代兵事纪要
---- 第一节上古至隋西江兵事
---- 第二节唐宋元兵事
---- 第三节明代兵事
---- 第四节清代兵事
---- 第五节民国时期兵事
-- 第三章建国后的军事机构
---- 第一节军事管制委员会、军分区和驻肇部队
---- 第二节人民武装委员会、人民武装部
---- 第三节民兵
---- 第四节人民防空
-- 第四章兵役工作
---- 第一节志愿兵制度
---- 第二节义务兵制度
---- 第三节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制度
---- 第四节预备役制度
第五篇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历代教育机构
---- 第二节建国后教育综述
---- 第三节学前教育
---- 第四节小学教育
---- 第五节中等教育
---- 第六节高等教育
---- 第七节成人教育
---- 第八节教师队伍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科技研究机构
---- 第三节科学技术协会与科技交流普及
---- 第四节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 第三章医疗卫生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医疗事业单位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医疗卫生队伍
---- 第五节环境卫生
-- 第四章体育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业余体校
---- 第四节体育竞赛
---- 第五节体育设施
-- 第五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综述
---- 第二节文化事业单位
---- 第三节文艺团体和文艺创作
-- 第六章报刊、广播电视
---- 第一节报刊
---- 第二节广播电视
-- 第七章档案工作与地方志编修
---- 第一节档案工作
---- 第二节地方志编修
-- 第八章文物
---- 第一节摩崖石刻
---- 第二节碑刻和雕塑、雕刻
---- 第三节古建筑
---- 第四节墓葬、遗址
---- 第五节藏品
-- 第九章文学遗产
---- 第一节历代诗词选
---- 第二节历代文选
---- 第三节古楹联选
---- 第四节民间文学
第六篇居民
-- 第一章民族
---- 第一节汉族
---- 第二节回族及其他少数民族
-- 第二章姓氏
---- 第一节宋代落籍肇庆的姓氏
---- 第二节元代落籍肇庆的姓氏
---- 第三节明代落籍肇庆的姓氏
---- 第四节清代落籍肇庆的姓氏
-- 第三章人口
---- 第一节建国前本地人口估算
---- 第二节建国后本市人口概况
---- 第三节计划生育
-- 第四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城区居民生活
---- 第二节农民生活
---- 第三节水上居民生活
-- 第五章风俗
---- 第一节日常生活习俗
---- 第二节传统节日习俗
---- 第三节婚姻生育丧葬习俗
-- 第六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伊斯兰教
---- 第四节天主教
---- 第五节基督教
-- 第七章方言
---- 第一节方言的分布与来源
---- 第二节肇庆白话的语音
---- 第三节肇庆白话的词汇
---- 第四节肇庆白话的语法
第七篇名胜
-- 第一章古城景点
---- 第一节历代肇庆八景
---- 第二节内厢景点
---- 第三节东厢景点
---- 第四节西厢景点
-- 第二章七星岩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景区景点
---- 第三节景区建设
-- 第三章鼎湖山
---- 第一节概况
---- 第二节景区景点
---- 第三节景区自然保护
-- 第四章西江小三峡
---- 第一节三榕峡
---- 第二节大鼎峡
---- 第三节羚羊峡
第八篇特产
-- 第一章端砚
---- 第一节端砚历史
---- 第二节端砚名坑
---- 第三节端砚的生产
---- 第四节端砚的养、用、涤、藏
---- 第五节端砚的鉴赏
---- 第六节历代著名端砚
-- 第二章芏席、肇实及其他特产
---- 第一节工艺类
---- 第二节药材类
---- 第三节食物类
第九篇人物
-- 第一章本地人物
---- 第一节传记
------ 陈希迁
------ 梁斗南
------ 刘椿年
------ 梁敏
------ 王宗烈
------ 胡敬业
------ 何昆玉
------ 何媛玉
------ 彭泰来
------ 苏廷魁
------ 张国樑
------ 冯誉骥
------ 冯誉骢
------ 冯元鼎
------ 陈盛
------ 卫省轩
------ 吴功补
------ 黎佩兰
------ 刘峻周
------ 刘泽荣
------ 冯祝万
------ 苏耀宸
------ 苏汉青
------ 黄范一
------ 陈同昶
------ 谢鹤年
------ 陈德彬
------ 陈家骥
------ 吕鉴周
------ 张允文
------ 谢弼孙
------ 梁寒操
------ 余汉谋
------ 唐云山
------ 林烈
------ 梁祖谊
------ 梁祖诰
------ 黄金宽
------ 陈逢亮
------ 冯痴畦
------ 梁赞燊
------ 谢拼
------ 何国良
------ 黄绣谊
---- 第二节名录
-- 第二章来肇人物
---- 第一节事迹
------ 陈霸先
------ 惠能
------ 李邕
------ 荣睿
------ 李绅
------ 冯拯
------ 陈尧叟
------ 包拯
------ 黄公度
------ 王泮
------ 利玛窦
------ 朱由榔
------ 孙中山
------ 李济深
------ 叶挺
------ 张闻天
---- 第二节名录
《肇庆市志》撰稿人名单
《肇庆市志》插图照片制作人名单
协助编纂《肇庆市志》部分工作的单位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