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蛟镇志

腾蛟镇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以存史、资政、教化为宗旨,以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系统反映腾峻的历史和现状,详今明古,求真存实,禅益当今,垂鉴后世。

内容时限: 0000-2011

出版时间: 2016年01月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凡例
目录页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区域沿革
-- 第三节 村居简介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地质
-- 第二节 山地、丘陵
-- 第三节 带溪流域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第三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民族和姓氏
-- 第二节 人口发展与变化
--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人口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第四章 农业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生产与粮食“三定”
--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
--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 第五节 人民公社的收益分配
-- 第六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七节 农作物栽培
-- 第八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九节 农业、农村的发展与变化
-- 第十节 向城镇化迈进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 第二节 曲折的历程
-- 第三节 从贫困到温饱
-- 第四节 住房状况
第六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概况
-- 第二节 古树名录
-- 第三节 林业机构
-- 第四节 造林
-- 第五节 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山林延续承包工作
第七章 工业
-- 第一节 历史工业
-- 第二节 国有企业
-- 第三节 当代企业
-- 第四节 主要企业介绍
-- 第五节 于工业、乡镇工业和特色行业
-- 第六节 在外腾跤人经济(年产值亿元以上)
第八章 商业
-- 第一节 民国时期商业
-- 第二节 腾蚊供销合作社
-- 第三节 国有商业和合作商店
-- 第四节 农村供销合作社的败落到商贸市场的兴起
-- 第五节 外贸出口交货值
-- 第六节 茶叶
-- 第七节 八月初七庙会与物资交流会
-- 第八节 1958年起腾跤区供销社历任领导人名录
第九章 城乡建设
-- 第一节 街道市容
-- 第二节 水利与水电建设
-- 第三节 饮用供水
-- 第四节 老城改造
-- 第五节 乡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六节 乡村建设城镇化
-- 第七节 环卫工程
-- 第八节 建筑施工队伍
第十章 凤景名胜与旅游
-- 第一节 赤岩山风景名胜区
-- 第二节 旅游开发
第十一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民问道路
-- 第二节 公路
-- 第三节 村通工程
-- 第四节 路亭
-- 第五节 山岭
-- 第六节 桥梁
-- 第七节 邮电
第十二章 财政·金融
-- 第一节 税收
-- 第二节 财政
-- 第三节 村级财务管理
-- 第四节 金融
第十三章 民政
-- 第一节 优抚与定补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最低生活保障
第十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登记
-- 第三节 常规管理
-- 第四节 商标广告管理与市场管理
-- 第五节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 第六节 经营合同管理
-- 第七节 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十五章 社会治安
-- 第一节 打击刑事犯罪
-- 第二节 营造和谐社区
-- 第三节 户籍管理与身份证颁发
-- 第四节 社会管理
-- 第五节 司法
-- 第六节 审判
-- 第七节 公安派出所、司法所、腾跤人民法庭历任领导名录
第十六章 征兵、民兵、预备役
-- 第一节 征兵工作
-- 第二节 历年征兵入伍数量
-- 第三节 民兵组织
-- 第四节 民兵训练
-- 第五节 民兵活动
-- 第六节 预备役
第十七章 党政组织机构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腾按地区组织和活动
--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基层组织
-- 第三节 民国时期部分乡、保任职人员名录
-- 第四节 乡镇党政机构及主要干部名录
-- 第五节 村居主要干部名录
第十八章 社会团体
-- 第一节 工会
-- 第二节 农民团体
-- 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 第七节 慈善分会
-- 第八节 其他协会
第十九章 教育
-- 第一节 小学教育
-- 第二节 中学教育
-- 第三节 幼儿教育
-- 第四节 学制与课程
-- 第五节 扫盲、业余与成人文化教育
-- 第六节 教育经费与教师待遇
-- 第七节 教师的政治与业务学习
-- 第八节 腾蚊镇(区)教育管理机构
第二十章 文化
-- 第一节 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
-- 第二节 文物古迹
--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
-- 第四节 文学艺术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第六节 文化市场
第二十一章 医疗卫生
-- 第一节 清代、民国时期医疗概况
-- 第二节 现代医疗卫生事业概况
-- 第三节 防疫工作
-- 第四节 公共卫生
-- 第五节 学校卫生
-- 第六节 医疗保障
-- 第七节 药材种植与加工
第二十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场地设施
-- 第四节 领导班子与队伍建设
第二十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佛教
-- 第二节 道教
-- 第三节 基督教
-- 第四节 天主教
第二十四章 民俗
-- 第一节 岁时习俗
-- 第二节 礼仪习俗
-- 第三节 信奉习俗
-- 第四节 禁忌
-- 第五节 宗族
第二十五章 方言
-- 第一节 语言分布
-- 第二节 北港闽语的声韵调
-- 第三节 北港闽语的语法特点
第二十六章 人物
-- 第一节 名人传记
-- 第二节 人物传略
-- 第三节 革命烈士、抗日阵亡将士
-- 第四节 科举名录
-- 第五节 现代行政人物简介
-- 第六节 专业技术人员
-- 第七节 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名录
-- 第八节 博士、博士后名录
-- 第九节 英模人物
-- 第十节 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名录
第二十七章 文献著述
-- 第一节 古代著述
-- 第二节 现代著述
-- 第三节 现代科技、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论文篇目
-- 第四节 历代文献及诗文选录(内篇)
-- 第五节 历代文献及诗文选录(外篇)
第二十八章 杂记
版权页
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