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志(1902-1995)

教育志(1902-1995)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江泽民同志说:“编纂新方志不是一件可有可无的工作,而是一项认识过去,服务现在,开创未来,不仅有近期社会效益,而且可以产生久远社会效益的意义重大的事业。”

内容时限: 1902-1995

目录

封面
教育志
题词
图片
-- 区五大班子领导研究“普九”工作
-- 教委班子周一例会
-- 教委领导和教育志办的同志研究史志工作
-- 区委书记张建华视察沈阳市第一中学
-- 区委书记张建华与副区长张雅琴视察一○七中学
-- 区委书记张建华与副区长张雅琴与五中领导研究教育工作
-- 区委书记张建华与副区长张雅琴与一中领导研究教育工作
-- 区委书记张建华与副区长张雅琴视察五十中学
-- 胡锦涛同志视察辽沈一小学
-- 胡锦涛同志与辽沈一小学领导座谈少先队工作
-- 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视察大东区并题词
-- 国家副总督学王文湛(中)视察大东区督学工作
-- 国家教委职教司司长陈德才视察电力学校并题词
-- 全国女市长代表团视察第一中学
-- 省委书记闻世震、市人大副主任金明仕视察母校第五中学
-- 副省长张榕明视察大东区教委幼儿园
-- 副省长高国珠视察母校第一中学
-- 副省长张榕明视察五十中学
-- 北京市东城区、沈阳市大东区教材改革与实验研讨会存大东区召开
-- 部分城市教育计财工作研讨会在大东区召开
-- 首届(直辖、单列)市教育督导工作研讨会在大东区召开
-- 沈阳市教育学会继续教育研究会成立大会在大东区召开
-- 中央教科所规划领导小组课题组负责人秦教授(左四)到大东区宣布实验基地批文并颁发匾额
-- 全国部分地区教育督导研究协会第四届年会在大东区召开
-- 沈阳市中学礼仪教育现场会在111中学召开,关嘉禾副主任出席并讲话
-- 外贸学校创造教育活动小组部分成员被特邀作为沈阳市中学生代表,参加联合国支持的沈阳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咨询
-- 美国及加拿大朋友访问沈阳市第一中学
-- 俄罗斯伊尔库茨克教育代表团访问沈阳市第一中学
-- 丹麦友人访问大东二小学
-- 1989.8.5沈楊第50中校第5次佐世保市教(耳音戈)员访中国
-- 香港电视记者采访沈阳市经济技术学校
-- 世界银行贷款考察团考察沈阳市经济技术学校
-- 大东区少年宫少儿歌舞团访问土耳其受到热烈欢迎
-- 大东区少年宫少儿歌舞团演出《北国娃》
-- 大东区少年宫少儿歌舞团教师徐秋萍向土耳其观众致意
-- 大东区少年宫少儿歌舞团小演员和土耳其小演员合影
-- 土耳其总统和夫人接见大东区少年宫少儿歌舞团团长
-- 白塔小学管乐团进京参赛荣获“清溪杯”,国务委员彭佩云向学生颁发奖杯
-- 在大东区第五届中小学艺术节上,学生自排自演《红烛》
-- 获第三届宋庆龄奖学金的一0中学学生药远
-- 国家总督学邹时炎、基教司司长李连宁接见药远时合影
-- 东新小学永久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室
-- 东新小学利用走廊壁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 大东二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 为保护大自然北海小学开展了“绿色天使”活动
-- 大东二小学李德玉校长和学生一起美化校园,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 电力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 白塔小学利用税法基地揭匾仪式对学生进行税法教育
-- 艺术幼儿学校学生在沈阳国际秧歌节上演出大型文艺节目
-- 二十八中学在高一新生中开展军训活动
-- 一中学生在校艺术节上表演自编节目
-- 教委机关幼儿园舞蹈班在排练
-- 经济技术学校秋季运动会
-- 大东区学生书法作品展(局部)
-- 大东区学生绘画作品展(局部)
-- 沈阳市大东区教委办公楼
-- 沈阳市第一中学教学主楼
-- 沈阳市第五中学教学主楼和理化实验楼
-- 参加全国评优的沈阳市第一0七中学教学主楼
-- 沈阳市第五十中学教学主楼
-- 沈阳市电力学校教学主楼
-- 沈阳第三十五中学教学主楼
-- 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辽沈二小学
-- 沈阳市第一中学图书馆楼
-- 沈阳市经济技术学校实验楼
-- 沈阳市第一中学体育馆
-- 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学主楼回廊
-- 沈阳市第五十中学体育馆
-- 电力学校照明电路实验操作室
-- 沈阳市艺术幼儿教育学校舞蹈馆
-- 沈阳市艺术幼儿教育学校体育馆
-- 电力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
-- 沈阳市第一○七中学计算机室
-- 沈阳市第一中学微机室
-- 一中物理实验室
-- 沈阳市第五中学微机室
-- 沈阳市第五中学标本室
-- 第一中学闭路电视系统主控室
-- 外贸学校微机室
-- 市长慕绥新在市府广场接见大东区教师代表宋明
-- 吕亿环副市长在师德建设展览簿上题词
-- 教委齐春林主任主持大东区师德建设展览开幕式
-- 大东区召开庆祝教师节先进单位、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
-- 副市长吕亿环参观大东区师德建设展览
-- 齐春林主任主持座谈会
-- 市教委有关领导参观大东区师德建设展览
-- 区五大班子领导参加座谈会
序言
大东区教育史志编纂委员会
大东区教育志目录
上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大东区的教育(1902-1948)
-- 第一篇 清末大东区的教育(1902-1911)
---- 第一章 清末兴办新学概况
---- 第二章 方针政策、教育行政、管理规程
------ 第一节 方针政策
------ 第二节 教育行政
------ 第三节 管理规程
---- 第三章 学制、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四章 各级各类教育状况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普通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职业教育
------ 第五节 高等教育
-- 第二篇 中华民国前期大东区的教育(奉系军阀统治时期)(1912-1931)
---- 第一章 民国前期大东区教育概况
---- 第二章 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第二节 实施方针
---- 第三章 学制与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四章 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中等专业与职业教育
-- 第三篇 中华民国中期大东区的教育(日伪统治时期)(1931-1945)
---- 第一章 民国中期大东区教育概况
---- 第二章 教育宗旨、行政机构、政策法令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政策法令
---- 第三章 学制
---- 第四章 课程设置与教材
---- 第五章 教职员编制与待遇
---- 第六章 教育经费
---- 第七章 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一节 幼儿园
------ 第二节 小学校
------ 第三节 中学校
------ 第四节 大专院校
------ 第五节 职业学校
------ 第六节 公立国民学舍
------ 第七节 私塾
------ 第八节 民众学校
---- 第八章 大东区教育界反满抗日活动
-- 第四篇 中华民国后期大东区的教育(1945-1948)
---- 第一章 “九·三”胜利后大东区教育概况
------ 第一节 小学校
------ 第二节 中学
------ 第三节 职业学校
---- 第二章 教育宗旨及实施方针
------ 第一节 教育宗旨
------ 第二节 实施方针
---- 第三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四章 学制及课程设置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课程设置
---- 第五章 教员编制及待遇
---- 第六章 学费
---- 第七章 大东区教育界地下党的革命活动
---- 附:解放前大东区名校介绍
中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大东区的教育(1949-1985)
-- 第一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大东区教育局
---- 第二节 教育局内设机构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和群团组织
---- 第一节 教育局党委
---- 第二节 党委内设机构
---- 第三节 教育局教育工会
---- 第四节 教育局团委
-- 第三章 教育经费、教学设备、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基本建设
-- 第四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概况
----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形成
---- 第三节 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五章 教师队伍的整顿和管理
----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整顿
---- 第二节 管理的规章制度
-- 第六章 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 第一节 解放后十七年对教师的培养
---- 第二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师资培训
---- 第三节 三个历史时期教师队伍质量比较
---- 附:1985年三十年以上教龄教师名单
---- 1985年享受中级知识分子待遇教师名单
-- 第七章 历次政治运动的状况
---- 第一节 反右斗争
---- 第二节 拔白旗、反右倾运动
-- 第八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师的政治地位及待遇
---- 第一节 党对知识分子的正确评价
----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 第三节 政治地位的提高
------ 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单
------ 先进个人、先进单位名单
---- 第四节 教师生活待遇的提高
---- 第五节 离退休干部和老教师情况
-- 第九章 学制与学生
---- 第一节 学制
---- 第二节 学生
---- 第三节 学生“三率”情况
---- 第四节 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
---- 第五节 第二课堂活动情况
-- 第十章 学校的组织机构
---- 第一节 党支部
---- 第二节 行政机构
---- 第三节 教育工会
---- 第四节 共青团和少先队
---- 第五节 民主党派
-- 第十一章 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
---- 第一节 课程设置
---- 第二节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的教学活动
---- 第四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教学活动
-- 第十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形式
------ 附:中学生守则
------ 小学生守则
-- 第十三章 体育、卫生工作
---- 第一节 建国十七年的体育工作
---- 第二节 建国十七年的卫生工作
---- 第五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体育工作
---- 第六节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卫生工作
---- 附:大东区中小学保健所开展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经验
---- 大东区小东路第四小学努力做好防治近视工作经验
-- 第十四章 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状况
---- 第一节 幼儿园状况
---- 第二节 小学发展状况
---- 第三节 普通中学发展状况
---- 第四节 职业高中发展状况
-- 第十五章 特殊教育
---- 第一节 聋哑学校的教育方针及任务
---- 第二节 聋哑学校的学制、教材、设备、劳动基地
---- 第三节 毕业生及就业状况
---- 第四节 教师状况及特殊待遇
-- 第十六章 大东区教师进修学校
---- 第一节 发展状况及办学宗旨
---- 第二节 学校组织机构
---- 第三节 工作成绩
-- 第十七章 沈阳市教育学会大东区分会
----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负责人
---- 第二节 目的任务
---- 第三节 主要工作
下编 第七个五年计划至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大东区的教育(1986-1995)
-- 第一章 概况(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战略预测)
-- 第二章 教育行政机构
---- 第一节 大东区教育委员会
---- 第二节 教委内设行政机构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和群团组织
---- 第一节 教委党委
---- 第二节 党委内设机构
------ 附:发展党员的“二一三”工作程序
---- 第三节 教委工会委员会
------ 附:沈大东教工发(1995)1号文件
-- 第四章 教学经费、教学设备、基本建设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基本建设
-- 第五章 教师队伍
---- 第一节 教师队伍概况
---- 第二节 教师队伍建设
---- 第三节 两个历史时期教师学历抽样对比
-- 第六章 各级各类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节 职业技术教育
------ 附:大东区教委关于经济技术学校接收世界银行贷款报告
------ 三十五中学申办沈阳市综合高级中学报告
---- 第五节 特殊教育
---- 第六节 成人教育
---- 第七节 校外教育
---- 第八节 社区教育
------ 附:大东区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章程
------ 沈阳市大东区黎明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
------ 沈阳市二台子地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章程
-- 第七章 电化教育
---- 第一节 投影教材的制作
---- 第二节 电教师资的培训
-- 第八章 勤工俭学
-- 第九章 德育工作
-- 第十章 体育、卫生工作
-- 第十一章 教研、师训工作
-- 第十二章 督导评估工作
---- 附:
------ 部分小学简介
------ 部分中学、职业高中简介
------ 驻区部分高等、中等专业院校简介
------ 驻区部分成人高等、中等专业院校简介
---- 教育人物
------ 齐春林
------ 康长安
------ 张鸿雁
------ 刘淑媛
------ 刘多沛
------ 高祖贻
------ 王阁文
------ 郑秀英
------ 全然
------ 柏洪林
------ 董德铮
------ 文中强
------ 朱立权
------ 雷作春
------ 康英茂
------ 那永祥
------ 张玉春
------ 刘明月
------ 龙学敏
------ 沈净远
------ 张俊华
------ 王锡文
------ 唐煜明
------ 苏士哲
------ 张作宪
------ 张述翰
------ 陈健
------ 闫介琳
------ 苗树仁
------ 董洁忱
---- 教师节表奖名录
文件集锦
大事记(1993-1995)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