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源县志

涞源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涞源县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2

出版时间: 1998年11月

目录

封面
涞源县志
版权页
涞源县行政区划图
图片
-- 灰陶夹砂绳纹柱足鬲(春秋)
-- 红陶夹砂桶形柱足鬲(战国)
-- 红陶彩漆瓶(西汉)
-- 五铢钱铁范(汉代)
-- 菱花乳钉铜镜(唐代)
-- 乐伎人物陶塔(辽代)
-- 八卦铭纹铜镜(宋代)
-- 阁院寺(辽代)
-- 兴文塔(唐代)
-- 1945年7月将“水心亭”改建为“烈士亭”
-- 长 城 (明代)
-- 阁院寺内大铁钟(辽代)
-- 1987年9月,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到涞源访问,并看望当年老兵胡进堂。
-- 1939年1O月,白求恩在涞源县孙家庄小庙给伤员施行手术。
-- 1945年6月2日,中共涞源县委在东大庙召开全县群众庆祝涞源解放大会。
-- 广昌县义和团旗
-- 1937年10月向涞源县插箭岭进军的杨成武支队
-- 1940年百团大战第二战役歼敌士官大队后,指战员在欢呼胜利
-- 1939年11月7日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的迫击炮
-- 1988年9月“雁宿崖黄土岭战役胜利纪念碑”竣工
-- 白石山
-- 白石山云海
-- 将军石
-- 甸子梁草原
-- 仙人峪
-- 十瀑峡
-- 荒山绿化
-- 硕果累累
-- 褐马鸡
-- 核桃 杏仁杏皮
-- 羊群
-- 虹鳟鱼
-- 改良后的黄牛
-- 牛群
-- 选矿厂
-- 提炼的黄金
-- 金矿石
-- 玻璃制品
-- 大理石板材
-- 台秤
-- 机器绣花
-- 挑补绣花
-- 挂毯
-- 广昌大街
-- 职教中心
-- 汽车站
-- 邮电局
-- 商厦
-- 广播电视中心
-- 桃源宾馆
-- 花会进城
-- 背负青天(中国画) 孙安作
-- 婆婆的笑声(油画) 马玉生作
-- 山泉婀娜(中国画) 刘克仁作
-- 东方巨龙(中国画) 侯秀英作
-- 国色天香(中国画) 徐若愚作
-- 泥 塑 李清作
-- 巍峨挺立民族魂(中国画) 孙九江作
-- 徐仲灵书
-- 徐仲灵书
-- 徐若愚书
-- 王育生书
-- 李振华书
-- 陈汉启书
-- 陈志刚书
-- 李尚仁刻
目录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编地理
-- 第一章政区建置
---- 第一节地理位置
---- 第二节行政建置沿革
---- 第三节境域变化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三章城、镇、乡、村
---- 第一节县城
---- 第二节镇乡
---- 第三节行政村
-- 第四章自然环境
---- 第一节地质
---- 第二节地貌
---- 第三节气候
---- 第四节水文
---- 第五节土壤、植被
---- 第六节自然资源
---- 第七节自然灾害
第二编人口
-- 第一章人口总量及分布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人口自然变动
---- 第二节人口机械变动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性别构成
---- 第二节年龄构成
---- 第三节婚姻家庭构成
---- 第四节姓氏构成
---- 第五节文化程度构成
---- 第六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人口政策
---- 第一节政策变革
---- 第二节生育控制
-- 第五章人口普查
第三编经济
-- 第一章经济综述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农业生产条件
---- 第二节农业生产关系
---- 第三节农作物
---- 第四节耕作制度
---- 第五节投入与产出
---- 第六节农业技术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树种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山林权属
---- 第四节山林管理
-- 第四章畜牧水产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饲草、饲料
---- 第三节禽畜品种
---- 第四节饲养管理
---- 第五节繁殖
---- 第六节疫病防治
---- 第七节水产
-- 第五章水利
---- 第一节水土保持
---- 第二节饮水工程
---- 第三节蓄水、灌溉
---- 第四节护岸工程
---- 第五节工程管理
-- 第六章工业
---- 第一节工业体制
---- 第二节矿业
---- 第三节建材工业
---- 第四节电力工业
---- 第五节金属品制造、机械制造、机械维修
---- 第六节食品工业
---- 第七节工艺美术工业
---- 第八节纺织、缝纫、鞋帽、皮毛工业
---- 第九节造纸、印刷工业
---- 第十节木材加工、木器制造工业
---- 第十一节其他工业
-- 第七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经营门类
---- 第三节经营机制
---- 第四节经营效益
---- 第五节典型乡(镇)、村
-- 第八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公路
---- 第二节公路运输
---- 第三节铁路
---- 第四节交通管理
-- 第九章邮政、电信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邮政
---- 第三节电信
-- 第十章城乡建设、环境保护
---- 第一节城镇建设
---- 第二节农村建设
---- 第三节建筑施工
---- 第四节房产管理
---- 第五节地产管理
---- 第六节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 第十一章商业
---- 第一节商业体制
---- 第二节集市贸易
---- 第三节商品购销
---- 第四节饮食服务
---- 第五节对外经济贸易
-- 第十二章粮油经营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粮油购销
---- 第三节粮油储藏
-- 第十三章税务
---- 第一节农业税
---- 第二节工商税
---- 第三节税收减免
---- 第四节管理机构
-- 第十四章财政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财政体制
---- 第三节财政收支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五节债券
-- 第十五章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节计划管理
---- 第二节统计管理
---- 第三节工商管理
---- 第四节物价管理
---- 第五节计量、标准化管理
---- 第六节审计管理
-- 第十六章金融
---- 第一节金融机构
---- 第二节币种
---- 第三节信贷
---- 第四节存款、储蓄
---- 第五节现金管理
---- 第六节保险
第四编政治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涞源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创建与发展
---- 第二节组织机构
---- 第三节整顿教育
---- 第四节历次党代会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宣传工作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二章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代表的产生
---- 第二节历届代表会
---- 第三节常务委员会
-- 第三章政府
---- 第一节县级政府
---- 第二节基层政权
-- 第四章政治协商会议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委员会议
---- 第三节主要工作
-- 第五章党政务纪要
---- 第一节抗日战争时期
---- 第二节解放战争时期
---- 第三节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 第四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 第六节改革开放时期
-- 第六章中国国民党涞源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机构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七章群众团体
---- 第一节工人组织
---- 第二节农民组织
---- 第三节青年组织
---- 第四节少年组织
---- 第五节妇女组织
---- 第六节商业组织
---- 第七节科学技术协会
---- 第八节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九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十节中苏友好协会
-- 第八章人事劳动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干部管理
---- 第三节劳动管理
---- 第四节工资福利
---- 第五节退职、退休、离休
-- 第九章民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社会救济与扶贫
---- 第三节社会福利
---- 第四节拥军优属
---- 第五节复退军人安置
---- 第六节婚姻登记
---- 第七节殡葬管理
-- 第十章公安司法
---- 第一节公安
---- 第二节审判
---- 第三节检察
---- 第四节司法行政
第五编军事
-- 第一章兵役
-- 第二章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四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五章兵事
---- 第一节主要战事
---- 第二节兵祸匪患
第六编文化
-- 第一章教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塾院教育
---- 第三节学前教育
---- 第四节小学教育
---- 第五节中学教育
---- 第六节专业教育
---- 第七节成人教育
---- 第八节教师
---- 第九节教学研究
---- 第十节考试制度
---- 第十一节教育经费
---- 第十二节勤工俭学
---- 第十三节办学条件
-- 第二章科学技术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科技队伍
---- 第三节科研、科普
---- 第四节气象观测
---- 第五节地震监测
-- 第三章文化艺术
---- 第一节文化机构
---- 第二节文学艺术
---- 第三节戏剧
---- 第四节档案
---- 第五节广播影视
---- 第六节报刊通讯
---- 第七节文物古迹
---- 第八节地方史志
-- 第四章卫生
---- 第一节医疗机构
---- 第二节医疗队伍
---- 第三节医药和药政管理
---- 第四节卫生保健
---- 第五节妇幼保健
---- 第六节卫生经费和公费医疗
---- 第七节公共卫生
---- 第八节计划免疫
---- 第九节管理机构
-- 第五章体育
---- 第一节学校体育
---- 第二节群众体育
---- 第三节体育竞赛
---- 第四节人才培养
---- 第五节机构沿革
---- 第六节体育经费
-- 第六章旅游
---- 第一节景区简介
---- 第二节旅游服务
---- 第三节旅游管理
第七编民情习俗
-- 第一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农民生活
---- 第二节职工生活
-- 第二章宗教
---- 第一节佛教
---- 第二节道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 第三章风俗习惯
---- 第一节衣食住行用乐
---- 第二节婚丧庆祭
---- 第三节岁时节令
---- 第四节禁忌陋习
---- 第五节美德良风
-- 第四章方言谣谚
---- 第一节语音
---- 第二节词汇
---- 第三节民谣
---- 第四节民谚
---- 第五节歇后语
第八编人物
-- 第一章人物录
---- 第一节烈士
------ 宋琏
------ 李竹平
------ 梁珠
------ 李瑞
------ 陈兴起
------ 周启发
------ 王连弟
------ 李献
------ 王 杰
------ 孙振文
------ 王润卿
------ 刘桂芳
------ 孙双
------ 史 芝
------ 李占雨
------ 孙乃漠
------ 王 勤
------ 李牛儿
------ 孙盆
------ 王喜林
------ 崔顺子
------ 吴廷树
------ 王 端
------ 孙清明
------ 张潘
------ 孙如山
------ 孙晓情
------ 辛庆元
------ 辛春明
------ 杨所
------ 李春河
------ 张建忠
------ 刘 风
------ 刘明尔
------ 刘根深
------ 王宛子
------ 陈云贵
------ 邹玉杰
------ 傅文奎
------ 邹文怀
------ 胡长令
------ 邹九升
------ 郑佃印
------ 高雨
------ 梁献
------ 罗 云
------ 郑府
------ 贾文华
------ 郑占洪
------ 李三保
------ 陈 明
------ 崔尚德
------ 仲风义
------ 杨振华
------ 王正阁
------ 李春新
------ 邓谦
------ 王文全
------ 徐生
------ 刘庄儿
------ 李文岗
------ 马毛根
------ 门 合
------ 李希曾
------ 任天祥
------ 张鹏飞
------ 阎金明
------ 董 文
------ 龙兴阅
------ 龙捧喜
------ 王文章
------ 张广计
------ 于茹
------ 杨廷杰
------ 张宏才
------ 姚宪中
------ 刘万堂
------ 白玉桂
------ 张东魁
------ 王 怀
------ 王 玉
------ 武光月
------ 范和尚
------ 赵宝
------ 郭成碌
------ 杨 景
------ 王风勤
------ 王(艮)
------ 李桂亭
------ 奕增文
------ 李要庭
------ 孙连魁
------ 赵庆奎
------ 王玉坤
------ 张 荣
------ 潘仲元
------ 杨义
------ 苑恺
------ 赵元秋
------ 李恩
------ 梁凤义
------ 傅 恭
------ 郭俊
------ 丁林
------ 孙广文
------ 温中儿
------ 张德明
------ 邬凌阁
------ 张荣田
------ 王志勇
------ 陈进贵
---- 第二节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
---- 第三节高级知识分子
---- 第四节模范人物
-- 第二章人物传
---- 薛彪子
---- 朱长生
---- 谢定柱
---- 吕 璋
---- 李 斌
---- 刘正志
---- 李志义
---- 徐喆
---- 马德崇
---- 张 鉴
---- 宋子嗣
---- 郭逢春
---- 李 谣
---- 辛 山
---- 胡少勋
---- 魏秀文
---- 王二小
---- 张彦魁
---- 李成山
---- 孙佩玉
---- 傅九如
---- 杨老万
---- 门 合
---- 王宏恩
---- 侯义卿
---- 梁正中
---- 雍章兴
---- 徐仲灵
---- 魏安民
---- 冀 诚
杂记
志补
编后记
涞源县志修审委员会
涞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