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凡例
一、《维新镇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鉴别、分
析问题和使用资料,全面客观论述维新镇域内的自然状况和社会经济状况。
二、本志上限起自1986年,下限断至2006年,建制沿革、人物等个别章 节 追
溯到上限以前。按照“详今略古,详近略远”的原则,重点记述时限以内的史实。
三、本志体裁以记述为主,辅以图表,传介,使之图文并茂,蔚然一体。
四、本志一律使用规范的语体文。使用文字以1986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委员
会公布的《简化汉字总表》为准。标点符号用以1995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
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五、本志计量单位的使用以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统一实行计量单位的命令》和
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际单位及其应用》为依据,行文中的计量单位名称均用
汉字表述。
六、本志中的统计数据,一般以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为准,统计部门没有的以
业务部门资料的数据为准。
七、本志所用称谓,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用简称。
八、编入本志的人物,按“生不列传”的原则,用名录、简介的办法记述。
九、本志上限为1986年,下限为2006年,维新镇(乡)干部的任职时间最早
起于1986年1月,最迟止于2006年12月。
十、本志中的两乡为建镇前维新乡和柏柳乡。
目录
封面
封底
《维新镇志》编委会
序
凡例
图片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地理位置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第三节 土壤
--
第四节 植被
--
第五节 气象气候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七节 资源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维新镇的起源
--
第二节 镇(乡)行政区划沿革
--
第三节 镇(乡)治所
第三章 村(居)简介
--
第一节 龙翔社区居民委员会
--
第二节 各村简介
第四章 镇(乡)党委
--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镇(乡)党委
--
第三节 镇纪委
--
第四节 镇(乡)党委的任务和主要工作
--
第五节 党支部党小组党员
第五章 政权机构
--
第一节 历届镇(乡)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镇(乡)人大主席团
--
第三节 镇(乡)人民政府
--
第四节 镇(乡)办事机构
--
第五节 村(居)民委员会
--
第六节 干部队伍
--
第七节 政事纪要
第六章 群团组织
--
第一节 共青团
--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
--
第三节 工会
--
第四节 科学技术协会
--
第五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六节 老年人体育协会
--
第七节 人口与计划生育协会
第七章 人民武装
--
第一节 镇(乡)武装部
--
第二节 征兵
--
第三节 预备役
--
第四节 民兵
--
第五节 国防教育和人民防空
第八章 公安司法
--
第一节 公安
--
第二节 司法
第九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二节 耕地变化
--
第三节 粮、油作物种植
--
第四节 经济作物种植
--
第五节 饲料、牧草、绿肥
--
第六节 种植技术改良
--
第七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八节 专业村、专业社、专业大户
--
第九节 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十节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第十章 畜牧业养蚕业
--
第一节 畜禽的品种与饲养
--
第二节 畜禽品种改良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疫病防治
--
第五节 养蚕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十一章 林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绿化造林
--
第三节 经济林木
--
第四节 林业科技
--
第五节 林业管理
第十二章 农机水利渔业
--
第一节 农机
--
第二节 水利
--
第三节 渔业
--
第四节 管理机构与管理体制
第十三章 工业
--
第一节 乡镇企业
--
第二节 村组企业
--
第三节 私营企业
--
第四节 招商引资企业
--
第五节 民间手工业
--
第六节 管理机构
第十四章 交通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政电信
第十五章 商业粮油
--
第一节 商业
--
第二节 粮油
第十六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体制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工商登记注册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第十七章 财政税收金融保险
--
第一节 财政
--
第二节 税收
--
第三节 金融
--
第四节 保险业
第十八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地籍管理
--
第三节 建设用地管理
--
第五节 基本农田保护
--
第五节 土地开发利用
--
第六节 地政监察
第十九章 镇村建设能源利用
--
第一节 镇村建设
--
第三节 能源利用
第二十章 文化广电体育文物
--
第一节 文化艺术
--
第二节 广播 电视电影
--
第三节 体育
--
第四节 文物古迹
第二十一章 教育科技卫生医药
--
第一节 教育
--
第二节 科技
--
第三节 卫生
--
第四节 医药
第二十二章 人口姓氏计生
--
第一节 人口
--
第二节 姓氏
--
第三节 计划生育
第二十三章 劳动工资社会福利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劳动工资
--
第二节 社会福利
--
第三节 婚姻
--
第四节 家庭
第二十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人民收入
--
第二节 消费水平
--
第三节 生活环境及质量
第二十五章 人物
--
第一节 革命英烈
--
第二节 在本县工作的正科级以上人物简介
--
第三节 在县外工作县团级以上人物简介
--
第四节 历代知名人士
第二十六章 风俗庆贺宗教
--
第一节 风俗
--
第二节 庆贺
--
第三节 宗教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