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系统记载洪梅的自然环境、社会变革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二、时间断限上起于事物发端,下止于2006年,部分内容及图片适当上溯或下延,并按照详今略古的原则,详记洪梅建立以来的史实。
出版时间:
2010年03月
目录
封面
东莞市·洪梅镇志
题词
--
洪梅镇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王建周题词
--
原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刘鹤翘中将题词
图片
--
东莞市洪梅镇地图
--
洪梅镇中心区图
--
洪梅镇中心区鸟瞰图
--
2001年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帼英(右二)在东莞市领导李近维(右三)等陪同下到洪梅电器厂视察
--
2003年9月,广东省副省长欧广源(右三)、市长黎桂康(右二)到洪梅视察台风受灾情况。
--
2002年8月,原广东省委书记林若(左三)在镇委书记阮卓志(左四)陪同下,视察望沙公路。
--
1997年10月,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与洪梅镇领导座谈。
--
2003年7月,东莞市委书记佟星(左二)在镇委书记阮卓志(左一)陪同下视察望沙公路洪梅路段。
--
2006年1月,东莞市市长刘志庚(中)在镇委书记王建周(前右一)的陪同下到洪梅镇调研。
--
2003年9月,东莞市市长黎桂康到洪梅镇了解台风灾后情况。
--
2004年9月,东莞市委副书记李毓全(右二)在镇委书记阮卓志、镇长陈灼林陪同下视察道路建设情况。
--
2006年1月,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顺彩慰问贫困学生。
--
1997年1月,原东莞县委书记姚文绪(左二)与洪梅镇委书记黎桥根(右二)座谈。
--
2005年10月,原东莞市政协主席李汉松(左二)在镇委书记王建周(左四)陪同下到梅沙村调研。
--
2006年7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继雄(左一)在镇委书记王建周陪同下慰问夏汇村特困户。
--
1998年7月,东莞市政协副主席王德恩(左一)与洪梅镇委书记黎桥根(右一)座谈,指导开展扶贫工作。
--
2003年9月,东莞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何嘉琪(右二)到洪梅镇调研.并了解洪梅镇的建设规划。
--
2003年8月建成的洪梅镇政府办公大楼
--
洪梅镇政府内景观
--
2004年10月建成的洪梅文化体育广场夜景
--
洪梅新貌
--
洪梅迎宾公园一角
--
洪梅迎宾广场
--
洪梅别墅区一角
--
洪梅雍景豪园外貌
--
2006年11月7-8日,中国共产党洪梅镇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党委会和纪委会,图
--
2006年11月7日,党委书记王建周在中国共产党洪梅镇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工作报告。
--
2006年12月13日,镇长吴淑萍在洪梅镇第十五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
2006年12月15日,洪梅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代表合影留念。
--
1990年10月24日,洪梅镇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
1996年7月4日,洪梅镇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全体代表合影。
--
1996年6月5日,洪梅镇历届镇委书记合影。
--
2002年5月26日,洪梅镇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体代表合影。
--
2004年7月,东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视察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
2005年4月,洪梅镇“四清理”工作动员大会在镇政府中心会堂举行,镇长陈灼林作动员讲话。
--
2005年3月,洪梅镇委、镇政府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会议,会议由镇长陈灼林主持。
--
2002年2月,镇委书记阮卓志(右二)为黎洲角挂“文明村标兵”牌匾。
--
2000年12月8日,共青团洪梅镇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团委书记赖剑云作报告。
--
2003年9月,洪梅镇召开第三次归侨、侨眷代表大会。
--
2000年12月18日,洪梅镇召开第三次妇女代表大会。图为妇女代表合影。
--
1992年1月,洪梅镇首批社教工作队全体队员合影。
--
2004年,洪梅公安分局开展“警民心连心,相约大练兵”咨询活动。
--
2004年,洪梅分局破获“9·27”命案。图为公安分局局长丁寿均为刑警队长叶活宁颁奖。
--
治安队员正在巡视
--
2005年12月,东莞市公安局副局长梁均耀(中)到洪梅公安分局调研。
--
2006年12月,镇委书记王建周与入伍青年亲切握手交谈。
--
武装部部长谭志强为入伍青年上政治课
--
2006年12月,镇长吴淑萍到公安分局调研。
--
2006年9月,镇委书记王建周(中)、镇长吴淑萍(右一)视察“治摩”情况。
--
2006年10月,公安交警对查缴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摩托车进行销毁。
--
1991年、2000年、2006年洪梅镇三大产业产值比例
--
1985年、1990年、2000年、2006年洪梅镇工农业总产值及构成
--
1981-2006年洪梅镇农民人均收入
--
农业总产值及构成(万元)
--
20世纪80年代的香蕉种植区
--
蔬菜基地
--
1999年7月15日英国客人到洪梅视察水稻生长情况
--
20世纪70年代的甘蔗种植区
--
1999年秋,洪梅镇个体联合收割机正在收割水稻。
--
洪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
--
2002年初,引种台湾莲雾结下的硕果。
--
移植香蕉试管苗
--
成熟的香蕉
--
2001年建成的个体养殖场
--
997年建成的良种猪繁育场
--
1997年建成的洪梅良种鸡繁育场
--
1995年投产的洪屋涡水鱼养殖场
--
1995年3月,东莞市副市长黎桂康(左三)在镇委书记周容庆的陪同下到针织厂视察。
--
2006年7月,东莞市委副书记、市政法委书记张继雄(右三)在镇委书记王建周(右一)等陪同下视察东莞理
--
2004年2月,洪梅镇与东莞洪梅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在汇景酒店举行签约仪式。
--
2000年6月,台商代表团莅临洪梅参观考察,受到镇领导热情接待。
--
2002年10月,镇委书记阮卓志等领导与东莞市东溢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举行投资签约仪式。
--
2003年建成的东莞洪梅富士通电装电子
--
2001年建成的东莞洪梅全厚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1993年建成的东莞世丽染厂
--
2001年建成的东莞市洪梅玉美织造厂
--
2001年8月建成的东莞莹城织带有限公司
--
2004年10月建成的东莞市亚洲制药有限公司
--
2003年5月建成的东莞住金物产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1995年建成的洪梅变电站
--
1994年建成的富山纺织漂染有限公司
--
洪梅电器厂生产线
--
1999年7月建成的洪梅兴源拉链厂
--
1998年4月,东莞市副市长张顺彩(左三)在镇委书记黎桥根(右二)等陪同下视察洪梅中心市场。
--
2000年5月,出席2000年粤台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的中华客家音乐团到洪梅交流。
--
洪梅华生商场
--
洪梅鑫鹏购物广场正门
--
洪梅镇中心市场北门
--
梅沙村荷畔轩大排档
--
2002年9月建成的长荣体育娱乐有限公司
--
洪梅步行街
--
洪梅商业街
--
2004年7月,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傅照辉(右一)、张顺彩(左一)到洪梅镇中心小学视察。
--
2006年4月,镇委书记王建周(右二)视察洪梅中学校园环境。
--
2006年12月1日,市教育局副局长王任槐为获得市一级学校颁发牌匾。
--
洪梅镇在校学生人数
--
2000年建成的洪梅中心幼儿园
--
1999年建成的洪梅中学
--
2002年9月建成的洪梅中心小学
--
1995年建成的梅沙小学
--
1999年3月2日,镇两套班子成员参加洪梅辰昌图书馆落成典礼。
--
2004年12月,洪梅镇首届文化体育艺术周闭幕式。
--
2001年,洪梅迎春文艺晚会。
--
大型群众性舞蹈
--
2003年8月,袁翠婷在全国青年皮艇锦标赛中获得“女子乙组2000米”第一名,镇委书记阮卓志慰问袁翠
--
2001年11月,东莞市第五届运动会“聚福豪苑杯”垒球比赛在洪梅赛区举行。
--
2001年7月,洪梅中学男子龙舟队在东莞市第五届运动会中获标准龙锦标赛亚军。
--
飞龙夺锦
--
2001年7月,洪梅中学女子龙舟队在东莞市第五届运动会中获标准龙锦标赛亚军。
--
2007年4月28日,在北京第四届CCTV舞蹈大赛上,洪梅醒狮团参赛的节目《南国雄狮攀高峰》获得作品
--
2006年4月,镇委书记王建周(中)、镇长陈灼林(左)视察洪梅医院。
--
20世纪90年代的洪梅医院
--
洪梅医院大厅
--
洪梅医院X光设备
--
洪梅医院全自动分析系统
--
中共东莞支部首任负责人——莫萃华故居
--
中共东莞地方执行委员会首任书记——李本立烈士墓
--
洪屋涡农民协会旧址
--
2008年5月,市志办主任潘朝明(右二),《东莞年鉴》执行主编刘念宇(右一),编辑姚少华(左一)、张
--
《东莞市洪梅镇志》副主编谭志强(前左三)、副主编麦沛坚(前右三)、编委叶秋权(前右二)、领导成员钟燕
《东莞市洪梅镇志》编纂领导小组
《东莞市洪梅镇志》编辑部
《东莞市洪梅镇志》审定单位及人员
《东莞市洪梅镇志》联络员、资料员
序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第一篇 政区
--
第一章 建置
----
第一节 位置、面积
----
第二节 沿革
----
第三节 区划变更
----
第四节 行政村
--
第二章 自然环境
----
第一节 河流
----
第二节 地貌、地质
----
第三节 土地
----
第四节 气候
----
第五节 自然资源
----
第六节 灾异
第二篇 居民
--
第一章 人口
----
第一节 人口发展
----
第二节 密度与分布
----
第三节 人口变动
----
第四节 人口构成
--
第二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录
----
第二节 部分姓氏源流
----
第三节 姓氏人口分布
--
第三章 计划生育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政策措施
----
第三节 成果
--
第四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建国前人民生活
----
第二节 建国后人民生活
第三篇 城建、环保
--
第一章 城镇建设
----
第一节 住宅
----
第二节 街道
----
第三节 桥梁
----
第四节 供水、供电
--
第二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保机构
----
第二节 绿化、美化
第四篇 农业
--
第一章 农村经济体制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互助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六节 农村股份合作制
--
第二章 生产条件
----
第一节 耕地
----
第二节 劳动力
----
第三节 农机具
----
第四节 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三章 生产技术
----
第一节 耕作制度
----
第二节 推广良种
----
第三节 田间管理
--
第四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粮食作物
----
第二节 经济作物
--
第五章 果品、园艺
----
第一节 水果
----
第二节 园艺
--
第六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家畜饲养
----
第二节 家禽饲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七章 渔业
----
第一节 河鲜特产
----
第二节 养殖
----
第三节 捕捞
第五篇 水电
--
第一章 水利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利工程
----
第三节 工程维护
--
第二章 电力
----
第一节 机构与管理
----
第二节 电力设施
----
第三节 电力供应
第六篇 工业
--
第一章 机构与工业园区
----
第一节 管理机构
----
第二节 工业园区
--
第二章 集体与私营工业
----
第一节 镇办工业
----
第二节 村办工业
----
第三节 私营工业
----
第四节 工业门类
--
第三章 外资企业
----
第二节 “三资”企业
--
第四章 部分企业简介
第七篇 交通、邮电
--
第一章 交通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水路交通
----
第三节 陆路交通
----
第四节 交通工具
----
第五节 交通管理
--
第二章 邮电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邮政业务
----
第三节 电信业务
第八篇 商业、金融
--
第一章 商业
----
第一节 商业所有制
----
第二节 市场
----
第三节 食品购销
----
第四节 粮油征购
----
第五节 其他商品购销
----
第六节 饮食、服务
--
第二章 金融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存款
----
第三节 贷款
第九篇 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财政
----
第一节 洪梅财政所
----
第二节 财政体制
----
第三节 财政收入
----
第四节 财政支出
----
第五节 管理
--
第二章 税务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征收
--
第三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工商管理
--
第四章 土地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土地征用
----
第三节 管理
--
第五章 安全生产管理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管理
第十篇 党派群团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洪梅地方组织
----
第一节 早期活动
----
第二节 中共洪梅镇(公社)委员会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洪梅镇纪律检查委员会
----
第四节 支部委员会
----
第五节 党员
----
第六节 党员代表大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农会
----
第二节 工会
----
第三节 共青团
----
第四节 妇女团体
----
第五节 少年先锋队
----
第六节 商业团体
第十一篇 政权政务
--
第一章 权力机构
----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节 人大代表选举
--
第二章 行政机构
----
第一节 镇(公社、区)级行政机构
----
第二节 基层行政机构
--
第三章 政务
----
第一节 民政
----
第二节 劳动
----
第三节 社会保险
----
第四节 侨务
----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
第十二篇 公安、司法
--
第一章 公安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组织队伍与设备
----
第三节 社会治安
----
第四节 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
----
第五节 消防
--
第二章 司法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普法
----
第三节 人民调解
----
第四节 安置帮教
----
第五节 法律援助
第十三篇 军事
--
第一章 驻军与地方武装
----
第一节 驻军
----
第二节 地方武装
----
第三节 武装部
--
第二章 兵役
----
第一节 国民政府兵役制
----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制
--
第三章 民兵
----
第一节 组建
----
第二节 学习和训练
----
第三节 作用
第十四篇 教育
--
第一章 机构与基础建设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基础建设
--
第二章 私塾学堂
----
第一节 私塾
----
第二节 学堂
--
第三章 学校教育
----
第一节 幼儿教育
----
第二节 小学教育
----
第三节 中学教育
--
第四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扫盲
----
第二节 业余教育
----
第三节 职业技术教育
--
第五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六章 教育制度与教育改革
--
第七章 重教兴学
第十五篇 文化、科技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机构与团体
----
第二节 文化设施
----
第三节 广播、电视、电影
----
第四节 文艺活动
----
第五节 文学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第七节 洪梅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分队
--
第二章 科技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获奖的科学技术
第十六篇 卫生体育
--
第一章 医疗
----
第一节 医疗机构
----
第二节 队伍与设备
----
第三节 医疗技术
----
第四节 医疗制度
----
第五节 公共卫生
----
第六节 饮水、食品卫生
----
第七节 防疫
----
第八节 妇幼保健
----
第九节 药店与经营
--
第二章 体育
----
第一节 群众体育
----
第二节 学校体育
----
第三节 竞赛
第十七篇 民俗宗教方言
--
第一章 民俗
----
第一节 生活习惯
----
第二节 婚丧喜庆
----
第三节 节令风俗
----
第四节 其他习俗
--
第二章 方言
----
第一节 方言
----
第二节 谚语
----
第三节 歇后语
--
第三章 宗教
----
第一节 道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第十八篇 人物
--
第一章 人物传
----
莫萃华
----
李本立
----
梁少珍
----
叶柱华
--
第二章 人物表
附录
--
立足新起点、谋求新突破努力开创和谐洪梅建设的新局面
--
政府工作报告
编修始末
东莞市第二届新方志编纂委员会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