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志 上

湛江市志 上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该市的自然和经济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1945-1990

出版时间: 2004年06月

目录

封面
湛江市志 上
序言
凡例
图片
-- 中国大陆最南端——湛江
-- 湛江市地图
-- 湛江市城区街道图
-- 湛江是一个具有浓郁的亚热带特色的沿海港口城市。市区总体布局也很有特色,由赤坎、霞山、坡头、经济技术开
-- 湛江市1984年5月被列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并批准建立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为国家级湛
-- 霞山的海滨路、解放东路、人民南路是湛江市最美丽的、最能体现亚热带海滨城市特色的道路。图为霞山海滨路。
-- 湛江港于1956年建成,为我国十大枢纽港之一。图为湛江港夜景。
-- 湛江是国家直接进行考核的47个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之一,城市环境窄气质量常年保持优良以上,具备适宜于
-- 海滨广场
-- 海滨居住区
-- 海滨公园一角
-- 赤坎中山二路步行街
-- 按五星级标准建设和管理的湛江皇冠假日酒店
-- 赤坎南桥河畔
--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在廉江长山镇鲫鱼塘村举行成立大会。
-- 1949年10月5日,粤桂边区党委在廉江青平圩主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暨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图为梁广
-- 1949年12月,粤桂边纵队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野战军部队解放湛江市。图为纵队战士积极备战。
-- 1949年12月19日,湛江市解放。图为解放湛江入城式。
-- 1950年元旦,湛江市各界隆重举行庆祝淇江解放暨元旦联欢大会。图为大会会场。
-- 1950年1月5日至18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第43军根据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的指示,分别进至
-- 195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0军主力和43军一部组成的渡海作战部队第1梯队5万余人,分乘3
-- 1950年初,湛江市各地积极响应南路支前司令部的号召,踊跃招募船工、民工,筹款集粮,修筑公路等,支援
-- 雷州半岛人民奋勇支前,为渡海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图为解放海南岛纪念章。
-- 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琼州海峡成功,1950年4月23日解放海口市,5月1日解放海南岛全境。图为解放车登
-- 1957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家副丰席朱德(右二)视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 196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真(右一)由省、地、市领导陪同视察湛江堵海
-- 1960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左二)在湛江与地、市领导亲
-- 1993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前左三)在东海岛听取湛江港区扩建
-- 1997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在湛江视察。
--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遂溪军用机场与省、市和驻湛部队领导合影。
-- 1992年9月,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中)由省、市领导陪同视察湛江港。
-- 湛江已形成了以湛江港为主、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湛江港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20多个,拥有
-- 1956年5月1日,湛江港投入使用。图为湛江港务局在港区举行盛大开港庆典大会。
-- 与海南岛隔海相望的海安港。右下图为海安港客运码头。
-- 乌石港
-- 40年代湛江旧栈桥码头
-- 1997年底,国家铁路枢纽站湛江火车站新站场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图为湛江火车站站台。
-- 1950年,广州至海安公路进行扩建,其中广海北线加宽至7.5米,广海南线进行全面整修,并按7.5米标
-- 2000年12月28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茂湛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图为茂湛高速公路湛江段。
-- 1997年10月,湛江民航机场第四次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上等级机场。扩建后的湛江
-- 呈“川”字形的椹川大道、人民大道、海滨大道,为贯通霞山、赤坎两个老城区的三大主干道路。其中海滨大道为
-- 1991年11月12日椹川大道(原霞赤路)扩建工程竣工。图为椹川大道北
-- 湛江市人民代表大常务委员会办公楼足50年代湛江最大建筑。图为市人大办公楼正门
-- 1985年10月市区人民大道第二期工程动工,至1996年11月5日完工。人民大道全长7376米,宽6
-- 霞山解放东路
-- 1979年,国道325线湛江境内实现无渡口通车。图为是年建成的湛江石门大桥。
-- 湛江市海滨渡口
-- 1961年2月湛江堵海东北大堤竣工,沟通了东海岛与市区的陆路联系。图为全长6800米的东北大堤公路
-- 1990年4月28日,由农民兴办的霞山新港铁路专线开通启用。专线占地总面积3.3万平方米,年储运能力
-- 湛江发电厂是广东省的主力发电厂之一。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一、二期工程分别于1995年、2000
-- 1993年建成投产的湛江东兴炼油厂
-- 中国海洋石油南海两部公司是国家石油部在湛江建立的石油勘探和开发基地,负责东经113°10′以两南海海
-- 中石油集团奥里油仓储中转项目90万立方米储油罐
-- 2000年2月,湛江港务局与俄罗斯塔氏集团签订总投资2990万美元合作经营液化氨50年的项目合同,共
-- 60—80年代,制糖业是湛汀工业的支柱,遂溪县有“全国第一甜县”之称。图为湛江金岭糖厂全景。
-- 1995年9月28日,湛江市第一个与欧州大企业合作项目——喜利得(中国)有限公司厂房落成并正式投产。
--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造纸涂布机
-- 八九十年代,广东三星企业集团公司和广东半球实业集团公司被誉为粤西工业的“两匹骏马”。图为广东三星企业
-- 桉树木片加工
-- 湛江家用电器工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湛江盛产的“南珠”占全国海养珍珠总量的2/3,畅销国际市场。图为珍珠加工生产线。
-- 吴川市梦富仕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 湛江新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 湛江中侨发展有限公司菠萝加工生产线
-- 吴川水产加工有限公司海蜇加工场
-- 2000年4月13同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右一 )、省委常委、副省长欧广源等
-- 硬底化防渗渠道
-- 徐闻县大水桥节水喷灌香蕉基地
-- 1995年9月1日,作为鹤地水库配套工程的雷州青年运河开始施工,1963年10月建成。图为雷州青年运
-- 1959年9月鹤地水库基本建成,该水库地跨广东广西两省区,集雨面积1440平方公里,总蓄水量11.5
-- 党政军民总动员,千军万马开运河。图为1959年冬30万人紧张施工场面。
-- 廉江红橙
-- 甘蔗林
-- 蕃薯
-- 廉江红杨桃
-- 荔枝
-- 雷州市英利镇菠萝园
-- 1962年,湛江专区沿海防护林营造指挥部成立,组织群众存沿海沙地营造长750公里、面积达68万亩、以
-- 1990年,湛江市种有桉树270多万亩,占全国桉树面积的四分之一,成为全国最大的桉树人工林生产基地。
-- 湛江农垦是我国天然橡胶主要生产基地。图为橡胶园
-- 1989年,湛江市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初具规模。纳入该工程基地的有:肉禽场34个,肉猪场13个,种猪
-- 绿色食品湛江“广海鸡”养鸡场
-- 雷州黄牛
-- “中国第一珍珠村”——流沙村海上养珠。
-- 硇洲岛鲍鱼养殖场
-- 湛江中联养殖有限公司标准化养虾基地
-- 特呈岛“海上渔村”
-- 2000年11月19日湛江国际会展中心落成。图为湛江国际会展中心外景。
-- 湛江霞山水产品批发市场
-- 2000年9月20日湛江国贸大厦开业。图为湛江国贸大厦购物中心一角。
-- 80年代赤坎南华大酒店外貌
-- 徐闻农产品交易市场
-- 湛汀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蓝色滨海旅游与海洋旅游资源、绿色生态与农业旅游资源、红十风情与历史文化资源,
-- 观海长廊
-- 湛江红树林是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天然分布区,面积近30万亩,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的一半。图为国
-- 省级旅游度假区吴川吉兆湾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雷州。图为雷州三元塔公同。
-- 湛江八景之一——南三听涛
-- 徐闻灯楼角珊瑚礁带
-- 亚州最大的豪华邮轮“狮子星号”停泊湛江港
-- 角尾海底活珊瑚
-- 湛江八景之一——东海旭日。
-- 2000年1月,湛江市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
-- 广东省生态文明村——徐闻曲界镇愚公楼。
--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示范村——吴川吴阳镇芝蔼村。
-- 湛江市电信局、市电力工业局等行业为全市文明行业先行点。图为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揭牌仪式。
-- 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千佳村——吴川中山镇林屋村。
-- 1991年12月30日,经国家教委批准,雷州师范学校升级为湛江师范学院。该校前身为举办于明朝崇祯年问
-- 湛江市电视大学新生开学典礼
-- 1996年6月28日,湛江海洋大学动工兴建,1997年1月正式挂牌。图为湛江海洋大学外景。
-- 广东医学院电脑实习室
-- 广东医学院
-- 湛江教育学院校园一角
-- 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湛江市第二技工学校。
-- 湛江卫生学校举行国家级重点中专挂牌庆祝大会
--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湾晨光小学
-- 湛江市第七小学校园
-- 湛江市第八小学举办联宜活动
-- 湛江一中多媒体电脑室
-- 湛江市歌舞团演出的歌舞《彩色湛江》
-- 大型文艺演出《亿元企业唱赞歌》
-- 霞山时代广场的文艺晚会
-- 吴川文化岛
-- 湛江图书馆
-- 遂溪县被命名为“全国醒狮之乡”。图为遂溪县文车醒狮团表演高桩醒狮。
-- 传统民间艺术——东海人龙舞
-- 吴川民间艺术之一——飘色。
-- 吴川民间艺术——花塔。
-- 雷剧《梁红玉挂帅》荣获第19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左上图为梅花奖得主林奋。
-- 雷祖祠建于唐贞观十六年(642年),是纪念唐代雷州首任刺史陈文玉的祠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硇洲灯塔建于l 898年,是世界目前仅有的:二座水晶磨镜灯塔之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徐闻贵生书院是明代戏剧家、文学家汤显祖于明万历十九年(1 591年)被贬任徐闻典史时,与知县熊敏捐资
-- 抗法斗争纪念雕塑——“一寸河山一寸金”。
-- 雷州天宁寺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为岭南最负盛名的古刹之一。
-- 1898年上林寺抗法誓师旧址
--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 新石器时代·有肩人石铲(雷州市)
-- 战国·水波纹弦纹盖罐(湛江市硇洲岛墓葬出土)
-- 汉·青铜饕餮纹铺首(徐闻五里乡港头汉墓出土)
-- 清·雷州石狗
-- 汉·“万岁”瓦当(徐闻县五里乡二桥村仕尾汉代遗址出土)
-- 元·青釉褐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罐(雷州市博物馆藏)
-- 汉·灵山型铜鼓(湛江市博物馆藏)
--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 医生为病人做腹腔镜手术
--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
--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内科综合大楼
-- 核磁共振
-- 螺旋CT
-- 1989年11月19日,湛江市体育中心举行落成典礼。该中心主体建筑有体育场、体育馆、训练场(馆)等,
-- 著名蹼泳运动员符晓云1993年连续多次破世界纪录。图为符晓云正准备参加在湛江蹼泳馆举行的亚洲蹼泳锦标
-- 金沙湾小区晨运一瞥
-- 1997年湛江市第九届运动会在湛江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
目录
版权页
湛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历届湛江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员
湛江市地方志办公室
《湛江市志》总编室
提供资料、照片和初稿编纂人员
总述
大事记
第一篇区划与建置沿革
-- 第一章地理位置
---- 第一节位置与范围
---- 第二节气候与地形特征
-- 第二章建置沿革
---- 第一节湛江地区沿革
---- 第二节湛江市沿革
---- 第三节地名考
-- 第三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市区行政区划
---- 第二节辖县行政区划
第二篇环境 资源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雷州半岛地质发展史
---- 第二节地层
---- 第三节构造
---- 第四节岩石
---- 第五节市区地质特征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市境地形概貌
---- 第二节市区地貌特征
-- 第三章河流水系
---- 第一节市境四大河流
---- 第二节其他河流
-- 第四章海岸带与海洋水文
---- 第一节特点与资源
---- 第二节海湾
---- 第三节海岛、礁石
---- 第四节沿海潮汐
-- 第五章土壤植被
---- 第一节土壤
---- 第二节植被
-- 第六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特征
---- 第二节主要气象要素
---- 第三节主要灾害性天气
-- 第七章地震
---- 第一节地震地质
---- 第二节市境地震发生状况
-- 第八章自然资源
---- 第一节土地资源
---- 第二节水资源
---- 第三节动植物资源
---- 第四节矿产资源
-- 第九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质量状况
---- 第二节环境监督管理
---- 第三节污染治理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第三篇人口
-- 第一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人口迁移
---- 第二节人口发展与数量
-- 第二章人口分布
---- 第一节城乡分布
---- 第二节人口密度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四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计划生育政策
---- 第二节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 第三节节育措施与优生优育
第四篇经济综述
-- 第一章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概况
-- 第二章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 第一节国民生产总值
---- 第二节国民收入
---- 第三节社会总产值
---- 第四节工农业总产值
-- 第三章经济结构
---- 第一节产业结构
---- 第二节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区域经济结构
---- 第四节社会劳动者结构
---- 第五节积累和消费
-- 第四章固定资产投资
---- 第一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二节全民所有制单位固定资产投资
-- 第五章经济体制
---- 第一节农村经济体制
---- 第二节手工业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 第三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第六章人民生活
---- 第一节城镇居民生活
---- 第二节农民生活
第五篇港口与口岸管理
-- 第一章港口
---- 第一节湛江港
---- 第二节其他港口
-- 第二章口岸管理
---- 第一节口岸
---- 第二节口岸管理机构
---- 第三节口岸检查检验机构
---- 第四节海关
第六篇交通 邮电
-- 第一章交通发展概况和管理机构
---- 第一节交通发展概况
---- 第二节交通管理机构
-- 第二章水上运输
---- 第一节航线
---- 第二节航道
---- 第三节航道建设
---- 第四节船舶
---- 第五节运输
---- 第六节业务管理
-- 第三章陆路运输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公路
---- 第三节桥梁渡口
---- 第四节公路养护与绿化
---- 第五节车辆
---- 第六节运输
---- 第七节业务管理
-- 第四章铁路运输
---- 第一节铁路建设
---- 第二节车站建设
---- 第三节运输
---- 第四节业务管理
-- 第五章民航运输
---- 第一节机场
---- 第二节运输航空
---- 第三节通用航空
---- 第四节管理
-- 第六章邮电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机构设置
---- 第三节邮政
---- 第四节电信
---- 第五节管理
第七篇城乡建设
-- 第一章总体规划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的规划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的规划
---- 第三节规划管理
-- 第二章勘测设计
---- 第一节地质勘察
---- 第二节城乡测绘
---- 第三节建筑设计
-- 第三章市政建设
---- 第一节道路建设
---- 第二节桥梁建设
---- 第三节排水建设
---- 第四节海堤建设
---- 第五节路灯建设
-- 第四章房屋建设
----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前房屋建设
----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房屋建设
---- 第三节房地产管理
-- 第五章公用事业建设
---- 第一节公共交通
---- 第二节城市供水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节供气
-- 第六章园林绿化
---- 第一节公园、广场绿化
---- 第二节道路、庭院绿化
---- 第三节生产、防护绿地
-- 第七章环境卫生建设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环卫队伍
---- 第三节环卫设施
---- 第四节垃圾、粪便处理
---- 第五节保洁措施
-- 第八章村镇建设
---- 第一节住宅建设、公共及生产设施建设
---- 第二节城镇建设
---- 第三节市郊村庄建设
第八篇工业
-- 第一章工业发展概述
---- 第一节工业规模
---- 第二节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
---- 第三节经济效益
-- 第二章轻工工业
---- 第一节食品业
---- 第二节烟草业
---- 第三节纺织业
---- 第四节造纸业
---- 第五节印刷、包装业
---- 第六节陶瓷工业
---- 第七节日用品业
---- 第八节行业与企业管理
-- 第三章二轻工业
---- 第一节塑料制品业
---- 第二节皮革业
---- 第三节家具业
---- 第四节五金业
---- 第五节缝纫业
---- 第六节工艺美术业
---- 第七节二轻其他行业
---- 第八节管理机构
-- 第四章机电工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管理机构与直属企业
---- 第三节主要产品
---- 第四节电机电器
-- 第五章家电 电子工业
---- 第一节家用电器工业
---- 第二节电子工业
-- 第六章化学 医学工业
---- 第一节化学工业
---- 第二节医药工业
-- 第七章冶金 建材工业
---- 第一节冶金工业
---- 第二节建材工业
第九篇电力 石油
-- 第一章电力生产与供应
---- 第一节发电
---- 第二节输变电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节用电
---- 第五节管理
-- 第二章石油勘探与开采
---- 第一节南海西部石油资源
---- 第二节基地建设
---- 第三节油田勘探开发
---- 第四节机构设置
第十篇制盐 制糖业
-- 第一章制盐业
---- 第一节制盐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盐区自然条件
---- 第三节制盐
---- 第四节盐的质量管理
---- 第五节盐的化工生产
---- 第六节盐业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七节盐业经营管理
---- 第八节盐业气象观测预报
---- 第九节盐业科研
-- 第二章制糖业
---- 第一节制糖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土糖
---- 第三节机制糖
---- 第四节副产品综合利用
---- 第五节糖业管理
第十一篇建筑业
-- 第一章建筑施工
---- 第一节施工队伍
---- 第二节施工技术
---- 第三节对外施工
---- 第四节施工效益
-- 第二章建筑管理
---- 第一节施工管理
---- 第二节质量管理
---- 第三节安全管理
---- 第四节定额管理
---- 第五节招标投标管理
---- 第六节建筑市场管理
-- 第三章典型建筑
---- 第一节古代建筑概况
---- 第二节清末民初建筑特点
---- 第三节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建筑
第十二篇农业
-- 第一章农业发展概述
---- 第一节农业生产条件
---- 第二节农业结构
---- 第三节农业区域分区
-- 第二章种植业
---- 第一节粮食生产
---- 第二节经济作物
---- 第三节管理机构
-- 第三章林业
---- 第一节林业资源
---- 第二节林业建设
---- 第三节木材经营
---- 第四节森林保护和管理
---- 第五节市花与古树名木
---- 第六节林场、公司
---- 第七节管理
-- 第四章畜牧业
---- 第一节畜牧生产概况
---- 第二节品种
---- 第三节饲料与牧草
---- 第四节疫病防治
---- 第五节畜禽检疫及其产品检验
---- 第六节管理机构
-- 第五章渔业
---- 第一节海洋捕捞
---- 第二节海水养殖
---- 第三节淡水渔业
---- 第四节名优海产品
---- 第五节水产品供销
---- 第六节水产资源保护与增殖
---- 第七节渔港概况
---- 第八节渔业管理
-- 第六章乡镇企业
---- 第一节乡镇企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乡镇企业类别
---- 第三节企业管理
第十三篇水利
-- 第一章水利工程
---- 第一节供水灌溉工程
---- 第二节防洪(潮)治涝工程
---- 第三节水土保持工程
-- 第二章工程施工
---- 第一节组织管理
---- 第二节机械与物资
---- 第三节技术与质量
-- 第三章水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工程管理
---- 第三节用水管理
---- 第四节经营管理
---- 第五节青年运河管理与经营
-- 第四章防汛防旱防风
---- 第一节组织领导
---- 第二节“三防”工作
---- 第三节抗灾纪实
第十四篇农垦
-- 第一章粤西农垦建制沿革
---- 第一节垦区所辖范围变迁
---- 第二节农场、工厂建制沿革
---- 第三节湛江市辖区内农垦企业单位
-- 第二章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 第一节橡胶种植
---- 第二节番、剑麻种植
---- 第三节其它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 第三章农垦管理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粤西农垦局
第十五篇商业
-- 第一章概述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所有制结构
---- 第三节市场
---- 第四节商民团体
-- 第二章国营商业
---- 第一节经营
---- 第二节商品储运
---- 第三节商办厂场
---- 第四节管理
-- 第三章供销合作社
---- 第一节经营
---- 第二节管理
-- 第四章粮油购销
---- 第一节粮食政策
---- 第二节粮食购销与调入
---- 第三节食油购销
---- 第四节市区粮油供应
---- 第五节粮油加工
---- 第六节粮油储运
---- 第七节管理机构
第十六篇旅游 服务业
-- 第一章旅游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旅游资源与旅游线路
---- 第三节旅游机构
-- 第二章服务业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餐饮业
---- 第三节旅馆业
---- 第四节其他服务业
第十七篇对外经济贸易与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发展概况
---- 第二节出口
---- 第三节进口
---- 第四节仓储与运输
---- 第五节外贸管理
---- 第六节行政管理机构
-- 第二章对外经济工作
---- 第一节利用外资
---- 第二节引进技术设备
---- 第三节对外经济洽谈
---- 第四节外经工作机构
-- 第三章经济技术协作
---- 第一节横向经济联合洽谈会
---- 第二节缔结友好城市
---- 第三节各地驻湛办事机构
第十八篇财政 税收
-- 第一章财政
---- 第一节财政收入
---- 第二节财政支出
---- 第三节公债、国库券发行
---- 第四节财政管理
---- 第五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税收
---- 第一节税制
---- 第二节税收
---- 第三节征稽管理
---- 第四节税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