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税务志

蚌埠税务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蚌埠税收情况的演变以及税务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3年01月

目录

封面
蚌埠税务志
图片
-- (中共蚌埠市委书记徐景仁题词)
-- (蚌埠市市长诸宗智题词)
-- 市税务局办公大楼
-- 市税务局现任领导(1990)自左至右:杨新民 鲁永亮 沈承寿 顾俊三 吴锡胜 萧远 吕传文
-- 贯彻《税收征管条例》动员大会
-- 大张旗鼓开展税法宣传活动
-- 篮球场上
-- 荷花舞
-- 小合唱
-- 一九四九年一月二十四日蚌埠市军管会关于税收工作的一、二号布告
-- 清光绪五年(1879)于北淝河(左下)与淮河(前)交汇处设立的沫河口税卡(右)
-- 清光绪六年(1880)撤销沫河口税卡所立之碑
-- 解放初及五十年代使用的部分票证
-- 财政部安徽区直接税局蚌埠分局所(利)得税缴款书
-- 安徽省蚌埠市税捐稽征处营业税缴款书
-- 日伪海关蚌埠关转口税局税票
-- 日伪凤阳县政府自卫团经费收据
-- 日伪时商店代征消费特税凭证
-- 五十年代前期使用
-- 民国初安徽开办印花税自印使用
-- 北伐前使用
-- 国民政府成立至解放前使用
《蚌埠税务志》编纂人员
-- 编纂委员会
-- 参加搜集资料和撰稿人员
版权页
序一
序二
编辑说明
概述
目录
上篇 蚌埠解放前的工商税收
-- 第一章 开征的税捐
---- 第一节 盐税
---- 第二节 常关税
---- 第三节 铁路货捐及邮包税
------ 一 铁路货捐
------ 二 邮包税
---- 第四节 货物税类
------ 一 烟酒税
------ 二 统税、货物税
------ 三 矿产税
---- 第五节 直接税
------ 一 印花税
------ 二 营业税
------ 三 所得税
------ 四 遗产税
---- 第六节 地方税捐
------ 一 契税
------ 二 牙税
------ 三 当税
------ 四 房铺捐
------ 五 营业牌照税
------ 六 屠宰税
------ 七 牲畜税
------ 八 筵席及娱乐税
------ 九 使用牌照税
------ 十 地价税
------ 十一 米粮捐费
------ 十二 杂项税捐
---- 第七节 出口(境)货物赈捐
---- 第八节 消费特税
---- 第九节 转口税
-- 第二章 税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征收人员的任命与奖惩
---- 第三节 征收管理
-- 第三章 蚌埠人民的抗捐斗争
下篇 蚌埠解放以来的工商税收
-- 第一章 征收的各税及其他
---- 第一节 流转税
------ 一 进出口货物税
------ 二 货物税
------ 三 交易税
------ 四 工商业税
------ 五 棉纱统销税
------ 六 商品流通税
------ 七 工商统一税
------ 八 工商税
------ 九 增值税
------ 十 产品税
------ 十一 营业税
------ 十二 临时经营税收
------ 十三 个体经营税收
------ 十四 城市维护建设税
---- 第二节 资源税
------ 一 盐税
------ 二 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三节 收益税——所得税
---- 第四节 财产税——房地产税
---- 第五节 行为税
------ 一 屠宰税
------ 二 特种消费行为税~文化娱乐税
------ 三 印花税
------ 四 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船使用税
------ 五 烧油特别税
------ 六 建筑税
------ 七 奖金税、国营企业工资调节税
---- 第六节 农村工商税收
---- 第七节 涉外税收
------ 一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
------ 二 个人所得税
------ 三 外国企业所得税
---- 第八节 其他
------ 一 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
------ 二 教育费附加
------ 三、国家预算调节基金
-- 第二章 税务管理
---- 第一节 机构人员
---- 第二节 党群组织
---- 第三节 税务干部管理、教育与监督
---- 第四节 税收管理体制
---- 第五节 稽征管理
------ 一 基本制度
------ 二 征管方法和征管形式
------ 三 反偷漏斗争和清查偷漏欠税
------ 四 促进生产,培植财源
---- 第六节 税政宣传
---- 第七节 监缴利润
---- 第八节 税收汁划、会计、票证、统计
------ 一 税收计划
------ 二 税收会计
------ 三 税收票证
------ 四 税务统计
------ 五 税务经费和各项提成的管理
后记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