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国营黎明农场至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程。
内容时限:
1955-2004
出版时间:
2005年02月
目录
封面
农垦黎明志
版权页
图片
--
屯垦创业
----
1955年至1956年,因拖拉机开荒满足不了进度需要,部份地方用人拉犁开荒。
----
1955年4月,黎明农场创建时,用于开垦生荒的匈牙利德特50—55拖拉机,俗称“大鼻子”。西双版纳州
----
国营黎明农场创建之初盖草房、上椽子。
----
1956年建盖的黎明农场大礼堂
----
1955年4月,国营黎明农场创建之初,在荒草坝上盖草房居住。
----
1956年在乌龟山麓建盖的黎明农场大礼堂的干打垒围墙
----
黎明农场创建之初,妇女和男子一样,拉大锯解木料。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黎明农场一分场李四诺小组的姑娘们
----
知识青年在国营黎明农场的广阔天地里,不仅挥洒了汗水、留下了他(她)们青春的笑声,而且,还留下了他(她
----
国营黎明农场1957年上报国家农垦部的财务决算报告
----
“黎明”环视
----
1957年开始佩带的国营黎明农场证章
----
1959年国庆10周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的黎明农场一分场女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
----
1963年,在农垦部长王震的支持下,建盖起了办公大楼。是当时整个云南农垦第一楼。至今仍在沿用。其木地
----
1941年4月初建立的、隶属当时思普企业局的安峤农场场部旧址。
----
勐遮土司的管家和仓库用房。中共黎明农场党委会第一次会议就在此处召开。黎明农场创建初期的场部就设于此。
----
在昔日的勐遮土司的库房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建起了黎明电视差转台。
--
庆祝创建
----
1965年4月,各单位隆重集会,庆祝“黎明”创建10周年。
----
1985年4月14日,隆重庆祝“黎明”创建30周年。
----
1975年4月,隆重庆祝“黎明”创建20周年。
----
1995年11月的庆祝“黎明”创建40周年活动
--
水稻
----
“黎明”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就用机械栽秧。
----
丰收在望的“黎明”的稻谷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用收割机收稻谷。
----
秋收的晒谷场,一片繁忙。
--
茶
----
采茶忙
----
烘茶
----
分选
--
蔗糖
----
女民兵收蔗忙
----
甘蔗入榨
----
糖厂全貌
----
煮糖
----
化验
----
出糖、称糖、打包。
--
天然橡胶
----
开荒种植橡胶
----
割胶
----
莽莽胶林
----
制胶压片
----
集中胶乳
----
打包
--
渔·畜·禽
----
特种鱼养殖场的珍珠蚌
----
特种鱼养殖场的甲鱼
----
特种鱼养殖场的牛蛙
----
水库养鱼
----
鱼塘养鱼
----
个体养鸭户
----
个体养鸡户
----
个体养猪户
----
个体养牛户
--
农机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英国购进的重型拖拉机
----
平整土地
----
汽车队
----
七分场的拖拉机
--
修配
----
修配厂车床
----
修配厂车床
----
砖厂
----
修理汽车
--
水库 · 干渠
----
“黎明”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特林水库时用链轨拖拉机碾压坝基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修建的西双版纳州内第一个人工水库——黎明曼海水库
----
曼海水库落成和烈士纪念碑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二分场修建的灌溉干渠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先后修建的灌溉干渠
--
边贸
----
1991年在景洪参加西双版纳州边贸会
----
1993年在景洪参加茶王节茶叶展销
----
1994年在打洛参加首届打洛边贸会
----
1994年在景洪参加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会
--
教育
----
课堂教学
----
化学实验
----
1997年始,学校办起了微机室。
----
与勐海县联合办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幼儿园学生舞蹈
----
每年都召开学生运动会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的学校课余爱好小组
----
1999年“五四”青年节
----
爱我中华歌咏赛
----
雷锋精神深入心中
--
医疗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在“黎明”卫生队、卫生院、医院基础上成立的黎明职工医院。
----
X光透视
----
化验
----
B超
----
妇科手术
--
职工文化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的“黎明”广播站
----
1983年12月22日至27日,参加公司1983年度宣传报道总结表彰会的全体与会者。
----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期建立的“黎明”电视台,经历了差转、地面卫星接收,直至今日光揽传输。
----
较为普及的职工篮球赛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座落在农场部的篮球场。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建在一分场的旱冰场
----
自1982年“黎明”举办第一次书法美术摄影展后,整个八十年代每隔2—3年都要举办一次。
----
根雕书画展
----
手工艺品展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各单位都办了宣传橱窗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前各单位都有图书阅览室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黎明”编印的部份单行本书籍。
----
1989年五分场职工文艺汇演之一
----
1989年橡林开割前的职工文化活动
----
歌咏活动
--
住宅
----
胶林深处的职工宿舍
----
职工宿舍
--
部份重要会议
----
1980年1月10日,首届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职代会召开。
----
1980年1月10日,云南省国营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在原国营黎明农场的基础上隆重挂牌。
----
“黎明”的历史上,曾有过的一段历程。
----
首届高产户、重点户、专业户表彰会于1984年6月9日召开。
----
云南省农垦总局农业综合示范区总结表彰会于1989年1月10日在“黎明”召开
----
1990年10月30日在“黎明”召开的全省农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中共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第二届代表会于1984年11月6日隆重召开
----
中共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第五届代表会于1997年2月16日隆重召开
----
中共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第三届代表会于1987年11月17日隆重召开
----
中共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第四届代表会于1992年1月20日隆重召开
----
中共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第六届代表会于2002年11月5日隆重召开
--
部份上级领导调研
----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原国家农垦部长王震(前左三)在“黎明”作调查研究时与农场部部份领导留影。
----
1964年初,王震(左一)离开“黎明”前与炊事员李有道留影。
----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原国家农垦部长王震(二排坐者左三)在“黎明”作调查研究。
----
1985年4月14日下午,著名作家蒋子龙(右一)等专程赶到“黎明”参加庆祝“黎明”创建30年纪念活动
----
1986年4月11日,湖南省慰问团到“黎明”对1959年至1960年迁入“黎明”的湖南支边移民进行慰
----
1987年4月13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总局局长王保公(前排左三)一行到“黎明”视察。
----
1987年5月13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陈光、高岚(前排左四、左五)率领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离休干部参
----
1987年5月31日,国家航天工业部长张钧(原13军39师政委、思茅地委书记;前排左四)、中共云南省
----
1987年12月9日,云南省文联党组副书记施勇祥(前左二)、省作协副主席李鉴尧(前左三)、原省文联秘
----
1987年12月20日,中顾委委员(原云南省长)刘明辉(前排左四)、中顾委委员(原云南省委组织部长)
----
1988年3月12日,国家农牧渔业部副部长刘培植(前左五)等一行三人在省农垦总局副局局长刘衍任陪同下
----
1988年8月20日,新疆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毛乃顺(前左三)等一行五人到“黎明”参观访问。
----
1989年10月12日,黎明农场第一任场长(此前为云南省公安厅副厅长)申玉卿(左二)到“黎明”访问。
----
1989年12月28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农垦部副部长)吕清(前排左四)一行四人到“黎明”考察。
----
1990年4月21日至23日,国家副主席王震办公室秘书唐玉(前左四)等一行五人,在有关同志陪同下,专
----
1991年5月3日,农业部农垦司司长刘成果(左三)到“黎明”作工作调研。
----
1992年2月26日,以北京市农场管理局副局长田彬(前左三)为首的北京市农场管理局赴滇考察团一行7人
----
1992年11月22日,《王震传》二执笔之一、新疆建设兵团文联副主席安静(前左四)和妻子到“黎明”作
----
1992年11月,中国农林工会副主席韩义敏(左四)一行到“黎明”了解工会工作情况,并看望了部份省劳模
----
1992年8月1日,云南省人大副主任刀国栋(左四)等二人到“黎明”作调查研究。
--
外国贵宾参观考察
----
1991年5月17日,波兰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马齐保尔斯基(前左四)和夫人在有关方面陪同下,专程到“黎
----
1991年11月11日,以老挝万象市副市长冥巴·特帕汉合万(前左三)为团长的老挝万象市农业考察团一行
--
武装 ·保卫
----
武装民兵训练
----
民兵训练
----
黎明保卫科(派出所)
----
欢送应征青年入伍
--
修志
----
1988年7月5日至6日,“黎明”第一次修志工作会。
----
1991年1月25日至27日,史志办公室在五分场召开《黎明农垦志概述》总结交流会;州地名志办公室负责
----
1991年12月6日至7日,“黎明”第三次修志工作会;州志办、县志办、农垦分局志办等领导均参加。
--
二十世纪末“黎明”行政区位示意图
《农垦黎明志》审订人员
序 言
--
匡公元
凡例
目录
第一篇 概 况
--
第一章 建 置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机构设置
--
第二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位 置
----
第二节 地质地貌
----
第三节 气候水文
----
第四节 土壤
----
第五节 植被
----
第六节 自然灾害
----
第七节 河流
----
第八节 水利
--
第三章 人口 、职工
----
第一节 人 口
----
第二节 人口普查
----
第三节 人口的迁入与迁出
----
第四节 计划生育
----
第五节 职工
第二篇 记 事
第三篇 各分场级单位(包括直属单位)
--
第四章 一分场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经济状况
----
第三节 生产经营效益
----
第四节 文化教育
--
第五章 二分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化建设
--
第六章 三分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化教育
--
第七章 四分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教
----
第六节 帮助当地民族,共建边疆
--
第八章 五分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化教育
--
第九章 六分场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化
--
第十章 七分场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经营效益
----
第五节 文化教育
--
第十一章 糖 厂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演变
----
第三节 深化管理
----
第四节 主要生产指标与经济效益
----
第五节 技术力量的输入与输出
----
第六节 支援当地兄弟民族
----
第七节 文化设施与职工生活
--
第十二章 茶厂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茶叶加工
----
第三节 经营状况
----
第四节 文化建设
--
第十三章 修配厂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设备与培训
----
第四节 经营状况
----
第五节 经营效益
----
第六节 文化建设
----
第七节 厂群关系
--
第十四章 科技中心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试验站
----
第三节 气象站
----
第四节 兽医站
----
第五节 项目建设
--
第十五章 商业服务公司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十六章 职工医院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建置沿革
----
第三节 经济状况
----
第四节 医疗建设
----
第五节 文化建设
--
第十七章 黎明中学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建置
----
第三节 教师、教学
----
第四节 学生
--
第十八章 车队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经济状况
----
第三节 经济效益
----
第四节 “黎明”的运输
--
第十九章 基建队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经营状况
----
第三节 自身建设
第四篇 农、林、养殖
--
第二十章 橡胶
----
第一节 林地开垦
----
第二节 育苗
----
第三节 芽接
----
第四节 幼林管理
----
第五节 割胶
----
第六节 主要灾害及病虫害
----
第七节 科技新技术的推广运用
--
第二十一章 茶叶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栽培
----
第三节 鲜叶采摘
----
第四节 植保
----
第五节 茶叶科技
--
第二十二章 甘蔗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品 种
----
第三节 播种与管理
----
第四节 轮作制度
----
第五节 甘蔗病虫害防治
----
第六节 甘蔗综示区
--
第二十三章 水稻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耕作制度演变
----
第三节 良种推广
----
第四节 新技术推广及综示区
----
第五节 土壤培肥及化肥、农家肥施用
----
第六节 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
----
第七节 灌溉
--
第二十四章 玉米、花生、黄豆、油菜
----
第一节 玉米生产概况
----
第二节 花生生产概况
----
第三节 黄豆生产概况
----
第四节 油菜生产概况
--
第二十五章 养殖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专业机构
----
第三节 饲草饲料
----
第四节 畜禽饲养
----
第五节 畜禽改良
----
第六节 疫病防治
----
第七节 鱼
第五篇 农林产品加工
--
第二十六章 糖加工
----
第一节 甘蔗种植与红糖生产
----
第二节 机制白糖厂的筹建及生产
----
第三节 设备的更新改造
----
第四节 提高产品质量
----
第五节 新产品开发与糖厂扩建
----
第六节 环境保护
--
第二十七章 胶加工
----
第一节 橡胶加工概况
----
第二节 制胶厂
--
第二十八章 茶加工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设备与产量
----
第三节 制茶工艺及改革
----
第四节 等级鉴定与管理
----
第五节 能 源
第六篇 工商机运
--
第二十九章 农机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管理沿革
----
第三节 队伍
----
第四节 设 备
----
第五节 管 理
----
第六节 保修
----
第七节 更新改造
----
第八节 土地平整
--
第三十章 修配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厂房
----
第三节 规模
----
第四节 农机具的制作加工改良
----
第五节 队伍
--
第三十一章 基建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农业建设
----
第三节 工业厂房
----
第四节 住房建设及改革
----
第五节 架桥铺路
----
第六节 建筑材料
--
第三十二章 煤矿
----
第一节 建置沿革
----
第二节 生产规模与效益
--
第三十三章 电力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水电站
----
第三节 电量·柴油发电机组
----
第四节 宾房电站
--
第三十四章 商业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网点
----
第三节 管理
----
第四节 队伍与商品销售
----
第五节 布局与经营特点
--
第三十五章 食品、副食品和其他加工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粮食加工
----
第三节 油料和饲料加工
----
第四节 其他加工
第七篇 教育、卫生
--
第三十六章 教育
----
第一节 普通教育
----
第二节 教学设备
----
第三节 机构·经费·培训教师
----
第四节 职工教育
--
第三十七章 卫生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
第四节 医疗队伍和医疗改革
----
第五节 历年受上级表彰情况
----
第六节 为边疆各民族服务
----
第七节 妇幼保健
----
第八节 住院部
----
第九节 经费
第八篇 企业文化
--
第三十八章 文体、电影、电视
----
第一节 文艺 体育
----
第二节 电 影
----
第三节 电 视
--
第三十九章 简报、广播、报道队伍
----
第一节 黑板报、简报
----
第二节 广 播
----
第三节 新闻报道
--
第四十章 文艺创作
----
第一节 书法、美术、摄影
----
第二节 业余文学创作
--
第四十一章 写史、修志、编书
----
第一节 方志撰修
----
第二节 书籍编印
第九篇 管理
--
第四十二章 会计和财务管理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财务计划编制
----
第三节 利润管理与盈亏
----
第四节 资金管理
----
第五节 费用核算和成本管理
----
第六节 资产管理
----
第七节 国家投资收回率
--
第四十三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职工与劳动制度
----
第四节 劳动管理与劳动报酬
----
第五节 劳动保险与保护
----
第六节 工资管理
第十篇 政权
--
第四十四章 武装
----
第一节 沿 革
----
第二节 装备与管理
----
第三节 军事训练
----
第四节 战备执勤
----
第五节 政治教育
----
第六节 征兵与拥军优属工作
--
第四十五章 保卫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群众性自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
第三节 社会治安与综合治理
----
第四节 历年案件
--
第四十六章 法庭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法庭管辖与民事审判
----
第三节 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十一篇 党群
--
第四十七章 中国共产党
----
第一节 党组织与党员
--
第四十八章 干部历年任职
----
第一节 历任“黎明”(农场、兵团、公司)正副职党政领导
----
第二节 各科室正副职
----
第三节 各分场级单位正副职
--
第四十九章 干部工作
----
第二节 历次政治运动中的干部
----
第三节 干部工作
----
第四节 干部工作改革
----
第五节 管理体制的变革
----
第六节 干部档案管理
----
第七节 离退休干部工作
--
第五十章 纪委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机构沿革
----
第三节 打击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
----
第四节 学习和贯彻《准则》的执行情况
----
第六节 加强党内监督,协助党委抓好党风
--
第五十一章 工会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工会委员会、工代会、会员
----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
第四节 群众生产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六节 生活福利
----
第七节 职工业余教育
----
第八节 女工工作
----
第九节 创文明单位与建设“职工之家”
----
第十节 工会财务
--
第五十二章 共青团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历届团员代表大会
----
第三节 各时期的主要活动
--
第五十三章 民族工作
----
第一节 概况
----
第二节 “黎明”范围内的民族情况
----
第三节 与各民族的相互交往
----
第四节 对当地政府和各族兄弟的支援
----
第五节 当地群众对“黎明”的支持和帮助
第十二篇 人物
--
第五十四章 获省以上(包括省部委办局)表彰或奖励的单位
--
第五十五章 获州以上(包括农垦分局)表彰或奖励的个人
--
第五十六章 传记·名录
----
陈德贵
----
张振新
----
载勇
第十三篇 回忆录
--
“黎明”的缘起
--
创业艰辛磨难多
--
烈火熊熊何所惧
--
在“大跃进”的日子里
--
忆昆明市青年志愿垦荒队到“黎明”前后
--
沿着王震的足迹
--
外国客人专程到“黎明”
--
文艺界人士在“黎明”
附录
--
大事记(1991年~2004年)
--
表彰·单位
--
表彰·个人
--
《农垦黎明志》总纂记略和《附录》
撰写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