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校志(1932-2010.12)上册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校志(1932-2010.12)上册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曲靖市罗平第一中学发展通志。上起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下至公元2010年。一些事例的叙述有所延伸。 二、本志记述地域为2010年罗平第一中学所管辖区域,部分人和事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的学校情况,也适当记入。

内容时限: 1932-2010.12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

目录

封面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校志
罗平县中小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校志》编纂委员会
题词
-- 2002年国家教委总督学柳斌为学校题词
-- 2002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为学校题词
-- 刘清为学校题词
图片
-- 20世纪50年代罗平中学(黉学校址)校园远眺
-- 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文庙的大成殿
-- 20世纪60年代罗平一中(黉学校园)大门
-- 20世纪70年代(松毛山校址)罗平一中大门
-- 21世纪初罗平一中(松毛山校址)大门
-- 2009年10月后罗平一中(松毛山校址)大门
-- 教学大楼
-- 科教大楼
-- 办公大楼
-- 综合大楼、运动场
-- 学生宿舍楼
-- 2001年2月17-18日云南省副省长梁公卿(前排右二)到罗平一中视察工作,曲靖市市政府副市长陈世贵
-- 2002年教育部游铭钧副司长(中)到罗平一中视察工作
-- 2003年中共罗平县委书记朱德光(右二).副书记纪爱华(右三),罗平县教育局长刘家祥(右一)陪同云南
-- 2002年曲靖市教委主任罗德明(右一).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县教育局长刘家祥(左一)等陪同
-- 1987年中共罗平县委书记高大桥(右一)副书记张永琦(右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1987年罗平县政府县长许言(左二).副县长王开铸(右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1987年罗平县政协副主席徐学仁(右一)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1997年中共罗平县委副书记江庆波(左一)在罗平一中为三下乡活动的青年志愿者授旗
-- 2002年中共罗平县委副书记杨黎晖(中)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校长冯志欣(左一).副校长唐孝生(右一)
-- 2004年罗平县政府副县长吴彦英(左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2006年10月中共罗平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高阳(右一)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2004年曲靖市教委纪委书记吉云刚(左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县教育局长刘家祥(左一).校长唐孝生(右二
-- 2008年曲靖市教育局副局长范文礼(右一).中共罗平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涂勇(右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2010年6月县长张长英(左三)、人大主任杨黎晖(左二)、政协主席钱彦霖(左四)、政法委书记熊建良(
-- 2010年罗平县政协主席钱彦霖(左二)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校长刘兴明(左一)等人陪同
-- 2011年中共罗平县委、县政府领导到罗平一中调研工作。
-- 学校荣誉
-- 原罗平一中教师、中共罗盘地委书记、六机部副部长刘清在70年校庆会上致词
-- 党政活动
-- 教学研讨
-- 教学设施
-- 专项活动:捐赠、扶贫、演练
-- 文体活动
-- 罗平一中校志编委成员
-- 罗平一中校志编纂工作与会人员
--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志》复审会
--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志》终审会
-- 复审会成员合影
-- 终审会成员合影
-- 罗平一中老前辈、校友及全体教职工合影
--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全体教师合影
序言(一)
序言(二)
序言(三)
序言(四)
序言(五)
前言
凡例
目录
概述
罗平一中大事记
第一章 中共罗盘特区与罗平中学
-- 第一节 红军长征路云南
-- 第二节 中共罗平第一个党支部
-- 第三节 罗平革命策源地——罗平一中
-- 第四节 尹刘事件
-- 第五节 师生投奔革命队伍
-- 第六节 欢庆罗平解放欢迎大军进城
第二章 学校沿革
-- 第一节 罗平概况
-- 第二节 罗平中学
---- 一、罗平简易师范(乡村简易师范)
---- 二、罗平县立初级中学
-- 第三节 云南省罗平第一中学
---- 一、“大跃进”年代和调整巩固时期
----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罗平一中
------ (一)改革开放前三年
------ (二)改革开放中的二十年(1980-2000年)
------ (三)2000年以后的罗平一中
第三章 学校机构
-- 第一节 机构设置
-- 第二节 领导体制
-- 第三节 历任校长
-- 第四节 校长职责
---- 一、校长职责
---- 二、副校长
------ (一)教学副校长职责
------ (二)德育副校长职责
------ (三)后勤副校长职责
------ 罗平一中历任校长、书记、副校长、副书记简介
-------- 庄兴楚
-------- 陈受益
-------- 廖文渭
-------- 方良能
-------- 左柏
-------- 于讷
-------- 王之达
-------- 尹文英
-------- 胡国铭
-------- 樊祖贤
-------- 张士诚
-------- 雷家贵
-------- 肖家琦
-------- 谢正启
-------- 陈相孔
-------- 周景
-------- 李正三
-------- 周炳德
-------- 李天才
-------- 张云贵
-------- 王开铸
-------- 尹质彬
-------- 吴兴生
-------- 肖永昌
-------- 王楚贤
-------- 孙为荣
-------- 陈祖佑
-------- 王燮祥
-------- 韩书良
-------- 唐明华
-------- 冯志欣
-------- 唐孝生
-------- 张文贞
-------- 刘兴明
-------- 胡耀发
-------- 方宝坤
-------- 冷红
-- 第五节 学校处室
---- (一)办公室
---- (二)教务处
---- (三)教研室
---- (四)政教处
---- (五)总务处
---- (六)保卫科
-- 第六节 学校基层部门
---- 一、年级主任
---- 二、教研组
---- 三、备课组
---- 四、班级
-- 第七节 教学及教辅人员
---- 一、教学人员
------ (一)师德
------ (二)业务
------ (三)劳动纪律
------ (四)教学常规
---- 二、实验室人员
---- 三、图书室人员
---- 四、医务室人员
---- 五、保卫科人员
---- 六、办公室人员
---- 七、教务处人员
---- 八、政教处人员
---- 九、总务处人员
-- 第八节 会议制度
第四章 党群组织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一、建校初期党的组织建设
---- 二、一九四九年后党的组织建设
---- 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组织建设
---- 四、党支部书记工作职责
---- 五、历任党支部书记名录
---- 六、党员名录
-- 第二节 群众团体组织
---- 一、工会
---- 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三、中国少年先锋队组织
---- 四、学生会
---- 五、红卫兵
---- 六、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
第五章 学校管理
-- 第一节 学校管理体制的发展
---- 一、1932年至1949年
---- 二、1950年至1957年
---- 三、1958年至1962年
---- 四、1963年至1965年
---- 五、1966年至1978年
---- 六、1978年至1992年
---- 七、1992年至2010年
-- 第二节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
-- 第三节 学校安全工作管理
---- 一、组织机构
---- 二、规章制度
---- 三、学校要害部位应急疏散路线图
第六章 德育
-- 第一节 德育机构
---- 一、校长、书记主管
---- 二、训育处、政教处
---- 三、五级工作网络
-- 第二节 德育内容
---- 一、中华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 第三节 德育规章制度
---- 一、中华民国时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四节 德育工作途径
---- 一、建立德育工作网络
---- 二、加强班主任工作的管理
---- 三、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
---- 四、做好常规性、规律性的德育工作
---- 五、开展有益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
---- 六、国防教育、奉献精神
---- 七、校园文化建设与综合治理
---- 八、专题活动
---- 九、德育工作成果
第七章 体育、美育、卫生、劳动教育、国防教育
-- 第一节 体育
---- 一、体育简概(教学及活动)
---- 二、体育教师、场地、器材
---- 三、体育达标训练及考试
---- 四、运动会
---- 五、各项体育运动开展情况
---- 六、输送体育人才
-- 第二节 美育
---- 一、音乐、舞蹈
---- 二、文艺活动
---- 三、美术、书法
-- 第三节 卫生
---- 一、卫生工作
---- 二、卫生课设置
---- 三、校医室建设
---- 四、卫生活动
---- 五、健康教育
---- 六、爱国卫生、环境卫生
-- 第四节 劳动教育和勤工俭学
---- 一、劳动教育
---- 二、勤工俭学
-- 第五节 国防教育
---- 一、国防教育活动
---- 二、军训、拉练活动
第八章 教学
-- 第一节 学制与课程
---- 一、学制
---- 二、课程设置
-- 第二节 教学工作
---- 一、教学大纲
---- 二、教材
-- 第三节 教学管理
---- 一、检测和考试
---- 二、学籍管理
---- 三、教学管理
第九章 教法
-- 第一节 语文教学法
---- 一、五步阅读教学法
---- 二、四步教学法
-- 第二节 数学教学法
---- 一、新课程研究性教学法
---- 二、“读、思、论、练”教学法
-- 第三节 英语教学法
---- 一、词汇教学法
---- 二、听力教学法
---- 三、多媒体教学法
-- 第四节 政治教学法
---- 一、复习旧知识,激活原有知识
---- 二、告知教学目标,指引注意,激发兴趣
---- 三、讲授新教材,掌握新知识
---- 四、抓好课堂管理,让课堂充满活力
----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能力
---- 六、反思
-- 第五节 物理教学法
---- 一、随堂实验教学法
---- 二、演示实验教学法
---- 三、分组实验教学法
-- 第六节 化学教学法
---- 一、常规教学法
----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法
---- 三、比较教学法
-- 第七节 生物教学法
---- 一、问题教学法
---- 二、复习教学法
-- 第八节 历史教学法
---- 一、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 二、历史课的点面交叉法
---- 三、历史课的语文教学法
---- 四、历史课的抽签提问法
-- 第九节 地理教学法
---- 一、学案导学法
---- 二、地理比较法
-- 第十节 音乐、体育、美术教学法
---- 一、音乐教学法
---- 二、体育教学法
---- 三、美术教学法
第十章 教学研究
-- 第一节 机构和职责
---- 一、机构
---- 二、概况
-- 第二节 教研工作
---- 一、教研量化分构成情况
---- 二、设计教学方案
----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 四、青年教师的培养
---- 五、立足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学理念
---- 六、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 七、“抓两头,促中间”的教学研究
---- 八、高考研究
---- 九、特色教研课
---- 十、集体备课
---- 十一、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
第十一章 信息化教育和实验教学
-- 第一节 电教教学
---- 一、电教设备
---- 二、资金投入
---- 三、教师培训
---- 四、软件应用
---- 五、电教规章
-- 第二节 实验教学
---- 一、概况
---- 二、实验设备
---- 三、实验室守则
---- 四、安全管理规定
第十二章 教育经费和学校建设
-- 第一节 教育经费
---- 一、建校初期
----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第二节 学校建设
---- 一、校址的变迁
---- 二、学校建设
第十三章 教师
-- 第一节 教职工队伍概况
---- 一、一九四九年前教职工情况
---- 二、一九四九年以后的教师概况
-- 第二节 教师培训
---- 一、教材教法过关考试和培训
---- 二、专业合格证考试培训
---- 三、教师学历达标培训
---- 四、其他培训
-- 第三节 教师师德师风建设
---- 一、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
---- 二、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
-- 第四节 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聘任
---- 一、教师职改
---- 二、履职考核
-- 第五节 教师获奖情况
---- 一、受表彰教师
---- 二、教师参加学科课堂教学竞赛情况
---- 三、教师论文发表、获奖情况
-- 第六节 教师名录
---- 一、1932年-1949年在罗平一中工作过的教师名录
---- 二、1949年-2010年曾在罗平一中工作过现已离校(含离休、退休)的教师名录
---- 三、中学特级教师名录
---- 四、2010年在职教职工名录
---- 五、罗平一中(2010年)在职高级教师简介
------ 杨文辉
------ 张广新
------ 陈忠玉
------ 王明华
------ 王红英
------ 陈跃坤
------ 沈家吉
------ 张宏斌
------ 查云国
------ 牛天汝
------ 彭仕琼
------ 何荣如
------ 王菊花
------ 李绍奎
------ 陈涛
------ 许卫萍
------ 柏芸
------ 陈发卫
------ 段鹏飞
------ 梁珺
------ 窦友华
------ 何宪昌
------ 唐正仕
------ 刘英
------ 杨永德
------ 廖志云
------ 李明生
------ 孟建平
------ 郭稳福
------ 吴保林
------ 贺海宽
------ 李文华
------ 李谷新
------ 刘所德
------ 唐清
------ 王健
------ 周建宏
------ 念尔伟
------ 王绍斌
------ 刘燕琼
------ 宁嵌
------ 方谷昌
------ 李继业
------ 明家铖
------ 王家洪
------ 郑家兰
------ 牛光耀
------ 李金英
------ 张士国
------ 李保清
------ 金朝国
------ 朱谷生
------ 刘德光
------ 李江涛
------ 储文昀
------ 赵世林
第十四章 学生
-- 第一节 招生
---- 二、学生待遇
---- 三、学生班次
-- 第二节 毕业
---- 一、简师毕业学生
---- 二、初中毕业学生
---- 三、高中毕业学生
---- 四、升入高校学生
---- 五、获奖学生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