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县志

南靖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靖县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0

出版时间: 1997年12月

目录

封面
南靖县志
《南靖县志》编审机构人员名单
图片
-- 南靖县城新貌
-- 南靖县政区图
-- 南靖县城区图
-- 南靖县地形图
-- 南靖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大院
-- 山城一角
-- 县城新区
-- 科岭乡苏维埃政府遗址
-- 中国工农红军红袖章和南靖县和溪区乐土乡革命委员会及主席黄瑞坤的印章
-- 图为龙山南坪寨前山,民国21年(1932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东征漳州时,毛泽东和聂荣臻曾在此指挥战斗
-- 民国21年(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进驻南靖时司令部驻地——靖城孔庙(文庙)
-- 民国21年(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十五军进驻南靖时政治部驻地——靖城城隍庙
--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后援会宣传队在金山乡荆美村圆寨绘画的漫画
-- 民国18年(1929年)中共闽西特委赠给闽南游击队仙岭中队的铜号
-- 南靖是福建省粮食基地县之一
-- 梯田
-- 1958年国务院授予南靖县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奖状
-- 乌龙茶主产区——书洋乡乌龙茶生产基地一瞥
-- 南靖盛产优质柑桔
-- 图为靖城十里蕉园
-- 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溪乐土亚热带雨林
-- 国家一级保护树种——刺桫椤
-- 南靖县是闽南毛竹、麻竹、绿竹主产区
-- 野生灵芝菇
-- 竹海
-- 南靖县是兰花的原产地之一
-- 南靖县食用菌基地培植的木耳
-- 明清贡品——草坂“肉丸”荔枝
-- 和溪特产巴戟天
-- 南靖县蜂蜜生产基地
-- 汤坑温泉水产养殖场
-- 港商独资创办的和兴华侨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
-- 南靖县罐头厂生产车间
-- 南靖县长塔煤矿
-- 台商独资企事业中祥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 南靖水泥厂
-- 港商合作企业腾龙雨具厂
-- 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万利达电子有限公司
-- 南靖县第一糖厂生产车间
-- 南靖县合成氨厂
-- 南靖大桥
-- 船场溪三级水电站拦河坝
-- 1988年建成的城关防洪堤
-- 南靖邮电大楼
-- 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南靖支行
-- 县中医院
-- 县图书馆
-- 南靖县第一中学科技教学楼
-- 县老年人活动中心
-- 省级达标小学龙山镇涌口小学
-- 县南侨戏院
-- 山城九龙闹新春
-- 裕昌楼外景
-- 侨乡书洋塔下村一角
-- 建于元末明初的书洋乡下版寮村裕昌楼
-- 土楼一绝——书洋乡上版寮村田寮坑土楼群
-- 树海朦雾(石祭)瀑布
-- 荆江畔
-- 城关庙会
-- 客家祭祀
-- 民国35年(1946年)金山九月半埔社戏
-- 新石器时代石戈、石刀、石矛、石锛
-- 明代南靖旅外商人带回的菲律宾银币
-- 宋代砖刻墓志铭
-- 古代四耳罐、彩陶罐、多咀壶等陶器及瓷器油灯
-- 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昌塔
-- 明知县陈宗俞在紫荆山上立的石碑坊
-- 明代五岩寺摩崖石刻
-- 明崇祯年间道府县审断庵尾寨祖山碑记
-- 和溪尖峰山麓大石佛
-- 明代汀漳古道南坪石拱桥
-- 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道原亭
-- 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岱房庵
-- 清代四平戏“荣华班”剧团的象牙笏
-- 旧县城(靖城)出土的明代火炮
--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皇帝御撰给翰林院编修赖翰顒的诏文
-- 清道光年间重刻的“岣嵝碑”
-- 清代著名数学家、治水贤臣庄亨阳
--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重修南靖县学碑记
-- 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登云岩寺
-- 书洋乡塔下村张氏家庙德远堂
-- 重修南靖堤岸碑记
-- 山城大庙口武庙浮雕
-- 田园风光
-- 天岭景色
-- 紫荆夕照
-- 鹅髻双峰
-- 亨阳湖光
-- 《南靖县志》主编、副主编和编辑人员合影
序一
序二
凡例
目录
概述
大事记
卷一政区
-- 第一章建置
---- 第一节隶属
---- 第二节境域
---- 第三节县治
-- 第二章行政区划
---- 第一节元明清时期行政区划
---- 第二节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行政区划
-- 第三章乡镇场
---- 第一节山城镇
---- 第二节靖城镇
---- 第三节龙山镇
---- 第四节金山乡
---- 第五节和溪乡
---- 第六节奎洋乡
---- 第七节梅林乡
---- 第八节书洋乡
---- 第九节船场镇
---- 第十节南坑乡
---- 第十一节丰田华侨农场
卷二自然环境
-- 第一章地质
---- 第一节地层
---- 第二节侵入岩
---- 第三节构造
---- 第四节矿藏
-- 第二章地貌
---- 第一节类型
---- 第二节山脉山峰
-- 第三章气候
---- 第一节气候要素
---- 第二节气候特征
---- 第三节灾害性天气
-- 第四章水文
---- 第一节地表水
---- 第二节地下水
-- 第五章土壤
---- 第一节水稻土
---- 第二节砖红壤性红壤
---- 第三节红壤
---- 第四节黄壤
---- 第五节冲积土
-- 第六章植被
-- 第七章野生动、植物
---- 第一节植物
---- 第二节野生动物
-- 第八章灾异实录
---- 第一节水灾风灾
---- 第二节旱灾
---- 第三节地震
---- 第四节其它灾异
卷三人口
-- 第一章人口数量、分布
---- 第一节人口数量
---- 第二节人口分布
-- 第二章人口变动
---- 第一节自然变动
---- 第二节机械变动
-- 第三章人口构成
---- 第一节民族构成
---- 第二节性别构成
---- 第三节年龄构成
---- 第四节文化构成
---- 第五节职业构成
---- 第六节城乡人口构成
-- 第四章婚姻家庭
---- 第一节婚姻
---- 第二节家庭
-- 第五章计划生育
---- 第一节机构队伍
---- 第二节政策措施
---- 第三节节育措施
---- 第四节晚婚晚育
---- 第五节优生优育
卷四农业
-- 第一章生产条件
---- 第一节耕地
---- 第二节劳动力
---- 第三节农机具
---- 第四节畜力
-- 第二章生产关系
---- 第一节封建土地私有制
---- 第二节土地改革
---- 第三节互助组
---- 第四节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五节人民公社
---- 第六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七节国营生产单位
-- 第三章粮食作物
---- 第一节水稻
---- 第二节小麦
---- 第三节甘薯
---- 第四节豆类
---- 第五节杂粮
-- 第四章经济作物与食用菌
---- 第一节甘蔗
---- 第二节花生
---- 第三节蔬菜
---- 第四节烟叶
---- 第五节黄麻油菜席草
---- 第六节食用菌
-- 第五章农业技术
---- 第一节耕作制度
---- 第二节良种繁育推广
---- 第三节栽培技术
---- 第四节肥料施用
----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
-- 第六章农田基本建设
---- 第一节改造中低产田
---- 第二节平整土地
-- 第七章畜牧业
---- 第一节家畜饲养
---- 第二节家禽饲养
---- 第三节疫病防治
---- 第四节草场利用
-- 第八章水产业
---- 第一节水产资源
---- 第二节水产养殖
---- 第三节溪河捕捞
---- 第四节鱼病防治
---- 第五节渔政管理
-- 第九章养蜂业
---- 第一节蜜粉资源
---- 第二节蜜蜂品种产量
---- 第三节饲养技术
-- 第十章农业机构
---- 第一节行政机构
---- 第二节事业机构
卷五林业
-- 第一章森林资源
---- 第一节面积蓄积量
---- 第二节树种
---- 第三节亚热带雨林
---- 第四节林副产品
-- 第二章山林权属
---- 第一节山林权改革
---- 第二节山林折价入社
---- 第三节林权调整
---- 第四节林业“三定”
-- 第三章造林育林
---- 第一节采种育苗
---- 第二节植树造林
---- 第三节林木抚育
---- 第四节封山育林
-- 第四章林业基地
---- 第一节用材林基地
---- 第二节毛竹林基地
---- 第三节紫胶寄主树基地
---- 第四节黑荆树基地
-- 第五章森林保护
---- 第一节森林防火
---- 第二节病虫害防治
---- 第三节依法治林
-- 第六章主要林场与采育场
---- 第一节主要林场
---- 第二节主要采育场
-- 第七章林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林政管理
---- 第三节育林基金管理
卷六果茶花卉
-- 第一章水果
---- 第一节水果种类
---- 第二节水果生产
---- 第三节名优水果
---- 第四节栽培技术
---- 第五节主要果场
-- 第二章茶叶
---- 第一节茶叶品种
---- 第二节茶园垦植
---- 第三节茶树栽培
---- 第四节茶叶初制
---- 第五节主要茶场
-- 第三章花卉
---- 第一节花卉品种
---- 第二节花卉生产
---- 第三节兰花基地
---- 第四节兰花营销
卷七水利水电
-- 第一章水利建设
---- 第一节引水工程
---- 第二节蓄水工程
---- 第三节提水工程
---- 第四节堤防工程
---- 第五节排涝工程
-- 第二章水电建设
---- 第一节水能开发
---- 第二节主要水电站
---- 第三节供电
---- 第四节用电
---- 第五节农村电气化
-- 第三章抗旱防洪
---- 第一节抗旱
---- 第二节抗洪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水利管理
---- 第三节水电管理
卷八工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个体手工业
---- 第二节私营工业
---- 第三节公私合营工业
---- 第四节集体所有制工业
---- 第五节全民所有制工业
---- 第六节中外合资、合作、独资工业
-- 第二章门类
---- 第一节食品
---- 第二节化肥
---- 第三节森工
---- 第四节电子
---- 第五节电力
---- 第六节建材
---- 第七节机械
---- 第八节服装制鞋
---- 第九节造纸
---- 第十节煤炭
---- 第十一节塑料制品
---- 第十二节纺织
---- 第十三节印刷
---- 第十四节陶瓷
---- 第十五节铸造冶金
---- 第十六节其他
-- 第三章主要厂矿与产品
---- 第一节主要厂矿
---- 第二节主要产品
-- 第四章企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管理
---- 第三节质量管理
---- 第四节设备管理
---- 第五节财务管理
卷九交通
-- 第一章交通设施
---- 第一节古道
---- 第二节航道
---- 第三节轻便铁路
---- 第四节公路
---- 第五节渡口
---- 第六节桥梁
---- 第七节车站
-- 第二章交通运输
---- 第一节水路运输
---- 第二节陆路运输
-- 第三章交通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运输市场管理
---- 第三节路政管理
---- 第四节交通监理
卷十邮电
-- 第一章机构
---- 第一节邮驿
---- 第二节邮局
---- 第三节电话代办处电报局
---- 第四节邮电局
-- 第二章邮政
---- 第一节邮政业务
---- 第二节邮路
---- 第三节城乡投递
---- 第四节邮政设备
---- 第五节邮件分拣封发
-- 第三章电信
---- 第一节电话
---- 第二节电报
-- 第四章革命根据地通信
---- 第一节秘密交通站
---- 第二节电台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业务技术管理
---- 第二节计财供应管理
---- 第三节劳动岗位管理
卷十一乡镇企业
-- 第一章体制结构
---- 第一节乡办企业
---- 第二节村办企业
---- 第三节联户企业
---- 第四节个体企业
---- 第五节三资企业与“三来一补”
-- 第二章企业门类
---- 第一节工业企业
---- 第二节农业企业
---- 第三节建筑企业
---- 第四节交通运输企业
---- 第五节商业饮食服务业
---- 第六节其他企业
-- 第三章主要厂场与产品
---- 第一节主要厂场
---- 第二节主要产品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管理体制
---- 第三节人员培训
---- 第四节产供销管理
---- 第五节劳动管理
---- 第六节收益分配
卷十二商业
-- 第一章所有制
---- 第一节个体私营商业
---- 第二节集体商业
---- 第三节国营商业
-- 第二章墟市网点
---- 第一节墟集市场
---- 第二节经营网点
-- 第三章商品流通
---- 第一节流通渠道
---- 第二节商品购进
---- 第三节商品销售
---- 第四节商品储运
-- 第四章饮食服务
---- 第一节饮食业
---- 第二节服务业
-- 第五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计划统计管理
---- 第三节企业管理
---- 第四节票证管理
---- 第五节财务管理
---- 第六节物价管理
---- 第七节仓储管理
卷十三粮油购销
-- 第一章粮油统购
---- 第一节粮食征购
---- 第二节粮食定购
---- 第三节议价收购
---- 第四节油料统购
-- 第二章粮油销售供应
---- 第一节粮食市场
---- 第二节城镇粮食供应
---- 第三节农村粮食统销
---- 第四节食油供应
-- 第三章粮食储运
---- 第一节仓库建设
---- 第二节粮食保管
---- 第三节粮食调运
-- 第四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财务管理
---- 第三节票证管理
卷十四对外经济贸易
-- 第一章对外贸易
---- 第一节出口商品种类
---- 第二节名优特产
---- 第三节外贸经营
-- 第二章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 第一节“三来一补”
---- 第二节三资企业
-- 第三章生产基地与厂家
---- 第一节生产基地
---- 第二节生产厂家
-- 第四章外经外贸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企业财务管理
---- 第三节外汇结算管理
卷十五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章市场管理
---- 第一节市场建设
---- 第二节集市贸易管理
---- 第三节打击投机倒把
-- 第二章工商企业管理
---- 第一节工商企业登记管理
---- 第二节个体工商户管理
---- 第三节经济合同管理
---- 第四节商标注册管理
-- 第三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县级管理机构
---- 第二节基层管理机构
卷十六物价
-- 第一章管理体制与机构
---- 第一节管理体制
---- 第二节管理机构
-- 第二章商品比价与差价
---- 第一节商品比价
---- 第二节商品差价
-- 第三章物资奖售与物价补贴
---- 第一节物资奖售
---- 第二节物价补贴
-- 第四章物价控制与检查
---- 第一节物价控制
---- 第二节物价监督检查
-- 第五章主要商品价格
---- 第一节农林产品收购价格
---- 第二节主要地方工业品出厂价格
---- 第三节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 第四节生活消费品零售价
-- 第六章主要非商品收费标准
---- 第一节交通运价
---- 第二节医疗收费
---- 第三节电影与戏剧票价
---- 第四节饮食服务业价格
---- 第五节房租电费水费
---- 第六节行政事业性收费
卷十七计量与标准化
-- 第一章计量
---- 第一节计量单位与标准
---- 第二节计量器具制造
---- 第三节计量器具使用
---- 第四节计量监督检查
---- 第五节企业计量定级升级
---- 第六节物价计量信得过活动
-- 第二章标准化
---- 第一节标准制定
---- 第二节标准实施
-- 第三章管理机构
卷十八税务
-- 第一章税收体制
---- 第一节明清时期税制
---- 第二节民国时期税制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税制
-- 第二章土地税收
---- 第一节田赋
---- 第二节农业税
---- 第三节农林特产税
---- 第四节耕地占用税
---- 第五节城镇土地使用税
-- 第三章工商各税
---- 第一节盐税
---- 第二节牙税
---- 第三节货物税
---- 第四节工商业税
---- 第五节商品流通税
---- 第六节工商统一税
---- 第七节工商税
---- 第八节产品税
---- 第九节增值税
---- 第十节基金征收
-- 第四章地方各税
---- 第一节屠宰税
---- 第二节城市房地产税
---- 第三节特种消费行为税
---- 第四节车船使用税
---- 第五节牲畜交易税
---- 第六节集市交易税
---- 第七节印花税
---- 第八节资源税
---- 第九节其他捐税
-- 第五章税收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利润监交
---- 第三节培养税源
卷十九财政审计
-- 第一章财政体制
-- 第二章财政收入
---- 第一节元至民国财政收入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收入
-- 第三章财政支出
---- 第一节明至民国财政支出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财政支出
-- 第四章财政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行政事业费管理
---- 第三节企业财务管理
---- 第四节农业事业费管理
---- 第五节乡镇财政管理
---- 第六节财政监察
-- 第五章审计
---- 第一节审计机构
---- 第二节审计体系
---- 第三节审计制度
---- 第四节分类审计
卷二十金融
-- 第一章金融机构
---- 第一节民间金融机构
---- 第二节国家银行分支机构
---- 第三节信用合作社
---- 第四节保险公司
-- 第二章货币
---- 第一节硬币
---- 第二节纸币
-- 第三章储蓄存款
---- 第一节个人储蓄
---- 第二节单位存款
-- 第四章贷款
---- 第一节民间借款
---- 第二节工商贷款
---- 第三节农业贷款
---- 第四节基建贷款
---- 第五节其他贷款
-- 第五章其他金融业务
---- 第一节代理业务
---- 第二节信托业务
---- 第三节外汇业务
-- 第六章金融管理
---- 第一节货币管理
---- 第二节现金管理
---- 第三节金银管理
---- 第四节工资基金管理
---- 第五节信贷资金管理
-- 第七章保险
---- 第一节财产保险
---- 第二节人身保险
---- 第三节养老金
卷二十一计划统计
-- 第一章国民经济计划
---- 第一节计划管理体制
---- 第二节生产计划
---- 第三节商品流通计划
---- 第四节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 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
---- 第一节统计管理体制
---- 第二节统计汇总与分析
---- 第三节统计调查
---- 第四节统计监督
-- 第三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计划管理机构
---- 第二节统计管理机构
卷二十二城乡建设
-- 第一章旧县城建设
---- 第一节双溪口县址
---- 第二节大帽山县址
-- 第二章新县城建设
---- 第一节街道建设
---- 第二节房屋建设
---- 第三节桥梁建设
---- 第四节供水排水供电
---- 第五节园林绿化
---- 第六节防洪堤建设
-- 第三章乡镇建设
---- 第一节主要集镇建设
---- 第二节村庄建设
-- 第四章建筑业
---- 第一节建筑队伍
---- 第二节建筑设备
---- 第三节建筑设计
---- 第四节建筑技术
---- 第五节主要建筑物
-- 第五章建设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规划管理
---- 第三节建筑工程管理
---- 第四节公房管理
-- 第六章环境保护
---- 第一节环境污染
---- 第二节污染治理
---- 第三节环保管理
---- 第四节水土保持
卷二十三土地管理
-- 第一章土地权属
---- 第一节明清至民国时期土地权属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权属
-- 第二章地籍管理
---- 第一节土地调查
---- 第二节土地登记与发证
-- 第三章土地征用
---- 第一节征用审批
---- 第二节安置补偿
-- 第四章土地监察
---- 第一节法规宣传
---- 第二节案件查处
-- 第五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县级管理机构
---- 第二节乡镇管理机构
卷二十四党派
-- 第一章中国共产党南靖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地下党组织及其活动
---- 第二节南靖县党组织及县委办事机构
---- 第三节党的代表大会
---- 第四节共产党员
---- 第五节纪律检查
---- 第六节宣传教育
---- 第七节统一战线
---- 第八节党史工作
---- 第九节重大活动
-- 第二章中国国民党南靖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三节派系纷争
-- 第三章中国民主同盟南靖县地方组织
---- 第一节组织沿革
---- 第二节主要活动
-- 第四章其他党派组织
---- 第一节中国青年党南靖筹备处
---- 第二节中国民社党南靖筹委会
卷二十五政府
-- 第一章元明清县衙、县署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第二章民国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第三章苏维埃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 第四章人民政府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主要政务
卷二十六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章代表
---- 第一节代表选举
---- 第二节代表资格审查
---- 第三节代表构成
-- 第二章历届人民代表会议和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一节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县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节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 第三章人大常委会
---- 第一节常委会组成
---- 第二节常委会工作机构
---- 第三节常委会重要会议
-- 第四章主要活动
---- 第一节法制建设
---- 第二节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第三节视察检查
---- 第四节督促议案办理和信访件处理
---- 第五节主持换届选举
---- 第六节指导乡镇主席团工作
---- 第七节代表联系
卷二十七人民政协
-- 第一章历届政协委员及全体会议
---- 第一节历届政协委员
---- 第二节历届委员会全体会议
-- 第二章县政协常委会及办事机构
---- 第一节第一届常委会
---- 第二节第二届常委会
---- 第三节第三届常委会
---- 第四节办事机构
-- 第三章主要活动
---- 第一节常委活动
---- 第二节组织学习
---- 第三节视察
---- 第四节提案办理
---- 第五节举办“月谈会”
---- 第六节收集、编印文史资料
---- 第七节协助落实政策
---- 第八节联谊“三胞”和对台宣传
---- 第九节协助开展经济、技术活动
---- 第十节配合开展调查活动
---- 第十一节开展政策和法纪宣传
卷二十八社会团体
-- 第一章工人团体
---- 第一节工会
---- 第二节总工会
-- 第二章农民团体
---- 第一节农会
---- 第二节农民协会
---- 第三节贫下中农协会
-- 第三章青少年团体
---- 第一节共青团
---- 第二节少年先锋队
-- 第四章妇女团体
---- 第一节妇女会
---- 第二节妇女联合会
-- 第五章工商界团体
---- 第一节商会
---- 第二节工商业联合会
---- 第三节个体劳动者协会
---- 第四节消费者委员会
-- 第六章社会科学团体
---- 第一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第二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第三节老龄工作委员会
-- 第七章归侨、台胞、海外联谊团体
---- 第一节海外华侨协会
---- 第二节归国华侨联合会
---- 第三节台湾同胞联谊会
---- 第四节海外联谊会
-- 第八章其他团体
---- 第一节红十字会
---- 第二节卫生工作者协会
---- 第三节计划生育协会
---- 第四节残疾人联合会
---- 第五节老年体育协会
卷二十九公安司法
-- 第一章公安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打击犯罪
---- 第三节监所管教
---- 第四节治安行政管理
---- 第五节内部安全保卫
---- 第六节林业公安
---- 第七节户籍管理
---- 第八节出入境管理
---- 第九节消防
-- 第二章检察
---- 第一节检察机关
---- 第二节刑事检察
---- 第三节法纪检察
---- 第四节经济检察
---- 第五节监所检察
---- 第六节控告申诉检察
---- 第七节林业检察
---- 第八节其他检察
-- 第三章审判
---- 第一节审判机关
---- 第二节审判制度
---- 第三节刑事审判
---- 第四节民事审判
---- 第五节经济审判
---- 第六节林业审判
---- 第七节行政审判
---- 第八节申诉复查
-- 第四章司法行政
---- 第一节机构设置
---- 第二节法制宣传
---- 第三节民事调解
---- 第四节公证
---- 第五节律师
卷三十民政
-- 第一章支前拥军
---- 第一节支前
---- 第二节拥军优属
-- 第二章优待抚恤
---- 第一节群众优待
---- 第二节国家抚恤
---- 第三节政府补助
-- 第三章安置
---- 第一节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移民安置
-- 第四章救济
---- 第一节灾害救济
---- 第二节困难救济
---- 第三节农村救灾合作保险
-- 第五章社会福利
---- 第一节社会福利设施
---- 第二节“五保户”供养
---- 第三节福利生产
---- 第四节残疾人事务管理
-- 第六章老区建设
---- 第一节老区分布
---- 第二节老区扶建
-- 第七章其他民政事务
---- 第一节婚姻登记
---- 第二节地名管理
---- 第三节少数民族事务管理
---- 第四节社团管理
-- 第八章管理机构
---- 第一节民政局(科)
---- 第二节其他机构
卷三十一劳动人事
-- 第一章劳动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劳动就业
---- 第三节劳动力管理
---- 第四节技术培训
---- 第五节劳动保护
---- 第六节劳动纪律
-- 第二章人事管理
---- 第一节机构与编制
---- 第二节干部来源与调配
---- 第三节干部培训
---- 第四节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 第五节人事任免
---- 第六节考核与奖惩
-- 第三章上山下乡知青管理
---- 第一节知青上山下乡
---- 第二节知青就业安置
-- 第四章工资福利
---- 第一节工资
---- 第二节福利
-- 第五章离休、退休、退职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离休
---- 第三节退休
---- 第四节退职
卷三十二军事
-- 第一章军事机构
---- 第一节明清时期军事机构
---- 第二节民国时期军事机构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军事机构
-- 第二章驻军
---- 第一节明清时期驻军
---- 第二节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驻军
-- 第三章地方武装
---- 第一节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武装
-- 第四章兵役制度
---- 第一节明清时期兵役制度
---- 第二节民国时期兵役制度
---- 第三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兵役制度
-- 第五章民兵
---- 第一节组织建设
---- 第二节思想建设
---- 第三节军事训练
---- 第四节民兵代表大会
-- 第六章军事设施与战备
---- 第一节军事设施
---- 第二节战备
-- 第七章重要战事
---- 第一节元代重要战事
---- 第二节明代重要战事
---- 第三节清代重要战事
---- 第四节民国时期重要战事
---- 第五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剿匪斗争
卷三十三教育
-- 第一章县学 社学 书院 私塾
---- 第一节县学
---- 第二节社学
---- 第三节书院
---- 第四节私塾
-- 第二章学前教育
---- 第一节幼儿园(班)设置
---- 第二节幼儿教养
-- 第三章小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教材课程
---- 第三节教学
-- 第四章中学教育
---- 第一节学校设置
---- 第二节教材课程
---- 第三节教学
-- 第五章思想品德教育
---- 第一节政治思想教育
---- 第二节劳动教育
-- 第六章中等专业职业教育
---- 第一节专业教育
---- 第二节职业教育
-- 第七章成人教育
---- 第一节农民业余教育
---- 第二节干部职工业余教育
---- 第三节广播电视大学函授自学考试
-- 第八章教师
---- 第一节任用
---- 第二节培训
---- 第三节待遇
-- 第九章经费与设施
---- 第一节经费
---- 第二节设施
-- 第十章机构
---- 第一节教育局(科)
---- 第二节成人教育委员会
---- 第三节学区
卷三十四科学技术
-- 第一章机构队伍
---- 第一节科研机构
---- 第二节学术团体
---- 第三节四级农科网
---- 第四节科技队伍
-- 第二章科技普及
---- 第一节科普宣传
---- 第二节科技培训
---- 第三节科技咨询服务
---- 第四节科技交流
-- 第三章科技研究与推广应用
---- 第一节农业科研
---- 第二节林业科研
---- 第三节工业科研
---- 第四节卫生科研
---- 第五节气象科研
---- 第六节地震科研
-- 第四章科研成果
---- 第一节国家级科研成果
---- 第二节省级科研成果
---- 第三节市(地区)级科研成果
---- 第四节县级科研成果
-- 第五章科技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项目与经费管理
---- 第三节成果评选
卷三十五文化
-- 第一章文学
---- 第一节诗歌散文小说
---- 第二节民间故事
---- 第三节剧本创作
---- 第四节谜语谚语
-- 第二章艺术
---- 第一节戏剧曲艺
---- 第二节音乐舞蹈杂艺
---- 第三节绘画书法摄影
---- 第四节雕刻扎纸剪纸
-- 第三章电影电视音像
---- 第一节电影
---- 第二节电视音像
-- 第四章报刊新闻广播
---- 第一节报纸刊物
---- 第二节新闻报道
---- 第三节有线广播
-- 第五章图书档案方志
---- 第一节图书
---- 第二节档案
---- 第三节方志编纂
-- 第六章机构设施管理
---- 第一节机构
---- 第二节文化设施
---- 第三节文化市场管理
卷三十六文物名胜
-- 第一章古遗址古墓葬
---- 第一节古文化遗址
---- 第二节古窑址
---- 第三节古寨古关隘
---- 第四节古墓葬
-- 第二章古建筑
---- 第一节寺庙
---- 第二节祠堂
---- 第三节楼阁亭塔
---- 第四节牌坊
---- 第五节古桥梁古井
-- 第三章古土楼
---- 第一节种类与分布
---- 第二节土楼建筑
---- 第三节典型土楼
-- 第四章摩崖碑碣
---- 第一节摩崖石刻
---- 第二节碑碣
-- 第五章馆藏历史文物
-- 第六章革命文物
---- 第一节革命遗址
---- 第二节革命遗物
---- 第三节红军墙标歌谣抗日漫画
---- 第四节纪念性建筑物
-- 第七章文物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文物普查与征集
-- 第八章风景名胜
---- 第一节鹅髻仙踪
---- 第二节紫荆山
---- 第三节石门岩
---- 第四节八仙山
---- 第五节碧云岩
---- 第六节宝珠岩
---- 第七节南华岩
---- 第八节美人梳妆
---- 第九节五云岩与紫云山
卷三十七医药卫生
-- 第一章医疗卫生机构
---- 第一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 第二节乡镇卫生院
---- 第三节村卫生所
---- 第四节基层单位医疗室
---- 第五节个体诊所
-- 第二章医疗设备
---- 第一节县级医疗设备
---- 第二节乡级医疗设备
---- 第三节村级医疗设备
-- 第三章卫生
---- 第一节爱国卫生运动
---- 第二节公共卫生
-- 第四章疫病防治
---- 第一节传染病防治
---- 第二节地方病防治
---- 第三节预防接种
-- 第五章妇幼保健
---- 第一节新法接生
---- 第二节妇科病查治
---- 第三节儿童保健
---- 第四节儿童病查治
-- 第六章医疗队伍
---- 第一节中医药人员
---- 第二节西医人员
---- 第三节护理人员
---- 第四节人员培训
-- 第七章医疗护理技术
---- 第一节中医
---- 第二节西医
----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
---- 第四节护理技术
-- 第八章药材
---- 第一节地产药材
---- 第二节巴戟天生产
---- 第三节药材加工及制剂
-- 第九章管理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医疗制度
---- 第三节医政管理
---- 第四节药政管理
---- 第五节经费管理
卷三十八体育
-- 第一章传统体育
---- 第一节武术
---- 第二节舞龙弄狮赛龙舟
---- 第三节棋类
---- 第四节气功
-- 第二章学校体育
---- 第一节幼儿体育
---- 第二节中小学体育
-- 第三章群众体育
---- 第一节农民体育
---- 第二节职工体育
---- 第三节老年人体育
-- 第四章体育竞赛
---- 第一节县内比赛
---- 第二节参加地区(市)比赛
---- 第三节参加全省比赛
---- 第四节参加全国比赛
-- 第五章管理设施
---- 第一节管理机构
---- 第二节人才培训管理
---- 第三节体育设施
卷三十九华侨
-- 第一章侨居海外
---- 第一节出国侨居
---- 第二节分布与职业
---- 第三节社团组织
-- 第二章华侨业绩
---- 第一节建设侨居地
---- 第二节支持民主革命
---- 第三节参加抗日战争
---- 第四节投资兴办实业
---- 第五节关心家乡公益事业
---- 第六节参政议政
-- 第三章侨乡
---- 第一节侨乡分布
---- 第二节侨乡建设
-- 第四章侨务
---- 第一节侨务机构
---- 第二节接待联谊
---- 第三节安置救济
---- 第四节落实侨务政策
卷四十靖台关系
-- 第一章两地迁徙
---- 第一节靖人迁台
---- 第二节台人迁靖
-- 第二章靖人在台业绩
---- 第一节开发农业
---- 第二节文化交流
---- 第三节抗日保台
-- 第三章宗亲往来
---- 第一节寻根祭祖
---- 第二节世系昭穆
---- 第三节神祗崇拜
---- 第四节祭祖与捐资
---- 第五节经济贸易
卷四十一民俗宗教
-- 第一章生活习俗
---- 第一节食衣住行
---- 第二节婚丧喜庆
---- 第三节祭祀赛会
---- 第四节社交礼仪
---- 第五节岁时节令
-- 第二章行业习俗
---- 第一节农事习俗
---- 第二节经商习俗
---- 第三节其他行业习俗
-- 第三章道德风尚
---- 第一节敬老爱幼
---- 第二节舍己为人
---- 第三节助人为乐
-- 第四章宗教
---- 第一节道教
---- 第二节佛教
---- 第三节天主教
---- 第四节基督教
卷四十二方言
-- 第一章音系
---- 第一节声母
---- 第二节韵母
---- 第三节声调
---- 第四节二字组连读变调
-- 第二章同音字表
---- 第一节顺序排列
---- 第二节同音字实例
-- 第三章内部差异
---- 第一节声母差异实例
---- 第二节韵母差异实例
---- 第三节声调差异对比
---- 第四节词汇差异对比实例
-- 第四章词汇语法和语料
---- 第一节词汇
---- 第二节语法
---- 第三节语料
卷四十三姓氏
-- 第一章各姓人口与分布
---- 第一节万人以上姓氏分布
---- 第二节万人以下姓氏分布
-- 第二章主要姓氏祖源
---- 第一节万人以上姓氏祖源
---- 第二节万人以下姓氏祖源
卷四十四人物
-- 第一章人物传
---- 第一节古代人物
------ 蒋贵
------ 李贞
------ 陈祖生
------ 王命爵
------ 陈羽帛
------ 陈常夏
------ 徐登甲
------ 庄亨阳
------ 赖翰顒
------ 郭锡镏
------ 吴锡璋
------ 张丙
------ 刘金榜
---- 第二节近现代人物
------ 詹永和
------ 简大狮
------ 萧佛成
------ 张际升
------ 林价人
------ 张河山
------ 庄西言
------ 简羡强
------ 王燕衔
------ 郭治妈
------ 黄士杰
------ 张荣汀
------ 吴郭荣
------ 吴玉德
------ 高岗山
------ 邱启明
------ 沈毅
------ 张实中
------ 余天助
------ 赖国珍
------ 刘中明
------ 庄锡夫
------ 韩吾亮
------ 游玉春
------ 阙广昌
------ 李元昌
------ 李明康
------ 陈木树
------ 李开瑞
------ 吴开进
------ 陈锐志
------ 简进仁
------ 黎韦
------ 吴行敏
------ 庄鸿荣
------ 吴科
-- 第二章人物表(单)
---- 第一节进士、举人名表
---- 第二节职官名表
---- 第三节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名表
---- 第四节革命烈士名表
---- 第五节抗日战争阵亡将士名单
---- 第六节全国、全省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名表
---- 第七节留学生和研究生名表
附录
补遗
本届修志始末
《南靖县志》各卷编辑和编写人员名单
索引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