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志

当涂县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当涂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89

出版时间: 1996年08月

目录

封面
当涂县志
图片
-- 当涂县行政区划图
-- 县委、县政府机关
-- 县城西十字街一角
-- 县城远眺
-- 白芝山电视塔
-- 县城提署街一瞥
-- 提署街夜景
-- 205国道当涂段
-- 当涂火车站
-- 邮电大楼
-- 石油液化气储罐站
-- 姑溪大桥
-- 黄山塔(南北朝)
-- 金柱塔(明代)
-- 县城护城河一角
-- 太白祠
-- 李白塑像
-- 李白墓
-- 李白墓园全景
-- 县棉纺织厂纺纱车间
-- 新市新型保温材料厂
-- 天峰冷冻食品厂生产线
-- 县钢铁厂生产车间
-- 龙山桥钢铁总厂
-- 县塑料总厂生产车间
-- 县轧钢厂一角
-- 轻纺产品集绵
---- 金姿牌全棉提花台布
---- 明华牌雨伞
---- 石桥全棉巾被
---- 丝绸被面
---- 锦艺家俱
---- 天鹅牌童车
---- 食品箱
---- 碘伏系列药品
---- 晕复静药片
---- 珍珠牌贝壳着色钮扣
---- 孔雀牌羽毛扇
-- 江南锻压机床厂生产车间
-- 博望刃具模具厂生产的刃模具
-- 江南锻压机床厂生产的折弯机
-- 丹阳高频焊管厂生产车间及高频焊管
-- 当涂肉厂生产的火腿肠
-- 花津醉蟹
-- 姑溪系列酒
-- 太白天然矿泉水
-- 黄池系列食品
-- 蜜桃
-- 西瓜
-- 荷藕
-- 油菜
-- 棉花
-- 水稻
-- 石桥工厂化养鳖基地
-- 水乡放鸭
-- 乌溪水产养殖公司养蟹基地
-- 附图
-- 金脚红毛蟹
-- 河蚌育珠
-- 捕鱼归来
-- 附图
-- 姑溪夕照
-- 当涂名菜——凤尾虾仁
-- 当涂名菜——花色冷盘
-- 当涂宾馆大厅
-- 当涂宾馆
-- 县农行大楼
-- 县百货大楼
-- 县食品公司所办停车场
-- 鸿运实业有限公司
-- 越窑魂瓶(西晋)
-- 石猷、石凿(新石器时代)
-- 瓷鼓(明代)
-- 龙首长柄香薰(东汉)
-- 当涂一中电教室
-- 龙舟竞技
-- 运动会
-- 当涂布巾画
---- 水乡村姑(杭法基布贴画)
---- 姑孰山水(周世华布贴画)
---- 上海外滩(陈民布贴画)
-- 民间剪纸
---- 蛙(花从根剪纸)
---- 农家乐(花从根剪纸)
序一
序二
序三
凡例
目录
概 述
大事记
第一编 建置区划
-- 第一章 境 域
-- 第二章 建置沿革
---- 第一节 建县前隶属关系
---- 第二节 建县后沿革
-- 第三章 行政区划
---- 第一节 宋元明清行政区划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行政区划
---- 第三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 第四章 县城 乡镇
---- 第一节 县 城
---- 第二节 建制镇
---- 第三节 乡
第二编自然环境
-- 第一章 地 质
---- 第一节 地 层
---- 第二节 岩浆岩
---- 第三节 地质构造
---- 第四节 地质演变
-- 第二章 地 貌
---- 第一节 平 原
---- 第二节 台 地
---- 第三节 低山 丘陵
-- 第三章 气 候
---- 第一节 气候特征
---- 第二节 日 照
---- 第三节 气 温
---- 第四节 降 水
---- 第五节 气压 风
-- 第四章 水 文
---- 第一节 地表水
---- 第二节 地下水
---- 第三节 江岸与江洲变迁
-- 第五章 土壤植被
---- 第一节 土 壤
---- 第二节 植 被
-- 第六章 自然资源
---- 第一节 土地资源
---- 第二节 水资源
---- 第三节 生物资源
---- 第四节 矿产资源
-- 第七章 自然灾害
---- 第一节水、旱灾害
---- 第二节 连阴雨 寒潮
---- 第三节 冰雹 暴风
---- 第四节 地 震
第三编 人 口
-- 第一章 人口规模
---- 第一节 人口变动
---- 第二节 人口密度
-- 第二章 人口构成
---- 第一节 民族构成
---- 第二节 性别构成
---- 第三节 年龄构成
---- 第四节 文化、职业构成
-- 第三章 婚姻家庭
---- 第一节 婚 姻
---- 第二节 家 庭
-- 第四章 人口控制
---- 第一节 自然生育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 第五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职工生活
---- 第二节 农民生活
第四编 农 业
-- 第一章 农业生产条件
---- 第一节 农用土地
---- 第二节 劳力 畜力
---- 第三节 农机 农具
-- 第二章 农村生产关系
---- 第一节 土地改革
---- 第二节 农业互助合作
---- 第三节 人民公社
---- 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第三章 种植业
---- 第一节 作物产量
---- 第二节 农技 农艺
---- 第三节 肥 料
---- 第四节 植物保护
-- 第四章 林 业
---- 第一节 林业资源
---- 第二节 山林权属
---- 第三节 采种 育苗
---- 第四节 植树造林
---- 第五节 林木保护
-- 第五章 畜牧业
---- 第一节 畜禽生产
---- 第二节 良种繁育与引进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六章 水 产
---- 第一节 水产资源
---- 第二节 捕 捞
---- 第三节 养 殖
---- 第四节 渔政管理
---- 第五节 渔 民
第五编 水利 电力
-- 第一章 圩堤工程
---- 第一节 重点圩堤
---- 第二节 小圩堤
-- 第二章 新河工程
---- 第一节 首期工程
---- 第二节 二期工程
-- 第三章 机电排灌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主要泵站
-- 第四章 涵闸工程
---- 第一节 旧式涵斗
---- 第二节 新式涵闸
---- 第三节 主要水闸
-- 第五章 塘库工程
---- 第一节 塘 坝
---- 第二节 小水库
-- 第六章 防汛抗旱
---- 第一节 防 汛
---- 第二节 抗 旱
-- 第七章 水利管理
---- 第一节 河道堤防管理
---- 第二节 排灌管理
---- 第三节 塘库管理
-- 第八章 电 力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供 电
---- 第三节 用 电
第六编 工矿业
-- 第一章 概 况
-- 第二章 工业门类
---- 第一节 冶金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四节 化学工业
---- 第五节 纺织工业
---- 第六节 食品工业
---- 第七节 轻手工业
-- 第三章 工业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企业管理
---- 第三节 技术管理
-- 第四章 矿 业
---- 第一节 地质勘探
---- 第二节 矿山开采
---- 第三节 矿山管理
第七编 商 业
-- 第一章 商业体制
---- 第一节 私营商业
----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商业
---- 第三节 合作商业
---- 第四节 国营商业
-- 第二章 商业市场
---- 第一节 城镇集市
---- 第二节 庙会集市
-- 第三章 购销业务
---- 第一节 日用工业品经营
---- 第二节 副食品经营
---- 第三节 工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经营
---- 第五节 农副产品经营
---- 第六节 外贸产品经营
---- 第七节 废旧物资经营
-- 第四章 饮食 服务
---- 第一节 饮食业
---- 第二节 服务业
第八编 粮 油
-- 第一章 粮食购销
---- 第一节 粮食收购
---- 第二节 粮食供应
-- 第二章 食油购销
---- 第一节 食油收购
---- 第二节 食油供应
-- 第三章 粮油饲料加工
---- 第一节 粮食加工
---- 第二节 油脂加工
---- 第三节 饲料加工
-- 第四章 粮油储运
---- 第一节 粮油储备
---- 第二节 粮油调运
-- 第五章 粮油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价格管理
第九编 交通 邮电
-- 第一章 古 道
---- 第一节 官 道
---- 第二节 民间大道
-- 第二章 公 路
---- 第一节 道路建设
---- 第二节 桥梁 涵洞
---- 第三节 公路运输
---- 第四节 公路养护
-- 第三章 铁 路
---- 第一节 铁路建设
---- 第二节 铁路运输
-- 第四章 水 路
---- 第一节 航 道
---- 第二节 港口 渡口
---- 第三节 水上运输
-- 第五章 交通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路政管理
---- 第三节 航政管理
---- 第四节 车辆监管
---- 第五节 运输管理
-- 第六章 邮 电
---- 第一节 机构
---- 第二节 邮 政
---- 第三节 电 信
第十编 乡镇企业
-- 第一章 概 况
-- 第二章 经营体制
---- 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 第二节 村办企业
---- 第三节 联户企业
---- 第四节 个体、私营企业
-- 第三章 产业结构
---- 第一节 工业企业
---- 第二节 农业企业
---- 第三节 运输企业
---- 第四节 建筑企业
---- 第五节 商业企业
-- 第四章 支柱产业
---- 第一节 冶金工业
---- 第二节 机械工业
---- 第三节 建材工业
---- 第四节 食品工业
---- 第五节 轻纺工业
-- 第五章 重点企业 名优特产品
---- 第一节 重点企业
---- 第二节 名优特产品
-- 第六章 企业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管理费
---- 第三节 企业管理
第十一编 财政 税务
-- 第一章 财 政
---- 第一节 财政管理
---- 第二节 财政收支
---- 第三节 债 券
-- 第二章 税 务
---- 第一节 赋税管理
---- 第二节 赋税征收
---- 第三节 税收减免
第十二编 金 融
-- 第一章 机 构
---- 第一节 钱 庄
---- 第二节 信用合作社
---- 第三节 银 行
---- 第四节 保险公司
-- 第二章 货 币
---- 第一节 币 制
---- 第二节 现金管理与货币流通
---- 第三节 金银管理
-- 第三章 信 贷
---- 第一节 存 款
---- 第二节 贷 款
-- 第四章 保 险
---- 第一节 财产保险
---- 第二节 人身保险
---- 第三节 农业保险
---- 第四节 防灾理赔
第十三编 综合经济管理
-- 第一章 计划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划编制与实施
---- 第三节 统 计
--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市场管理
---- 第三节 企业登记管理
----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
----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
---- 第六节 个体私营工商业管理
-- 第三章 物价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物价变动与调整
---- 第三节 物价监督检查
---- 第四节 物价调查
--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计量管理
----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 第四节 质量监督
第十四 编城乡建设
-- 第一章 县城建设
---- 第一节 市政建设
---- 第二节 房屋建设
---- 第三节 园林绿化
---- 第四节 城乡规划
-- 第二章 村镇建设
---- 第一节 集镇建设
---- 第二节 乡村建设
-- 第三章 环境保护
---- 第一节 环境污染
---- 第二节 污染治理
---- 第三节 环境监测
---- 第四节 环境管理
-- 第四章 建筑业
---- 第一节 建筑队伍
---- 第二节 技术 设备
-- 第五章 房地产
---- 第一节 私有房经营和改造
---- 第二节 公产房经营和管理
---- 第三节 房地产交易
---- 第四节 土地管理
第十五编党派群团
-- 第一章 政 党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 第二节 中国国民党
-- 第二章 群众团体
---- 第一节 工人组织
---- 第二节 农民组织
---- 第三节 青少年组织
---- 第四节 妇女组织
---- 第五节 其他团体
第十六编 人大 政府 政协
-- 第一章 人 大
----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
-- 第二章 政 府
---- 第一节 清代县署
---- 第二节 国民县政府
---- 第三节 抗日民主政府
---- 第四节 人民政府
-- 第三章 政 协
---- 第一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
---- 第二节 历届政协常务委员会
---- 第三节 主要活动
第十七编 公安 司法
-- 第一章 公 安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社会治安
---- 第三节 预审看守
---- 第四节 户籍管理
---- 第五节 消 防
-- 第二章 检 察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检察业务
-- 第三章 审 判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审判业务
-- 第四章 司法行政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律 师
---- 第三节 公 证
---- 第四节 调解与咨询
---- 第五节 法制宣传与教育
第十八编 民 政
-- 第一章 优 抚
---- 第一节 拥军优属
---- 第二节 群众优待
---- 第三节 国家抚恤
---- 第四节 定期定量补助
---- 第五节 褒 扬
-- 第二章 安 置
----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 第二节 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
-- 第三章 救灾救济
---- 第一节 生产救灾
---- 第二节 社会救济
---- 第三节 扶贫扶优
-- 第四章 社会保障
---- 第一节 五保户供养
---- 第二节 孤儿弃婴收养
---- 第三节 社会福利生产
---- 第四节 收容遣送
---- 第五节 农村救灾合作保险
-- 第五章 婚丧管理
---- 第一节 婚姻管理
---- 第二节 殡葬改革
第十九编 劳动 人事
-- 第一章 劳动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社会劳动力安置
---- 第三节 计划招工
---- 第四节 劳动力调配
---- 第五节 劳动保护
---- 第六节 劳动保险
-- 第二章 人事管理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干部管理
---- 第三节 干部调配
---- 第四节 行政机关编制
-- 第三章 工资福利
---- 第一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 第二节 工资基金管理
---- 第三节 奖金福利
第二十编 军 事
-- 第一章 驻 军
---- 第一节 古代驻军
----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 第三节 建国后驻军
-- 第二章 地方武装
---- 第一节 建国前地方武装
---- 第二节 建国后地方武装
-- 第三章 兵 役
---- 第一节 国民兵役
---- 第二节 志愿兵役
---- 第三节 义务兵役
---- 第四节 预备役
-- 第四章 民 兵
---- 第一节 组织建设
---- 第二节 军政训练
---- 第三节 战备执勤
---- 第四节 劳武结合
-- 第五章 战 事
---- 第一节 古代战事
---- 第二节 近、现代战事
第二十一编 教 育
-- 第一章 儒 学
---- 第一节 学 宫
---- 第二节 书 院
---- 第三节 社学 义学 私塾
-- 第二章 学前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教 学
---- 第三节 幼儿园
-- 第三章 小学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教 学
---- 第三节 学 校
-- 第四章 中学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教 学
---- 第三节 学 校
-- 第五章 师范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教 学
---- 第三节 学 校
-- 第六章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 第一节 概 况
---- 第二节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第七章 成人教育
---- 第一节 农民教育
---- 第二节 职工教育
---- 第三节 干部教育
---- 第四节 电视、函授教育
---- 第五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 第八章 教 师
---- 第一节 教师队伍
---- 第二节 教师待遇
---- 第三节 进修培训
-- 第九章 教育管理
---- 第一节 行政管理
---- 第二节 教育经费
---- 第三节 勤工俭学
第二十二编 文化 科技
-- 第一章 文化艺术
---- 第一节 文化设施
---- 第二节 文化单位
---- 第三节 演出团体
---- 第四节 群众文化活动
---- 第五节 民间文艺
---- 第六节 文艺创作
-- 第二章 广播 电视 报刊
---- 第一节 广 播
---- 第二节 电 视
---- 第三节 报 刊
---- 第四节 通讯报导
-- 第三章 图书 档案
---- 第一节 图书阅览
---- 第二节 图书发行
---- 第三节 档 案
-- 第四章 古迹 文物
---- 第一节 古建筑
---- 第二节 石刻 碑刻
---- 第三节 古遗址
---- 第四节 古墓葬
---- 第五节 馆藏文物
---- 第六节 湮没古迹
-- 第五章 科学技术
---- 第一节 科研单位
---- 第二节 科技队伍
---- 第三节 科技成果
---- 第四节 科技普及
---- 第五节 其他科技事业
第二十三编 李白与当涂
-- 第一章 李白在当涂的游踪和诗文
---- 第一节 李白在当涂的游踪
---- 第二节 李白在当涂的诗文
-- 第二章 李白在当涂的遗迹
---- 第一节 采石遗迹
---- 第二节 龙山青山遗迹
---- 第三节 横山遗迹
---- 第四节 城关城郊遗迹
-- 第三章 李白研究在当涂
---- 第一节 李白在当涂的历史依据
---- 第二节 李白在当涂遗迹题咏
---- 第三节 李白在当涂的传说
---- 第四节 当涂对李白的研究
第二十四编 卫生 体育
-- 第一章 医疗单位
---- 第一节 县人民医院
---- 第二节 乡镇卫生院
---- 第三节 村医疗点
---- 第四节 其他医疗单位
-- 第二章 医疗队伍
---- 第一节 中 医
---- 第二节 西 医
----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 第三章 卫生保健
---- 第一节 公共卫生
---- 第二节 血吸虫病防治
---- 第三节 疫病防治
---- 第四节 妇幼保健
-- 第四章 药品经营管理
---- 第一节 药品生产
---- 第二节 药品经营
---- 第三节 药 政
-- 第五章 群众体育
---- 第一节 学校体育
---- 第二节 职工体育
---- 第三节 农村体育
-- 第六章 体育竞赛
---- 第一节 运动会
---- 第二节 竞赛项目
-- 第七章 体育机构及设施
---- 第一节 机 构
---- 第二节 体育设施
第二十五编民俗 宗教
-- 第一章 民 俗
---- 第一节 生产习俗
---- 第二节 人生习俗
---- 第三节 生活习俗
---- 第四节 岁时节令
---- 第五节 社会杂识
-- 第二章 宗 教
---- 第一节 佛 教
---- 第二节 道 教
---- 第三节 天主教
---- 第四节 基督教
---- 第五节 伊斯兰教
第二十六编 方 言
-- 第一章 方言分布和特征
---- 第一节 方言分布
---- 第二节 方言特征
---- 第三节 博望侃子话
-- 第二章 语 音
---- 第一节 语音分析
---- 第二节 同音字汇
---- 第三节 和北京话语音的比较
-- 第三章 词 汇
---- 第一节 方言词汇特点
---- 第二节 分类词表
-- 第四章 语 法
---- 第一节 词 法
---- 第二节 句 式
---- 第三节 语法例句
-- 第五章 谣谚 故事
---- 第一节 歇后语
---- 第二节 谚 语
---- 第三节 童 谣
---- 第四节 故 事
第二十七编 人 物
-- 一、人物传
---- 陶谦
---- 郭祥正
---- 陶安
---- 邢殉
---- 章嘉祯
---- 徐文靖
---- 夏燮
---- 夏炘
---- 夏炯
---- 夏燠
---- 沈彪
---- 徐静仁
---- 奚侗
---- 谢循初
---- 刘列夫
---- 端木恺
---- 徐仁
---- 周可涌
---- 侯光
---- 贾济民
---- 徐德建
---- 朱昌鲁
---- 邵时安
---- 唐思庆
---- 陶家才
---- 孙刚
---- 刘一鸿
---- 刘杰枝
---- 费明龙
---- 夏定才
---- 夏辉
---- 高颂章
---- 杨纫章
---- 吴江潮
---- 陈能玉
---- 张四朗
-- 二、人物表
-- 三、革命烈士英名录
附 录
-- 一、1990~1994年全县主要情况简述
-- 二、丹阳湖变迁
-- 三、历代修志述略
-- 四、诗文辑录
-- 五、传闻佚事
后 记
修志机构人员名单
-- 当涂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当涂县志》总编、副总编、顾问
-- 当涂县地方志办公室
-- 《当涂县志》编纂人员
-- 《当涂县志》审稿人员
-- 《当涂县志》审定单位
版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