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汪村志

南汪村志

格式:PDF

介绍

内容简介: 本志记述了南汪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内容时限: 0000-1997

出版时间: 2001年04月

目录

封面
南汪村志
领导题词
-- 中共沙河市委书记李英发题
-- 沙河市市长霍保印题
-- 沙河市人民政协主席刘玉贵题
-- 沙河市副市长王爱英题
闻南汪村志写成,书赠芳彬友:
诗二首 赠芳彬同志
南汪村在沙河市的地理位置
南汪村区域示意图
解放前南汪村平面示意图
南汪村平面示意图
图片
-- 南汪村外景
-- 村双委会成员合影
-- 战国时期陶灯陶碗
-- 新石器时期石斧清代黑瓷瓮
-- 1949年发放的土地、房屋所有证
-- 于一九九二年重新仿建的“明代文昌阁”
-- 1984年元宵节黄河盛会
-- 《黄河会》打扇鼓
-- 二月二庙会
-- 《黄河会》舞狮
-- 原省委书记程维高到河北大光明集团公司视察(右起第四人程维高、左起前排第三人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聚军)
-- 原省委书记邢崇智为河北远方集团公司题字(前排右一邢崇智正在题字,右二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远方)
-- 原沙河县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现任省人大副主任李炳良同志1978年6月和南汪民兵在一起(前右第—人李炳
-- 河北大光明集团公司
--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厂
-- 河北远方集团公司
-- 河北省吉恒源集团公司
-- 沙河市恒源糠醛有限公司
-- 沙河市华谊玻璃厂
-- 河北省沙河市冶金轴承厂
-- 沙河市友谊玻璃厂
-- 沙河市大光明酒店
--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厂生产线
--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厂理化检测中心
-- 河北大光明集团公司『格法』玻璃生产线熔制车间外景
-- 玻璃生产车间
-- 玻璃成品检验
-- 玻璃成品场地一角
-- 玻璃站台发运
-- 河北大光明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聚军在新加坡考察留影
-- 河北大光明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聚军在泰国考察留影
-- 河北远方集团公司董事长刘远方在泰国考察留影
--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厂厂长刘江山随大陆经济考察团赴台湾省考察访问留影
-- 河北省沙河市炭黑厂厂长刘江山在台湾考察留影
-- 作者刘芳彬1995年2月在河南郑州市省委党校校对《市志》时留影
-- 南汪村委办公大楼
-- 南汪学校教学大楼
-- 南汪供销商场
-- 南汪天主教堂
-- 春灌
-- 夏收
-- 秋播
-- 《母亲》一九九0年获市《风雅杯》摄影赛第一名 刘芳彬摄
-- 《觅》一九九一年获省摄影赛三等奖 刘芳彬摄
-- 成人教育
-- 捐资修志千秋德 惠泽乡梓万古芳
---- 刘聚军
---- 刘江山
---- 刘振才
---- 李社平
---- 刘保江
---- 刘振民
---- 李志洪简介
-- 清末和民国时期兑钱粮收据买卖土地文书
-- 文昌阁
-- 1992年建设大街纪念碑
-- 1942年农历1月26日日伪政府发的“良民证”
-- 旧式石磨
-- 旧式耧、犁
-- 旧式石碾
-- 旧式织布机
-- 1976年5月李炳良书记和社员在一起
-- 1978年6月18日李炳良书记和南汪民兵在一起(右起第三人李炳良)
-- 1978年6月18日县委书记李炳良与南汪党支部领导一起研究工作(右起第三人李炳良、第四人支书刘分锁)
-- 李炳良书记和社员一起改造良田
-- 1978年夏小麦大丰收
-- 1978年10月玉米大丰收
-- 1978年夏南汪村踊跃缴售爱国粮——100万斤车队,被政府命名为纳粮状元村
-- 1979年3月16日送粪
-- 1974年7月林场社员摘蜜桃
-- 1980年9月平地
-- 周代陶井
-- 旧式纺车

序言
凡例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大事记
第三章 村考
-- 第一节 村庄变迁
-- 第二节 隶属沿革
-- 第三节 地理位置
第四章 自然地理
-- 第一节 自然概貌
-- 第二节 水文气候
---- 一、水文
---- 二、气候
-- 第三节 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二、物产资源
第五章 生产关系变革
-- 第一节 封建土地制度
-- 第二节 土地改革
-- 第三节 农业合作社
---- 一、农业生产互助组
---- 二、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 第四节 人民公社
-- 第五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第六章 农业
-- 第一节 农艺农技
---- 一、耕种方式及方法
---- 二、种植技术
---- 三、病虫害防治
-- 第二节 农机农具
---- 一、耕作机具
---- 二、播种机具
---- 三、收割脱粒
---- 四、排灌机具
---- 五、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 六、交通运输工具
-- 第三节 农业气象
-- 第四节 主要农作物
第七章 林业
-- 第一节 旧时林业状况
-- 第二节 四旁植树
-- 第三节 南汪林场
第八章 畜牧 渔业
-- 第一节 家畜家禽
---- 一、家畜
---- 二、家禽
-- 第二节 渔业
第九章 水利建设
-- 第一节 水井
-- 第二节 人畜用水
-- 第三节 修灌溉水渠
-- 第四节 援外水利建设
第十章 工业
-- 第一节 发展状况
-- 第二节 主要企业
第十一章 交通 邮电
-- 第一节 交通
-- 第二节 邮电
---- 一、邮政
---- 二、电讯
第十二章 村庄建设
-- 第一节 建筑状况
-- 第二节 建筑式样
-- 第三节 建筑用料
-- 第四节 施工方式
-- 第五节 宅基地管理
-- 第六节 建筑队伍
第十三章 商业供销
-- 第一节 个体商业及发展
-- 第二节 合作商业
-- 第三节 集会
第十四章 财税 金融
-- 第一节 村财政
-- 第二节 农业税
-- 第三节 金融
---- 一、币制
---- 二、信贷
------ 1、银号
------ 2、借贷
------ 3、请会
------ 4、瓦缸会
------ 5、南汪信用分社
第十五章 党政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南汪村党支部
-- 第二节 村委会
-- 第三节 群团组织
---- 一、南汪村团支部
---- 二、南汪村妇联会
-- 第四节 治安
第十六章 军事
-- 第一节 驻军及军事设施
-- 第二节 兵役及民兵
---- 一、兵役
---- 二、民兵
-- 第三节 军事斗争
---- 一、白枪会与天门会的斗争
---- 二、攻克南汪炮楼
---- 三、活捉胡振基
-- 第四节 兵灾匪患
---- 一、兵灾
---- 二、匪患
第十七章 人口及计划生育
-- 第一节 人口状况
---- 一、人口发展
---- 二、人口构成
---- 三、文化状况
-- 第二节 计划生育
第十八章 民政
-- 第一节 五保户照顾
-- 第二节 优抚及救济
---- 一、优抚
---- 二、救济
-- 第三节 救灾
-- 第四节 家庭
-- 第五节 婚丧管理
---- 一、结婚登记
---- 二、丧葬改革
-- 第六节 选举
第十九章 教育
-- 第一节 旧时教育
---- 一、古代
---- 二、民国时期
-- 第二节 解放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
---- 一、学前教育
---- 二、小学教育
---- 三、中学班发展状况及教学工作
-- 第三节 校址的变迁与校舍的扩建
-- 第四节 民校教育
-- 第五节 职业学校
-- 第六节 三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世家
第二十章 文化
-- 第一节 俱乐部
-- 第二节 剧团
---- 一、河北梆子清唱班
---- 二、落腔娱乐班
---- 三、从业余演出队到“沙南豫剧团”
-- 第三节 民间文学
---- 一、故事
------ 关于《九曲黄河阵》的传说
------ 关于张街口土地庙的传说
------ 关于“九爷”的传说
------ “响马”刘连
------ “飞人”吕世祖
------ “神笛子”胡四招亲
------ 水淹广府城
---- 二、歌谣
---- 三、谚语
---- 四、歇后语
-- 第四节 美术
---- 一、美术
---- 二、书法
---- 三、摄影
-- 第五节 花会 吹歌
---- 一、社火
---- 二、吹歌
---- 三、儿戏
-- 第六节 文物古迹
---- 一、文物
---- 二、古代庙宇
---- 三、八大景观
---- 四、金石
第二十一章 卫生 体育
-- 第一节 卫生
---- 一、旧时医疗状况
---- 二、解放后建立卫生室
------ 1、医疗股
------ 2、保健股
---- 三、优秀接生员周春枝
---- 四、合作医疗
---- 五、个体门诊所及在外医务人员
-- 第二节 体育
---- 一、解放前体育活动状况
---- 二、解放后体育活动状况
---- 三、村民运动会
---- 四、学校体育
---- 五、优秀运动员
第二十二章 人民生活
-- 第一节 服饰
-- 第二节 饮食
-- 第三节 居住
-- 第四节 行用
第二十三章 风俗
-- 第一节 婚嫁
-- 第二节 诞辰
-- 第三节 丧葬
-- 第四节 传统节日
-- 第五节 法定节日
-- 第六节 其它
第二十四章 宗教信仰
-- 第一节 天主教
-- 第二节 基督教
-- 第三节 佛教
第二十五章 姓氏
-- 第一节 姓氏溯源
-- 第二节 诸姓寻根
第二十六章 家族
第二十七章 定居他乡游子
第二十八章 人物
-- 第一节 人物事略
---- 爱民知县石琇
---- “玉老头”
---- 刘文翰传略
---- 刘海通传略
---- 刘培绪事略
-- 第二节 人物简介
---- 石琇
---- 石玳
---- 刘大元
---- 刘孟弼
---- 刘天和
---- 刘孟麟
---- 刘秉楠
---- 刘培然
---- 刘文翰
---- 刘培绪
---- 刘运鸿
---- 刘海通
---- 刘海蓬
---- 刘海平
---- 吕春堂
---- 吕振堂
---- 杨胜德
---- 袁四箴
---- 杨冀峰
---- 刘苏保
---- 刘梅玲
---- 刘庆文
---- 刘尚民
---- 刘琛
---- 郜成锁
---- 刘荣寿
---- 刘海瀛
---- 李德华
---- 李娥
---- 李玉堂
---- 元秀珊
---- 刘献锁
---- 刘丰田
---- 刘昆贤
---- 刘明德
---- 郜立山
---- 杨子先
---- 刘健民
---- 郜子陵
---- 刘振民
---- 刘芳彬
---- 石维士
---- 石晓宇
---- 吕景堂
---- 刘立堂
---- 刘维萍
---- 郭洪运
---- 张占群
---- 元秀崑
---- 刘芳彤
---- 石耀荣
---- 刘书山
---- 石黑豆
---- 吕长书
---- 白坤明
---- 吕现考
---- 刘宏德
---- 吕秀军
---- 吕建军
---- 吕海池
---- 吕长才
---- 吕朝德
---- 李庆堂
---- 李宪章
---- 张彩
---- 李军民
---- 刘振民
---- 李兴民
---- 吕进军
---- 董书珍
---- 吕洪恩
---- 刘荣禄
---- 刘蔚然
---- 刘士民
---- 耿平均
---- 郭平运
---- 吕元书
---- 石鸿忠
---- 魏贵江
---- 刘军林
---- 杨春献
---- 王聚军
---- 李香福
---- 刘荣锁
---- 刘占印
---- 刘海清
---- 刘玉英
---- 刘玉秋
---- 刘彦
---- 刘振江
---- 刘振赢
---- 刘振汲
---- 刘振潮
---- 刘振泸
---- 刘振潼
---- 刘玉川
---- 石国兴
---- 刘振书
---- 郭振亮
---- 李永贵
---- 刘万景
---- 刘凤麟
---- 元秀岭
---- 魏美社
---- 刘志恩
-- 第三节 企业家和创业者
---- 刘远方
---- 吕孟林
---- 刘聚军
---- 刘江山
---- 李孟吉
---- 刘华书
---- 郜建英
---- 白彦彬
---- 石建社
---- 刘玉山
---- 李现考
---- 刘安军
---- 刘长才
---- 吕光社
---- 李志英
---- 刘保军
---- 李社平
---- 刘玉民
---- 刘俊江
---- 吕桂琛
---- 刘聚芳
---- 刘波
---- 刘福海
---- 吕建军
---- 吕建国
---- 刘印书
---- 刘志书
---- 刘振才
---- 刘长军
---- 刘长洪
---- 石平的
---- 李存书
---- 计社平
---- 刘保江
-- 第四节 科技人员
---- 元秀崑
---- 刘芳彤
---- 张彩
---- 郜子陵
---- 石河霜
---- 刘华书
---- 吕志秀
---- 吕国旗
---- 刘玉民
---- 杨冀峰
---- 李娥
---- 刘必名
---- 刘昆贤
---- 刘善敬
---- 李志岭
---- 刘鸿印
---- 郜振江
---- 李岚晶
-- 第五节 省级以上英模
---- 吕聚良
---- 刘连立
---- 周春枝
---- 刘清海
---- 刘俊然
---- 刘东锁
---- 刘荣湖
---- 郭平运
-- 第六节 人民代表政协委员
---- 一、人民代表
---- 二、政协委员
-- 第七节 大专毕业生
-- 第八节 抗美援朝志愿兵
---- 刘振河
---- 刘俊然
---- 刘清山
---- 邓天来
---- 刘进京
---- 李庆堂
---- 杨永祥
---- 石双锁
---- 魏贵江
-- 第九节 革命烈士英名录
---- 郜秀山
---- 李荣贵
---- 刘明明
---- 刘贵的
---- 刘怀保
---- 刘玉锁
---- 刘连锁
---- 刘连会
---- 刘春荣
---- 李进才
---- 刘善的
---- 李进伏
---- 刘永聚
---- 刘任月
---- 刘京锁
---- 石富周
---- 刘振京
---- 石有良
---- 刘晚的
---- 刘振英
---- 刘成柱
---- 耿文章
---- 魏东方
---- 郜银的
-- 第十节 在台湾人员
-- 第十一节 高寿老人
---- 刘新年
---- 刘庆祥
-- 第十二节 南汪村第一批女工人
第二十九章 杂记
-- 1984年搭黄河纪实
-- 解放沙河县城
-- 五毙张殿元
-- 死里逃生
-- 我被抓当劳工的坎坷经历
-- 隆重的葬礼
-- 刘固河考
-- 追根溯源——山西洪洞大槐树处迁民纪略
-- 脍炙人口的千年奇书——《百家姓》
-- 建设大街碑记
-- 重建古迹茶棚庙(麦王庙)碑记
后记
版权页